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教案6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一份内容详实的教案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味道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味道的教案篇1
幼儿园 大班综合活动――“感受味道”
大班综合活动――“感受味道”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进行连贯讲述。
2.学习运用看、尝、听三种感觉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音乐、色彩的互通性,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冷暖色调方面的知识,制作表示冷暖色调的颜色卡。
2.布置“味道城”,内有各种食品,制作品尝酸、甜、苦、辣时的表情标志卡。
3.幼儿操作材料:分别画有梅子、白糖、辣椒、苦瓜的图片和句式底版(见下图)人手一份。先…… 然后…… 接着…… 最后……
(空格内摆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品尝食品,感受不同的味道。
(1)幼儿到“食品城”品尝梅子、白糖、辣椒等食物,提醒幼儿一样一样地尝,要闭上眼睛慢慢地体验。
(2)幼儿边自由品尝,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2.组织幼儿谈感受,学习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连贯讲述。
(1)引导幼儿回忆品尝的过程:食品城里有什么?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各是什么味道?尝到酸味时你的感觉怎么样?尝到甜味、苦味、辣味时你的感觉又怎么样?
(2)引导幼儿讲述品尝过程:先尝什么,味道怎么样?然后尝什么,味道怎么样?接着尝什么,味道怎么样?最后尝什么,味道怎么样?
(3)幼儿边在句式底版上摆放图片,边运用句式连贯讲述。
3.拓展幼儿思路,了解更多的味道。
(1)启发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味道的食物。
(2)启发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4.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音乐、色彩的互通性。
(1)欣赏乐曲《二泉映月》,启发幼儿说出对乐曲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与品尝味道时的感受和对色彩的感受联系起来。
(2)幼儿找出自己所联想到的表情标志卡和颜色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3)欣赏乐曲《喜洋洋》,方法同上。
(4)教师对味道、音乐、色彩的互通性进行简单小结,激发幼儿再次探究的愿望。
评析
本活动符合幼儿的感知特点,亲自品尝食物,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规范讲述的格式,弥补了幼儿讲述时常见的语无伦次的缺陷,使讲述更富有条理性。
通感联想,是本活动的突出特点,它使幼儿对酸、甜、苦、辣味道的感受在语言、情绪、情感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拓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潜质,就是在这种充分参与综合教育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味道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味道,并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音乐、色彩的互通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食物:苦瓜、辣椒、柠檬、香蕉。
2、各色卡纸,水彩笔、白纸、镜子等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有一个特色小吃城开张了,你们想不想去品尝一下美味佳肴呀?
我们一起去吧!
二、展开
1、教师:小吃城到了,请小朋友尽情地享用吧。
幼儿随意品尝食物。
2、提问:(幼儿品尝后)
(1)说一说食品城有哪些食品?
(2)你品尝了什么?什么味道?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
3、照镜子话表情
(1)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面镜子,
请你们对着镜子一边品尝食品,一边品尝食品时的脸部表情画下来。
(2)然后根据自己品尝食品后的感觉选择不同的颜色卡贴在脸部表情的下面制作四张表情卡,
听明白了吗?
(3)教师提醒幼儿,可以边品尝边制作。
做好以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讲讲。)
4、游戏:看表情卡猜食物
幼儿出示的作品,让大家猜猜自己吃了什么食品?
并简单说说为什么选择不同的色卡来表示。
5、教师:食品城食品的味道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
你还吃过哪些食品味道也是酸的、甜的、苦的和辣的呢?
6、食品除了酸甜苦辣这四种味道,还有什么味道?
三、结束
1、教师:今天,你们在食品城玩得开心吗?
说说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幼儿随意讲述自己体会)
2、小结:我们的收获可真多,不仅品尝了食物、制作了表情卡,
还发现食品的味道与颜色之间它们是相通的。
让我们听着喜庆的音乐跳起来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味道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 喜欢阅读,能对故事内容展开想象。
活动准备:
ppt、绘本《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
2. (出示图书)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们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3. 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想的。
二 、看ppt,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老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 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
2. 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3. 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
4.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5. 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1、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播放配乐故事)
2、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
味道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龄为4—5岁,所以这次的设计均以日常行为习惯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学东西很直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在点滴事物之中,用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同时也希望通过老师的引导能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既是一种人文教育,又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教育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
2、了解爱妈妈,爱长辈的美好情操。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即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应该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感恩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音乐cd。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响起)教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2、启发提问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
幼儿:小乌鸦、乌鸦妈妈、小燕子、小喜鹊。
提问:乌鸦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什么了?
