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教案5篇

时间:2025-02-27 16:05:05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整体进度,以便更好地安排各个知识点的讲解,精心策划的教案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音版音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人音版音乐教案5篇

人音版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人音版音乐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两只小象》是一首3/4拍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x x x x|x x x o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树立从小保护动物、珍惜友情的道理,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声势律动等活动中,把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运用《两只小象》的旋律编创歌词,编创舞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听辨音的高低,能用活泼可爱、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积极,但是在音准和节奏方面个别学生还是存在问题。因此在让孩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同时对音准、节奏方面要加强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用活泼可爱、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难点:准确把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铝板琴、音砖、双响筒、三角铁、小象头饰,脚印音符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声势律动(拍手拍腿)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动物朋友要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做客,让我们用不同的掌声来迎接它们吧。请像老师这样做。(学生模仿老师做声势律动)

练习后,让我们随着伴奏音乐试一试。

设计意图:根据奥尔夫教育体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动力。声势律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渗透基本节奏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在愉快、轻松的音乐声中步入音乐的世界。

2.练习基本节奏型

小鸟、青蛙、小猴也来向这位神秘的朋友打招呼,听,小鸟:叽叽喳喳(教师边读边用双响筒打击节奏),青蛙:呱呱呱(用双响筒刮奏),小猴也想跟同学们打招呼,可是它最近嗓子不舒服,只能张开嘴(出示0),却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请同学们做这样的动作(握拳)来安慰小猴吧。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它们的叫声,以欢迎这三位动物朋友的到来。“叽叽喳喳|呱呱呱 0”(教师用双响筒敲奏、刮奏,学生有节奏地读出)。

配上音乐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练习本课的的基本节奏型“x x x x|x x x o |”, 充满趣味性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为读词,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听辨训练,铝板琴辅助强化音准。

1.看,这位神秘的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是谁?(小象)一路上,小象留下了串串脚印,就让我们根据音的高低来寻找小象脚印的位置。听,(敲击前两组音砖),这两组音高相同吗?(不同)哪次音低?(第二次)那我们就把第二组脚印往下放。再听,(敲击第三组),与第二次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低)那我们把第三组脚印放在哪?(学生说,老师摆放脚印)小象继续往前走,注意听,与第三次相比是?(高)与第二次相比呢?(低),这次的音高比第三次高,比第二次低,谁愿意到前面来把小象的脚印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的高低,加强学生对音的高低意识,为学生唱准歌曲做好铺垫。

2.同学们,你们看小象脚印的后面藏着什么?(翻到背面,出示音符)大家快用手指到铝板琴中找一找这些音符。好,请同学们持锤,注意:小锤呈八字,敲奏时要轻轻的弹起。(出示ppt)根据屏幕上的演示(ppt演示),我们轻轻地敲一敲,听一听。(教师敲黑板上面的音砖)

3..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接龙游戏,老师先用铝板琴敲出旋律你们分别用这四组音来接龙。先来试一试。

4.下面我们随着伴奏音乐来合作表演,你们能不能边敲奏边把你敲奏的音符唱出来呢。

设计意图:铝板琴和课堂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采用师生配合共同演奏的方式,提高了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学唱歌曲

1.看视频,初听范唱,揭示课题

小象听着我们美妙的琴声很开心,它把它的好朋友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这两只小象要给我们演唱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两只小象》。(粘贴课题)看,表演开始了。

设计意图:用孩子喜爱的动画形式把歌曲呈现出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画图形谱

小象太高兴了,它一边甩着长长的鼻子一边哼唱着,看,(播放伴奏音乐)老师在黑板上完善图形谱(画旋律线)。伸出手指,我们随着音乐一边模唱,一边用手指划一划。

设计意图: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的面前”,利用图形谱是抽象的歌曲旋律变得形象直观,简单易懂。

3.模唱

(1)小象用哪个字音来哼唱的?(lu)听,(老师示范发声),身体坐直,把嘴巴拢得圆圆的,你们也来试一试。

(2)就用这样的声音我们再来用lu轻声模唱一次。边唱边用手指随黑板上的图形谱划一划。(随琴模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进行了发声的指导,为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4.师范唱

两只小象合作演唱的歌曲很好听,老师也想唱一唱,注意听,歌曲都唱了什么内容呢?(指名)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有意识的聆听,培养孩子专注听音乐的能力。教师表演唱,使学生从中感受歌曲的情绪。

5.按节奏读词

(1)你们说的这些都在歌词当中,让我们来读一读歌词吧。小象和小鸟,青蛙,小猴是好朋友,看,这就是它们互相学习的结果。(节拍器打三拍子节奏)

(2)这首歌中出现的最多的歌词是什么?(呦啰啰)呦啰啰是表达小象欢快的情绪的。听一听(呦啰啰,呦啰啰—)哪一种更欢快

(3)那我们就用欢快的方式再来读一读歌词。

6.学生演唱

(1)歌词大家熟悉了,我们就跟着一群小象来试着轻声的唱一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吧。 注意要轻声呦。(ppt)

