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脚下的土地作文7篇
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写作技巧上,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在写作文时,我们要保持思维的清晰和连贯,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脚下的土地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1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的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然而有些人,如农民、军人、地质学者、远航水手……他们总是用整个的生命,拥抱生养自己的土地。其实我们都应该像他们一样,时时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土地犹如母亲的温暖怀抱,相拥得越紧越好,哪怕透不过气来,都是一种甜蜜幸福的享受。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鲜花相迎。鲜花是土地的微笑,鲜花是土地的梦想,鲜花更是土地对未来的憧憬。可是时光倒退20年,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有这么多的鲜花吗?鲜花只在公园里生长,鲜花只在节日里开放。今天,城市有花,乡村有花,街道有花,房间有花,整个中国成了鲜花的世界。就连探亲访友祝贺乔迁都离不开鲜花。鲜花绽放在人们脸上,鲜花点缀着人们的心情。鲜花伴岁月,四季有春光。
海水浸泡的岛屿,本来寸草不生,现在鲜花处处。植花护花的海军战士。他们像鸟儿衔食似的,从岛屿之外的远方,带来一袋一袋净土,买来一包一包花籽;然后,挖出一个一个的坑儿,播下一粒一粒花种,浇下一杯一杯淡水,经过一天一天的祈盼;终于,漫出一片一片绿色,又开出一丛一丛鲜花。鲜花是大海往日的梦想,鲜花是岛屿今天的笑靥。鲜花更是守岛战士们献给祖国的比花还美的祝福。
沙尘暴袭来时,不要埋怨土地。土地曾经有过美丽的衣裳,土地曾经有过宁静的生活。是我们撕毁了土地的衣裳,是我们搅扰了土地的宁静,难道还让土地继续忍耐吗?土地从来都是宽厚的,任凭你怎样折腾,它总是默默地承受。土地从来都是无私的,任凭你怎样索取,它总是殷殷地奉献。土地是有情感有灵性的,我们如此无情无义无知无悔,土地凭什么要永远忍辱负重呢?学会善待土地。
土地是一本谈人生的书。我们蹒跚学步时,是土地告诉我们,跌倒了站起来再走。我们学会走路时,是土地教育我们,迈稳每一步才会走远。我们因天灾饥饿时,是土地启发我们,世上没有不耕耘的收获。我们赞赏风景时,是土地提醒我们,良辰美景如人生珍惜最重要。战士从土地那里认识了生命的价值,所以彭德怀说死后骨灰运回家乡“报答土地”;诗人从土地那里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所以艾青深情地说“我爱这土地”。我们是普通人,得到过土地的恩赐,所以说“ 永远不离开土地”。
那年从南方带来一盆鲜花。我极尽殷勤与心力,花开始也能艳丽如初,我自然更要加倍呵护。过了一段时间,花不再鲜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花完全枯了。面对着死去的花,我悲伤而自责地探问,我并没有戕害花呵,可是花怎么如此绝情呢?后来问一位园艺家才知道,什么土地生养什么花,再美丽的花离开自己的土地,都很难长久地蓬勃成活。这时我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道理,好像是关于人生的,或者是关于追求的,反正从此我总是愿意依恋着脚下的土地。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2
话说公元2888年,地球已被大水淹没,全球暖化,地震,彗星撞地球等事时常发生。地球因环境变化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人们没办法,只能住在类似地球的星球上,没钱的只好随便找一个陨石或小星球住,有的早就和上帝下棋去了。人们再也不能踏在地球上了。怎么办呢?等大禹又来治水吗?等诺亚方舟来吗?不可能,人们在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了。这时候,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克隆。于是,就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这个克隆专家了,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后,他们要我去克隆――土地。
克隆土地,首先要找到目标和基因。我驾驶着飞船“鹦鹉螺号”飞到地球上空。放眼望去,汪洋一片,波涛汹涌,泡沫四溅,水面漂浮着一片一片的垃圾,空气中充满了臭味。我叹了口气,打开了保护系统。这茫茫一片,哪里才有土地呢?这不是大海捞针吗?我驾着飞船继续搜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我连一团泥巴也没见着。我非常失望,慢慢调转机头,准备回去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小黑点。我希望不是垃圾之类的东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降了下去。这时,我惊奇的发现,在大海中突出一块巴掌大的土地(只有巴掌大)我想,那一定是珠穆朗玛峰的最顶端吧。我小心翼翼的跳了上去,单脚着地,生怕被大水冲走。我用特殊的分解针取下土地的基因。
回到实验室,我把基因放进试验管里,用特殊的仪器把它分解。我放进了0.1分克的钾,镭,钨等等矿物质。可什么反应都没有。我变得烦躁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在试管里出现了一小块土地。这说明,我的实验成功了!我又发现。只要多加镭,土块就越来越大。我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心里那个喜呀,就好像申奥成功一样。
