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案5篇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中应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一份好的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爱心树》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心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绘本的封面及绘本的题目,能对绘本中出现的“爱心树”“树叶”“树枝”“树墩”“树干”字型有初步的感知,对识字保持兴趣。
2、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并能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知。
3、引导孩子体察父母不计代价、无怨无悔、永无止尽的付出。籍由情境故事带入品格教育(听话、体贴、順服父母),以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爱心树上的爱心树叶、树精灵面具、字卡、ppt 。
教学过程:
一、师生见面
(和几个小朋友握手,互相问好。)大家好,猜猜我是谁?
“我是从森林里偷偷溜出来的树精灵,我们森林里有许多大树,每棵树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我给你们讲故事吗?我讲故事的时候你们要怎么听呀?”提出听故事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上面。
二、学习封面
1、出示绘本封面:“瞧,(ppt音乐)这是一本书的封面。睁大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大树、苹果、男孩子、英文、书的题目、作家”
3、根据学生回答,板帖:在黑板上画上一棵数(课前),板帖“爱心树”三个字,教学“爱心树”三个字的读音:和老师一起念,请有爱心的小朋友念。
说话训练:(鼓励小朋友是爱心小朋友,老师也是爱心老师,还有谁是爱心?)。
4、看了这个封面,聪明的小朋友肯定能提出很多问题。
5、学生提问,
三、教师讲故事
根据ppt出示,教师讲故事。
片面设计一:
1、小男孩采集树叶可以干什么?生“做王冠”。
2、如果你去采树叶,你愿意干什么?
3、板帖“树叶”,教学树叶的读音,想和老师一起去采集树叶的同学一起念一遍。
片段设计二:
1、男孩非常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这棵数。你就是小男孩,你想怎样告诉大树你的爱?
2 2、师生模拟大树和男孩的情境对话。如:“抱一抱”、“亲一亲”、“说一说”引导学生说爱的语言:“大树,我爱你。”“大树,我喜欢你。”“大树。我们是好朋友。” 教师扮演大树表示很快乐。
片段设计三:教师深情并茂地大声读绘本的第二部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片段设计四:
1、树精灵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大树为什么一直感到那么快乐?
2、学生试着讲述自己对文本的领悟和理解。
片段设计五:
1、师生齐读最后的一首诗:他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2、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今天,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四、情景游戏,体验亲情
(一)游戏:诞生
1、师:小朋友,只要你快乐,你的妈妈也会感到快乐的。那你知道妈妈把我们生出来时,她的感受吗?我们来玩个诞生的游戏吧。
2、游戏过程:
(1)提问:自己想当哪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是怎么叫的,怎么跳的。请5个小朋友上台。
(2)青蛙、老虎眼睛闭起来,我拍哪个小动物的肩膀,哪个小动物就悄悄地跟我钻进动物妈妈的肚子里去。其他小动物猜猜哪种小动物要出生了。其他小朋友当评委小老师,看看这些小动物猜得对不对。关键是我们要帮妈妈的忙,给动物妈妈使使劲,让它顺利地把小动物生出来。
(3)其实小动物生日这一天是妈妈最痛苦的一天,小老虎,老虎妈妈把你生出来,每年的生日你都要对老虎妈妈说什么呀?小青蛙呢?
(4)我们小朋友从哪里来呢?那每年生日你要对妈妈说什么呀?还可以做什么呀?
(二)游戏:爱心树叶
1、三十年前,森林妈妈把我带到了森林里。今年我生日时,送给森林妈妈一个礼物。森林妈妈可开心了,它对小白兔说:“树精灵的礼物真好。”看见长颈鹿说:“树精灵的礼物让我特别开心。”知道我送的是什么礼物吗?
2、我的礼物是“爱心树叶”,我送给森林妈妈三十张树叶,有一天,森林妈妈感到累了:“树精灵,帮妈妈洗洗碗。”我就屁颠屁颠跑去了。我的礼物棒不棒。想不想在你生日的时候也送给妈妈爱心树叶。
3、谁能猜猜这些字,猜出了老师就送给他一片爱心树叶。
五、推荐新书:
故事大王还要向小朋友推荐一本新书:《胡萝卜先生的胡子》,(ppt)你们一定会喜欢的。小朋友,再见!
