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教案模板优秀6篇
教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性的问题,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类教案模板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类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胆小鬼》,理解歌词的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观察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用拍手的方法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时值。
3、明白自己吓唬自己就是胆小鬼,知道害怕时可以寻找成人帮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你最害怕什么?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怎么帮助你?
2、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经验,自由谈论“胆小鬼”。
教师:你听说过“胆小鬼”吗?“胆小鬼”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呢?
(二)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诙谐的情绪。
1、师:我要唱一首《胆小鬼》的歌曲给你们听,听完了,请你们告诉我,歌词中说谁是胆小鬼?
师:为什么冬冬是胆小鬼?请你们再听一听。
2、教师投影放大幼儿用书《胆小鬼》画面,并一边唱一边指图。
3、幼儿再次聆听歌曲,跟随教师在休止符处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师:胆小鬼是什么样?做个动作给我看。
(三)幼儿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观察教师在休止符处做动作的规律,简单了解“休止符”的意义。
1、师:我有时唱歌,有时做动作。为了告诉你们我休息了多久,我就做了几次动作。现在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2、教师及时将幼儿所数的休止符数量记在黑板上。
3、引导幼儿倾听录音歌曲,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用拍手的方法唱准歌曲中休止符。
(四)教师歌唱,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休止符处说“怕怕”或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五)自由谈论。
教师:你当过“胆小鬼”吗?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们是怎么样帮助你的?
音乐类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七个音符和唱名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就是你》,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初步了解八个音符的“手势”,在唱《音阶歌》 时,能随着音乐模仿老师的“手势” 。
3、 积极参与“找朋友”的音乐游戏。
教学重点:
1、能熟悉七个音符与唱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在唱 《音阶歌》,模仿做八个音符的“手势”。
教学难点:
参与“找朋友”的音乐游戏
教学方法:
引导法、练习法、模仿法、表演法、游戏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磁带 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头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跟音乐做律动
二 、情景导入
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来到我们得课堂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起做游戏。
1.听着老师的音乐做。
2.做游戏时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做,注意快慢速度 。
3.帮助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找家。板书:(音节及唱名)
四、 学习歌曲《音阶歌》
导语:同学们像小矮人这样,1、 2 、 3、 4 、 5、 6、 7、按照音的顺序依次排列就叫音节,从低到高叫上级,从高到低叫下级。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回到自己的家中,听,他们好开心呀,他们高兴地唱起来了,唱什么歌呢?(板书:音阶歌)
1、 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有没有找出歌曲当中哪句最能体现音符小精灵爬上坡又滑下坡?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如没有找到,老师可以范唱歌曲,并用手势提示)
生:……
师:你能唱一唱吗?
生 : ……
师:仔细听听老师唱的和刚刚这位同学唱的有什么不同?(教师范唱最后一句)
2、再次聆听歌曲
师:咦,老师发现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们好淘气呀,他们都藏在音节歌里,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当你们见到他们时就用手势来跟他们打招呼好吗?
1、 放音乐做手势
2、 纠正错误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吧!(教师弹琴教唱,学生反复跟唱,边唱边做手势)
3、 师生接龙
老师唱歌词,学生唱唱名处;老师唱唱名处,学生唱歌词;男生唱歌词,女生唱唱名处,(学生用手的动作配合表示所唱音阶的旋律线)
4、 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5、 表演小矮人走路的动作。
五、 课堂小结
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们开心极了,同学们你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和小矮人们共同联欢好吗?(随着《音阶歌》的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类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 愿意自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 乐意向同伴学习新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学会了歌曲《大公鸡》。
2. 大公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大公鸡》。
2. 要求把默唱部分唱清楚、唱准。
二. 进行韵律活动《大公鸡》。
1. 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创编歌词。