我立即请示上级,上级批准我行动。我又坐在“鹦鹉螺号”上,把大量的复制基因放进去。当然,少不了地图,因为土地都是按地图的方位来克隆的。
飞船又飞到海面上,我尽量飞得低一点。打开喷洒器,把那些组成的基因撒向无边无际的大海。当然,大海接受了这份礼物,一直顺利,我耐心的等待着……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从海里冒出块块土地,越冒越大,越冒越多。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小岛。真是个奇迹!这些土地与原来的土地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十分钟以后,又一个崭新的世界重现眼前。人们高兴万分。所有的人又喜悦,又惊讶。有的克隆了植物,栽在了土地上,有的用高科技让地球长出了庄稼,花草鱼虫,应有尽有。
我获得了诺贝尔奖,望着这美丽的地球,忽然,我想起了一件可怕的事,如果人类不爱护环境,肆意破坏,不知何年何月,地球又被洪水淹没,谁又来可隆被克隆的土地呢?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3
南京,这片安静的沃土,历经了沧桑,只为养育我们这些南京儿女,情深意更浓。与其抬头凝望天空,不如仔细的低头思索我们脚下的'土地。
南京的四季,是一部读不完的好书,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化中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南京的春天,谜一般的精彩。街道两旁的梧桐树似乎也被施了魔法,新绿的嫩芽窜上枝头,在阳光下尽情的舒展,倘若想要攀到树的最高处吸收最新鲜的空气。无论是南京春天的花潮还是街道两旁茂密的法国梧桐都带给人春天的活力,带来新的希望。即使南京的冬天太过漫长,也不必担心南京春天的脚步被抑制住。
就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送走春天的脚步迎来夏天,这个漫长的季节。
我们是在夏天相知相识,又在另一个夏天分开分道扬镳。对于我,南京的夏天是个难熬的季节,更是一个难忘的季节。南京人的热情足以和这里闷热的天气相媲美,街巷的里里外外都是男女老少亲切的关怀与问候,淳朴的南京方言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彼此的心。在这里,每逢夏天,水果摊子上都摆满了人钟爱的水果,西瓜、甘蔗、菠萝、苹果……正是因为这里特殊的气候,才有了如此种类繁多的水果使人们一饱口福。
朱自清曾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的秋天,桂花飘香的季节,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朦胧的像是一场梦,带我们回到了数十年前的南京,南京的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想到孙中山先生所做出的贡献,再回头想想如今的我们,这里的建筑物多多少少被我们破坏了,有些建筑已经没有从前那样完整。因此,无论是揣摩或是凭吊,我们都不能忘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失道德了?
冬季,世界各地都有值得欢庆的节日。在南京,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夫子庙的的灯会便成了多数人过元宵节的去处。其实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南京自古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这个起源于佛教传统的腊八节也随之在南京兴旺起来!南京各个大街小巷里的特色小吃也是受到人们的亲睐,南京小吃全国闻名。
在南京,无论是生机勃勃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季,或是桂花香飘的秋天,亦或是喜气洋洋的冬季,都如此惟妙惟肖。脚下的土地,看似普通平凡,可是它承载了多少的腥风血雨?它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希望,孕育着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要爱它,更要保护它,珍惜它,让我们尽情谱写新的篇章,开创未来!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4
北岛在《青灯》中写道:一个人所行走的范围,便是他的世界。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的心就蓦地塌下了一角,刹那间,没了方向,没了呼吸。
在十年前我第一次背起书包的时候,就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不记得当时我说了类似于“我想当科学家”这样幼稚的所谓是梦想的梦想说了几个,但有一个梦想我一直惦念至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至今仍未实现这个梦想,甚至我竟不知此生有无实现这个梦想的可能。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仍在行走。
我的故乡是一个名叫大连的城市,可我只知它拥有一望无际的海洋和令人垂涎欲滴的海鲜;我的祖籍是山东,可我从未踏上过那片土地半刻钟。
虽说我没仔细去过这两个明明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城市,但至少我去过一个看不见天空的城市——上海。请允许我如此称呼一个如此繁华的国际都市。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城市如同上海一般高楼耸立灯火辉煌,纸醉金迷衣香鬓影,那么,那座城市所拥有的天空,是否也会格外狭窄?
