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7篇
为了让作文更具吸引力,我们可以在开头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问题,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象征手法,可以让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富有哲理,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1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初到人间的我看啥都新鲜,一转眼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奶奶家有一样东西至今仍然让我感到神奇。它上半部分是木质的,下半部分是铁质的,咋一看像书桌,把上半部分的抽屉翻转一下就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一台1974年出厂的“前进牌”缝纫机。奶奶说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个宝贝,不是谁家都有的。以前咱们国家生活水平不高,大家穿衣服都比较节俭,衣服、裤子破了都不舍得扔,就用它来缝补,比人工快多了,而且“走线”也美观许多。另外那个年代的衣服、裤子样式比较单一,人们希望把自己穿的漂亮些,就用它来修改一下,你们说缝纫机是不是很神奇?就像魔术师一样!奶奶说她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操作缝纫机的水平可高呢,而且乐于助人是个热心肠,那时候上门找她帮忙的人可不少,家里的缝纫机基本上没闲着。太姥姥年龄逐渐大了,使用缝纫机的任务就交给了奶奶,可是用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上门寻求帮助的人也渐渐没有了。听爸爸说那是因为从1978年开始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吃的、用的都多了起来,商场里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衣服。大家的收入也多了,各家各户都有钱了,补衣服、改衣服的人也几乎没有了。
等到我妈妈、爸爸这一代都不会使用缝纫机了,真的只能把它当桌子用了。
我时常看到奶奶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把缝纫机精心地擦一擦,奶奶边擦边说“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喽!”。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2
那台缝纫机是奶奶留下来的。
四角的漆已经磕落,露出了木头本来的颜色。整个桌面也变作红褐色,似荒野老树的枯裂树皮般毫无光泽。可是,我喜欢那种感觉。
只是依稀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坐在那台缝纫机旁,“呼嗒——呼嗒——”的响声一直伴在奶奶身边。我的童年不一般,全是细线勾勒而成的。红色的棉袄,花色的手套,蓝色的袜子……我样样俱全。那些都是奶奶给我做的,至今想起,依然别样温馨。听妈妈说,奶奶当初嫁进爷爷家时,爷爷家的条件还可以,可奶奶却就是不肯想别人那样,每天坐着打打麻将,磕磕瓜子,而是偏偏爱自己做些小玩意儿。于是奶奶总是坐缝纫机旁,弓着腰,脚在踏板上不停地晃动,奶奶说,买的东西再好也不如自己做的好,她还说,做人就要勤俭点儿。
后来,奶奶离世了,那台缝纫机便留给了妈妈。
于是,妈妈也变得像个怪人似的。没日没夜地坐在缝纫机前,着了魔似的踏着缝纫机。爸爸经常说妈妈不可理喻,想要什么去商店里买来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费那么大劲儿自己去做。妈妈听了直摇头,说道:“该勤俭时就要勤俭,明明自己可以做好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花那个冤枉钱,况且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才合身,穿着舒服。”于是,我就经常会隔过窗帘,看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我的衣服,沙发垫子,当然还有一些奇怪的东西,例如水杯套,大布袋等,妈妈在缝纫机前的样子像极了奶奶。
