传承文明作文6篇
写作文是一种利用文字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作文写得不好,或许是因为平时没有认真积累素材,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承文明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承文明作文篇1
星期四的下午,我们一至三年级举行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
首先是101班表演“千字文”,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上了舞台,走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站定以后,领读的同学开始朗读了,那声音多么洪亮啊!领读完了,别的同学也跟着有精神的朗读。他们读地字正腔圆,从上台到下台都始终昂首挺胸。
103班也不错,你看,他们表演的是“古诗”。一开始,沈伟润同学说了开场词,接着就是他们全体同学的齐背古诗。听着一首首古诗,感觉又和101班朗读的“千字文”不一样,我的大脑里仿佛涌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听得如痴如醉了。
接连几个班的诵读表演也都十分精彩。我期待我们比哪个班都好,都更有精神。
终于到203班表演了,我暗暗为自己打气,加油。我们上了台,就快速地排成四排横队,领读的四位同学则站在第一排的前面。开始表演了,王徐阳同学领读“人之初,性本善……!”语速非常慢。齐读完了以后,由俞楣柘领唱,声音都非常优美。就这样,我们一句一句地读了下去。每当领读员读的时候,我就提着心,吊着胆,生怕别人抢了领读员的词,等我们全体同学读的时候,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紧张的心情中,我们表演完了“三字经”。
等到颁奖的时候,全场的同学屏住呼吸。我又紧张又激动,心“砰砰砰”地跳个不停。祝老师报“三等奖”没有我们,“不会是个二等奖吧!”“唉,又没有!”“难道没有奖?”“不可能的啦!”前面的同学说:“一定是个一等奖!”我也回答:“一定能的!”正在我焦急的时候,一个声音进入了我的耳朵,我震了一下,但又很快反应过来,“我们得了一等奖!”“邺,太好了,我们是二年级里面最棒的一个集体!”
多么快乐呀!2012年5月的经典诵读比赛!
传承文明作文篇2
蓦然回首,经典诵读演出已经结束,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这短短的几周时间里,我学会了坚持。
忘不了,同学们坚定不移的眼神。从最初的选稿、定稿到准备服装,再到排列队形、指导站姿和朗诵情感,总会有几个同学在班主任管老师身边出谋划策。她们一丝不苟,她们别出心裁,她们精益求精,她们心无杂念。她们充分的诠释了“一心只为集体”。她们的眼神传递给我们的只有一个词——坚韧不拔。
忘不了,我们班主任老师辛劳忙碌的背影。这两周时间班主任老师真的是分秒必争,异常忙碌。她除了经典诵读的指导策划,日常同学们的课程和纪律也不能落下。走廊里急不可待的脚步声最有可能是她,办公室里敲击键盘声音最大的也是她,工作记录上内容最多的还是她,与学生谈心交流的还是她。我们班主任老师像一个超人,坚持不懈地工作着、工作着……
更忘不了,活动中我们班上台演出时的场景。各个同学信心满满地站在台上,用最亮丽的微笑面对台下数百名同学和老师,虽然看不见——打有字幕的视频在我们背后,但我们并不担心,就像班主任老师在我们上台前所说的:“听从自己的内心,保持镇定和从容,别的一切都不成问题!”
