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变迁作文7篇

时间:2024-06-08 17:05:58 分类:个人总结

多读好书对于提升我们写作文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在才能和优势,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的变迁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的变迁作文7篇

家的变迁作文篇1

我的姥爷是一名有着40年工龄的农村电影放映员,从最早使用的手摇式放映机,到如今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从最开始万人空巷的热闹,到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再到国家扶持重启公益电影放映,我的姥爷就是农村电影放映事业变迁的亲历者。

小时候,每到周六晚上,我的姥爷就会在村里的广场上放电影。天色渐暗,广场上的幕布升起,村庄也变得热闹起来。放映开始前,大家纷纷拿着小板凳坐在放映场地上,大人们嗑着瓜子唠唠家常,小孩子则在一旁嬉戏打闹,广场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电影正式开始放映后,大家便聚精会神地观看,还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演进或开心大笑、或感动流泪……等到放映结束,大家都依依不舍回到家中,盼望下一个周六的到来。全村一起看电影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温暖的回忆。

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渐普及,电视也增加了点播功能,各类电影、电视节目数不胜数,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样。人们的选择多了,大家自然也不再热衷于观看那一周一次的露天电影。因此,有两年的时间,姥爷的生活变得“清闲”了,可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再到后来,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国家出台了公益电影放映计划,在给电影放映员增加补贴的同时,还及时更新片源,几乎与大城市同步放映。自然,姥爷又忙碌了起来,他带着新设备、新电影走进小村庄。村里的老人们怀着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愫、孩子们则怀着满满的好奇心,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祥和欢乐的景象再一次“上映”。

通过姥爷的工作变化,我深深感受到,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将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的变迁作文篇2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童年,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有无奈的,有渴望的……。

曾经的童年只能在回忆中慢慢的回味了,现在只能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中,看看曾经的自己那时候是多么的天真,脸上总是带着无忧无虑的微笑,做着那些在现在看起来很幼稚的游戏,在一起玩就是朋友。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现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只有自己手工制作的玩具,比如说折纸游戏,丢沙包,玩弹珠,跳空格,抓七子等等,玩的不亦乐乎。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宽裕的生活,那时候的东西很便宜,都是几毛钱都可以买到吃的东西,不像现在吃上一顿肯德基,没有个几十百把块想都不用想,那时候的我们不用为食物安全担心,现在的食物这个不好,那个出了问题,想想都觉得可怕。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多少人家有电视机,也没有多少动画片可以看,那时候的就图书馆多,没事就会去看看图书,不像现在的小孩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

那时候的我们可以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泳,可以钓钓鱼,捉虾、蟹,但现在清澈的小河没剩下多少条了,现在的小孩也不会去游泳了,当年的景象只能曾了回忆了。

时代变迁中的我们,曾经的快乐换成了忧愁,曾经无忧无虑的笑容只能伪装了,曾经的那些游戏只能留在回忆中了,曾经的曾经都成了回忆了。

现在的我们身边都是电子产品,没有原始的足迹了,现在的小孩,很多都只能在冰冷的房屋中独自玩,没有我们小时候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了。

青春的路上,只留下我们曾经的足迹,岁月中,我们只是过客,有过快乐,有过忧愁,有过彷徨,有过无奈。

现在的我们,还要在岁月中继续,直到生命的尽头。

家的变迁作文篇3

时代在变迁——从前

从前,在满是泥泞的小路上,会长出一些杂草,小路的两旁树木葱茏,虽然绿树成荫,但是,虫子遍地都是,在春天,还会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蛇来,把人吓一大跳。这样的小路也不把道路分成左右两边,如果稍不小心,还会人和车一起摔进路旁边的树林子里。而在小路上的行驶的大多都是步行和骑单车,偶尔才会有钱人骑一辆小型摩托车,出行又慢又不方便。

从前,在凹凸不平的泥土上,建起一座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经算是比较富有的家庭了。有一些家庭比较穷,就只能用几块砖头的碎片来建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房。

