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的家风作文参考6篇
优秀的作文是展现作者学识和文采的重要方式,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勤俭的家风作文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勤俭的家风作文篇1
节俭这个词语算是耳熟能详的了,可真正做到节俭的人又有哪些呢?第一,非奶奶莫属。而当之无愧的亚军便是——妈妈。两位“女强人”在节俭排行榜中位列一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很简单,就是基因。来吧,让我们看看她们究竟闹出了多少“笑话”!
“哎呦,都和你们说过多少次了,淘米水不要倒掉,可以用来洗菜,洗菜水也可以用于冲厕和浇花,还有洗脚水,洗脸水等等,都可以用来拖地,一水要多用……”这不,奶奶又说起了她的顺口溜。天天如此,日日如此。现在,这已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了。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一个夏季的夜晚。我正在洗澡。突然,只听“啪”的一声,眼前一片漆黑,龙头中喷出的温水也急骤地下降,没过一会儿,水就已经冰的没法再冰了。我又感觉只要“扑”在身上,就会结冰。我本想马上关掉,可是忽然,那龙头的水越来越猛,我握都握不住哩,便一下子落在了地上,龙头如同一条水蛇忸怩着,蠕动着翻滚着,撞到了墙上,顿时,水漫金山,满“天”的冰水朝我飞来,我被吓得猝不及防,只是不住的企图把它关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给关了。换好衣服后,我便向奶奶的房间冲去……
只见里边烛焰摇曳,如同一条火龙盘旋在烛芯之上。奶奶“心平气和”的说:“我把电源关了,为的.是让你快点洗,你是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哎,奶奶又在念紧箍咒了,我感觉我的头就快被炸飞了!
晚饭时间到了,空荡荡的屋子中只有我和奶奶,我们迎着烛光吃起了晚饭,瞧,小葱拌豆腐,清清白白显廉洁(葱花儿豆腐汤);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炒韭菜)。天哪,标准的“一菜一汤”,最关键的是这些都是我不爱吃的,我开始怀念妈妈做的菜了。要不是爸爸出差,妈妈加班,我在家里也不会受这种苦了。“阿宝啊,快来吃饭,如果以前人们都像你这样,那日子不是……”“呀,help,helpme,奶奶要‘杀人哩’!!”
这便是我的奶奶——节俭
勤俭的家风作文篇2
听,“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建国初期的勤俭歌如今也只能在爷爷的口中听到了,并且多年来始终身体力行地告诉周围亲朋好友们,什么是勤俭。
我爷爷今年已经73岁了,他瘦瘦的,如竹竿那般纤瘦,但是你可别小瞧这“竹子”,风吹不倒,他老人家精神矍铄着呢。前两年的暑假,我都有回爷爷家小住一段时间。爷爷总是有很多奇怪的行为,比如他在厨房淘米做饭的时候,有些米掉在水池里了,他会细心地把它们一粒一粒的捡起来,洗干净放回去。我问爷爷为什么捡那些米,爷爷却对我笑了笑,问我懂不懂得背古诗?然后他念了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我当然会接下去念:“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爷爷说:“这就对了,每粒大米都来之不易,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它们呢?”对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竟忘记“俭”了。接着,我又发现爷爷把洗菜的水倒进一个桶里,放在卫生间,他要做什么呢?爷爷说:“洗菜的水还可以拿来冲厕所啊,这样就不浪费了。”我还发现爷爷只要没人看电视了就会把电源拔掉,房间没人就把灯都关了……
爷爷家的东西都很旧,无论是家具还是电器。阳台还收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连他家的扫把,拖把,还有衣架都是爷爷自己做的,我问爸爸:“爷爷是不是很穷啊?”爸爸笑着说:“也许以前是,但是现在不会啊,爷爷的退休工资可多了。”“那为什么爷爷的电视都那么旧了也不换?洗衣机也是坏的?”“因为那些都还可以用啊,爷爷一辈子都节约习惯了,他能把我们三兄弟拉扯大,就是因为勤俭节约啊!”爸爸对我说到。然而,我听说爷爷知道老家的一个亲戚生病了,没钱治疗,却直接拿了一万块钱给他,我才懂得爷爷不是穷,爷爷真的是一个勤俭节约又善良的老人家啊!我对他心生敬佩。
小的时候,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每次吃饭都把碗里的饭吃光光的,我以为他很饿,自从从爷爷家回来后,我懂得了吃饭要光盘,不乱花钱,而且我还开始教妈妈,淘米不要浪费,洗菜的水可以拿来冲厕所,电视电脑用完了,要及时关闭电源……妈妈夸我长大了,懂得了勤俭节约,我好开心!以后我还会教妹妹,让她也学会勤俭节约!
