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

时间:2024-04-07 09:08:05 分类:工作计划

通过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具:电子琴、课件、图片、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本课学习音乐《美丽的黄昏》。注意歌曲节奏的快慢和情绪的变化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调动学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去听音乐。

二、创设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 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 学生回答问题。由问题入新课题,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突然。

三、教授新课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二声部轮唱练习。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学生回答。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四、拓展教学

1、摸一摸,猜一猜:碰钟。

2、玩声音游戏;声音远——你就坐着;声音近——你就站起;声音回旋耳边——你就举手。

3、指名用碰铃x- -节奏为同学演唱伴奏。

4、出现铃鼓,进行打击乐合作:先出现碰铃,当轮唱时加入铃鼓节奏x x x。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声音的变化,更容易让学生牢牢记住。

五、小结。添加:课后试着轮唱《好宝宝睡着了》,想想:这样的歌用轮唱合适么?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课设计。

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鸟在哭诉: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出示录象资料,幻灯片:有关地球环境变换的文字,图片。) 这时候和刚才第一段音乐有截然不同的音乐与视觉效果,破坏的环境冲击着学生们的视线和心灵,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是人类自己。

2、师: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们说一说)

3、师:同学说的都是对的,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师:(边说边放关于地球的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妈妈,也是动物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对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鸟也是帮助我们自己重建没好的家园,好吗?这时候让每个学生动手,布置(已准备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园,蓝天,白云,太阳等等。(课前,早已准备好、做好的花、草、树、鸟等各种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美好的创作灵感),请每一位学生为森林添上一笔,摆上作品-----很快,森林焕然一新。(布置的时候播放乐曲) ----------这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破坏环境,又怎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开始播放第二部分乐曲):

欣赏第二部分乐曲(分四个小舞曲听)让学生听完每一段圆舞曲,分组讨论说一说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个小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 俏皮的儿童情趣。 b)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c)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玄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懂得舞姿。 d)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这部分主要讲出了主旋律的交替出现变奏,听完一小段分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四、互动部分。

1、让学生听第二圆舞曲,随着乐曲舞动,(老师做一些提示动作,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师:同学们,这四段圆舞曲好听吗?现在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其中二段圆舞曲。(多哼唱几遍,让学生熟悉并能很快一起哼唱主律。) ---------出示主旋律的谱子,老师用琴带唱。 ( 这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熟悉旋律,加深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乐曲,能分辨乐曲的变化,四段小圆舞曲中第1、2、4段都比较活泼,节奏欢快,第3段比较优美、抒情。听与唱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乐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2、刚才歌曲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一首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一下两首歌曲有什么异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5、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唱—— 北京民歌《对鲜花》

听—— 黄梅戏《对花》

创编活动—— 对花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韵味。

2、 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初步感知戏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3、 能认识并唱出附点四分音符,了解并会运用“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能够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指导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以及第三、第四乐句的音高。

教具准备:花卉图片、玫瑰花一支、装饰教室的鲜花、卡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起共鸣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变化,揭示“花”的主题。

1、 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许多缤纷的鲜花,没错,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正是与“花”有关。

2、 交流

师:春天到了,百花争奇斗艳,你们知道哪些花儿呢?请说出花名。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什么花开在水里呢?(荷花、水仙)

什么花长得像木耳呢?(水仙)

什么花红满山?(山茶花、杜鹃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长满了刺?(月季、蔷薇、玫瑰)

3、听赏歌曲《对鲜花》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听歌中是怎么回答的。

a、播放录音《对鲜花》

b、听完老师用有节奏的语言提问,同时指导学生按歌词中的句子有节奏地回答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在水│里─│ 生答:菱.角│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像木│耳─│ 生答:凤.仙│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红满│山─│ 生答:山.茶│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满干│刺─│ 生答:蔷.薇│开 花儿│在水│里─│

c、出示花卉图片(凤仙、山茶),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绍属于蔷薇科,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二、新歌教学

1、 揭题

师:刚才这首歌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京民歌《对鲜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2、 学唱歌曲

a、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借助卡片)

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说出名称,再介绍“附点”,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b、 老师唱谱,学生跟着哼唱旋律并找出歌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

c、 着重练习带有附点音符的乐句。

d、分句教唱歌词,注意反复练习难点句子,比如第三乐句。

3、 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师:这首歌跟我们以往学的歌曲不一样,它的歌词中多了双引号,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几个呢?(两个)它表示什么意思?(两个人唱)

