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关于电的教案通用5篇
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有效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关于电的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关于电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现代的独生子女独占意识比较强,他们不愿意跟弟弟妹妹分享各种关怀与爱。大班幼儿虽然做哥哥姐姐了,但他们的责任心还不够强,不知道怎样照顾弟弟妹妹,谦让弟弟妹妹。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野田做了哥哥后心情的变化过程,给幼儿一次心灵的激荡,从而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绘本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充满了矛盾冲突,十分贴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读来饶有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野田做了哥哥后心情的变化过程。
2、尝试表演弟弟妹妹走独木桥的情节,能说出帮助弟弟妹妹的方法。
3、愿意帮助弟弟妹妹,体会到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做哥哥了》。
2、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谈话:有一只小猫,它的名字叫野田。它的妈妈又生了五只小猫,它做哥哥了。你们猜他的心情会怎么样?
(2)讨论:你有没有和比你小的孩子玩过?你遇到过什么样的麻烦?
2、播放课件,共同阅读绘本故事。
(1)出示猫妈妈照顾弟弟妹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野田。提问:做了哥哥后野田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野田为什么不开心?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观察妈妈的行为,了解妈妈和野田的对话,从而理解野国的心情。
小结:做了哥哥的野田有点失落。弟弟妹妹们倒是一天一天长大了。妈妈叫野田带弟弟妹妹们出去散步,野田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带它们出发了。
(2)播放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散步的课件,引导幼儿体会野田的心情。提问:野田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哪里?都遇到了谁?野田想了哪些办法
甩掉弟弟妹妹?
情景一:野田带弟弟妹妹去爬树。
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看到哥哥爬上了树,小猫们是怎样做的?野田哥哥是怎么做的?
情景二:路上遇到了大灰狼。
提问:突然谁来了?大灰狼来干什么?野田哥哥会怎么说,怎么做?情景三:经过独木桥,引导幼儿集体表演这段故事。
提问:野田和弟弟妹妹是怎么走独木桥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它会怎么说?假如你是野田哥哥,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3、完整讲述结尾,引导幼儿进行表演。
(1)提问:现在野田觉得做哥哥开心吗?为什么?
(2)教师戴上猫妈妈头饰,和孩子一起角色转换表演最后一段情节。提问:现在,野田又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做一个像野田一样有责任感、会保护弟弟妹妹的哥哥,不但会受到弟弟妹妹的尊敬,也会赢得爸爸妈妈的喜爱,自己也会很开心。
【活动延伸】
提供故事图书、故事录音、角色头饰让幼儿在阅读区看看、听听、玩玩。
幼儿关于电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教育幼儿懂得爱护大自然。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松鼠,树林1,鸟窝,
2.各种动植物、自然环境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见过的大树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见过很多的大树,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
2.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讲述各种各样的大树。
3.教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大树,你知道这些大树有哪些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思考大树和动物、自然环境有哪些联系。
二、了解:大树的朋友
1.出示图片:大树和啄木鸟
(1)画面上有什么?(大树,啄木鸟)
(2)大树和啄木鸟是好朋友吗?为什么说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1)出示图片:鸟窝
提问:树上有什么?(鸟窝)
鸟窝是谁的家?为什么安置在大树上?
鸟窝和大树是不是好朋友呢?
(2)出示图片:阳光和大树
引导幼儿讨论:阳光和大树是好朋友吗?如果没有阳光大树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3.幼儿操作:找找好朋友
让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大树的好朋友,并说明理由,为什么和大树是好朋友。
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
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4.拓展活动
启发幼儿给大树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幼儿关于电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餐厅的游戏情有独钟,特别喜欢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模仿厨师的模样大展身手。因此,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快乐的小厨师》。这一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涉及的各种工具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榨汁器、塑料刀、小勺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工具,此次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工具产生兴趣,知道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感知现代工具的方便、快捷。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工具(榨汁器、小棒、刨子、塑料刀、勺子等),幼儿在收集工具的过程中已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小碗、茶杯、篓子、面粉、水果若干。
3、录像机、电脑、厨师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布置任务,直接引出课题
提前布置游戏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我是厨师长,你们是一群快乐的小厨师。知道吗?过几天,我们要参加美食大赛。这一次,我想做一个很大很大的比萨饼去参加比赛。今天可要好好地练一练做比萨的本领呦!
二、介绍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准备的工具
师:做比萨需要很多的配料,走!跟我一起到这边来看一看都需要准备哪些配料呢?这儿有一号桌、二号桌、三号桌,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什么?
师:一号桌请你们用小棒、榨汁器变出西瓜泥和西瓜汁。将西瓜汁倒在杯子里,西瓜泥倒在小碗里。二号桌请你们用塑料刀和刨子变出黄瓜丝。三号桌请你们用刨子和勺子变出苹果酱。
三、幼儿操作并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一)提出第一次操作要求
1.幼儿比较两种工具。
师:你们仔细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工具做什么事情呢?每张桌上都有两种工具,你试好一种工具以后,还要试试另一种工具,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想好了,我们就把袖子卷一卷,干活去吧!(放音乐《加油干一遍》)
[第一次安排了两次自主操作。让幼儿尝试用两种工具做同样的事情,要求幼儿试好一种工具以后,跟同桌的小厨师交换另一种工具,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请配班老师帮忙摄像)
师:两种工具你都试过了吗?你发现哪种工具更方便?
3.请幼儿交流第一次操作过程和结果。
师:大家把小手擦一擦,把手里的活放下来休息一会儿吧!谁能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幼1:我用刨子刨了许多黄瓜丝。
幼2:我用塑料刀切了许多黄瓜丝。
幼3:我用小勺刮出了苹果酱。
师:你们想知道别的小厨师是怎样干活的吗?那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回放录像小朋友观看现场干活的情景)
师:这是谁呀?你来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幼:我用榨汁器榨出了西瓜汁和西瓜泥。
师:你有没有试试另一种工具小俸呢?你觉得哪种工具更方便?
