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的语言教案最新5篇
通过一份完整的教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鸡的语言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鸡的语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2.知道一幅图可以用一段话表示。
教学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观察图片: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为何事这么高兴?”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2.讨论交流:
说说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事。
寻找出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夜宿屋外的那一页。
重点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的果园丰收了,而它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呢?”
——“猜猜这会儿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会想些什么?”
“这么多水果将屋子都占满了,该怎么办呢?”
继续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3.完整欣赏:
完整听赏故事。
老师说故事中的一段,幼儿寻找相应的图片。
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一段,其他幼儿共同寻找图片。
关于鸡的语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会用普通话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丰富词汇:名胜、骊山晚照、名家书法等,理解词的含义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3、萌发幼儿当一名西安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张;响板一个。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里面有儿歌的相关图片。
3、活动室里布置主题展板"夸西安"(分西安的名胜、西安的风俗小吃、现代的西安三个板块)。
活动过程:
一、在中国地图上找找我们的家乡-西安,谈话导入。
教师: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你感觉西安美不美?和小朋友一起夸一夸吧!
二、请幼儿打开用书。
自由聊聊西安的名胜、小吃等内容(按照画面分组讨论)。
三、教 师交代名称,并有感情地示范朗诵儿歌。
交流:儿歌听上去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儿歌里都夸西安的什么了?是怎么说的?
四、对照主题展板,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整体跟学儿歌。
五、幼儿朗诵儿歌。
1、教师提示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2、教师用响板配节奏,幼儿朗诵儿歌。
3、师生共同朗诵。
活动延伸:
1、 美劳区和建构区与教学主题结合,通过绘画、建构等形式,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2、 角色游戏区增设"小吃一条街",投放相关材料、标识、用品,供幼儿自选活动。
3、 语言区在教室引导下可进行仿编儿歌并记录,集体分享。
关于鸡的语言教案篇3
活动由来:幼儿对看图说话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 (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 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延伸活动:继续为幼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幼儿广播体操、武术操。
游戏:卖蒜。 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朋友太危险。
关于鸡的语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教学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
教学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提问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里的莫卡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游戏中幼儿玩彩虹伞的场面可能会乱作一团,但教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发泄”,让幼儿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里要设定游戏时间为20秒,如果时间过长,会有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做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设计意图:这里可以让幼儿边游戏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理解“规则”打好基础。】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l、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规则才会玩得有劲。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会做得有条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设计意图: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的讲述最好一气呵成。】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关于鸡的语言教案篇5
大班语言活动《鄱阳湖》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通过画面理解儿歌内容,用语言和动作表演打鱼。
2、 感受儿歌琅琅上口的语言特点和念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撑船撒网的图片。
2、 幼儿用书、磁带/cd。
活动过程:1、 教师提问,引出话题。
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画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教师:你去过鄱阳湖吗?鄱阳湖是什么样子的?
2、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儿歌里的`鄱阳湖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听到的儿歌中的内容,教师帮助幼儿整理、组织语言,用儿歌中的语言进行复述
3、 出示教学图片,帮助幼儿通过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1) 请幼儿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整理思路,将画面与儿歌内容联系起来。
(2) 结合画面,请幼儿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琅琅上口。
4、 出示撑船撒网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打鱼的,并进行表演。
(1) 请幼儿用语言表达怎样打鱼。
教师:看看图上有什么?图上的人是怎样打鱼的?
(2) 请幼儿用动作表演怎样打鱼。
教师:请你学一学打鱼的动作。
5、完整朗诵儿歌,在念完最后一句后,请几位做捕鱼人,表演打鱼的动作去抓小鱼,其他幼儿做小鱼四散跑,增加幼儿念儿歌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