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我想》教案7篇
教案的详细设计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控时间和节奏,提前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课堂的积极性,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语言《我想》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内容;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
3、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二、活动流程简记: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老师发现了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说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1、出示图片(狐狸追兔子小鸡掉进水里)
猜想:河马会怎样帮忙呢?
2、出示小羊吵架的图片,提问:
小羊在吵什么呢?河马是怎么做的?
3、河马帮助了那些动物?他是怎么帮助的?
4、你喜欢河马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河马,你会帮助别的小动物吗?
(三)尝试表演,感受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1、出示角色头饰,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2、平时你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延伸活动:把头饰投放到表演区,请幼儿在表演区中进行故事表演
三、评课小记:
这节活动的效果如何呢?幼儿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吗?幼儿表述的完整充分吗?离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可以顺利进行故事表演吗?我想这些方面都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造成讲述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教师给予孩子的“支架”不够。
1、图片不够清晰。
罗老师选择了康轩教材配套的电脑课件进行教学,因为显示器尺寸限制,而且罗老师没有使用放大图片显示局部的方法,所以图片整体太小,且不清楚,所以无法有力的支撑幼儿感知故事前后关联,明白故事发展走向,通过观察图片细节了解故事情节。看图说话的前提是充分看懂画面,只有看懂图画幼儿才会有话可说,由于对画面观察不够,所以最后表演环节出现了情节与画面不符的现象(解决小羊的纠纷时,河马扔给了小羊一捆草)。不是说幼儿不能创编,而是创编应该是建立在熟悉故事情节且能用语言讲述的'基础之上。
2、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讲述的基本模式与框架
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的问题来支持幼儿的讲述,比如“在哪里?遇见谁?发生了什么事?河马是怎样帮助它的?”故事经过可以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帮助小兔、帮助小鸡和帮助小羊,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讲述第一小节,在第二第三小节讲述时幼儿就有了向上攀爬的“脚手架”,讲述就会相对容易,讲述层次也会更加清晰。
总之,这节活动让我看到了罗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激情,也看到罗老师高水准的讲故事水平,如果在今后加强学习幼儿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相信罗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会提高的更快!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2
设计意图:
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可,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丰富的想像和看法。随着他们观察力和想像力的发展,语言的表述也随之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引导,孩子不仅能得到知识、经验的提升,更能影响幼儿打开想像的翅膀,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幼儿的发展做一铺垫,孩子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的。所以,今天我设计了诗歌创编活动《我想》,它延续了故事《小乌龟开店》,观察小动物明显特征的目标,愿幼儿通过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活动目标:
1、观察事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
(一)
1、出示小象图片,提问:“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2、小象长长的'鼻子为什么好玩?
3、假如你也有一个这样的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二)
1、出示小猴图片,提问:“这是谁?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2、如果你也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三)
1、出示小鹿图片,提问:“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
2、对,是犄角。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鹿的犄角,自然引出“顶牛”游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一遍。
3、鼓励幼儿同教师一起朗诵诗歌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个想法?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钩”、“顶顶牛”。
四、创编诗歌。
1、出示袋鼠图片,提问:“看到袋鼠,你想到了什么?
2、依次出示更多的图片(兔子、河马、螃蟹、鸭子、猫、青蛙等),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之前语言书上有过一次故事教学《小乌龟开店》,它的整个内容就隐性的教给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明显特征,并根据特征做特有的事情,所以选择了创编活动《我想》,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活动上下来之后,感觉与预设的出入不大,孩子们凭借着已有的经验,想像非常大胆,并且能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效果较好,但是也有遗憾,活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了小猴子图片,但孩子们的回答一直没能到诗歌中的“与小猴用尾巴拉拉钩”,这时教师有点生拉硬拽之势,活动按预设的才得以完成,教师的随机性教学如果再提高一些活动效果将会更好。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玩,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坐上我们的大巴车出发吧!(出示大巴车图片,点击喇叭,绕教室一圈,坐下,音乐停)
2、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内容。
(出示大巴车停在森林图片)
师:大森林到啦!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谁的家啊?
