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被贬的作文5篇
作为作者,我们应该通过优质的作文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真实与深情,只有认真审题后写出的作文才是优秀的,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诗人被贬的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诗人被贬的作文篇1
唐代诗歌和诗人如璀璨的明星闪耀在文学的银河之中。李白便是那最耀眼夺目的一颗星子。
说到李白,他名字的由来很是有趣。相传,他父亲爱子心切,一定要让儿子的名字非同凡响,所以直到七岁李白其实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一年春天,李白一家在院子了赏花,父亲有意要考儿子的本事,吟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说完,就让他们母子接上。李白指李树,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连声叫好,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的一个“白”不正说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为李白。
比他名字由来更精彩的,可算是他绝妙的诗句了。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写下无数诗篇,让后人敬仰。李白一生之中游历了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我喜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看过了庐山瀑布之后写下的诗句,从中可见瀑布是如此的雄伟壮观;《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把景物给写活了。
李白的语言飘逸灵动,经常使用大胆的艺术夸张。比如我喜欢的《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
李白还是重情重义之人,我喜欢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深厚的友谊。《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把朋友比作孤单的飞蓬,蓬草无根,遇风飞旋,恰似友人行踪不定,饱含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深关切。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斗酒诗百篇,游历名山大川,语言飘逸灵动,为人重情重义,让我对他深深崇拜。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唐代大诗人。
诗人被贬的作文篇2
李白和孟浩然都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们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它们常常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孟浩然要去江浙一带远游。
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微风轻轻地吹过,柳树摆动着枝条,鲜花随风摇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花朵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可是大诗人李白却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就在前几天,孟浩然正和他在写诗,孟浩然说后天自己就要去扬州探亲,李白大惊失色,问道:“不去不行吗?”孟浩然摇了摇头,李白伤心极了,特别舍不得朋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白走向黄鹤楼,只见孟浩然拿着一袋行李也迎面走来。李白来到孟浩然跟前,眼里充满了忧愁和痛苦,伤心地说道;“孟兄,你真的要走吗?”“贤弟,家中出了事,我不得不走啊!”孟浩然连声叹息道。两人来到了黄鹤楼,李白领着孟浩然来到了顶层,这里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一桌山珍海味,桌上还摆着几壶好的酒,孟浩然惊呆了,说:“这是…….“孟兄,你要走了,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孟浩然感动极了,提议道:“贤弟,要不咱们俩一起去扬州吧。”李白却说:“不行,我还要照顾母亲呢。”很快,一条通往扬州的船缓缓地驶来,孟浩然说:“贤弟,是时候分手了。”李白难舍难分,难过地说:“孟兄,你可要多保重了,一路走好啊。”孟浩然跨上行李,走上黄鹤楼,李白在一旁为他送行,他们到了码头,船已经靠岸了,孟浩然向李白作辑、告辞。船开了,李白久久地、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艘船,孟浩然也看着李白,一边向他挥手,一边说:“再见!再见!”船越游越远,终于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消失了。只有长江还在流动,李白对着天空长吟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望着长江,心里百感交集,回想着孟浩然……..
诗人被贬的作文篇3
时光倒转,朦朦胧胧,我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丝路花雨的盛唐。
这可是大诗人李白的故乡啊!我拿出一部多功能微型电脑,输入李白的姓名、特征,电脑显示李白在桃花潭边。我赶到渡口,只见几只渡船孤零零地停泊在岸边,一片芦苇在风中摇曳。一位身着长袍,长髯及胸,腰悬长剑的中年人背着手站在船头,望着夕阳似有无限惋惜。
“船家,开船吧!”
正在这时,岸上有人踏歌而来,这位一定是汪伦了。李白跃下船头,握着汪伦的双手,竟无语凝噎。“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重逢。特备薄酒一杯,祝兄一路顺风。”仆人倒上两杯桃花美洒,两位友人一饮而尽。
美酒入喉。诗人逸兴横飞,想起汪伦盛情款待、踏歌相送,李白热泪盈眶。
一首《赠汪伦》从这位诗仙口中脱口而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已被这种深情厚谊所打动,决定去会会他们。
“两位前辈,小生有礼了。我是过路人,见两位在此吟诗,便前来相扰。”
他们先是一惊,接着便笑了起来。
我接着说:“我来自一千二百多年后的未来,我们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却没有相应跟上。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更是少了纯洁和无私,多了虚伪和丑恶。久仰两位感情真挚,深比潭水,特来向两位请教,如何改变我们社会世风日下之现状?