(2)(出示歌谱),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呦啰啰对应的音符我们熟悉吗?那么我们一定要唱准哟。 请同学们随琴唱一唱,注意一定要用耳朵仔细听琴和你的声音。(ppt)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全面、清晰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在歌唱中感受、体验歌曲,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打击乐伴奏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三角铁,双响筒)请凳箱旁边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把打击乐器拿起来,请你们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八)编创舞蹈

同学们回想一下,两只小象见面是如何打招呼的?(勾鼻子,握手)同桌合作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

下面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扮演两只小象,为这首歌曲编创舞蹈。(播放音乐,学生创编)

可爱的小象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和动物朋友们来一场森林音乐会,快带上小象头饰让我们一边唱一边跳起来吧。有打击乐器的同学请你轻轻的奏响打击乐器来伴奏。请最后一排同学敲奏铝板琴。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来。用可爱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 ,用多种方式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九)拓展编创歌词

1.来参加森林音乐会的动物有很多,它们也想让同学们唱一唱,你想把谁唱到歌曲了呢 想怎么唱?谁来试一试。(指名)

2.放学后,老师希望同学们不单单把《两只小象》这首歌唱歌家长听,还能再选择其它的动物,自己编创歌词,唱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十)情感升华

两只小象和我们一起上了一节愉快的音乐课,小象想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它们,看(ppt介绍象),(ppt)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是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爱。

板书设计

两只小象

教学反思

?两只小象》是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活泼、亲切的旋律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相互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仿佛告诉同学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采用趣味性的游戏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感受、主动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想学、乐学、爱学。以新课标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等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得到审美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声势律动模仿动物叫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练习本课基本节奏,在愉快、轻松的音乐声中步入音乐的世界。第二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辨音的高低,铝板琴敲奏等使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的听辨及识谱学习并为学习本课歌曲做铺垫。第三环节感知音乐寓教于乐: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观看视频、初听范唱、模唱旋律、教师范唱、朗读歌词、填词轻唱、完整演唱等环节,逐层深入教授新课,使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第四环节拓展思维综合提高:通过为歌曲伴奏、编创舞蹈动作以及合作表演,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第四环节情感升华音乐延续: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自主说出歌曲给我们的启发,从而进行德育教育,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声势律动、图形谱、柯尔文手势、铝板琴与课堂的有机结合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引发学生唱歌的欲望,让孩子们好象真得走进了情境中,快乐的渡过40分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标。

人音版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学会《春晓》,并尝试用该曲调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形象欣赏法、适时点拨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找春天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

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且还欣赏了春天的照片,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

(一)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 (播放音乐)

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加入古诗朗诵后,整个歌曲更加地优美动听,很有诗意。很有画面感,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二)按节奏朗诵古诗

2 ∕4 x x︳x x x ∣ x x x x ∣ x 0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x x︳x x x ∣ x x x x ∣ x 0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小组练习,给予小星星鼓励。

(三)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

(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

2、难点解决:

a.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

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

b.(加入古诗朗诵)

c、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

加入动作:听、摇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听)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

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

4、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给予小星星奖励

(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小组比赛,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例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总结归纳:

1、小结

这节课通过古诗新唱这种新颖的歌唱方式,让我们一起感受了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更让我们知道音乐不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首诗,一幅画。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聆听这优美的歌声,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春之美,尽情地把心中对春天的那份热爱之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听歌加舞蹈)

2、课外延伸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魅力。

人音版音乐教案篇4

知识目标:

1.知道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歌词中的“太阳”寓意深刻指的

是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2.歌曲中2、4、7音准的掌握.

3.符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掌握。

技能目标:

1.能与他人一起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在二声部训练中尽量做到和谐均衡。

3.能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2.能与他人一起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3.在学唱歌曲中让学生知道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了我们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教材分析:

?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歌词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性;二段体结构充满活力。演唱形式也是先齐唱,后合唱。歌曲反复之后的第二结尾为了增强歌曲的结束感,将结束音延长了两拍。

教学重点:

1.能够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通过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歌曲中2、4、7的音准和符点音符的准确掌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一).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我感到特别高兴,那就让我们拍手来感受这一时刻吧。

(二).师生共同演唱:《拍手拍手》

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哼唱歌曲,并手拉手进行肢体活动.

(三).学唱新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教师:同学们,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牵着我们的手,给了我们无数的关爱和照顾,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牵着我们的手,给了我们更多的教诲和帮助,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在歌中找到答案好吗?