幼:小动物的家。
师:小动物们都藏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找找看。是谁躲在这里呢?(出示幻灯片,单击显示小象)
幼:小象。
师:哦!原来是小象!小朋友跟小象打个招呼
幼:小象,你好。
小象:小朋友们好。
师:小象有一个长鼻子,小朋友来跟小象握握手。让我们来看看小象的长鼻子有什么作用。
出示ppt(小朋友边看图边回答)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哦!原来啊!小象的鼻子还有这么多的用处呢!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只能干的小象啊?
幼: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象的长鼻子。我们现在都是小象了,可以两只小象用鼻子和鼻子握握手。(出示两只小象握手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的动作。
(出示ppt)
师:好,我们已经跟小象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不打扰小象了,跟小象说再见吧!
幼:小象,再见。
3、继续找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小动物呢?(出示ppt)
幼:小猴
师:好,请你跟小猴打个招呼吧。
幼:小猴,你好。
小猴:小朋友们好。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吗?你喜欢小猴什么?
幼:……
师:小猴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看这两只小猴又在干什么呢?
幼:……
师:小朋友们真棒!
师:原来这两只小猴在拉勾啊!
师:我们来学学长尾巴的小猴和其他的.小猴来拉拉勾,可以两只小猴用尾巴和尾巴拉拉勾。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小猴已经拉拉勾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跟小猴说再见吧!
幼:小猴,再见。
4、继续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哪个动物朝我们看过来啦?(出示ppt。)
幼:长颈鹿!
师:小朋友们,长颈鹿长得好高呀,脖子一伸可以吃到很高的树上的树叶(出示ppt)
师:如果你们有这样的长脖子,你们会做什么?
幼:……。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
师:(出示最后一幅ppt)小朋友看这两只长颈鹿它们在用劲的干嘛啊(做拔河的动作)
幼:……。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长颈鹿拔拔河呀?
幼: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拔拔河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好朋友长颈鹿说再见吧!
幼:长颈鹿,再见。
二、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大森林里面遇见了3只小动物,还记得是哪3只吗?(幼儿说)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刚我们在大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出示ppt)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小动物们也很开心!现在你们与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护它们啊!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好不好?
幼:好!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
老师带小朋友们走出活动室。
(播放音乐)附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4
设计意图:
铅笔盒――是幼儿生活中常用的学习用具,它具有设计巧妙、拿取方便的特点,而且铅笔盒上面的图画丰富有趣,能引起幼儿联想,扩散幼儿思维,因此,我们以铅笔盒为素材,精心设计了本次语言讲述活动――“铅笔盒上的故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做推销员等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乐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根据铅笔盒上的图画,通过想象,创编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2、 通过讲述活动和做推销员等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及乐于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各样的铅笔盒,布置铅笔盒展销会会场。
2、 幼儿课前设计制作购物券若干。
3、 投影仪与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 参观铅笔盒展销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师:“嘿,小朋友,铅笔盒展销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到里面参观吧。”
2、 交代参观要求,幼儿自由参观,教师巡回指导。
3、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铅笔盒。
二、 教师引入课题。
师:“这些好看的铅笔盒里,每个都藏着动听而美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投影仪展示铅笔画面,教师示范讲述故事。
三、 幼儿观察、想象,讲述铅笔盒上的故事。
师:“你们也想为铅笔盒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吗?请你认真观察铅笔盒上的图画,想一想,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吧!”
1.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铅笔盒上的图画展开想象,编讲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讲述自编故事。
3.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字编故事,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四、 推销铅笔盒。
师:“展销活动开始啦!学派台,把我们的铅笔盒介绍给客人吧!”幼儿邀请客人参观并向他们推销铅笔盒。
五、 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推销活动可成功啦,卖出了好多铅笔盒。我们大家一起去庆祝吧!”播放欢快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设计本活动方案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做有礼貌的小客人,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富有时代感、实际性、活泼有趣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组织活动中,贯彻师生同构的原则,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情境进行观察、想象、思考、探索、发现、以促进幼儿智能发展,让幼儿说出表演中用到的礼貌用语,并练习礼貌用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设计本活动又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有趣。
2、 借助图标,根据动物特征尝试仿编。
3、 激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用ppt 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激发兴趣。
师:封面上有谁?猜猜他在干什么?
