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与个人作文7篇
作文是一种让我们更加深入思考生活中各种细节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世界,真实的情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集体与个人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1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这是我们从小学时,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早期,我国的二三十位科学家本要去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他们只允许选几个代表去,这几十位科学家都不愿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共同研究出来的,每个人在上面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所以他们说,要去我们一起去,只选几个代表,其他人的功劳不久被抹杀了吗?不行,我们时中国人,我们绝不能这样做。最后,诺贝尔奖与我们擦肩而过,直至今日,我们中国人谁也没有拿过诺贝尔奖。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是每一位真正有所成就的'中国人的必然选择。
集体主义永远是奥运会的主题,“奥运之父”顾拜旦在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之初就主张“通过奥林匹克促进人的均衡发展,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001年7月13日,我国终于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中华人民带着信心和骄傲站到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沿。
在我们展现自己的时候,请不要忘了,把我们的集体精神也带上。
生活中的我们就像一颗颗小石子,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只会是一盘散落的小石子,而团队精神就像水泥,有了它的存在,小石子就会凝聚一团,不会散落,就可以用来建造最牢固的大厦,所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力量才有凝聚力,才有竞争力。
在这个火热的夏天,我相信奥运选手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一定是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品质。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2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集体之中,每天都能遇到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出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呢?
曾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简短的对话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投入到集体中,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个人一旦离开了集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人们都很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求队里作用可谓大矣!但是,离开了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飞人”乔丹率公
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造就公牛队,乔丹却说:“不,是公牛队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球队,球星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依然就不能成为球星了。纵观古今,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智勇双全的张良,若不是投靠了刘邦起义军,只凭单枪匹马的行刺,能实现宏图大志吗?离开了卡笛儿的启示和普利斯特里等人的研究成果,牛顿能提出“牛顿第一定理”吗?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
今天,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一个组、一个班、一个学校就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个集体,让我们都来关心这个集体,把个人更充分地“溶解”到集体之中吧!展望明天,我们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化作一滴水投入到建设祖国的滚滚洪流中去实现个人的价值把!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3
牛年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这可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除夕的年夜饭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家人无论如何也要聚到一块儿吃的一顿情亲大餐。只有这顿团圆饭才可称之为“年夜饭”。
因为爷爷,奶奶都已去世,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一定要去外公,外婆那里团聚。我们一家三口刚踏进门,浓浓的年味摆满了圆圆的大桌,外婆把我搂在怀里,拿出各种零食,塞满了我的口袋。外公则围着大围裙在厨房里展示他酝酿已久的大菜。“新年好,新年好。”门外又传来大舅一家三口的声音,表哥是个十五六岁的帅小伙,领着我看他最新下载的动漫。
妈妈,大舅,撸起袖子要去厨房帮忙,“不用,不用,你们坐下来聊聊天,嗑嗑瓜子,我和你爸趁着身体还不错,不用你们,等我们老的干不动了再享你们儿女的福吧。”外婆一边帮外公做下手,一边让我们坐下。我看见妈妈转过身去似乎眼圈有些发红。
在一串喜庆的鞭炮声中我们这个大家庭围成一圈坐下了,大圆桌上有我们芜湖传统的“八宝菜”,“年宝鱼”是要放到小年才可以吃,因为它预意着“年年有余”。还有金灿灿的蛋饺,红火火的牛肉,青青白白的青菜豆腐,又酸又甜的糖醋鳜鱼。象征着团圆的肉圆,藕圆是少不了的,圆桌中间超大电锅内炖着老母鸡汤……各种香味汇成幸福的滋味。这种滋味是中国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它包含着长辈对下辈无私的奉献,子女对长辈浓浓深情,孝意。
妈妈,爸爸,大舅,舅母,我和表哥围在外公,外婆身边高举酒杯,“祝二老在新的一年中心情好,身体好,永远健康,幸福。”
“来来,两位学生要好好学习,明年成绩更上一层楼。两个大红包一人一个。”年夜饭后外婆发红包了。
电视机里传来欢天喜地的歌舞声,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欣赏着节目,说着,笑着,闹着……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晚会一年到头有很多,但只有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的那才是“春节晚会”,因为那是团聚的晚会,有家人才有团聚,我希望我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以及家人们都能平安,健康,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在变。
儿时的新年是身上的新衣、是手里的糖果、是绚烂的烟花、是热闹的鞭炮。如今,生活日益富足,我们开始在网上寻年、书中读年、低碳过年……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总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岁月的感恩。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以前在村里住时,春联都贴在临街的大门上。现在搬进了楼房,春联都贴在楼道的门上。从“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到“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再到“牛舞丰收岁,鸟鸣幸福春”“国贵安定团结,家宜勤俭节约”……春联的内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拜年是传统民俗,也是彼此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电话拜年、微博拜年、微信拜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通话跨越时空,让远方的游子感受回家的温暖;微信拜年穿越万里,让温暖的祝福直抵人心。手机红包、网络集福、电子年画等各式各样的贺年方式“吸粉”无数,成为热门的拜年方式。
