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教案参考5篇
教案中应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案中设置的讨论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创新,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兔子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小兔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动物朋友,他们是(狮子和兔子),还认识了一些新的词语,把这些词语各读两遍。
二、读懂课文,深究表现
1、故事中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指导朗读)
2、可就是这样一只力气大脾气也很大的狮子却遇上了一件麻烦事,是什么事呢?(老师读第二段,学生找答案)
“又疼又痒”是怎样的感受?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谁能把又疼又痒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读第二自然段,全班齐读。
3、学习3—7段
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到了狮子感觉太难受了。它作为百兽之王,竟然被一群可恶的红蚂蚁咬了,他会怎么做呢?默读第三段,用圈画出表示狮子动作的词。
(1)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讲解吼着、蹦着、翻滚着。
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竟然对付不了小小的红蚂蚁,他太生气了。你能把狮子的愤怒读出来吗?
(2)狮子用了多大的力气、发了多大的脾气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赶走了吗?(没有)狮子经过一番折腾,早已累得“筋疲力尽”
(3)“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没有一点力气) ①“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感到“筋疲力尽”? ②谁来读一读“筋疲力尽”的感觉?(指名读,师生评价。)
(4)这些早已被一旁的兔子看的是一清二楚,平时力气大,脾气
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红蚂蚁困住了,它禁不住在旁边哧哧地笑了。听到兔子的笑声,狮子是怎样的心情?(恼羞成怒)
①“恼羞成怒”是什么意思?
②朗读狮子的话,体会狮子的“恼羞成怒”。
(5)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说了什么?实际上兔子在告诉狮子什么?
如果你是这只小兔子,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不理会它的心情,用不礼貌的话来告诉狮子办法,你会怎么说?
听了这些话,狮子会怎样?所以,还是兔子的话说的好,它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笑嘻嘻)同学们用笑嘻嘻的态度一起来告诉狮子办法。
(6)经过兔子的提醒,狮子又怎样做的?兔子的办法好吗?从哪个词语看出这股办法管用,红蚂蚁一下子就没有了?圈出来
生读第7自然段,从“立即”可以看出来兔子的办法好。
4、这是小兔子在岸上说,说了什么?
三、总结归纳、延伸拓展
1、齐读最后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要动脑筋想办法。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你要想得到什么,必须要先做什么?用“要想......必须......”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4、读一读根据课文编的儿歌
四、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语文天地里的《壶盖为什么会动》。
小兔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根据故事的情节按照乐句变换动作。
2、按照游戏内容创编拔萝卜,跳舞等动作。
3、学习找好空地方,比较迅速地找到同伴(萝卜),合作进行游戏。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教师讲述的配乐故事一遍。
二、幼儿按照故事情节,尝试为小兔子匹配动作。
(1)幼儿尝试为因子部分匹配动作。
*教师:小兔子早上起床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播放引子段音乐,幼儿坐在椅子上,尝试跟着音乐做动作。
(2)幼儿尝试为a段音乐匹配动作。
教师:小兔子知道要区拔萝卜,心里很高兴,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例如:可以跳一跳,拍拍手等),教师播放a段音乐,幼儿尝试跟随着音乐坐在椅子上做动作。
(3)幼儿创编拔萝卜的动作。
教师:我现在是一个大萝卜,你们怎样把我拔出来呢?累了怎么办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请一个幼儿到集体中间听者音乐示范拔萝卜的动作,教师做萝卜。
三、幼儿尝试完整听音乐"拔萝卜"。
(1)幼儿分角色表演一遍。
(2)幼儿交换角色表演一遍。
(教师活动过程自述:我班有很好的游戏环境,我和孩子们在有地垫的活动室进行了这个游戏。孩子们对一开始小兔子起床的音乐很感兴趣,加了很多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刷牙,洗脸等动作。在小兔子出门的动作时候,孩子们都乱跳,但是经过我表扬做的好的孩子后,许多孩子开始听音乐跳了。在音乐结束后,我让孩子洗萝卜,切萝卜,吃萝卜,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对再玩音乐游戏就更有兴趣了。)
活动反思: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很愿意参加到游戏中来,对音乐的旋律掌握得较准,对游戏的玩法及规则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游戏效果比较好。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第一,这个游戏内容及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第二,教师的参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小兔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2、让幼儿乐于加入集体活动。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教学重点:
幼儿能够屈膝双脚离地跳跃。
教学难点:
幼儿双膝离地连续跳跃。
活动准备
剪好的蘑菇若干 小兔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
二.基础部分:
1。准备往返路线
(小兔子们跳到对面,捡起蘑菇,返回终点。)
2、小兔子的比赛
(两只小兔子比赛,看谁跳得快。)
三.结束部分:
1、兔妈妈和小兔回家。
2、整理活动。
教学反思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2、幼儿能基本完成教师的口令要求,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要求。
3、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掌握练习要领,教师没有引导好,应加强教师之间的`配合。
4、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幼儿的练习。
小兔子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一充满童真童趣的寓言故事。“狮子”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被称为“百兽之王”,“兔子”则是一种性格温顺,身体娇小的动物,这两种强弱对比十分鲜明,通过朗读感受启发学生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靠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受到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 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重点学习“蹲”“疲”“怒”“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
(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标记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听记识字、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猜一猜……
(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3、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导认读,识记。
4、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想:这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识记字音形义,练习书写
1、抽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扩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认真观察字形,提出书写难点,教师做重点指导。群:左上方中间的“-”要伸到右侧去。怒,右上方是“又”,不要写成“口”。
4、教师范写,学生描摹。
5.生独立完成生字。
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练习扩词。
2、听写本课生词。
一群 叮咬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讨厌 提醒 解决
3、出示文中带有生词的句子,练习流利地朗读。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懂课文,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一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1)生答:狮子受到红蚂蚁的叮。
(2)引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2、:红蚂蚁的叮咬又疼又痒,实在难以忍受,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如何对待的?