2. 教师出示公鸡头饰,问:大公鸡是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1) 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教师可指导幼儿用左手和右手结合做大公鸡的动作。
2) 教师找出表演有特色的幼儿,为他带上大公鸡的头饰,并带领大家一起做。
3) 引导幼儿在“扑棱”“扑棱”出摆动四次手避(公鸡扇动翅膀),动作要合上音乐节奏。
音乐类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2、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3、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教学准备:
道具:挂图p1、五线谱卡、五线谱游戏垫、布球、吸铁、甜甜圈、软垫若干
乐器:鼓、吊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儿谣。
2、难点:开发肢体意识,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教学队形:
坐位:半圆形。
站位:两排面对面、四散。
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听鼓声律动,感应音乐的动与止。(主要训练幼儿立即反应能力)
鼓声:拍手到处走。
吊镲:幼儿站软垫上,或者肢体单点碰软垫。
2、故事引导: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精灵王国,里面住着许多许多精灵。精灵王国的国王的生日就快到了,大家忙着为他准备礼物。我们来认识这些小精灵(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紫色的是开心小精灵)。爱吃精灵、好奇精灵还有开心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送什么礼物好呢?(与幼儿互动)
3、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嚼、粘、吹。
1)嚼泡泡糖--布球。
引导语:爱吃精灵最贪吃,它想送的礼物甜甜的,可以嚼很久但不能吞。我们来听听它送了什么礼物。
欣赏第一遍音乐,说出爱吃精灵送的是泡泡糖。引导幼儿学爱吃精灵做各种贪吃状……
引导幼儿想象除了嘴巴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咀嚼状?(下巴、肩膀、膝窝、手抓捏布球、两指、五指捏布球等。幼儿做肢体创编时,教师清念语词配合动作。)
l听第二遍音乐,幼儿照拍子念语词做各种咀嚼状。
2)粘泡泡糖--吸铁。
引导语:开心精灵最开心,它想送的礼物是粘粘的,很好玩,什么东西粘粘的呢?(引导幼儿猜出开心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出示吸铁,学开心精灵拿两个吸铁互吸,到处走。(空练)
听第三遍音乐,幼儿两人吸铁互粘造型,边念儿歌边走。于间奏部分换伴。
3)吹泡泡糖--玩具圈。
引导语:好奇精灵最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它想送的礼物可以吹,但不是气球。(引导幼儿猜出好奇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引导幼儿拿甜甜圈当成望远镜、方向盘……
听第四遍音乐,幼儿用甜甜圈碰双膝,轮拍念语词,于间奏部分做吹泡泡状。
4、认识五线谱音符位置。
1)出示五线谱,复习认识五线四间(可请幼儿张开五指认识线和间)。请幼儿在五线谱卡上找出线与间。
2)于五线谱卡上找出音符排列的顺序:线/间/线/间/线/间……并用彩色吸铁标示
3)游戏:在五线谱游戏垫上,幼儿当小音符,找出线、间。
5、引导语:那我们把泡泡糖送给国王吧!师生听音乐边唱边结束活动。
音乐类教案模板篇5
活动目标:
1、能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情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小学,对小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读书郎》
——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要去小学读书,做一名快乐的读书郎,来,让我们把读书郎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唱
现场反馈:唱歌时,从孩子们的情绪和表情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快乐的.小学生,现场一种情感的调动和气氛的感染力很强。
二、节奏练习:《我的小愿望》
—— 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定有很多愿望吧,用你最自豪的声音来说说你的愿望
现场反馈:奥特曼、大明星,小画家等等天真而幼稚的小心愿,让我们由衷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三、律动:《读书郎》
—— 快,背起我们的小书包,和读书郎一起上学去吧。
现场反馈:孩子们对小学生的向往和期盼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四、新授音乐游戏《雷声隆隆》
——小儿郎在去读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听听。
1、第一遍完整欣赏——听出音乐的主要形象
——你听到什么?你听到几次打雷的声音?两次打雷后的音乐一样吗?
2、第二遍完整欣赏——听出两段音乐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这样轻松活泼的音乐,你猜想一下可能会下什么雨呢?
——第二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害怕、恐惧、紧张、焦急)
这样的音乐告诉你,现在的雨变得怎么样了?
现场反馈:孩子们能将音乐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清晰的表达出来,有时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听见打雷时,就和边上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表示害怕)
3、分段听第一段音乐
第一次: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第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音乐用肢体表现)
小结:运用优美的语句,将幼儿肢体表现出来的形象表述出来。
4、分段听第二段音乐:
第一次: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这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倾盆大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三次:音乐表现:分角色
现场反馈:活动中,第一段的欣赏和肢体表现还是容易表现出来的,第二段孩子们的兴趣点在找避雨的场所,因此,读书郎内心焦急的心态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五、舞蹈《快乐小天使》
天晴了,热烘烘的太阳也出来了,我们可以出发了
现场反馈:在欢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的激情得到了全部释放。
音乐类教案模板篇6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