从前,人们要聊天,只能写信或者面对面聊,按照当时的情况,是十分麻烦的。

从前,做什么都要用人工来创造,搬砖,挑水泥,刷油漆,做大桥等等,只能用人工来完成,因为当时没有机器。

时代在变迁——现在

现在,在油亮油亮的柏油大马路上,垃圾寥寥无几,基本上见不到。在大路中间制作了一个绿化带,把大路分成两边,大大降低了撞车事故的发生。马路两旁隔两米远种一棵树,整整齐齐,很有规律,还有人专门给树木们保养,不会对人和车造成威胁。

现在,道路上的自行车越来越少,多的'是汽车,摩托车,还有电动车,它们不用人用力,只要手一动,脚一踩,十分方便,速度又快。

现在,不管是在道路两旁,还是在乡村田野旁,不是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不再是危房,而是到处是高楼大厦,乡村小屋,结实又牢靠,要倒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现在,科技发达了,手机,电脑几乎家家都有,只要有手指,世界所有事情基本都能了解。有事没时间做饭,或者想点个夜宵,打开手机,什么美团呀,什么饿了么,几分钟一顿饭就有了。

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了,端茶倒水,运送旅客,餐厅服务等等,省了很多人力。

时代在变迁——未来

未来,我想,马路上一定是一尘不染,想发现一个垃圾都如同大海捞针一般,马路中间什么拦住的东西都没有,因为人们已经都会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纪律遵守到已经没有交警这个职业了!大路边上的树都是又高又大,生命力极其旺盛,这是最新发现的一种树木,通过物体复制技术才有了那么多。

未来,我想,未来的马路上一定是没有一个车轮胎碰到地上的,因为全都是磁悬浮汽车,车底下有4个发射器,可以发射出火焰,让车子飞到一定的高度,既不会太低,也不会很高。而且,人只要一坐到车上,说要去哪里,车子就会去哪里。还有,车子上装有最高级的防撞设备,是不可能撞到人的,就算撞到了人,车皮也是软的,根本伤不到人。

未来,我想,未来的房子应该是在地下的,陆地上长满了绿植,却没有一点蛇虫鼠蚁,因为,人们为了让这些动物们都具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全部放进大自然了,不依靠人类。

未来,我想,手机,电视,电脑已经成为历史,人们只要带个手套,说:“打开!”手套便会发射出一个屏幕在空中,点空中的屏幕就可以操控。

未来,我想,百分之90的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抓小偷,救治病人,灭火,这些都由机器人完成,人们只要会说话,基本上都能完成。

时代在变迁,越变越好!越变越高科技!

家的变迁作文篇4

我的家乡在浣东街道的一个小山村——盛兆坞徐高坞村。那里山清水秀,环境非常优美。

春天,山上开满了映山红,火红火红的一片,像燃烧的晚霞;夏天,满山郁郁葱葱,鸣蝉在树枝上长吟,鸟儿叽叽喳喳地欢跳;秋天,山上的野果成熟了,柿子像红灯笼似的挂满了枝头,还有全生长着刺的栗子也等待着人们去采摘。冬天雪一下,树上兜着雪花,挂着冰凌,真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

人们生活在小上村里,呼吸着清鲜的空气,喝着甘甜的泉水,享受着幽静的环境,无不感到怡然自得。

可是前几年,有人发现山上有石灰石,这可是宝藏啊!小山村沸腾了,人们砍掉山上的树木,开采石灰石。“当当”的击石声,“隆隆”的放炮声。“哒哒”的拖拉机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人们在山下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石灰窑,石灰出窑的时候,白气冲天,空气十分浑浊。石灰粉末四处飘散,道路变白了,庄稼也蒙上一片白色。人们不敢打开窗和门。更可悲的是:有一年夏天,下了一场暴雨,忽然一声巨响,像山崩地裂一般,山体滑坡了,山上的树木石块随着泥沙流冲下来,淹没了庄稼,堵塞了交通。人们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应,才清醒过来。政府限止了人们开山烧窑,下措施在山坡、路旁垒起石块,重新种上树木,小山村又恢复了原来美丽清洁的面容。

