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聚会教案5篇
一份出色的教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教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动物聚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动物聚会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小猴子毛绒玩具、挂图分别用三张纸遮着、 活动音乐磁带。
2、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挂图,按一定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指导要点:遮盖挂图,先展示挂图的一部分,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幼儿观察小书。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猴子。小猴子说:"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都来聚会了,我们去看看吧! "2、 看图分段讲述(1)池塘里动物打开中间画面的遮盖,说说池塘里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2)大树周围动物提问;池塘一边大树上有些谁?(引导幼儿从上下,从前到后观察),它们分别在干什么?教师引导他们对动物的特征、动态、神态进行仔细观察。
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3)玩跷跷板动物提问:
猩猩和野猪在河边干什么?它们看上去怎么样?
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怎么回事?(引导幼儿观察乌龟玩跷跷板时又惊又憨的神态,小野猪流露出的顽皮而又幸灾乐祸的神态。)哪两个动物正在看它们玩跷跷板?是什么表情?--引出担心,着急。
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4)木桌附近动物提问;谁坐在木桌旁边?它们在干什么?
小猴看见谁向它们游过来了?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主意?
(5)洗澡动物提问:
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样?
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这个场景作一描述:"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一边哼着歌一边洗澡舒服极了"。(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大象妈妈和小象之间流露出的的亲情)
3、动物聚会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图片
(2) 幼儿看活动材料自己讲述,教师注意幼儿的讲述顺序。
在动物聚会中,先讲哪里?后讲哪里?那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个别幼儿来讲述。
五、评价要素
是否能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连贯地进行讲述。
六、活动建议
孩子的讲述能力是参差不平的,不能要求每一名幼儿都达到很完整的讲述水平,只要孩子乐意讲,都应该受到赞赏。
附讲述参考:
森林里有一个大池塘,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出来玩了。
池塘里,一只河马悠闲地躺在气垫上,气垫上还插了一顶遮阳伞,另一只河马"哎呦,哎呦"地推着气垫。大河马张着嘴巴,呵呵地笑个不停,岸边的两只仙鹤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鳄鱼朝小猴子游过去了。
池塘的一边,有颗茂密的大树,大大树上的松鼠一个劲儿地叫好,原来是三只顽皮的小猴正攀着树枝,树枝被压得一颤一颤地,可他们还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鸟医生顾不上给大树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条大蟒蛇在树的背后偷偷地张望呢!
大树的旁边,野猪和猩猩正在钓鱼,他们笑眯眯的,肯定掉了不少的鱼。正在这时,听到"啊--"的一声正在玩跷跷板的乌龟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猪在跷跷板的那一头暗暗地笑,原来这是小野猪在捉弄乌龟。长颈鹿和老虎在旁边看着,真为乌龟捏了把汗。
池塘的另一边,一群狐狸和猴子围坐在木头桌子边吃着香甜的水果,看见 一条大鳄鱼朝他们游过来,他们喊:"鳄鱼大哥,来一个!"准备把果子往鳄鱼的大嘴巴里扔去。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的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一边哼着歌一边洗澡,舒服极了。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动物聚会教案篇2
教学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能提出乘法问题吗?
1、板书学生的问题。
一共有几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松果?一共有几个萝卜?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动物?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解答。
你能列出算式吗?63 36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说出算式的含义。6表示每盘有6个桃子,3表示有3盘这样的桃子,即表示有3个6相加。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像这样和同桌说一说。
2、完成其余几道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订正,分别说出算式的意义。
一共有几个松果?36或63表示6个3
一共有几个萝卜?34或43表示3个4
一共有几只小鸟?33表示3个3
一共有几只动物?37或73表示7个3
3、3个6和6个3的含义一样吗?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6+6+6
6个3相加写成加法算式:3+3+3+3+3+3
所以他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写成36或63
小结:你发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二、完成练习题
1、连一连。
说一说题意。
注意:3个6,6个3 都可以写成36或63
2、说一说
都是23,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意思不同。有时表示2个3相加,有时表示3个2相加。有时既可以表示2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3个2相加。
三、练一练
1、看图列式
说出图意,再列算式。37或73表示3个7相加
24或42表示2个4相加
2、摆一摆,说一说。
重在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如:32 既可以表示2个3,又可以表示3个2,所以有两种摆法。
32 ( 。。。 。。。)(。。 。。 。。)
43 (。。。 。。。 。。。 。。。)(。。。。 。。。。 。。。。)
25 (。。 。。 。。 。。 。。)(。。。。。 。。。。。)
46 (。。。。。。 。。。。。。 。。。。。。 。。。。。。)(。。。。 。。。。 。。。。 。。。。 。。。。 。。。。)
54 (。。。。。 。。。。。 。。。。。 。。。。。)(。。 。。。。 。。。。 。。。。)
可以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3、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表达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松果?