所以,当我呼吸到上海的空气时,我就意识到:这种城市,只有两种人可以驾驭——一种是有强大梦想的人,一种是没有梦想的人。前者的生活方式是快速忙碌自顾不暇,后者的生活方式是一掷千金醉生梦死。
不管如何生活,喜爱繁华都市的人都拥有足够的野心。可惜,我有符合这座城市的野心,这座城市却给不了我想要的归属。
所以我离开它。我去了一座拥有茨维塔耶娃口中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的小镇。
我几乎将真个冬天都耗在那个无处不充斥着随意的率性的小镇客栈。五湖四海的人坐在一起,在异乡今日相遇明日分离,如此,便能留下最好的回忆。
倘若,一个城市过于安逸,虽能给予流浪的旅人一丝归属感,但也让我内心惶恐——古人云,生于安乐而死于忧患。
于是,我回来了。
兜兜转转,我重新踏上了这片给予我七岁到十七岁所有悲欢的土地;我回到了这所我生活了十年之久的城市。
如果你了解我,你会知道杭州之于我的重要性。
在我欢愉的在这片土地上度过前七年后,接踵而至的是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折堕时光:我在周末的时候不会写作业而会去景区的四处逛逛,我放学不会回家而会去城市里四处走走——虽然我因为这段过去获得不了让我荣耀的三年,但是我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用我的双足丈量了这片将我束缚,同时,也将我孕育的土地。
我与父母在这片土地上共度十年的时光,杭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可以证明我们的幸福;我与我最好的朋友在此城相遇,亲如姐妹相互扶持走过我们生命中最阴暗的时期。今后的路,也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将无惧艰险。
我脚下的土地慷慨的赐予我亲情友情,并予我一隅得以安身立命;我也赠与它我所有的喜怒哀乐。
就算我对我脚下的土地有着千百般的依恋,我也不得不承认,我的骨子里,确实有着至死不渝的流浪情结。所以,我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梦想。
尽管远方是我的梦想,但再也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承载我那么多的刻骨铭心。、
所以,无论今后的我将背起行囊走到哪里,都不会影响我对它深深,深深的依恋。
我脚下的土地,不是我的故乡——它是我生命的底片。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5
细潇潇,雨湖岸边的柳,绿蒙蒙的,湿淋淋的,雨轻柔滴落在房瓦上,如铃般清脆悦耳的毫无预告地落在耳边。眼前,一幅写意国画在绵延。雨依旧下着,湖光迷蒙,几只燕子剪剪而过,呢喃之声如珠子般跌落于地,脆脆的,圆圆的。
踏在这片柔软的土地,像是卧进暖暖的舒适的摇篮,轻暖的风把我漾起,真想大喊出此刻心中的那种与众不同的。
曾经一双双手一块砖一块砖砌起,又一点一点精心涂抹的白墙如今已经布满了冲刷的痕迹。它变得漆黑如墨,更有深翠逼人的青苔悄悄爬起,触碰它,如同梧桐树叶悄然落地,同小伙伴一起捡石子的奔跑,把各自的心愿刻上墙壁的背影,纯真无暇的眼前一栋栋古老的矮房,承载着许许多多曾经的,让每个与它相处的人感慨。它是那样平静地矗立,无声地存在,任周遭千变万化,它只尽自己的使命。
一片一片的红瓦层层叠加,构成了三角状的屋顶。雨来,红瓦上就涌动起小瀑布,每户勤俭的人,就在门前摆下小桶,任雨哗啦哗啦地倒,哈,心里的烦躁都被冲走!文人墨客爱红瓦给小巷带来的古典韵味,地方的老辈人说,那是与自然的斗争!原来,是智慧的潮汕人让多雨的潮汕变得。
每个来自外地的人,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一定让他们难以忘怀。牛肉丸,牛筋,牛杂,香菜,葱碎,煮面的人好像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塞进去,为你献上一碗香味十足的面条。白气升腾而起,热情也随之氤氲在或久或暂的过客心里,给予人温馨和一份踏实的归属感。
风日清和,无人来访,一切都无比寂静,所有人民每个皆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里过去,一份安静增加了人的淳朴,增加了梦。在这片地域里生存的,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默默地忙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爱一片地域,不一定在于它有没有埃菲尔铁塔,有没有宏伟壮观的长川,而在于那块地域有没有一双的手臂,抚慰人的,在于它有没有足以哺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片土地的,而人心中的一份,让它久久弥漫。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6
小时候,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去姥娘家,颇羡慕。
听娘说,姥娘家远在曲周。是舅舅逃荒先到了翟营,又把娘接来的。从记事儿,就想去姥娘家。
转眼,年近五十的我,越来越想看看生养母亲的土地。
春节,从姨家二姐得知,姥娘家在南关。
那天一早,在车载导航引领下,踏上了寻找母亲土地之旅。从家到南关145公里,曲周县曲周镇南关村的牌坊映入眼帘。
走在街上,姥娘家在哪儿?看到一位老哥,“这村是不是姓鲁的很多?我姥娘家是这村的,但从小就没来过”
“姓鲁的不多,这有一家,看是不是?”说着,来到了村卫生室。卢凤章是村里的大夫。卢大夫拿出家谱,推测着我姥爷的辈分支系。我通过舅舅家大儿子了解到,他大伯家仅有一个女儿叫“小芹”。卢大夫忙找来小芹。小芹说,山西有亲戚,石家庄没有。
这时,卢大夫说,你写一下是哪个“lu”,我在纸上写了一个“鲁”字,卢大夫恍然大悟,“还有一家和你说的情况相似”。说着就去找了。
一支烟的功夫。进来一位老兄说,玉芹正在浇地。
早春的田野,风呼呼作响,麦苗正浇返青水。
“停三轮哪儿就是”。
按辈分称呼姐。
“我舅舅叫鲁克勤(黑小)、我娘叫鲁凤申”
大姐问我,“我叔和我姑还好吗?三四十年前通过信,后来就联系不上了”
“舅舅、娘十几年前,相继去世了”
望着正在灌溉的土地,这,就是生养母亲的地方,我要感恩这片热土!这,就是舅舅背井离乡,手推独轮车逃荒北上的起点!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漫漫逃荒路,生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生长。
在家里,我问从未见过面的大姐大名,“鲁玉芹”。“我姥爷叫?” “你姥爷叫鲁德修,我爷爷叫鲁德明”。
一听这名字,当时我想,这可不是普通农家起的名。大姐说,“是,祖上当时在衙门办事”
对呀!母亲聪慧、吃苦耐劳、善良、节俭、谦和,舅舅少言寡语、勤劳、扶老携幼、宽厚待人。不正传承了鲁氏家族淳厚的家风吗?!不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深刻诠释吗?!
