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5篇
我们所写的教案内容一定要有条理性,这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记录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练习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需要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将上节课出来的.调查记录绘制成草图。
2、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书48~49页,并说明:乐乐他们在调查过程中还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关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的说明。今天,我们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3、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来制作成文字或图画宣传品。
4、教师。肯定学生所画草图及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业:将自己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图画宣传品送到低年级课室,并向他们做简单介绍。
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风波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
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
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
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
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
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
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
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
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
(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
(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
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
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
2.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74~175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先从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业开始。然后教师朗读:“爱国守法……”教师体温学生:“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口号?懂得它们的含义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或纠正。
2.自由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6页下方的课文,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画像活动”,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希望为什么样的人画像,为什么。
3.制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为谁画像并动手完成画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第77页豆博士的提示要求,提醒学生要进行分工与合作。
4.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像,并且按照第77页下方的格式做介绍。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画板或厚纸,以便同意全班作品的规格。
2.鼓励学生为普通人、平凡人画像,不一定局限与英雄人物。
3.提醒学生无论所选择的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要说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的道德品格。
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对父母的“爱”!
四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