爷爷用行动告诉我“勤俭”的家风,并且影响着我们家一代又一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我们也不能丢了传统家风,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才是新时代青少年该有的生活态度。
勤俭的家风作文篇3
节约
你可明白: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超多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就应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能够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齐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样办呢?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能够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超多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勤俭的家风作文篇4
家风,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在我们家里,阅读与我们形影不离。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每晚都捧着一本书在台灯下阅读,再忙也不例外。妈妈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会笑出声来,我因此感到好奇,书中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妈妈?妈妈于是给我拿了一本书,和我一起读了起来,那本书我至今已忘了名字,但是它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后,家里就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我都和妈妈享受书带来的乐趣。在家里,只有沙沙的翻书声和轻微的呼吸声,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之后,妈妈为了我看书的需求,二话不说,购置了许多新书。在这良好的阅读氛围内,书香四溢,让我受益许多,知识面越来越广,知识量越来越多,还领悟了许多道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就是我们家的另一个家风。我记得小时候,我几乎每次吃饭时,饭粒都掉在地上,爸爸就因此狠狠地训斥我,我感到既委屈又不解,心想:不是掉了几粒米么,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左耳进右耳出,不当一回事。爸爸看到了我的不以为然,等种水稻的时候,爸爸把我带到农田里,和家里人一起插秧。才干了一会儿,我就累的腰酸背痛,汗流浃背,感觉整个人都瘫痪了。爸爸于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种下一粒种子,需要农民播洒许多汗水,付出百倍的辛劳,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听了这番话,从此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我们家的良好的家风让我受益匪浅,感谢父母对我的培育。
勤俭的家风作文篇5
我的家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虽然没有成文的家训流传下来,但是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家恪守的家风。
爷爷常常把“家有千头牛,不点双灯头。”这句话挂在嘴边,教育我和爸爸“可吃不可糟”,爷爷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每次,前一天的剩饭剩菜,爷爷都舍不得扔。总是留着第二天早上做成杂烩当早饭吃。
我好奇地问:“好吃吗?”
爷爷笑呵呵地说:“当然不好吃。”
“那你为什么要吃呢?”
爷爷拍拍我的头:“不能浪费粮食,你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不知道粮食的珍贵。”
还有一次,爸爸在饭店请爷爷奶奶吃饭,结束时,爷爷发现米饭还剩很多,就要求一起打包带走。爸爸觉得已经打包剩菜了,那一点剩米饭就算了吧,爷爷固执地说:“带回去我们还可以继续吃的,如果不带走的话就会被倒掉,太浪费了。”最终爸爸被爷爷说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打包带回了米饭。
爸爸也继承了爷爷勤俭节约的习惯,平时总是教育我,吃自助餐时,要少拿多取,不要一次装太多食物,免得吃不掉浪费;使用草稿纸的时候,边边角角都要利用上,写满了才可以扔掉;多用手绢、毛巾,少用面巾纸等一次性的卫生用品……
爷爷和爸爸的言传身教,也让我传承下来。记得小时候一次吃完饭,我一推碗就准备离开,谁知道爷爷严厉地叫住了我,并把奶奶、爸爸、妈妈和他的碗拿给我看。我的脸刷的一下红了起来,只见我的碗里还残留着不少米粒和菜,而他们的碗里吃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残留。爷爷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要珍惜粮食,想一想《悯农》,剩饭不仅是对奶奶做饭的不尊重,更是对农民劳动的不尊重,从此以后我每次吃饭都不会在碗里留下食物了。平时我也会注意节约用电用水,外出吃饭剩余时也主动要求打包带走……
勤俭节约不是吝啬,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良好的品质。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我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
勤俭的家风作文篇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都会背诵,也都理解诗的意思,但能在现实生活真正体现它的又有几个人呢?
每天在学校用餐,你是否看到那一桶桶被浪费的饭菜在“哭泣”?你是否了解这是多少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你是否知道还有很多人在为家人的温饱而奔波劳累?你是否知道还有很多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众多,因而每个人的平均量就很低,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每一粒米,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只要是能够节约的`,我们都不应该去浪费。有些同学虽然嘴上说着节约,但行动却恰恰相反:馒头吃了几口,扔了;饭菜吃了几口,倒了;一张纸写了几个字,撕了……难道他们丢掉仅仅是馒头、饭菜、纸张吗?不!他们丢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品质。
在伦敦、巴黎这些大城市,人们都把在饭店吃剩的饭菜打包后带回家中再吃,我先前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但后来我就明白了,这些大城市的人们之所以如此“小气”,是因为他们深知浪费粮食就是浪费自己的金钱,同时,他们也都知道劳动的辛苦。然而,在我们中国,并不是为个人都知道粮食的得来不易,在我们这个小城镇的饭店里,很多顾客不知是摆阔还是炫耀,吃不了这么多却偏偏点这么多,吃不完就扔了。在他们看来,这或许很潇洒,但是他们不一定知道,那些被倒掉饭菜就是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汗水。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主张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饭一菜,周总理吃饭时,总把碗里的饭吃的一粒不剩,散落在桌上的饭粒也把它夹起凡在嘴里,一个国家总理尚且这般节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浪费呢?同学们,请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吧!这样,我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但愿所有的同学都能领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