幼:我用小棒试过了,我觉得榨汁器更方便。
(二)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
1.幼儿轮换探索材料。
师:这次要做的比萨饼特别大,你们准备的配料还不够呢!等会儿请你们再去做一点。这次做的时候,你去试一试刚才没做过的事情。如果你刚才在一号桌做事的,现在你可以到二号桌、三号桌去做做,桌上的两种工具都要试一试,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好,现在就去试试吧!(请三四名幼儿讲述)
第二次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刚才没做过的事情。试一试,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通过操作,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了解幼儿操作水平,并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3.幼儿和同伴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辛苦了!配料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擦擦小手,带上你们的工具到前面来休息休息吧!现在和你旁边的小厨师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它方便吗?(放音乐《加油干两遍》)
4.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现代工具的便捷。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哪种工具用起来更方便?
四、将工具进行分类
请幼儿将方便和不方便的工具进行分类,并引导幼儿检查分类结果。
师:请你们将你觉得方便的工具送到红颜色的篮子里,将不方便的工具送到蓝颜色的篮子里。(幼儿按要求送各种工具)
师:以后小朋友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工具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要去比一比,试一试,看看哪些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
[第三次的操作是让幼儿将工具分类摆放,符合幼儿爱玩弄工具的特性,真正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五、制作并品尝比萨
1.请幼儿用擀面杖擀面饼。
师:现在,配料已经准备好了,做比萨我们还需要准备一张面饼呢!面饼在哪儿呢?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我怎样把它变出来。变一变一变!大不大?我们还可以把它变得更大呢!瞧!擀面杖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每人拿一根,我们一起来加油干吧!(放音乐《加油干一遍》)
[从准备配料——擀面饼——制作比萨,幼儿参与了制作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品尝比萨,既是对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
2.制作比萨
师:哈哈!我们的大饼做好了!现在可以在面饼上撒上配料了。注意撤的时候要轻轻地,不要把配料堆在一起,面饼的每个地方都要撒上配料呦!
师:将你的擀面杖送过去,每人拿一把小勺过来,再将你刚才装配料的碗拿过来,将里面的配料撤在面饼上吧!
3.烘烤品尝比萨
师:现在,带上我们的比萨,到幼儿园的大烤箱里去烤一烤,并尝一尝我们亲手制作的比萨吧!
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中,开设比萨店,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区,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更多现代工具的方便、快捷。
幼儿关于电的教案篇4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美丽的春天”的主题,教室里饲养了不少的小金鱼,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经常会去看看,在主题活动中老师又开展了关于金鱼的一系列活动,如观察金鱼、绘画金鱼、歌唱金鱼。所以幼儿对小金鱼十分感兴趣,也对金鱼比较了解。开展此次音乐游戏将幼儿的兴趣点再一次提高,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参加集体游戏的快乐。
2、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初步学会避让,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会边唱歌曲,边四散地做小鱼游动作。
2、在游戏中初步学会避让,尽量不被抓住,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二)活动准备:
音乐伴奏、小鱼头饰、鱼网。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是谁来了?(老师弹唱歌曲)
提问:是谁来了?(小鱼来了)
评析: 开门见山的提问让幼儿马上进入老师的活动设计中。明确的问题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唱唱这首歌曲好吗?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边拍手边唱歌)
幼儿有节奏地唱歌两三遍。
评析:学习歌曲时候,老师有意用拍手动作辅助歌唱是为了让幼儿有节奏的边唱边打节拍。
2、边唱歌边做动作。
*师:小鱼是怎么来的?(是游来的)
小鱼是怎么样游的呢?(摇摇尾巴游呀游)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游。(幼儿边唱歌边做游的动作)
小鱼在水里还会做什么呢?(吐泡泡、吃东西)
我们也来学学小鱼吐泡泡(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戴上头饰做动作。
评析:因为幼儿观察过金鱼游的姿态,所以在学习动作时候,幼儿能很好的做出小鱼的动作。
3、理解游戏规则幼儿参与游戏。
*师:看是谁来了?(出现捕鱼人)他是来干吗的?(捉小鱼的)
那他什么时候会来捉小鱼呢?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再次歌唱歌曲,突出最后一句歌词。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思。)
提问:唱到什么地方捉鱼的人会来捉小鱼呢?(我要抓住你)
评析:在此环节老师仍采用突出重点地唱歌曲,让幼儿能马上理解歌词在游戏中的提醒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玩个捉小鱼的游戏。
提出游戏的规则:
小鱼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戏,你不碰我我不碰你,互相谦让,听到我要捉住你的时候,捉鱼人就会出来,小鱼们就要逃到自己的家。看看那条小鱼既小心又灵敏。
*幼儿听着较慢的音乐初次玩游戏,然后逐次提高游戏要求,不断完善游戏。
老师拓展游戏范围:小鱼还可以躲在哪里?
幼儿关于电的教案篇5
摸摸大口袋
活动目标:
1. 愿意亲近老师,与老师一起游戏。
2. 能从老师的大口袋里摸出一件物品,并试着说出它的名称。
活动准备:
1. 订制一件有许多大口袋的衣服。
2. 幼儿喜爱的小物件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身穿大口袋衣服,夸张地在幼儿面前走来走去,引起幼儿的注意。
2. 教师神秘地告诉幼儿:大口袋里装着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3. 请一名幼儿任选一只口袋,摸出其中的物品,并高高举起给大家看。教师可向这位幼儿提问这是什么,并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向他拍手祝贺。
4. 同上形式请每位幼儿都来摸一摸,说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