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线上教学总结5篇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及时反思,写好教学总结是很关键的,教学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体育线上教学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体育线上教学总结篇1
为丰富“停课不停学”期间师生体育活动,弥补不能召开春季运动会的遗憾,让师生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五一假期,结合当前实际,学校体育组进行研讨,制订活动方案,召开了智源小学“爱的集结号”线上运动会。师生广泛宣传、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李群老师从课程前期准备、教学实施、问题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她注重对学生的及时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陈芳老师从视频打卡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表现、安全提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享,给她最深的感触是线上教学促进了学科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田博老师与李强老师从线上运动会的目标、学生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王晓慧老师从线上运动会前期的准备、实施的过程、问题与反思、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张萌老师从学生的锻炼状态和积极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体育组老师们针对线上运动会活动做了全面总结,老师们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在这次比赛中,看到了家长的用心,学生的专心,体育组老师与学生共进步,共成长!
体育线上教学总结篇2
钟南山院士说“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运动作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最佳手段,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受到空前的关注。传授运动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品行的体育教师,更是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发挥自身专长,让同学们勇于“战疫”,提升免疫力,让运动成为学生健康的守护神,盐田体育教师是这样做的:
一、名师引领,未雨绸缪
空中课堂实行之初,面对居家环境小而无序、器材不足、学生远离师长等不利条件,区体育教研员刘永利引导老师们转换思路,发挥才智,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与常规教学模式,以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运动健身功能,调剂学生居家学习与生活的压力,缓解视力疲劳与久坐行为。为此,刘老师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居家运动指南,给学校和老师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同时,刘老师还组织区体育名师团队13名成员分工合作,自制视频与收集视频同步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后,第一时间发放到老师手中,让初当“主播”的老师们有了底气。随后,名师团队按学段、分区域管理自己所负责学校的线上教学工作。从资源汇集、课程安排、日常巡课、跟进反馈、教学研讨等方面一一跟进,较好地推动了各校线上课程的开展。
二、因地制宜,魅力独特
1、处处都是运动场
狭小而充满家具物件的房间不方便进行运动,可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个个都拥有了独特的障碍训练场。他们在房间里穿梭跑动、在墙面爬行、在沙发与床上翻滚……;他们还将废弃的书本、塑料袋、纸杯、布娃娃等变成了别致的器材。思维转变,处处都变成了运动场,让居家运动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自觉加入。
2、人人都是运动员
只要动起来就是运动员,只要动起来就能成为健康守护神。为帮助蜗居在家、远离老师的同学们动起来,各校老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需求制定了运动指南,准备了一看就懂、一练就会的资源包,开发了多种趣味居家游戏,营造了浓厚的居家运动氛围,让同学们从最初的因“疫”而动,转变为因“趣”而动,自觉坚持,成为不断挑战自己的运动员。
3、时时都是教练员
日常体育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多半都是在上课现场当堂完成。为了及时了解同学们居家运动情况,各校设计了多种打卡与评价方式。几秒到几分钟的视频作业,更好呈现学生运动情况的同时,也给担任多年级、多班级的体育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为让不固定时段活动的孩子得到及时关注,老师除了吃饭睡觉都时时在线指导。而居家运动还有一份独特魅力,让学生们晋升为家庭教练,通过小手拉大手,小手拉小手,带领家庭成员共同运动,一同提升免疫力,享受亲情温暖。
时时处处,人人都参与的居家运动,因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而变得更有魅力,不同的运动与健康知识,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场景运动体验,让盐田学子在这个春天里充满活力与欣喜。
三、师生并进,特色突显
1、盐田居家运动声名远扬
作为全国重大社科基金课题kdl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区,名师蒋卫、刘慧芳带领区骨干教师黄雪涛、杨静、彭秋力等一起将孩子们创编的居家运动优秀案例,通过华东师范大学kdl体育与健康课程公众号跟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分享。以盐田学子居家运动为主的“滚蛋吧,病毒菌”——居家运动系列爬行、平衡、灵敏专题,当前累计阅读量已达17277人次。
2、东和居家特色鲜明
为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东和分校有一个千人约定:每天上午10:05-10:20,全校师生及陪伴的家长,在体育老师的指引下,跟随自制的室内耐久跑与有氧操进行运动。目前,这种全员参与、全程不间断的上课模式是参与率较高、运动负荷最有保证的方式。更为突出的是,体育科组在其中还创设了老师和学生同屏示范、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方式,以满足1-6年级学生及师长们的活动需求,并且学生的示范动作都是由学生们依据特长与兴趣自主创编而成,这种以生促生的方式,激励更多的学生活学活用知识与技能,展示特别与特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一年级主播林浩航同学目前已创编了10套篮球、体能、灵敏、平衡等组合动作。
3、师生技能同步增长
开课八周以来,在老师的网课论坛中,我们了解到,田心小学临近退休的邓华端老师与时俱进,天天跟着儿子学上网课,如今主播风范十足;盐港小学入职刚不久的李纪泽老师看到孩子们积极上传锻炼视频,觉得眼晕也幸福;林园小学的兰莹老师,边当主播边做科研,学习研究两不误;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黄雪涛老师带着家中两个宝贝录制了30多个亲子活动视频与老师们分享。