如今,我也长大了,妈妈经常教我如何使用缝纫机,如何用各种颜色的线去缝制各式各样的布制品。坐在缝纫机上,我学着奶奶和妈妈的样子,真的发现,这个过程原本并不辛劳,如果你投入进去的话,缝制衣服分明就是享受的过程。
这时,我才懂得,奶奶和妈妈为何那么喜欢坐在缝纫机前,其实,她们一针一线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一个个工艺品,而是对家人的呵护与爱心。这台缝纫机上,传递下来的,也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而是我们家族乃至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勤俭和自立。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3
哒哒哒哒哒...这是奶奶的缝纫机发出的甜美声音。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最喜欢这种声音。
缝纫机的声音来自这座破旧的灰色平房。我趴在桌子上,撑起我胖乎乎的脸颊。我的眼皮看起来像奶奶的动作。随着缝纫机有节奏的声音,我一步一步地走。这样的声音模糊了岁月,显然是怀念。
奶奶又小又瘦,在笨重的缝纫机前更显得无足轻重。但是奶奶并不像她看起来那么虚弱。灵活的操作使缝纫机看起来更像一只驯服的老虎。但我认为他们更像是一对朋友。
每天下午,缝纫机的咔嗒声都会萦绕在每个角落。简单的音符就像情人跳华尔兹,减缓空气体的流动,感觉像呼吸甜蜜和幸福。奶奶又粗又细的手指绕过白色的羊毛,她的脚像跷跷板一样上下移动。奶奶笑了笑,偶尔抬起头看着我困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只感觉到我面前的文字在跳动。现在我想起来了,我陶醉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手指间的缝隙,轻轻地照射进来,像轻轻的抚摸,让人想起过去的温暖。耳边突然响起,哒哒哒……我不知道这串阳光是不是提醒了张将军的记忆,还是记忆让这阳光像昨天一样温柔温暖。就在一瞬间,就像呼吸了以前的甜蜜和快乐空的气体。我的眼皮减轻了重量,闭上了眼睛。我小时候睡得很香。在梦里,又是那个瘦老头,在他的眼角留下了泪水。
搬到新房子时,我的母亲和叔叔也问我的祖母是否想保留那台积满灰尘的缝纫机。奶奶笑了笑,把指尖滑过缝纫机上的黑布,淡淡地说:“不,不要让这件垃圾破坏你的新时尚。他老了,我也是
事实上,有这样一个声音在敦促我们成长,有这样一个声音在见证时间。缝纫机旧了,奶奶也老了。失去荣耀让人感到惆怅和悲伤。我不敢估计祖母能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只知道她头上的白发已经数不清了。缝纫机的声音仍然像催眠曲一样萦绕不去,但是我在梦里看到它已经有多久了?
无论我经历了多长时间,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祖母的缝纫机,那台和我一起长大的缝纫机。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4
清晨,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破晓的阳光划破了宁静,天很快就亮了
一阵响声吵醒了我,我揉着眼睛爬上阁楼,咦,奶奶在擦拭那台搁置许久的缝纫机。我轻轻地走过去,端详着那台蝴蝶牌缝纫机:上面用金漆画上的蝴蝶图案几乎完全脱落,转轮上生了厚厚的红棕色的锈。我轻轻地踩着上面的踏板,听着它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这声音可太熟悉了。恍惚间,那只金色的蝴蝶好似飞了下来,翩翩起舞,将我引进那回忆之境
听爸爸说,这台缝纫机是在一个春天来到我们家的。在那个时候,家中有一台缝纫机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奶奶踩着缝纫机,制作、缝补一家老小的衣衫,再洗得干干净净。在我的记忆中,偶尔会有一些亲戚或者邻居拎着糕点或者拿几个鸭蛋来我家,请奶奶帮忙缝补。那时候奶奶便会说:不用了,不用了。乡里乡亲的,帮个忙不算什么。