36=18(个) 一共有几个萝卜?
63=18(个) 一共有几只小鸟?
动物聚会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教学时教师要保护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的解决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熟悉学校环境、生活环境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前3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我根据本班学生自学能力强,乐于动手,善于合作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合作交流的尝试学习方式,加强了动手操作与说一说、找一找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生活中处处有乘法,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同时培养兴趣,提高自信心。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关系,通过内推,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通过问、摆、说、找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乘法的实际运用分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圆片
流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动物聚会的情景图)师: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
[评析:借助电教多媒体,生动的画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情结,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生:有小猴子拿桃子,小兔拿胡萝卜 。
生:数上有小鸟
生:小松鼠也来参加 了。
二 自主探索、合作合作交流
1、师: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一共有多少 只小鸟?
师:如果你把问题加上已知条件,说得完整一些就更好了。
生:每群小鸟有3只,3群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生: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生: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原图是有3只小兔,每只小兔拿4根胡萝卜,这里略加改动)
2、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问题怎样计算呢?
(1)请你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略)
(2)尝试解决。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以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为例)
动物聚会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的不同特征。
2、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各种动物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引出哺乳类、鸟类、鱼类的名称。
师:小朋友,这些动物你来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这里请幼儿上来操作白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可以适当放大操作,目的是让幼儿更清楚的观察到动物的特征。)
师小结名称:哺乳类、鸟类、鱼类。
2、操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1)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来给动物们分类幼儿在黑板上操作。
(2)个别幼儿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白板上进行记录哺乳动物的几个特征,幼儿学习记录方法。(大班幼儿已经能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教师稍作一下总结归纳即可。)
(3)辨析鲸、蝙蝠的种类。(课件:鲸和鲨鱼的游泳姿势)(在幼儿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再次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对哺乳类、鸟类、鱼类的不同特征有个清晰的认识,进行概念上的提升。)
3、根据记录,引导幼儿总结概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的不同特征。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大多数身上都有皮毛,会给宝宝喂奶,所以叫做哺乳动物。鸟类都有翅膀和羽毛,都是卵生的。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卵生的。
4、游戏:配对游戏。(白板课件的演示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又进一步巩固了对哺乳类、鸟类、鱼类动物的认识。)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帮辛巴成功的开了动物家族的聚会,辛巴真高兴,它希望永远和人类做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动物做好朋友呢?动物世界还有好多有趣的知识等我们去研究发现,等我们回到教室可以继续探索动物世界的秘密。
动物聚会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自主地选择和应用材料制作面具,表现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制作出不同的面具。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具范例(狮子、大象)半成品的面具(兔子、孔雀、狐狸、猫、老虎)
2、材料:毛线、吸管、彩色手工纸、纸盘、浆糊、双面胶、剪刀、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导入
1、师:森林里要举办动物聚会了,你想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幼儿讲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曹老师也想去参加聚会,我们用这个纸盘来做个面具。我想做个大象,怎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大象呢?(幼儿讲述大象的特征:长鼻子、大耳朵)
2、刚才你们说的就是大象的特征,大象来了,这就是大象(出示大象面具)谁来做大象甩鼻子的动作、大象吸水的动作?(幼儿表演)。
二、出示只有主要特征的纸盘
1、(出示猫、孔雀、狐狸、老虎和兔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幼儿讲述)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你们真棒,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谁,说明老师很会抓动物的特征。介绍动物的同时介绍面具用的材料。
2、(出示狮子)你看,这时谁?你怎么知道是狮子的?(说出主要特征)狮子满头的鬃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毛线)看上去很可爱,与凶猛的狮子比可爱多了,用不同材料做出的面具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最有创意。
3、介绍材料
做这么多面具也花了好多心思,用了很多材料,你们认识吗?(吸管、毛线、彩纸……)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面具参加动物聚会?(想)你最想扮演谁?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征?(幼儿讲述)谁想扮演这里没有的动物?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带着你的动物面具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去参加动物聚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