区教科院先后组织东和分校、林园小学、梅沙未来学校、云海学校4所学校的全区在线观摩及视频研讨活动,在交流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得以分享,困扰之处得以指点。当前各校体育线上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显现,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体育线上教学总结篇3
全国居家防疫,复工延迟,开学无期,此时教育局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指导思想,让“线上教学”这种教学新模式成为新主流。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的线上教育工作会议,扎实工作,认真开展线上教育,有力地推动了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现把近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行动。
通过学习上级下达关于线上教育的文件精神,明确了有关文件工作提示、指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线上教学。因此,我制订了相关教学计划,边学习边工作,用学习指导线上教育工作。
二、贯彻、落实线上教育。
本学期在线上教育方面,学校通过自主学习、专题线上会议、文件精神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每种方式的培训,我都能认真对待。我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所欠缺,只有多通过这样的专业引领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在翁校长和罗校长分享的学习资源上,积极思考,利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视频剪辑软件,使自己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掌握了更多电脑方面的知识,提到了课堂多元化。
积极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学习了20xx年xx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上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各项教育法规。每次按时参加区体育的教学教学活动。
三、线上体育课程开展情况。
1、运动打卡,尽展身姿。
疫情期间,利用信息技术方式,在《企业微信》app上设置运动打卡活动,此活动为自愿选择,家长和孩子可以在app上记录运动情况,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2、认真听课,引导锻炼。
线上课程前期,课程内容以“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为宗旨,既育体又育心,注意健康知识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有校本特色自编操(跆拳道操)、体能操、特色运动项目练习等,关注学生差异,推送分学段室内体能练习方法。
在三、五年级的线上课程推送健身气功《八段锦》,坚持习练健身气功能增强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舒缓学生学习压力。
五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较重,书包过于沉重,并爱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故增加基础力量体能练习,如科学健身18法,提高学生核心稳定性,改善协调性,预防和延缓肩部和腰部劳损。
同时,指导学生练习球类运动,多练习球感球性,学习体育知识,如奥运会项目的科普等。
线上课程后期从3月9日开始,学生自主在电视课程上进行学习。当电视体育课程开始前,我都会进行课前安全提示,课后对课程梳理,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习加强锻炼。
3、明确《标准》,力促健康。
在线上体育课堂上,对《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及锻炼方法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了解测试达标要求来督促自已平时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
通过线上体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们在疫情中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了体育活动、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反思与展望
1、线上教育教学的开展,需更新观念。
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并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2、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
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课本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新的教学理念更强调在师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学用结合,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
在区内线上体育教研中研讨了很多问题,倾听了祁昉雪、杜俊华和徐继锋老师等教师的电视课程录制历程,我感受很深,不断反思,我觉得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方式教学了,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节课就2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学生把要掌握的动作练熟学透,这也是老师要思索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的角色已经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要想做一位领导信任、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终身学习。
体育线上教学总结篇4
六年级本周安排内容:健身热舞、举手蛙跳、开合跳、俯卧撑、1分钟并脚跳短绳、侧滑摸桩、左右横跳、反向支撑、深蹲跳、卷腹、蹲马步等体能专项练习。开始上课立即检查学生出勤以及服装情况,然后测学生静止的脉搏(20秒)。热人部分采取3分钟左右的健身热舞,既带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达到了热身功能,避免运动损伤。主体部分主要针对学生的上下肢核心素质的练习,每项练习结束即刻测20秒的脉搏,实时掌握学生锻炼效果,以便教师根据情况及时做相应的调节,随时调整训练频次和间歇时间,使学生的锻炼达到最好的效果。经过本周微信直播和钉钉直播教学,学生的核心力量和柔韧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课教师都与部分学生连麦互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去寻找答案,学生反馈积极。课后,教师利用天天跳绳app给学生布置练习内容,以便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四、五年级本周安排内容体能素质练习,健身操等。经过第本周的网课形式学习,学生与家长们已经熟练掌握了通过腾讯会议视频操作方法,并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互动,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提高学生动作质量。国家体质健康项目(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素质练习(俯卧撑、平板支撑,原地蹲起)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课堂上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利用家庭有限的空间学生自己或与家长进行身体锻炼,这样即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达到了家校合作的目的。