(1)指名生反馈。
(2)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解狮子的表现。
a.“蹦着”:狮子蹦着是为了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
b.“翻滚着”:狮子为什么不停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c.“筋疲力尽”:狮子为什么会筋疲力尽?(理解狮子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结果用尽气力也解决不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讨论:狮子的这些表现被兔子看在眼里,兔子蹲在一边“哧哧”的笑。那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1)理解:“‘哧哧’地笑”指的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2)联系上下文,懂得:兔子在笑狮子遭到红蚂蚁的叮咬,只顾着发脾气与花力气,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4、引导:看到兔子在一旁发笑,狮子又是如何表现的?
(1)学生发言。
(2)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
(3)理解:“恼羞成怒”。
a.“恼”:狮子因什么而恼火?(甩不掉红蚂蚁而恼火)
b.“羞”:狮子为什么觉得羞愧?(拿红蚂蚁没办法而羞愧)
c.“怒”:狮子恼羞成怒时是怎么说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过渡:堂堂一只大狮子,却奈何不了去去一群小红蚂蚁,在兔子面前,狮子真是丢尽了面子。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现的?
(1)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引导理解
a.“笑嘻嘻”——对于狮子的蛮横无理,兔子并不与他计较。
b.“如果红蚂蚁叮在我的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这是兔子在教给狮子赶走红蚂蚁的办法,帮助狮子解决问题。
c.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6、:那兔子说的这个办法管用吗?
(1)指导反馈。
(2)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立即”——立刻、马上。体会兔子所说的办法十分有效。
7、讨论:兔子这样做,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呢?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自己怎样理解兔子说的话。
8、:兔子这样做是为了让狮子明白,虽然他的力气很大,但遇到问题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得认真动脑筋,想有效的'办法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清楚。
三、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是呀,一只凶猛威武的狮子虽然力大无比,可面对红蚂蚁的叮咬时,光凭着力气与发脾气,却奈何不了红蚂蚁,最后,还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就轻易地把红蚂蚁赶走了。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光着急、害怕是不行的,而应该积极懂脑筋,想处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把这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狮子: 吼 蹦 翻滚——赶不走
兔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冲走
(动脑筋——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这课文的内容,巩固了生字和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人翁。通过学习学生也明白懂得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光凭蛮力和发脾气,应该冷静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问题:在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显得过于急躁,学生掌握起来还比较困难;在课文插图可内容的结合上还有待于提高,比如“兔子在岸上教狮子该跳到河里去让水冲走红蚂蚁”时,学生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想象,狮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动。
小兔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和表演音乐的能力。
3、听音乐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
活动投影胶片一套,兔子和凶恶动物的音乐各一段,兔子的头饰和幼儿人数相当,大灰狼头饰一只,塑料泡沫制作的砖头若干;投影仪、录音机各一台。
教学重难点:
1、分辨音乐的高低不同,听懂音乐。
2、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反馈:
纠正措施: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谈话: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小动物,那你们和老师说一说,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好吗?(幼儿自由讨论,汇报)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个非常好听的就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新授、游戏《勇敢的小兔子》
1、看投影,将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老师边操作活动投影片边讲解: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突然,从树林的深处窜出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好几顿没有吃饭了,它看见了一群小兔子,心里想:这下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于是它张牙舞爪地向小兔子扑过来。正在这时,兔妈妈大喊一声:勇敢的小兔子,快来打大灰狼啊!小兔子们听到妈妈的喊声,都勇敢地捡起地上的石块,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得嗷嗷直叫,夹这尾巴逃跑了。小兔子们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的乐趣。
(1、)老师先做兔妈妈和大灰狼,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次。
(2)请一名孩子做大灰狼,师生共同游戏一次。
(3)让孩子们听音乐,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的不同、
(4)听音乐,师生共同游戏。
3幼儿分小组,自由组合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自己分配角色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4、请配合最好的一个小组表演给全班的孩子看。
三、放松活动,结束本课。
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出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