在去曲周的路上,偶见头裹白毛巾的老人,我想,如果娘、舅在世,也是这个样子吧。
开车走高速都觉得累,当年,舅舅推着全部家当,徒步向北,只为找一口饭吃,多难啊!到了翟营,刚有吃的,马上想起正在异乡受苦受罪的妹妹(我娘),挑上米,卖了粮,买了火车票,接来妹妹。
在舅舅得绝症弥留之际,娘整天守在舅舅身边,陪舅舅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
不识字的娘,后来学佛,受了菩萨戒。走的时候,佛光闪耀,普照翟营大地。
我脚下的土地作文篇7
万丈霞光在金黄的稻田中渐渐隐没,像融化的水彩,令人心旷神怡地渗入朦胧的地平线。
那个伫立在稻田中眺望着的高大身影,渐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没有人知道他辛苦的汗水浸润了多少春秋轮回,人们只说:“他辛勤劳累了一辈子”;没有人知道他无怨无悔地承受了多少重担,人们只看见他粗壮的骨骼已有少许畸形;没有人知道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有多深沉,人们只把那看作农民对土地的敬奉罢了。
他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仅此而已。
他永远是忙碌的,为这片土地忙碌了漫长的一生。在儿时遥远的记忆中,他那双硕大的草鞋不分昼夜地来往于田间,当星星也露出倦意,楼下传来几声狗吠打破深夜的宁静,模模糊糊的声音透过墙壁:
“还没弄完吗?”
“快了,快了,再忙了明天就忙完了。”
“明天,明天,忙完了明天又有明天啊!”
果然不出所料,当太阳还没有绽出第一缕霞光,楼下又传来了少许轻微的声音,那是他又回到他深爱着的土地上去了。我趴在窗台张望,那高大的身影又与那片深沉的大地融为一体。明天?明天!有多少个忙碌的明天在等待着,而哪个明天他才可以真正停下他匆忙的脚步,好好休息呢?而这一切也许只有树上的鸣蝉才知道。
他永远都是沉默的,他从未在谁面前夸耀过什么,他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着,深深陷在额上的皱纹见证了他所有的沧桑岁月和艰难困苦,而他却从不抱怨什么。记得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在黄昏可以休息片刻的时间里,搬条凳子,静静地坐在门前,抿杯陈年谷酒,凝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在暮色中隐隐约约。没有人知道他在看什么,也许他是通过目光把心中的酸辛吐露给这片他爱得真挚的土地。
他是不善言辞的,只能用真切的目光表达他内心的情感。看着那细长的稻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秋风吹过,稻谷起伏,像是滚向天边的波涛,涌起千万层层叠叠的希望。这时他浑浊的眸子忽然变得明亮起来,淌出的是喜悦、欣慰的光芒。
我想这便是对一个常年沉浸在稻田中不知劳苦的人的最大安慰吧!
是啊,他把一切的苦难都自己承担,把无限的希冀送给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人们说,他只是个农民罢了,只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民罢了。但,我想如果可以的话,他一定愿意化作艾青笔下的那只鸟,用嘶哑的喉咙为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歌唱,无论这片土地是多么的多灾多难——因为他就是为这片土地而生,他早已把自己也播种在这土地上了。
他只是我的爷爷,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却让我明白如何用行动实现这份浓厚的土地之爱的爷爷。一个生于土地,长于土地,用漫长的一生回报土地,想要用灵魂守护这片土地的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