幼儿:乌鸦妈妈因为生小乌鸦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乌鸦妈妈懒。
提问:那你们觉得乌鸦妈妈懒吗?
幼儿:不懒。
提问:小燕子和小喜鹊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小乌鸦是个好孩子吗?
幼儿:知道了。小乌鸦是个好孩子,他爱妈妈。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儿讨论‘我的妈妈’
四、结束部分(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总结长辈对我们的爱)
孩子们是妈妈将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妈妈和爸爸给了我们美丽的衣服和好吃的饭菜。在我们摔倒是是他们将我们扶起,当我们生病时使他们将我们照顾,所以我们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爱并感谢爸爸妈妈
五、家庭作业(请家长辅助)
1、回家认真吃妈妈做的饭菜不挑食、
2、帮妈妈爸爸捶背。
六、家园互动
给爸爸妈妈做礼物,送礼物给爸爸妈妈。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
味道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2.让幼儿于活动中学会关爱,并从中体会快乐,体验绘画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勾线笔,白纸,蜡笔。
2.各种口味糖果(奶糖,薄荷糖,跳跳糖,柠檬糖)等
3.ppt辅助教学,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我们一起来”
1.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与孩子共同做各种动作,拉进师幼间的距离。
二.教师
1.我又认识了许多小朋友,我喜欢和你们共同分享快乐,分享生活中的各种滋味。
三.我们一起尝尝它们
1.请孩子们品尝糖果,并认真体会它的味道。(教师共同参与)
2.说说味道给你的感觉:“你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它给你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说说自己的感觉,结合多媒体教学一一讲述
四.画下你的味道
1.把味道给你的感觉画下来,教师做举例!
五.师幼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六.幼儿绘画合影!
味道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2、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月亮的味道),小夜曲mp3,咔嚓mp3、小动物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问题产生。(意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森林里的夜晚,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
关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夜晚,仰望月亮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
9只动物看着月亮,它们会是谁?想些什么呢?(出示幼儿猜到的动物)
小结:你们真厉害,原来是乌龟……,它们看着月亮,心想:月亮,是什么味道?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二、分组叠高。(意图: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关键提问:那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
引导语:你们的办法真多,动物们也想了个办法,它们一个个叠起来,就能尝到月亮了那它们会怎么叠起来呢?
提示语:我把这些动物都请来了,让我们分成六组,来商量一下怎么叠起来才能稳稳的。叠好了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的理由。
关键提问:哪一组先来介绍?让我们看看他们叠高的顺序,你们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哪一组和他们不一样的,也来说一说。
除了顺序不同,你们觉得叠高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
小结:你们想了很多叠高的方法,那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三、理解故事。(意图: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想尝月亮的味道,小海龟第一个爬到最高的山上,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够不着。于是,乌龟请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就能尝到月亮了。”
关键提问:这么多的动物,为什么乌龟请了大象?
乌龟这么小,大象那么大,为什么乌龟要请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呢?
小结:乌龟觉得大象在所有动物里最大,所以请来了大象,而且乌龟的壳非常的坚硬,它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所以它让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
引导语:可是月亮非常的调皮,大象爬到了乌龟背上,月亮往上跳了下,还是没尝到。关键提问:这时大象会请谁呢?为什么?长颈鹿又请了谁?猜猜它的理由。
大象、长颈鹿、斑马都是按怎样的顺序叠高的?接下去依次会是谁呢?
引导语:小老鼠最小,它先爬到了乌龟身上,再爬到了大象身上……总算爬到了最高。
关键提问:咦!叠的这么高了,它们会不会倒下来呢?为什么?
小动物们除了顺序不同,它们叠高的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结:原来它们除了从大到小,站在有着坚硬的壳的乌龟身上,而且还是头尾交错的往上叠,这样才会更加的稳固。
四、感受快乐。(意图: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关键提问:(播放声音:咔嚓)发生了什么?
引导语:月亮一不留神,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它把这一口分给了它的同伴,大家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感受到了齐心协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关键提问:那尝到月亮味道的一共有几只动物?
那开始的时候,黑夜中有几只动物的眼睛你们还记得吗?
为什么叠高的只有8只动物呢?还有一双眼睛又是谁的呢?
引导语:原来看着月亮但是没有参加叠高的是一条小鱼,小鱼觉得它身边也有一个月亮,这是月亮吗?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小动物们团结合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叠高,尝到了月亮的味道。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设计虽然偏向于科学领域,但是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旨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对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感兴趣,再通过故事把这种方法传递给幼儿,让他们能够把这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建构活动中。
整个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理解首位交错重叠的方法,并且感受到了同伴间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然而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材料来进行一种科学的验证,让整个活动可以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