过了几年,奶奶突然决定把缝纫机搬到村口的大树下去。我把缝纫机搬到外面好了,乡里乡亲来缝补东西也方便,给大伙帮帮忙。奶奶的提议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大树下,奶奶继续快乐地踩着它,看村里的小朋友们聚集在大树下做游戏,听三姑五婶们聊着东家长西家短,让累了的庄稼汉坐下喝一杯茶。前来缝缝补补的乡亲会笑着说一声:王奶奶,麻烦啦!奶奶每次都乐呵呵地应一句:没事儿,搭把手帮个忙。
渐渐地,缝纫机的吱呀声开始沉重起来,奶奶的动作也迟缓了,父辈们的鬓角渐渐染霜,当年的孩子们也长大了。渐渐地,来树下补衣服的乡亲越来越少,爸爸劝奶奶还是不要再踩缝纫机了,多在家歇歇吧。奶奶摇摇头,有点失落。没有人察觉到,缝纫机上原本展翅欲飞的蝴蝶也逐渐开始褪色。
后来,乡镇改造,我们村的不少乡亲都搬进了城里,我们家也搬走了。在奶奶的坚持下,我们还是带着那台缝纫机进了城。那台缝纫机终于安静了下来,在阁楼上静静地落灰。
正想着,一个声音将我从记忆中拉回现实。王奶奶,听说您这两天闪着腰了。我给您带了盒钙片,补补钙。隔壁的李阿姨提着菜篮子经过,您又准备踩缝纫机啦?李阿姨笑盈盈地接着说,看着这台缝纫机,我也有很多感触。这些年我们都没少麻烦您呀!您帮我们家小宝做了不少衣服呢!哪里哪里,举手之劳,举手之劳。以后家里有需要缝补的,你还拿过来。奶奶摆摆手,一如既往地说。
我看着放在缝纫机上的钙片,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瓦房到洋楼,从充满补丁的破衣服到现在五花八门的潮牌,从充满淳朴乡土气息的村口树下到小区门口充满暖意的爱心墙科技在发展,时代在改变,我们的吃穿用度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无论是从前的乡舍还是现在的小区,那浓浓的邻里友善之情却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奶奶的缝纫机缝补了我们的衣服,见证了时代的变化,也温暖了人心和人情。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5
奶奶在慢慢老去,愈发变得慈祥可爱,而她的那台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摆在屋子里,夹在日渐现代化的家具当中,显得那样不协调。
今天,奶奶又戴上那副“上了年纪”的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为我缝补校服。只见奶奶一手扶着可以转动的方向盘似的铁轮子,一手把校服摊放在穿过线的针头下面。轮子转动的同时,奶奶的双脚也在快速地蹬着踏板,缝纫机“嗒嗒嗒”地响起来,快乐地工作着。别看这台缝纫机老了,工作起来,还是那么自然、流畅。奶奶将身子斜趴在缝纫机的台面上,双手按住校服,不停地往针脚下面送着,又时不时地扶扶老花镜,认真极了。
我满脸好奇地询问起缝纫机的年龄和由来,奶奶慢慢地摘掉老花镜,笑着说:“这台缝纫机比你爸,不对,比你大姑还大呢。缝纫机是在你大姑出生后买的,你大姑快五十了,算起来这台缝纫机来咱家也差不多五十年了。”我继续追问:“这台缝纫机在哪买的啊?”“你大姑刚出生时,家里穷。你爷爷就去城里给人家当帮工挣钱,补贴家用。有一回,你爷爷看到主人家里有两台缝纫机,便诚恳地对主人说:‘我家内人在家每天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孩子,大人孩子的衣服沒时间做,烂了也没时间缝补,您就把缝纫机卖给我一台吧。’那家人念及你爷爷在他家干得年头多,人也实诚,便卖给了咱这一台,花了你爷爷整整一个月的工钱呢。在那时,有台缝纫机可了不得,半条街的人都到咱家借用缝纫机做衣服,补衣服。”说完,奶奶满脸洋溢着自豪。我嫌弃地撅着嘴问奶奶:“奶奶,你看,这缝纫机都旧成什么样了,换新的算了。”“虽然这台缝纫机旧了,有些生锈了,可是它用起来顺手,换新的我反倒不适应。再说,它跟了我几十年了,就像我的孩子似的,哪个母亲会狠心舍弃自己的孩子呢?给,你的校服缝好了。"奶奶意味深长地说。我拿着校服仔细地看了看,似乎看不到破洞的痕迹。奶奶的手还是那么巧,缝纫机还是那么管用。
我的心头莫名袭来一股暖流,我觉得,那台缝纫机老了,褪去了光鲜靓丽的外表,却依然能够缝补衣服;奶奶老了,没有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却仍然为我们操劳着。我应该用心守护着奶奶,用心呵护着奶奶那台老式的缝纫机。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6
许久未见过那昏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
小时候,那台梨花木做的油亮的缝纫机总是被擦的崭新,在夜幕降临之际,被踩的“嚓嚓”作响,随着有节奏的机械声,我也藏进了梦乡……