六、教学反思:
?爱心树》的内容: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她很爱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会跑来和她一起玩,玩累了,便在她的树荫下睡觉。那男孩很爱那棵树,树很快乐。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男孩长大了,树开始感到孤独。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嚷着要跟男孩玩,男孩说他已不是小孩子,不要玩耍;他要钱买东西来玩。树没有钱,便叫男孩拿她的苹果到市场去卖。男孩爬到树上,摘下苹果,把苹果全部带去卖。树见可以帮到男孩,十分快乐。之后,男孩很久都没有来,树很伤心。有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很高兴,逗着要跟男孩玩。男孩说他很忙,没有时间和树玩;还说他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他需要一间房子。树说她没有房子,不过男孩可以砍下她的'树枝去盖一间房子。男孩快乐地砍下树枝,帮了男孩的树也很快乐。自此以后男孩很久都没有再来,所以当男孩回来的时候,树很是快乐,轻轻地说要跟男孩玩。此时,男孩却说自己又老又伤心,很想有一条可以带他远走的船。树很希望男孩可以快乐地远航,便叫男孩砍下她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听罢,男孩便砍下树干,造了条船,坐船走了。树看似很快乐,其实却不是真的。过了很久很久,男孩又再回来,树抱歉地告诉男孩她只剩下一块老树根,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了。男孩说自己经已很老也很累,要的已不多,只想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休息。树叫男孩坐到她的老树根上,还说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于是,男孩坐了下来,而树,她很快乐。
本书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作者的作品描绘了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绘本故事生动,画面可爱,有亲和力,字里行间流溢着爱的温馨。本次教学是对我来说一次尝试。在这儿,我试着用“情境”和“体验”相结合的设计原则,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孩子投入绘本的角色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出色,能随着人物状态的变化进行转变。
山不轉路轉。有時候转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语文游戏过程中得到乐趣,是培养语文能力最棒的开始。
《爱心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xx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爱心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2、结合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该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秘园,爱心树的ppt。
活动过程:
一、引题:看大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
1、第一段:(教师先来讲述故事的开始)大树和小男孩都很快乐
(1)大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男孩子?
(2)大树是怎么关心小男孩的?
(3)小朋友,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抱里?你感觉怎么样?
(4)请个别小朋友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温暖与幸福。
2、讲述第二段: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1)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
(2)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单)
(3)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乐,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4)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
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快乐吗?
(5)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6)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
(7)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快乐呢?
小结:因为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乐,大树就是快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
–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快乐!
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结: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你们觉得快乐吗?
对了,只要你们快乐,爸爸妈妈就更加的快乐。
5、那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幸福呢?
幼儿讲述,教师及时的.表扬
四、幼儿操作
1、我们先把感谢的话、对他们的爱画在这颗爱心里。
2、昨天董老师还采访了一位妈妈,出示大屏幕,是谁的妈妈?我们来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给爸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呀?
小结:对,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明你长大了,妈妈会为你而高兴。那你们家里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你们真棒!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
《爱心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复印的绘本书、画笔、纸、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ppt图片: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2、爬树、3、吃苹果、4、荡秋千、5、捉迷藏、6睡觉、)
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
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想一想:玩什么游戏时小脚要荡得很高很高。)(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躲在哪里?大树怎么找他的、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在大树上画爱心呢)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陪他)
(6)教师小结: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
2.集体阅读绘本,讲述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教师发放绘本故事让幼儿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绘本故事
(1)提问: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2)出示字卡—孤寂(教师讲解孤寂就是孤独寂寞的意思)
(3)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部分。
画“爱心树”给绘本设计封面图,能更进一步让幼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因为:
1. 我敢于挑战了自己,战胜自我。说实话,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我一直没有勇气挑战,但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曾经的朝思暮想的“它”靠近,付出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2. 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
《爱心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这条怎么修改?)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
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
(播放整本故事)
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
生:大树和小男孩
二、感受故事
(一)感受快乐
1、师: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谁找到了,来说说、
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
师: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
生:因为它喜欢小男孩,小男孩也爱他,还天天陪它玩耍,所以它很快乐。
2、师: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板书:快乐)
(二)品味“给予”
师: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生: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板书苹果)
生: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板书树枝)生: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板书树干)
2、师:那么强壮的大树,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自己却变成了一截树桩,多可怜呀,可大树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原因吗?
生:大树觉得能帮助小男孩就很快乐。
生:大树觉得能给小男孩这么多东西,所以很快乐。
师:可此时,大树的快乐和以前一样吗?这份快乐中还有些什么呢?
生:伤心,心酸,难过?
师:为什么?(孩子每说完一种感情,马上追问他为什么,然后再问其他人你们又觉得大树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因为小男孩每次回来只是跟他要东西,不再跟它玩耍。
生:因为小男孩拿走了它那么多东西,也不感激,也不说谢谢。
师:但大树却那么无私地宽容了男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男孩,他是那么爱男孩,所以看到男孩快乐,大树的心中也充满了快乐。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从故事里找一找。
师:大树为男孩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说抱歉?
生: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给小男孩任何东西。
师:小男孩这时候也老了,不能吃苹果,不能荡秋千,不能爬树玩,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大树用他仅有的矮矮的身躯尽量的挺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这时的大树,依旧很快乐。为什么?
生:他觉得能让小男孩坐在他身上休息。
师:大树能为男孩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让男孩坐在他的身上休息,他已经为了他深爱的男孩付出了一切,但他依然快乐着。
4、师: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生:很好,无私奉献的,很爱小男孩,给了小男孩那么多,也不图回报,它觉得给予就是一种快乐。
5、师:大树和小男孩比较你更喜欢谁?
生:大树
师:为什么不是小男孩?
生:因为他只知道跟大树要东西,却从来不关心大树
6、现在,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你们想男孩会想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