看出他们还有些疑惑,我便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一行字:公元2008年人际关系缩影。
第一幕入夜,一个青年人提着大包从小车上下来,走进一幢豪华的“领导楼”,等再出来时,手中的东西换成了一张“免费通行证”。
第二幕一对女中学生边走边说笑。“小玲,把你的那套《高考复习总汇》借给我看一下吧。”
“可是……可是,我把它放在家里了呀!”
“没关系,我们一起去拿。”
“那好吧,不过,你得尽快还给我,我还要看呢!”
“行,我一定尽快奉还!”
沉默。一个高兴,一个无奈。
上了楼,小玲把手伸进衣兜,却迟迟未抽出来。“啊,不好,我的钥匙丢在教室里了,开不了门,怎么进去呀。”
“那就算了吧!我改天再来!”说完转身下楼。可就在那一刹那,她听到了金属落地的声音。她转过身,小玲满脸通红,地上躺着一把钥匙。
又是沉默。一个惭愧,一个惊诧。
“这就是她们自认为纯洁的友情,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下,显得多么自私和幼稚。”我悲哀地说。
随后,我忧心忡忡地问李白:“我们社会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以势相交,势无则疏;以利相交,利尽则远。只有摒弃功利目的,以心交心,以诚信义为本,方可为也。”
“小兄弟,汪兄,失陪了。恐唐王获知讯息,复遣使至桃花源召我为宫廷诗人,既不屑同流合污,奈何以皎皎之身入泥淖之中?”语毕,李白一拱手,扬帆而去。汪伦如老僧入定泪眼视前方,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时光飞逝,迷迷蒙蒙,我又回到现代,我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种沉重的责任感袭上心头。
诗人被贬的作文篇4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是一位文笔优美,有情有义的诗人。
只要我有闲暇的时间,我便会沏一壶茶,坐在清幽的小阳台中,手持一本带着书卷香的《李商隐诗集》,啜一小口茶,在浓郁的茶香中,细品李商隐的诗。此时,我仿佛身临其境,也跟着李商隐来到他唯美动人的诗词世界里。
初识李商隐,是那首人人皆知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到了,蚕丝吐完了,蚕的生命也就随之结束了。蜡烛为了照亮光明,驱赶黑暗,就算燃尽自身变为灰沫也在所不惜。这时多么有哲理的诗句啊!我的心中似乎也被李商隐种下了变成“春蚕”、“蜡烛”的种子!从此,我对李商隐有了更深入的钦佩之情。
李商隐是一个神话,虽不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未来充满憧憬,告诫人们面对困难要鼓起勇气面对;又写不出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表明他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不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样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情感。但是李商隐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他有他独特的风格,他写的诗构思新奇,优美动人,又情致深蕴,典丽精工,一直广为传颂,深深影响着我。当我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我如同和他来到了这个缥缈的梦境;读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夕阳西下的美景如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读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时,我仿佛看到他在灰暗的一生捕捉到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李商隐的诗句永远吸引着我,激励着我。每读到他的诗句,就走进了他的世界,李商隐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也是“诗魂”,他的诗句含情脉脉,慰藉着我的心。
诗人被贬的作文篇5
要说我最喜欢的一名诗人,那应该就是李白了。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写了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千古一醉,快哉李白!写出同市井平民清静,对帝王权贵的藐视。这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何其准确,何其到位!
李白是个实践者,一个行者。李白的人和事都有一种强大气场,一种强大的文化气场。纵观李白的一生,多半腰下挂一把剑,行否与名川大山之间。李白其剑术多年,“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杀人红尘里”“十步杀一人”,可见他功夫了得。一个人有了剑、酒、诗,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啊!
李白交游甚广,为他行走天下铺平了道路。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村野市井友谊,又与杜甫,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这些超一流诗人有着密切交往。尤其是与杜甫的友谊,成为了每每说到唐朝,说到唐诗都绕不开的话题。
李白天生的浪漫主义情结,是他在具备一个天才诗人的天赋同时,又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的气质。大半生的流浪生活,李白游遍了全国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无不表达出的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达到完美的契合,他的诗被世世代代所佳诵。
李白一生处在高度兴奋中,这是他生命状态决定的。他的生命力犹如一座活跃的火山,那喷薄而出的火焰,形成了中国历史文化深处的光源,穿越茫茫的岁月来照耀我们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