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涂灯笼教案6篇

时间:2024-09-16 09:05:04 分类:工作计划

教师通过写教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出色的教案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手段,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涂灯笼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涂灯笼教案6篇

小班涂灯笼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 愿意参与涂色活动,感受涂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知道灯笼的颜色是红红的。

3,锻炼幼儿手的灵活度,完成自己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1, 画有灯笼轮廓的纸与幼儿人数相同

2, 红颜色的蜡笔若干

3, 录音机一个,磁带一盒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一:宝宝们,我们过节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啊?

提问二:宝宝们,我们过节和过新年的时候,门口和街上都挂上好多好多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好多好多的灯笼)

提问三:宝宝,你看到的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交流,学说红红的灯笼)

(二)引导幼儿学习作画

1, 教师出示画有灯笼轮廓的纸,提问:宝宝,这是什么呀?(幼儿回答)

2, 教师小结:哦,灯笼是红红的对吗?(出示灯笼轮廓图纸)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的没有颜色的灯笼怎么样让它们变成红红的灯笼呢?

( 引导幼儿说出涂色 )

3, 教师向幼儿讲解做画的要求:

1,教师范画,重点突出涂色时方向要一致。(例左右左右、上下上下)

2,提问:宝宝,老师是怎么涂色画红红的灯笼的?

4, 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涂色

1,幼儿动手涂色,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任选方法涂色,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互相谦让。

(三)讲评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功

(1) 我们今天的`小画家的画真棒,瞧xxx涂的颜色非常均匀,xxx这次也能大胆地画画了,……逐一出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2) 让我们把红红的灯笼挂在教室的门上,好吗?结束活动

小班涂灯笼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贴、穿的方法来制作红灯笼,体验做做、玩玩的快乐。

2、注意安全,知道用完后要将剪刀、笔等放回原处。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小灯笼、自制灯笼的步骤图。

2、红色蜡光纸、剪刀、笔、彩线、胶水、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教师自制的小花灯。

指导语:元宵节到了,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灯。;今天,老师自己也做了一盏花灯,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来做的呢?

2、观察操作材料和步骤图,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1)观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2)观察步骤图,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3)讨论活动规则。

3、尝试用剪、贴、穿的方法来制作红灯笼。

4、手提灯笼,相互欣赏。

四、延伸活动:

开展《听鼓点玩灯》的游戏,体验做做、玩玩的快乐。

五、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小班涂灯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习。

2、帮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小班涂灯笼教案篇4

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教案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小班涂灯笼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活动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展示制作步骤。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代表着吉利,喜庆的物品,也是我国独有的物品,是中国文化中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物品,做灯笼的课程主要是想要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小班涂灯笼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连接粘合的方法,尝试将相同图形对齐黏贴制作灯笼。

2、体验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准备:

1、各种彩纸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等形状),皱纸做的灯穗,浆糊,抹布等。

2、《幼儿画册》(第三册p36)。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连接粘合的方法,并将相同图形对齐黏贴制作灯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欣赏法、示范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宝宝,你们有没有见过灯笼呀?你在哪里见过灯笼?你觉得灯笼漂亮吗?你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灯笼。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灯笼,引导幼儿观察。

2、提问:

(1)宝宝,你们看,丁老师带来的灯笼是什么形状的灯笼?你们喜欢吗?是什么颜色的呢?

(4)你们想自己制作灯笼吗?猜一猜神秘的礼物是什么。

仔细观察灯笼并根据老师的提问大胆地说一说。

回答:灯笼,在家见过、在超市见过等。通过出示教师制作的灯笼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感兴趣。

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示范做灯笼的方法。

师:恩,宝宝们都很喜欢灯笼,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吧!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材料?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分别出示彩纸图形、浆糊、抹布,教师介绍的同时让幼儿一起来说出他们的名字。

2、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师:我们先取两个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在它的反面的一边抹上浆糊,将须须贴在浆糊处,再将两个图形对贴。这样,美丽的灯笼就完成啦,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看操作材料,一起来说出他们的名字。

仔细看老师的操作步骤,倾听老师的讲解。材料的出示、介绍能帮助幼儿了解工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更好的运用。

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再配以语言的讲解能帮助幼儿直观感知灯笼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使幼儿在接下来自己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有序的顺利的进行。

三、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吧。

1、教师提供幼儿所需要的操作材料。

2、教师仔细观察,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拿到所需要的材料,认真完成灯笼的制作。教师提供幼儿操作时所需要的材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制作任务,而且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真知,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快乐。

四、讲评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灯笼展示出来,供幼儿欣赏交流。

2、让幼儿看着说出一共做了哪些图形灯,并练习说“这是圆形灯”“这是方形灯”。

3、教师进行讲评,对于做的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对于能力弱点的孩子给予鼓励。共同交流、欣赏制作好的灯笼。

看着说出一共做了哪些图形灯,并练习说“这是圆形灯”“这是方形灯”。

通过展示活动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多一份情感的交流,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再让幼儿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而教师的讲评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五、拓展延伸。

1、请幼儿将美丽的灯笼用蜡笔装饰得更漂亮。

2、将漂亮的彩灯布置在教室内。

3、完成《幼儿画册》的相关内容。

将美丽的灯笼用蜡笔装饰得更漂亮,并完成《幼儿画册》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个延伸活动,既提高了孩子的欣赏能力,让幼儿参与主题墙和教室的布置,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提升幼儿对美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反思:

结合元宵节,我们开展了美术活动《图形灯笼》,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连接粘合的方法,尝试将相同图形对齐粘制作灯笼。活动开始以谈话导入,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的灯笼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圆形的、红的,有的说是小兔子形状的,但说出的不是很多,因此我出示了一些图片,请幼儿赏灯,美丽的灯笼引起了幼儿的兴趣。这时我出示了事先做好的图形灯笼,让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等幼儿了解后,我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形状的彩纸: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请幼儿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然后用圆形的彩纸做了一个示范,重点讲述了把两个圆形对齐粘帖,并在里面加上穗和拎的指环。之后请幼儿开始制作灯笼,整个过程有很多这样的声音:“老师、老师我不会……”,不过也有很多孩子在认真的制作着,虽然有的做的不是很好,边缘没有对齐、穗的位置摆放的不对……但这是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我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孩子们开心的拿着灯笼笑着、玩着。

《小班涂灯笼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