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教案7篇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具备灵活性,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一份具备灵活性的教案能够适应课堂上的变化,使教学更具适应性,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1
第三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第四课 七彩足迹
第五课 爱书、藏书
第六课 风车转啊转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
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
教具准备:、风车范作等。
学具准备: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铁丝、小棒(铅笔或筷子)等。
教学过程
1.引导激趣。
(1)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
(2)提问:你知道风车的用途吗?哪个国家的风车最多?
(3)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4)揭题:《风车转呀转》,明确这节课的要求和任务。
2.了解风车的原理。
(1)教师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
把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根棍子上,风车的叶片在开口朝固定方向排成圆圈,风从前面吹来的时候,纸风车就会顺着叶片底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叶片底受到风的推动使其旋转。
3.研究纸风车的基本制作方法。
(1)自学教科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
(2)提问:你会做吗?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示范作品。
出示几个优秀纸风车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讨论:这些纸风车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各色纸张,谈谈对设计和制作纸风车的基本设想。
5.创作要求。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2)找准风车的中心点来固定。(对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6.评价。
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谁的风车最有创意;谁的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
(提示:从形、色、图案等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
7.延伸。
将各种纸风车组合成一个装饰造型作品,美化教室。
教学反思:制作过程简单,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也转的不错,玩的很开心。真是学中玩,玩中学。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四课《艳丽的大公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同学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2、学生情况: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小学三年的学习,学生们能初步掌握色彩知识,但如何更加巧妙的将色彩运用到绘画中,如何才能让色彩更好的为画面服务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2)、过程方法:
a、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
b、通过创作冷暖色对比的作品,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3)、情感态度: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
3、教学重点:
复习冷暖色对比给人的感受,正确运用冷暖色,认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学习色彩的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
4、教学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展示法和启发法。
三、说学法:
学生采用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用大公鸡花花选美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源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容易使学生有更好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二)新授:
1、引入课题后,我分两部分来解决问题。第一部分就是大公鸡的造型,虽然这一部分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可是有一部分学生画公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边让学生说公鸡的特征边演示它的画法。这样学生在一会儿作业时就能够容易的画出大公鸡。
2、第二部分是冷暖色教学。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认识了冷暖色,所以我就复习了一下冷暖色,重点要放在冷暖色的对比上。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农民画《金鸡展翅》,从中体会出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图片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涂色。在这一阶段我让学生讨论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最后由我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利用交流讨论的方法分析对比色的使用规律和表现方法,培养表达能力。
3、学生创作:
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我布置了作业及要求。
请每位同学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参加大公鸡选美大赛。
要求:
1、绘画构图饱满、线条流畅。
2、造型新颖、生动。
3、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涂色,涂色要干净。
4、讲评
讲评时,我又回到了花花选美这件事上:现在大公鸡选美大赛正式开始,首先老师替大公鸡花花感谢同学们为它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花衣裳,现在请同学们选一选你认为最漂亮、最艳丽的大公鸡。
这样首尾呼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在评价阶段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别人的作品,并从中学习。
5、课后拓展:
色彩的冷暖对比,不仅用在绘画中,还可以用在橡皮泥塑、国画、贴画等多种表现方法中,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板书设计:
艳丽的大公鸡
暖色:热烈、温暖
冷色:宁静、凉爽
对比色:色彩性质相反,且明暗色差较大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3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1、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2、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3、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1、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2、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1、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简单了解猫头鹰的习性及形象特点,学习中国画浓淡不同的墨色,中、侧锋不同的用笔等笔墨语言,以及画面的聚散和猫头鹰的画法。
技能:能用浓淡干湿墨色,中锋、侧锋用笔方法,尝试表现写意猫头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体验,示范等过程,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体验不同浓淡的墨色都有干湿变化,表现写意猫头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感悟绘画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干湿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不同的用笔等中国水墨画语言,表现猫头鹰的形象特征。