师:对了,歌曲中一人问一人答,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对唱,是一种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对歌。下面我们来用对唱的形式把歌词的第2、3、4段练习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础上,演唱歌词的其他三段。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和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创编歌词

师:我们还可以继续编歌词,比如(唱)“什么呢开花儿白有香?”(生唱着答出来:茉莉、栀子)

学生自由创编,并用对唱的形式唱出来。

四、欣赏黄梅戏《对花》

师:其实这种对花的形式不仅在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流行,不仅民歌里有,戏曲里也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黄梅戏里的《对花》,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揭示欣赏题目,播放录音。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x”节奏。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合唱谱,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白鸽的图片。)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了解它的演唱形式。

(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

(4)试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

(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欣赏《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白鸽》

(1)齐唱

(2)全体学生二声部轮唱。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乐曲的`情绪?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的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5)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那些地方不好唱?怎样唱才能唱好?

(6)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

3、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能否准确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我来唱----“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线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演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为小组加分。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次机会,看哪组唱得准找得快。为小组打分。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

分小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歌曲汇报展示活动,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为每组打分。

3、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歌曲情绪。

提问:歌曲是几拍子的?表现的什么情绪?

(2)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表现内容、演唱形式。

看歌篇心里默唱歌词、欣赏歌曲录

提示: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几种?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交流老师的问题。

教师介绍词曲作者及哥伦比亚的简况,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3)欣赏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师生朗诵歌词。

学生轻声跟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2)编配打击乐伴奏。

学生分小组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学生在游戏中的视唱和听音能力是否有提高。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歌曲的分析是否准确恰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以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并用口风琴吹奏旋律片段。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规则同上节课)?

(2)音乐游戏:节奏、视唱。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复习欣赏《内依巴河》。

歌曲《小船》和《内依巴河》都表现了对家的依恋、对父母的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英国歌曲《可爱的家》,我们来听一听。

4、学习歌曲《可爱的家》。

(1)学习曲谱。

教师范唱曲谱。

学生直接跟琴演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第三至六句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曲谱,以口风琴畏助演唱。

(2)学习歌词。

1、教师简述歌曲《可爱的家》词、曲作家的小故事。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以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2、学生朗诵第一段歌词了解歌词意思,并跟琴小声演唱第一段歌词。

提问:你觉得哪一句不好唱?谁为帮助他?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演唱。

全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分两组互相倾听和演唱,并且师生共同作出点评。

3、学生朗读和演唱二、三段歌词。

4、演唱整首歌曲。

(3)竖笛吹奏歌曲。

学生自己伴奏和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5、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能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3、是否能用竖笛吹奏歌曲等旋律片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布娃娃》

教学目标

欣赏《布娃娃》,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同时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1、复习演唱,演奏歌曲《可爱的家》。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还有一些没家的孩子......

2、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师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歌曲(谭件展示与之相符的画面:天上雪花花飞舞,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儿走在孤寂的街头,地上躺着一个布娃娃)。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

(2)欣赏歌曲,轻声跟唱、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听录音范唱,学生心理默唱。

提问:歌曲是哪种演唱形式?是什么速度的?以怎样的声音表现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提问:

为什么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可以用其他速度演唱吗?

为什么用国家队中贯柔和的声音演唱,可不可以变化?

师生变化演唱速度和声音进行对比,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决定作用。

(4)欣赏歌曲(是声像都有的课件)、学生演唱歌曲。

(5)分小组进行表演。

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小组进行歌表演的展示(教师课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带一些道具)。

3、课后发散思考:

欣赏日本歌曲《星仔走天涯》,可放动画片欣赏。

请学生(或老师)简述《咪咪流浪记》的故事。

再欣赏一遍,学生可以跟着演唱歌曲。

4、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5、课后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的学生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能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3、能否分辨和表现歌曲《布娃娃》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歌曲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都是表达家庭温暖的,歌曲都是非常的优美的,学生们都接受的很好。还可以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篇8

在我教了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草原上》一课之后,我更深地理解了音乐课堂中的“有效”二字,虽然是短短的四十分钟,却使我受益非浅。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我有两点收获:

首先,简化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而是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吹、奏来感受音的时间长短,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后,然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知道长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他们的学习已被调动起来,因此学生们都显得很积极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同时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