家的变迁作文篇5

我的家乡─长子,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由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此得名。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内,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首先就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每家每户做饭用的是煤火,房子是青砖房,没有电脑没有wifi,手机用的是诺基亚。出门的时候骑的是自行车偶尔还有几辆摩托车。那时的天很蓝,草很绿,夏天能在河水边看到嬉戏的孩子,洗衣服的妇人,清澈的河水里有结伴而行的鱼虾。而现在高楼林立,做饭的用具变成了煤气灶和天然气。4g时代来临,电脑wifi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手机成为了人们不能离手的东西,手机满电是现在年轻人所谓的安全感。现在出门大多都开汽车。河道成了垃圾堆积处,也没有人再出现在河边。

我对家乡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离家不远的小河,夏天的时候和小伙伴在河边嬉戏,冬天的时候在冰上滑冰,那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记忆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岸边开始有成堆的垃圾,渐渐的垃圾蔓延到了河水里,去河边的也越来越少,我已记不清我有多少年没有再去过那里,曾经热闹的地方现在变得十分荒凉。这就是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的家乡近两年来在重建,把柏油路拓宽了好几倍,增加了广场的数量,扩大了绿化面积。由于我一年待在学校的时间很多,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少。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家乡确实变化显著,以至于有的时候走在街上还会迷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也不例外,看着它一步一步的发展,我很感慨,改革开放的40年成绩显著,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我们要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的变迁作文篇6

在记忆中,我永远忘不了村头那口老水井。因为它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

听奶奶讲:30年前,在我们村北头那口老水井,用她略微咸咸的井水滋润哺育了一辈辈人,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村民们便挑着一副副水桶来到井台边,在水桶上系上根绳子,放到井中左右摆动几下后汲水,再费力地把水桶从水井中提上来,然后挑着弯成弓形的扁担挑回到家里倒入水缸。我家距离水井有一里多路,往往一缸水打满了,大人们都要来回挑四、五趟。

到了冬天,由于打水的人多,人们又不注意,打水时洒出的水在井台的周围厚厚地结了一层冰。一次,母亲去井台边打水,脚不小心在冰上滑了一下,结果,不但把水桶掉到了井中,腿也摔肿了,最后,母亲把水桶捞出来,忍着痛一瘸一拐地挑了半桶水回家,才4岁的大姐心疼地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去挑水。这是老水井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这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安上了“磕头机”,这虽然是一种机械式的汲水工具,但比起到井台打水吃的方式还是省时、省劲儿多了,自此,村子里的露天老井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时光脚步到了90年代,这时,乡亲的吃水方式也由用“压水机”,变成了用电机和水泵汲水,只要合上电闸开关,人们便能毫不费劲地吃上水,但是,人们吃的仍然是略带咸味的地下水。

近两年,在新农村建设中,上级政府把村村通自来水工作放到了重要日程,村里的乡亲们已把清洁甘甜的自来水引到了厨房、卫生间,吃着放心,用着方便。村里通上自来水那天,已有80多岁高龄的奶奶,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啊,今个儿咱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日子……”

水井的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群众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从这里人们不难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如今村中的老水井早已不复存在了,机械式的“磕头机”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们的故事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哦,家乡的老水井…

家的变迁作文篇7

9月28日,苏州香雪海小学的30名同学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参观由三星公司主办的“庆国庆”文化展,这次活动使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与发展。

临近国庆节,浓重的节日气氛遍布大街小巷,五星红旗在路旁的电杆上迎风飘扬,在阳光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醒目。

迈进展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新中国成立xx周年苏州历史文化主题展”几个大字。展馆里,“古城缩影”板块中,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旧时平江路的样貌,穿过这条“老街”,一幅长约十米的《姑苏繁华图》被现代科技完美地还原出来。向右看,我们仿佛穿越历史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电风扇、电视机、自行车等物件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再看看离我们近点的,20xx年4月28日,苏州地铁一号线开通。20xx年10月16日,全国首条跨省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正式通车,速度可达140公里每小时。以前人们大都靠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现在我们的出行方式各种各样,汽车、地铁、电车,甚至磁悬浮列车、飞机等等,这些年新中国真的是在飞速发展着。

再向后走,就是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模拟录制室了。电脑、麦克风、测音器等先进设备整齐地放在桌子上,据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没有这些东西,电视是黑白的,广播也经常卡段。

我衷心祝愿祖国母亲xx周年生日快乐!“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家的变迁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