2.教学难点
干湿墨色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教材、课件、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颜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精彩两分钟展示:学生上前来展示自己的写意作品。充分让学生大胆地来展示自己的才艺。
讲授新知:
笔墨热身运动:
大家拿起笔自由的在纸上画出一些线条,随意的加水加墨。
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提问你是如何画出这种深浅变化的墨色?引导学生回答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然后出示老师的示范。板书展示干湿。
本练习从焦浓重淡清的墨色依次进行干湿笔的绘画练习,一方面快速让学生回忆浓淡墨,一方面练习干笔的画法。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用这些变幻的墨色学习中国画——学画猫头鹰(出示课题)
猫头鹰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猫头鹰的短片,视频中猫头鹰有哪些特点。
2.引起学习兴趣和简单的知识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猫头鹰哪个特点最吸引你?感受猫头鹰的外形特点:猫的头,鹰的身体。眼睛长在脸上,羽毛蓬松,
圆形的眼睛,三角形的'嘴,椭圆形的头部和身体,还长着一对锋利的爪子
3.小结:猫头鹰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猫头鹰在中国就有三十多种。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就能捉近千只老鼠,因此有“森林卫士”之称。
4.对猫头鹰的结构分析,请学生集体回答身体这些部分可以概括成什么几何形体?三角形的头部,椭圆的身体,羽毛蓬松。你会突出表现猫头鹰的哪几个部分?圆形的眼睛长在脸上,三角形的嘴,还长着一对锋利的爪子。
(三)教师示范学生感悟
(1)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猫头鹰的特点及结构,接下来请看老师的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用笔、用墨,以及水分的掌握和猫头鹰外形的表现。
教师在演示面部时将加入示范猫头鹰不同的眼睛神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兴的眼神、生气的眼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按照步骤强调干湿笔和中锋侧峰的用法。
(3)深度思考怎样表现猫头鹰的动态,怎样画使画面更有情趣?
(4)适当添加环境(树叶、叶等),构成完整的画面,告诉学生在画面完成之后要给作品起个名字,再提款、盖章后才是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
三、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你最欣赏哪幅作品,为什么?启发学生创作富有趣味的猫头鹰作品
四、欣赏小画家们的作品
1.看学生作品思路视频,通过了解其它学生的创作思路,可以激发课堂中学生的想象力。
2.张贴一些学生作品,强调背景的变化多样,注意绘画时的故事情节及联想。
五、艺术实践体验感受
1.作业要求:
(1)用写意的技法画一幅猫头鹰。
(2)注意墨色干、湿变化和情境的创设。
2.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与评价
(一)请学生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自己的进步在哪里,还存在的问题
自评: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他评:找别人的优点,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七、课后拓展
1.课件欣赏图片:生活中哪里还有萌萌的猫头鹰。
2.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对国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愿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拥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②认识以组画的形式表现的能用图画日记:③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2.过程与方法:①在记忆观察模仿想象中激发学习兴趣。②在自主学习中,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中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③在创作中,尝试解决构图、粗细蔬密的线条的运用、图画日记的要素等问题。
3.情感:①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①激发记忆思维。按时间顺序(早上、课间、课中)。②构图。三张画面中,小作者怎样安排“我”与周围的人物在画中的位置(主题突出)。③小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我”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如粗细疏密的线条、“高兴、生气、开心”等表情、动态)。④小作者怎样以组画形式,表现图画日记“我的一天”(复习图画日记的要素:画面、文字、天气、日期)。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一天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
(1)表现“一天”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2)表现“一天”的神情、动态,描绘我跟周围的环境。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
3.提供“早上、课间、课中”的学生作品,自主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经历的趣事、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
4..小组活动:讨论:小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三件事?是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吗?讨论:小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张画面(构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画面、文字、天气、日期要素)。
4. 选择与构思。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怎样处理好土画日记的四要素。
5. 创作表现。①构图“按时间顺安排2——3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尝试处理画面的粗细疏密的线条,使画面更美丽。③思考表现:画面什么地方写上文字、天气、日期才合适、美观。
(三)作业布置:
能用线条和组合形式把我与周围人物的的神情、动态、环境等表现出来。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价:能选择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线条流畅,有粗细疏密:画面与文字安排合理。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用叠绕法制作花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叠绕发制作花的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能运用叠绕法制作出不同样式的花。
教学用具:
皱纹纸、剪刀、胶水或浆糊、小铁丝或竹签或筷子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同学们,老师上个星期天去旅游了,你们知道我去了哪里吗?请看相片猜一猜!(课件)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吧。(观看视频)
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花吗?生回答。
花的世界最令人神往,人们都爱用花来表达自己最热烈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花也是美丽的象征!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样的花送给什么样的人吗?有什么象征意义?(百合花,送给结婚的新人,有百年好合之意。)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可是花仙子告诉我们,鲜花虽
美,可不能长久,过两三天就会凋谢,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美丽的花永远艳丽呢?