置办年货是一种传统的过年方式,每到过年,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大伙儿都在准备年货。而如今网络购物日渐盛行,天南地北的年货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全部送到自家门口。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超市的自助网络支付,市场小商贩的“扫一扫”付款,还有各种电商平台的送货上门,购置年货已不再是一家老小齐上阵,而是在方寸之间就能轻松搞定,这便是中国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
春节里,空气中的鞭炮味淡了,满地红泥炮灰的景象少见了,城市空气质量自然逐渐好起来。蓝天白云正在回归,注重环保的绿色春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这些变化,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会回味无穷。
春节,是一场举国的庆典。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期盼了一整年的节日,是最难忘的节日。不管是亲朋满座、万家灯火,还是独守空城、远隔天涯,我们愿意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筹备年的味道,只为那一个温暖的相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也越来越珍惜这份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5
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班,我们互帮互爱,团结奋进,我生活在这个班集体,感到格外温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突然说要召开什么会,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好奇,就赶快去操场是上探一个究竟。校长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讲台沉重地说:“同学们,昨天晚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昨晚初一(2)班杨辉同学的家被火烧了。钱财衣物都被火魔吞没了变得一无所有。他的爸爸、妈妈也受了重伤,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杨辉同学渡过难关。”校长把话讲完,同学们纷纷回到教室,于是同学们决定下午召开一个“班级救援会”救援会上,范明说:“我用30元钱给杨辉同学买一个新书包。”“调皮鬼”郑一鸣也站了出来,拿出上回爸爸给他的生日钱说:“那我用这些钱到新华书店去买几本教科书,再去买几支笔。”平时的“吝啬鬼”刘好男也伸出友谊之手,拿出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和平时积起来的钱说:“那我就给杨辉的家里买一些米填饱肚子。”“好吃大王”拿出叔叔给他的零食给杨辉吃。见此,我也拿出了50元钱给杨辉买了一个高档文具盒……
我把同学们捐赠的财物如数交到杨辉同学手中。杨辉见此情景,晶莹的泪花夺眶而出,紧紧握着我的'手,好半天才说:“谢谢大家,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关爱,我一定要挺过难关,把学习搞好。”
这时一曲动人的《爱的奉献》在我们班响起,同学们越唱越感人,这歌声传遍了整个校园。
这就是我们的班集体,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集体中,到处充满了温馨、亲情、友谊,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6
可以说,在学校里是我最喜欢的时候,那里有朗朗的读书声,有同学的欢笑声。我感觉学校是小学生最完美的家了。我难忘班级的每一天。
早上,值日生都在忙着自己负责的区域,我是负责四号窗,我每天早上都会来给可爱的窗户洗个澡,好让它天天白白净净的没有一丝灰尘。“13525”,一曲动听的旋律,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拉到座位上。刘老师走上讲台开始让我们读课文,读的嗓子都哑了,“喂!老班,你能不能心疼一下我们的嗓子呀!”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可是,读书真有趣呀,能让我们旁若无人,心驰神往。一个早上就这样过去了。生活平淡吧!但平淡中有许许多多难忘的一幕。
记得有一次,我们排着队在喊早问候,结果还没喊完,卓若楠的钱包掉在了地上,她慌里慌张弯下腰正要去捡,后边东张西望的_歌没看见,抬起的一只脚一不做二不休,恰好稳稳地踢在了小卓的屁股上,两人一起悲惨的'摔倒在地上,后面的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全没了平时的淑女样。
还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我们比赛朗读课文,老师让常壮读一篇文章,文章里有“饼干盒”三个字,常壮不当一回事,就大声的朗读着,到了“饼干盒”三个字的时候,常壮晃着头,“饼盒干”从常壮嗓子里出来,是那样的浑厚,老师又让他重读了一遍,也不知那天怎么了,他仍读成“饼盒干”,同学们哈哈大笑,他竟浑然不觉,过了好一会有人悄悄提醒,他才反应过来,惹得全班又一阵哄堂大笑!从今以后,常壮的外号就成了“饼盒干”。
哈哈哈,班级真有趣!
集体与个人作文篇7
小时候,春节团圆,在我眼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直到去外省求学、工作,才对春节团圆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2001年,我在江西上大学,第一次经历了春运。在挤满旅客的绿皮火车厢里,我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有的旅客用蛇皮袋装着行李,几乎快把蛇皮袋撑破;没买到相邻座位的小情侣四处央求他人换座;四五个结伴回家的好友拿出酒、花生,在小桌板上摆起了“宴席”。
一位抱小孩的大姐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同志,能不能让我坐在你边上休息一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抱不动了。”我立马把座位让给了大姐。在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她留在老家,这次要在上海转车,去北方的婆家过年。“回一趟家这么累,为啥还要回去?”我不禁问。“春节咋能不回家呢?回家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甜的。”大姐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啊,春节回家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路程即使艰辛坎坷,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心。
2016年,我到贵州遵义参加扶贫工作。春节前夕,扶贫工作队集中休假返沪,我购买了回上海的机票,只需2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到相距1600多公里远的上海。刚到机场,我就被一位中年男人叫住了,他身后还跟着老人和七八岁的小男孩。“你好,同志,你是要回上海吗?我母亲和侄儿要去上海,可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进安检以后怎么走,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带他们进去?”我同意了他的请求。
候机的时候,老太太告诉我,自己和孙子是去上海过年。我很诧异:“别人都是年轻人回老家过年,你们怎么反过来呢?”“我儿子在上海工作十多年了,这几年自己做了一点小生意,春节的时候订单多,忙得走不开,索性我带着孙子去上海过年。”老人笑着回答。
老人还告诉我,多亏交通发达,以前去上海要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放假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儿子都不回家过年,现在有了飞机,春节团圆就更方便了。是啊,国家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升级到了高铁、飞机,也改变了人们过春节的形式。
2020年的春节,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仅没有回家过年,还放弃了春节假期,坚守在生产防疫物资的一线岗位上。在拜年的电话里,他对我说:“等抗疫胜利了,还是得回家看看,不回家过年,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是啊,不回家过年,缺的是团圆。
中国人的春节,是跨越艰难险阻后的团圆,是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是守护万家灯火背后的奉献,一样的相思,不一样的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