此时,万籁俱静,礼堂外平日叫嚷不停的树叶也像入了迷似的,静听我们的诵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平时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也变得严肃起来,一首《劝学》被我们雄壮有力的腔调演绎成了一曲战歌,一曲面对成长的战歌,一曲面对未来的战歌。轻纱舞动,台下传来了于我们意义非凡的,雷鸣般的掌声。
结束了,全部结束了,回到座位上,一切仿佛都不复存在,只留阵阵的朗诵声音言犹在耳。
一次活动中,我明白了何为坚持,一次活动中,也憧憬着最美好的明天。
传承文明作文篇3
晚春,临夏,天气转起了热。同学们的心,在今天不自禁地随着各个班级的朗诵队入场而沸腾。
台上气氛轻松愉快,台下则是人山人海,却又鸦雀无声,静静等待着二年级小弟弟小妹妹的朗诵。真不愧为新一代的祖国栋梁,领诵一开始的婉婉转转之音便深深吸引了我们,清灵犹如小鹿过涧,让人如痴如醉。接着,便又是一阵群诵,高亢嘹亮,这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无尽赞叹,几乎让人身临其境于春天那既大好,而又无穷无尽的美丽风光里去了。
随着一阵阵掌声,六(2)班的的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了舞台,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他们的朗诵。这次的朗诵可是以我们中国人为题,声音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可以说是从他们的朗诵之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中国美丽的大好河山,惊诧于我们壮阔宏伟的文化古迹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经过了许许多多次上场下场,终于轮到我们开始朗诵了。我不自禁地有些紧张起来,缓步上场,音响里不失时机地播放起了激昂的乐曲,让人不禁有些沉醉于这乐声之中。领诵手持话筒,蓄势朗诵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表达赤子的深情的款款之作。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同学们仿佛早已忘记了这是朗诵,早已把它变成了对祖国的倾诉和赞美,发自内心,以至于朗诵之完,才幡然醒悟——听见的只有如潮水般热烈的掌声。
传承文明作文篇4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熏陶着炎黄子孙的文明意识和行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进步,人们的道德文明却在一天天地被人丢失和淡漠,各种陋习日益滋长,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导致他们的精神缺失,国人堪忧,不可小视!我偶尔也听到别人说:“除陋习,树新风”这个决策,确实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明智之举。对于改善我们目前诸多不文明现象,摈弃陋习,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水准,对于树立文明习惯和倡导文明新风,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同学们,你可知道在你的身上有着哪些不文明的陋习吗?不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偷盗抢劫;上课讲话,搞小动作,顶撞老师,考试作弊,不学无术;无所事事,精神空虚,谈情说爱,不思进取……种种行为成为我们心灵上精神毒瘤,无不严重地危害着我们健康成长,甚至导致种种犯罪行为的发生,让不少父母亲遗憾终身。其实,同学们身上的这些陋习也是完全可以摈弃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之间要谨小慎微,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热心帮助他人,团结同学,善待他人,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一个文明学子的风范就是渐渐已经形成了吗?“除陋习,树新风”,我也认为它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药,对于促进整个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极具现实意义。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飘到树上的气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捡拾到垃圾箱里,又帮助一位费力拉着三轮车上坡的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文明礼仪行为就是这样,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讲文明话,做文事,一言一行见真谛。文明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备受人们敬重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文明就是在路旁看到长辈时有礼貌地问声好;文明就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说一声“对不起!”;文明就是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时能及时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文明就是随手将身边的垃圾捡拾到垃圾箱……于细微处见精神。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洗心革面,摈除陋习,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迅速成为传承文明的急先锋吧!
传承文明作文篇5
上周我和妈妈去公园玩,还没到,哗啦啦下起了雨。我想:“这都下雨了,里面该没有多少人吧?”等妈妈停好车,我们打着伞向检票口走去,天呐!远远就能看到“长龙”般等待入场的队伍。
我和妈妈排在队伍的最后边。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我两腿都有点酸了,还是没有轮到进场。我给妈妈说:“能不能给检票的大哥哥说说,咱先进去啊?”妈妈微微一笑说:“你往前面排队的人群中看看。”
我抬头看去,因为雨下得突然,几个备用伞下聚集着很多人。有的身子露在伞外,我想他们大概只有头发没湿吧;有位妈妈带着女儿,妈妈用手护在孩子头上,大概这样可以遮挡些雨吧。
我打着伞,不怕淋雨,更应该耐心等待入园。随后,我拉着妈妈往队伍后面退了退,让身后两个没打伞的小妹妹站到前面。妈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虽然身体感觉有些凉,但我的内心是温暖的。
文明素质还体现在乘坐手扶电梯上。每次从地下停车场出来,都要坐长长的一段手扶电梯。有一次乘电梯,我和妈妈并排站立,妈妈却把我拉到了她前面。我正在纳闷时,就看见一位叔叔慌慌张张地从后面跑过来,由于其他人都站在电梯的右边,叔叔快速通过了电梯。我恍然大悟,我们都应该为可能出现的疾行者提供方便。
在我们身边,很多小事中也都体现着文明:不随地吐痰,公众场合不高声喧哗,按信号灯通行,尊老爱幼……文明凝聚在一声“谢谢”中,文明是一束光,一片情,一种爱。
我们的国家是个文明古国,文明必须传承。只有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文明和谐。
传承文明作文篇6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经典诵读不仅能让我们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我们更喜欢学习语文。我们在诵读的同时老师插入与我们学习内容相关系的典故,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我们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我们,我们在经典中获益,不仅完善自身人格修养而且提高文化品位,我们将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