三年级本周安排内容武术少年拳和身体素质练习、室内游戏等。经过本周的网课直播形式学习,学生与家长们已经熟练掌握了通过腾讯会议视频操作方法,在武术动作学习同学们的“精气神”表现的还欠缺些,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提高学生动作质量。国家体质健康项目(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素质练习(俯卧撑、立卧撑、原地蹲起、原地高抬腿跑)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课堂上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
二年级本周的线上教学,利用钉钉、跳绳app进行教学,学生的锻炼效果、参与率都有很多提高,学生反馈效果很好。线上教学能带动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通过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同学们每天坚持运动,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模仿能力。
(1)互动效果好,到课率相对较高
(2)整个上课内容必须本人完成
(3)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线上教学总结篇5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在疫情影响下我们已经上了十多次线上体育课了,感触颇多。
线上的体育课教学对我最大的影响有三点。
首先,因技术和网络问题,我有时无法打开摄像头,视频卡顿,不能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们互动。老师每次上课前点名都会让我们打开摄像头,我很想马上打开,给大家挥手问好,但是摄像头有时会出问题,一直在加载中,让我很懊恼。我希望能及时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就像想象中我们一起在西区体育馆上课一样,十分美好和温馨,但是网络问题常常让我们的交流受阻。
其次,我理解老师的动作要领比线下费劲,学习效果可能稍差一些。我是一个动作协调性比较差的人,学起动作来比其他同学慢一些,但是在反复练习后,我能有所提升。线上教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线上的示范,都是二维的,和现场的动作展示不一样,感觉缺乏直观感和立体感,最先开始学的时候有些吃力。
最后,是我上体育课时有时觉得比较孤独。虽然大家都开着摄像头,老师、同学们的声音不断,我可以清楚地看见大家都在一起锻炼,但是白天的时候我总一个人在家,我在不断练习踢腿的过程中有时状态比较好,很想找个人帮我录像,但是没有人。想练仰卧起坐的时候也很困难,以前都有室友、一起来锻炼的同学帮忙压按着腿,现在却没有了,感觉线上教学切断了很多我们与小伙伴们联系的渠道,有时很无奈。
尽管我在上线上体育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认为都可以克服,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对张老师的跆拳道课教学特别满意。我了解到很多学校的老师在进行线上体育课教学时,采取看视频、讲理论知识的方式比较多,而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对同学们的帮助并不大。一些同学只是进入会议室,然后就去干别的事情了,也不按老师的要求锻炼身体,也不听老师的理论讲授、视频演示,学习的效果非常差。宅家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身体得不到锻炼,收获很少,这样很不好。
但是张老师的体育课堂干货满满,我们学习到跆拳道的基本动作,在每周的作业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张老师还安排我们进行腹肌、背肌、心肺功能的练习,强化我们的身体素质,这样真的很好。
在宅家的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花30分钟进行体育锻炼,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各项机能,让我能在返校后尽快适应高强度的运动模式,在下学期的体育课中不感觉那么吃力;另一方面,保持好身材,适当降低体脂率,防止体重控制不住。每天,我换着花样做练习,有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有时强化跆拳道技术动作,一定练够半小时,这样不仅能放松大脑,也能使身体充满活力。我对体育一直充满热情,尽管我可能做得不好。
在过去的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参加了很多体育活动。一学期能跑50次阿甘,一千五百米达到了6’43’’,我喜欢跳小绳,踢足球,一有空就到东大操场西侧看台上的棋牌室下国际象棋,每一项我都十分努力地做着,尽管肢体不太协调的我要做到优秀有些困难。
作为一名一学期有17门课的辛苦理科女,尽管我总有很多事情要做,尽管南方来的我不太适应北京干燥多风的天气,我也会在宝贵的青春中,跑向操场,在球场上奔驰跳跃,在棋场上埋头苦干,充分锻炼我的身体,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体育课上,张老师曾给我们分享给很多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挨打”的故事。张老师说,以前她在练习跆拳道时,为了能在国际比赛中拿到更好的名词,总是和男运动员们一起练习。男运动员们的速度和力量都远高于女运动员,当他们一脚踢到腹部时,张老师说:真的很痛,毫不留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经历着挨打的过程,很苦、很累、很难受。但是一旦经历了这挨打的过程,到了国际比赛上,你才能承受国际健将们的进攻与反击,才能战胜他们,最终取得成功。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挨打,不断爬起,不断进步,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的过程,老师说的这一点我真的很认同。我们在最顶尖的学府面临着很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科研压力等等,有时这些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很难受,但是你要相信,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成长和成熟,这些苦难只是暂时的,总有幸福的未来在等待着你。我想这就是清华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一旦选择了远方,一旦选择了前进,便只顾风雨兼程,永不回头。
清华体育,是各大操场上马杯的万人空巷;清华体育,是每天下午四点半球场上的汗水;清华体育,是《无问西东》里体育课上冒雨奔跑的马约翰先生;清华体育,是国际赛场上披着红旗的健儿手里的奖杯;清华体育,是东操北面篮球场上的“无体育,不清华”;清华体育,是每一个清华学子铭刻于心的习惯;清华体育,是校友们一生的情怀……在我的心中,清华体育,是我青春中最亮丽的色彩。
现在的我,围着我的小区跑着阿甘,想起两年来在偌大的清华校园里奔跑着的我,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有我诚挚热烈的希望,这里有我深埋心底的梦想,这里有我肆意挥洒的青春。愿若干年后,当我不知身处何方流下汗水之时,我也能想到在清华的岁月,带着青春的执着与热情,走过漫漫人生路。无体育,不青春,一次次,一遍遍,就像那海上的星辰,日升月落,亘古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