2.感受与鉴赏

(1)第一遍聆听:学生回答(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幸福……)

(2)第二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欢快、充满活力)

根据情绪和旋律的'变化感受歌曲的段落划分,并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3)第三遍聆听:随范唱录音用“la”轻声哼唱旋律。

3.学唱歌曲

1)通过聆听录音和钢琴指导唱准2、4、7。

2)教师通过演唱旋律来指导学生唱准符点八分音符和四分

休止符。

3)整首歌曲在学唱中指导: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师帮生的方法唱好四分休止符及四分附点节奏,解决5的八度音准和2、4、7。

三、歌曲处理

1.学会歌曲后,学生再次谈谈对歌曲的理解,说一说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事使你感到幸福和快乐。

2.欣赏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及伴奏型为歌曲后两拍伴奏。

学生通过创作和敲击进一步理解音符时值并准确的表歌曲

4.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边用乐器伴奏边准确有表情的演唱。

四、音乐拓展

1.师:同学们,表达幸福的方式很多,每当你们幸福的时候,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2.生回答:略

3.师: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你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吗?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五、教师

同学们,因为有了阳光,,我们才有了快;因为有阳光,才使我们感到幸福。老师希把快乐和幸福留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把快乐和幸福带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

板书设计

阳光牵着我的手

——————————

——————————

人音版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一、聆听《嘀哩嘀哩》

二、学唱歌曲《郊游》

三、用打击乐器碰钟和自制的打击乐器沙锤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演唱《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并能随着音乐情绪,分别用碰钟和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

三、学生通过感受歌曲节拍,按节奏读歌词,分别用自制沙锤和碰钟为歌曲不同情绪的乐句伴奏等音乐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一年中有几个季节?

(生)4个。

(师)他们是:(生)春、夏、秋、冬。

(师)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嘀哩嘀哩》,请你听一听歌曲中唱的是哪个季节?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内容?

(生)认真聆听,回答问题。

(师)(出示歌词)好,让我们伴着春天的脚步,随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边唱边律动)

二、寓教于乐

(师)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祖国海峡的对岸有一个地方叫地方(出示地图),它也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孩子,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无限向往,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介绍地方风土人情)

(师)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每年春季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同学们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在地方地区生活的小朋友们,他们每年春季也会去郊游,你们听他们已经唱着歌出发了。(录音范唱)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是稍慢些还是稍快些?

(生)稍快些。

(师)对,是中速稍快。

(师)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学过2/4拍和3/4拍,谁来表示一下。(强调强弱规律)

(师)我们现在就走在了去郊游的路上,请同学们随着歌曲走一走,自己感觉以下,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随歌曲走,自己感受节拍。

(师)好,我们打开书第四页,一起来唱唱这首《郊游》。请同学们先自由读歌词,想一想,地方小朋友在郊游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然后结合着书中的图,讨论一下,他们和我们郊游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用废旧易拉罐自制的打击乐器沙锤,听它发出的是长音还是短音?(生)短音。

(师)好,我们来敲一敲两拍子的`节奏。(强调强弱和整齐)

(师)好,请同学们边用手中的自制沙锤敲两拍子的节拍,边按节奏读出歌词,老师要看看谁的协调性最强,读的最准确。(出示歌词)(强调“绣”的四拍,请同学听老师读,自己在心中感受拍数)

(生)按要求边敲边读。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准确,想不想听老师来唱一唱?好,这首歌分三个乐句,请你听听有哪两个乐句是想同的?(生)1、3乐句相同。

(师)好,我们随着老师的琴慢速试着来唱一唱。(生)演唱。

(师)我们看第二乐句,你们听哪个字有跳跃的感觉?(生)悠、柔。

(师)再听老师来唱一遍,请你来模仿。(生)唱一唱。

(师)“锦绣”的“绣”字唱几拍?(生)4拍。

(师)我们要把它唱满。(生)练习。

(师)好,我们完整的来演唱一遍。(生)随琴完整演唱。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三乐句欢快,第二乐句抒情,优美些。

(师)好,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伴奏再来演唱一遍。注意要唱出每一句不同的感觉。

三、创造表现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打击乐器?(生)碰钟。

(师)听,碰钟发出的声音是长音还是短音?(生)长音。

(师)那刚才我们敲的自制沙锤发出的是(短音)。

(师)好,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碰钟适合为歌曲的第几乐句伴奏?自制的沙锤适合为歌曲的第几乐句伴奏?(生)讨论

(师)好,我们分别来敲一敲,碰钟是长音,我们是一拍一敲,还是两拍一敲?(生)两拍。

(师)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来敲敲。

(师)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演奏。(配音乐)。

(师)自制沙锤我们在读歌词的时候已经敲过了,是一拍敲一次,咱们来合合音乐吧。(配音乐敲一次)

(师)好,我们用两种打击乐器合奏一下,谁愿意来敲碰钟(请几个同学)其他同学来敲自制的沙锤。(配乐合奏)

四、完美结课

(师)请同学们起立,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让我们手拉手,听着音乐,唱着歌,一起走出教室,去拥抱大自然吧!

(生)听音乐,边表演,边演唱,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郊游》是一首地方童谣。2/4拍,五声宫调式。有带再现的三部分构成。歌曲的旋律多以同音重复、动机重复的手法在一个八度之内形成,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歌词朴素、单纯,叙述了孩子们手牵着手去郊游,观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人音版音乐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