1、边翻阅边猜猜第一页
这是谁,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边翻阅边猜第二页
这是谁?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用它干什么?
3、边翻阅边猜第三页
小鹿头上长着什么?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一起模仿犄角引出顶牛游戏
二、说说玩玩,理解诗歌
师:今天杨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诗歌《我想》,听一听,诗歌里的小朋友的想法和你的一样吗?
1、 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2、 利用图标记录诗歌内容并朗诵。
3、 师幼共同朗诵诗歌,学做相应的动作。
三、想想编编,大胆尝试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与本领。找一找,这片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动物?
1、 根据幼儿寻找到的动物引导幼儿思考:你看见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 引导幼儿用“看见**,我想有个、、、,和*、、、”(幼儿:看见花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用它来跳舞)
3、师幼共同朗诵新编的诗歌。
教学评价:
1、 诗歌充满了纯真幻想,语言纯净优美,选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 借助图标进行诗歌教学便于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便于创编。
教学建议:
导入要简洁生动直奔主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的小乌龟因行动缓慢而发生的趣事,体验角色之间的亲情。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3、体验关爱长辈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若干、小动物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感知故事内容。
1、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有一个小动物身上 有个大罗锅,走起路来慢悠悠)
2、播放课件,感知故事内容。
3、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谁;小乌龟带了什么礼物去看爷爷;路上碰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小乌龟带了礼物看爷爷,爷爷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边讲边出示教具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1、出示小乌龟教师讲“我很想爷爷了要去看爷爷,给他带一颗苹果树”请幼儿学说一遍。
2、教师继续出示教具小蝴蝶和小鸟说“你要去干什么啊”小乌龟说“我要去看爷爷给他带一颗苹果树去”请幼儿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3、教师出示乌龟爷爷,幼儿学说小乌龟和乌龟爷爷之间的对话。
三、故事表演
1、个别幼儿表演:请四位能力强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小乌龟,小蝴蝶,乌龟爷爷带上头饰,进行故事表演,起示范作用。
2、集体表演:请幼儿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大胆表述讲述故事。
四、讨论怎样关心长辈
听了小乌龟看爷爷的故事,你想到你为你爷爷爸爸妈妈奶奶做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小乌龟看爷爷》这次活动把小乌龟行动缓慢的特征融进了一个饱含亲情的故事情节中。这个活动通过理解故事、讲述故事等引导幼儿开展活动,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激发对周围人的情感。为此,我在上课中,我着眼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切入点,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讲述故事,进行故事表演,突破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讲故事的方式。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不注意对他们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修养,使得这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给予,表现出缺乏爱心,为此我主要让幼儿体验亲情懂得如何关心周围的人。通过故事激发他们爱周围人的情感,活动最后让幼儿以爱爷爷为支点延伸到关心爱周围的人。通过这节课不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对学生关爱长辈的情感加强了培养,课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语言的幽默、有趣,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将语言表达加以诗化。
活动准备:
幻灯片(相关图片)
活动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尝试进行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分别出示小象、小猴、小鹿的图片。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师分别根据图片进行提问,小象、小猴、小鹿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引导法)
二、学习朗诵诗歌
1、这有一首好听的诗文《我想》,诗文中就出现了这三只小动物。
2、教师声情并茂的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朗诵诗歌。并在朗诵后提问:小朋友和小象、小猴、小鹿都分别做了什么?(诱发法)
3、运用多种形式师幼共同学习诗歌。(集体、分组、边朗诵边做动作)(重复法)
三、仿编诗歌
师:(出示小象的图片)如果你有小象的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师:(出示小猴的图片)如果你有小猴的`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师:(出示小鹿的图片)如果你有小鹿的长犄角,你想干什么?
四、教师将幼儿仿编诗文的片段拍摄下来,请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
在初步仿编的基础上增加仿编难度,从部分仿编逐步到整体仿编。
附:我想
看见小象,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我想有个长鼻子,看见小鹿,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我想有对长犄角,看见小猴,和小鹿用椅角“顶顶牛”。
我想有条长尾巴,
本节课我使用的方法有:重复法,诱发法,引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