自我记事起,奶奶房间角落里便有一台缝纫机,但只有在下雨天和晚上才会用,每次奶奶掀开那层厚厚的灰布,我便围坐在一边,瞪圆了眼睛看着。只见左手拉开小匣子,拿出一捆线,带上那副黑框的老花镜,把线头先在嘴里抿一下,俯下身子,慢慢穿过那个细小的针眼,右手转动一下光滑锃亮的轮轴,双脚踏上脚踏板,整个缝纫机像一个万花筒一样,各个零部件都开始运转。载物台上,奶奶手下生风,一块儿不起眼的花花绿绿的布便成了马甲、棉袄、棉裤……
家中与我同辈的孩子都穿奶奶做的衣服长大的,厚实的棉芯,密密的针脚,红绿相间的'配色,只觉得穿上实在暖和。针线交织间,雪白的棉絮被藏的一丝不露。奶奶做的衣服是绝计穿不坏的,一件棉衣传了三个孩子,布料洗得泛白,但从未开过线。而到了现在,打开厚实的实木柜门,还能看见整齐的叠放在一起的深色的棉衣。
看着看着,只觉得十分有趣,那滚儿灰色的线在缝纫机上像起舞一样转动,一下子勾住了我的心。待奶奶不在的时候,我从柜子中拿出一块儿边角料,坐在高板凳上,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打开了小匣子,只见匣子中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各色的棉线,小剪刀,银色的针,还有几团儿忘在里面的泛黄的棉花……线在针上穿着,我把那块布放在针下,欠着身子踩下面的踏板,用了很大的力才转动了一点。最后一个发力,扶着棉布的手歪了一下,那根粗长的针,把我幼嫩的右手食指钉在了缝纫机上,而当时的我也才六岁,早已忘记了那种疼痛,只记得爷爷奶奶把针拔出来后用一块长布紧紧的裹住了那根手指,哭得抽噎的我躺在奶奶的怀里睡了过去,自那时起,我再也不敢碰那台缝纫机了。
如今回到老家,那台机子还静静的站在那里,未曾移动过分毫。上面浮了一层薄灰,没有了昔日那种灵动与明亮,就像与奶奶一样变得愈发苍老,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注意到它,注意到它与火红的新年格格不入……
奶奶的老缝纫机作文篇7
提起缝纫机,上点儿年纪的人都不陌生,因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的地位和现在电脑的地位一样重要。那时,人们都自己做衣服,缝纫机在那个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奶奶家也有一台缝纫机,那是奶奶结婚时买的。它的台面大大的,上面有一个铁家伙,看上去像一只小羊。羊嘴里伸出一根铁针和一个铁卡子,羊尾处有一个小轮盘,台面下有一个踏板,踏板连着轮盘,只要一踩踏板,铁针就会有规律地运动,发出悦耳的嗒嗒声。
从我懂事起,我就经常听到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一听到这个声音我就知道,奶奶又在缝纫机前忙碌了。奶奶总觉得从商店里买来的衣服面料太硬,怕伤着我娇嫩的皮膚,因此,我的小罩衣、秋衣秋裤、棉衣棉裤都是奶奶亲手做的。那时,奶奶刚退休,身体还很硬朗,我常常看到她直立着腰板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操作机器,不一会儿就能做出一件漂亮的衣服。奶奶把做好的衣服给我穿上,脸上笑开了花。
我上学后,奶奶担心我穿她做的衣服会被同学嘲笑,就让妈妈到商店里给我买一些款式新颖的衣服,但我贴身穿的衣服还是奶奶亲手做的。每天我放学回来,奶奶总是抱抱我,摸着我的小手嘘寒问暖,问我衣服穿得舒服不舒服。如果我说哪件衣服穿在身上有一点儿不舒服,她就会连夜修改,直到我穿得舒服为止。
伴随着缝纫机的嗒嗒声,我渐渐长大了。去年,奶奶扭伤腰,住进了医院。经过治疗,奶奶的身体有所好转,可从那以后,奶奶的腰挺不直了,头发一下子白了许多,她看东西必须戴上老花镜,我再也听不到缝纫机的嗒嗒声了。
今天放学,我刚进家门就听到嗒嗒嗒的声音,我好奇地往房间一看,奶奶又在缝纫机前忙碌了。此时的奶奶驼着背趴在缝纫机上,眯着眼睛,不时地推一下老花镜。平时我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奶奶的照顾,从未认真地看看奶奶,原来她已经这么老了。我鼻子一酸,走到奶奶身边,说:奶奶,您腰不好,怎么又用起缝纫机了?奶奶看到我,放下手中的活儿,说:现在刚入冬,天气反复无常,你去年穿的保暖衣小了,我给改了,做成了小马甲。你试试,看合不合身?我穿上奶奶改好的小马甲,扑到奶奶怀里,感到无比幸福。
奶奶的缝纫机饱含着奶奶对我浓浓的情。我爱奶奶,也爱奶奶的缝纫机,我会永远珍藏着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