生:可以做成干花、塑料花、绢花、纸花。。。。
4、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就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来一起制作美丽的纸花吧!(出示课件)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些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老师做的这些花漂亮吗?想知道老师这些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吗,请大家自学美术书第26—27页内容,总结的制作纸花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汇报,师板书步骤
原来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都是用同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今天我们用叠绕的方法来制作纸花。(师板书叠绕法)
2、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3、(欣赏黑板上的纸花)这里有这么多不同的纸花,为什么用同一种方法能制作这么多不同的花呢?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学生汇报
4、小结:哪些因素会让我们制作出不同的花?
花瓣的形状,叠绕时皱褶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重要因素。
三、创造表现
1、通过我们分析,你有信心现在自己再来完成一支花吗?
2、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做一支花。在做之前,老师有要求,看大屏幕。(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时间:15分钟
(2)、数量:每组至少两支不同形状的花。
(3)、制作要精美,有创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制作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
(4)、请把自己制作完成的花插到小花篮里。
(5)、注意安全和环境卫生。将垃圾放到垃圾筐里。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课件)
四、欣赏交流
1、先学生自评。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面对这么多美丽而迷人的花,我们肯定有许多的感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花的色彩、造型、材料的使用几方面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拿出自己设计的作品)
同学们,这是老师设计的作品,是我要送给我妈妈的生日礼物。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下课后请大家也把自己的作品再进行加工,
并且自学包装纸花,把你亲手制作的纸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这节课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度过,最后,祝你们学习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让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结束这节课。(师生做舞蹈)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7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综合运用本单位学习的有关家居布置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布局合理、使用美观、富有个性的学生居室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认识造型、色彩、情调等设计因素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设计自己的居室,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居室的审美情趣。包括品味、个性、居室布置的各种因素。
难点:纸模型的制作。包括时间(课时可能不够)、比例(家居与房间的'比例)造型(各种家居的制作)。
课前准备
工具:刻刀、尺子、胶水。
材料:废鞋盒、各色硬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教科书中居室布置的分析。书上的几件学生房间模型与实例,有它的优点也存在不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家居造型、色彩搭配、空间利用、房间装饰几方面谈实用、品味、性格以及制作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制作模型做铺垫。
二、学生设计制作
制作时注意几点:
1.模型一般有地面和两面或者三面墙组成,像装修的样板间。制作材料可用鞋盒代替。
2.家具与房间应有一定的尺度感,家具大了,房间就显小,家具小了,房间就显大。家具之间也要注意比例,如写字台和椅子的大小比例。
3.颜色最好用纸的本色,如上色应先画图案再制作。如果模型做成后再着色,模型就会变形,所以应先涂色后制作。
三、展示交流,合作定位。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谈自己的想法。模型有多种布置形式,如挪动家具位置、变化房间装饰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讨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收获。居室中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用空间。
五、拓展延伸。
设计自己未来理想的居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