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草》教案最新5篇
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一份完整的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补充和延伸,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草》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草》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撕的技能给大狮子做头发,打扮大狮子。
2.在打扮大狮子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印有狮子头像的操作纸、皱纹纸、浆糊、盆、范例活动过程:
一.生病的大狮子。
1、师出示一张没有头发的狮子,引导幼儿观察:这只狮子漂亮吗?为什么?(没有头发)2、师:这只狮子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大狮子很难过,我们想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好吗?
3、讨论怎样来帮助大狮子?(帮大狮子装上头发)
二.我帮大狮子做头发。
1、教师出示范例,问:现在大狮子有头发了吗?我们用什么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彩色的皱纹纸)2、教师示范讲解撕贴大狮子的头发:先把皱纹纸顺着纹路撕成一细条一细条,然后在大狮子的头上沿着轮廓把撕好的皱纹纸贴上去,注意要把握头发的长短,把长的撕短些。
3、请个别幼儿试着来给大狮子贴一贴。
4、幼儿动手打扮大狮子,师巡视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帮助他们一起完成打扮大狮子的`任务。
三.漂亮的大狮子。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欣赏变漂亮的大狮子。
2、请幼儿来选一选哪只大狮子头发长得最漂亮。
小班《草》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颜色标记。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塑料盒3个,颜色标记图5个,图形宝宝24个。
2.每人一篮图形宝宝(红、黄、绿)、水彩笔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按颜色特征分类,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看,你们的篮子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颜色呢?(红、黄、绿)我们叫它们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要想回家了,要请我们小朋友送它们回家,你们愿意吗?图形宝宝的家在这儿呢,相同颜色的宝宝要住在一个家里。
教师请一幼儿上来送,再请女小朋友、男小朋友分别来送。一边送要一边说:红宝宝我送你回家,绿宝宝我送你回家,黄宝宝我送你回家。
师:图形宝宝都回家了,我们来看看这是谁的家?(请幼儿分别说出)。
2.给图形宝宝的家找出颜色标记图。
师:这些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给它们的房子做上一个标记,小朋友想一想,可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出示5个标记图,让幼儿选择标记图贴在房子上,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贴这一种颜色。
3.游戏:图形宝宝找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图形宝宝家来看看?那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变个魔术。
出示许多不同颜色的图形宝宝,每人选一个,告诉老师是什么颜色的宝宝。老师请红宝宝、绿宝宝、黄宝宝分别做个工作:跳一跳、跺跺脚、转个圈。
老师做图形妈妈,三位老师分别挂上红、黄、绿标记图卡,请幼儿边唱边游戏。第二遍老师交换标记图,第三遍幼儿交换后听音乐跟着妈妈开火车回家。
4.操作练习。
师:今天图形宝宝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它们家里有许多衣服、袜子、玩具,要按它们的颜色画上标记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学会制作颜色标记。共包含了三个过程:一是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片的差异,有红、黄、绿三种颜色;二是把这一差异确定为分类的标准,并且把这一标准贯穿于分类的过程(即送图形宝宝回家,按三种颜色分);三是用符号表示这一差异。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转移,所以,教师提供的图形片数量要适当。太少,不能强化分类的标准;太多,又容易使幼儿产生疲劳,不易集中注意力。因此我给每个幼儿发了三个图形片,在分类过程中,幼儿全部分对了。
第三个过程我是分两步来进行的,第一步是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图,在5中颜色标记中幼儿选了红、黄、绿3种给图形宝宝的家贴上。又通过游戏“图形宝宝找妈妈”来复习巩固,进一步感知什么颜色的找什么标记。第二步是让幼儿根据不同颜色来画出标记,即给不同颜色的衣服、袜子、皮球画出颜色标记。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来得及评价幼儿制作的标记,应从正确与否和涂色方法两方面来评价。后来我看了幼儿的作业纸,全班有1个幼儿一种颜色标记画错了,还发现作业速度慢的幼儿涂色方法掌握得不好,不会均匀地涂,对这些幼儿还要给予指导。
小班《草》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知道火的用途及危害性。
2. 认识易燃物品,教育幼儿不玩火。
3. 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知道发生火灾时如何保护自己逃生。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
知道火的危害性,教育幼儿不能玩火。
认识并牢记119火警电话,并能学会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棉花、打火机、毛巾、灭火器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小朋友猜一猜。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
教师小结:孩子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火。
二、请幼儿讨论火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及火的危害性。
引导幼儿说出火可以帮我们做饭、取暖、生炉子、驱赶野兽、照明等。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火的多种用途。
师:火有这么多的用处但是也有害处,它有什么害处?引导幼儿说出火的危害性,通过观察大火烧掉房屋、森林、汽车等图片让幼儿知道火的危害。
教师小结:火能烧掉房屋、森林、汽车、家具、火能烧死人等
三、认识易燃物品以及火源
1. 教师出示打火机认识它就是火源,如果不经意点燃打火机就容易引起火灾,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火源(火柴、鞭炮、蚊香)等。
2. 通过实验来认识易燃物品。教师点燃纸、棉花、泡沫塑料让幼儿知道这些物品具有可燃性不能随便点着玩。
3. 教师小结: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如果不会正确使用火,会给我们造成危害,所以我们不能玩火。
四、认识火警电话,讨论如何逃离火灾现场
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我们教室里起火了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第一时间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的猫腰或伏地往外跑,然后拨打火警电话“119”。
五、消防逃生演练
点燃废纸组织幼儿用湿毛巾捂住嘴巴,猫着腰迅速逃到外面去。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幼儿想出各种灭火的办法。当幼儿看完录像后,发现自己想出的办法还有不足后,从而为“怎样避免火灾”问题的深入进行埋下了伏笔,使幼儿知道火灾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增强了防火、灭火的意识。
小班《草》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罐子32个、红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红豆、米、核桃。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
师:看看今天顾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
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
师:顾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3、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
二、听一听、猜一猜。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游戏挑罐子——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
师:大家都有的啊!
师: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
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对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那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找朋友。
①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核桃的宝宝上前,因为核桃的声音最容易辨认。
师:我们先来请一个朋友,给你罐子里的东西找一个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单的哦,仔细听哦!
师:先听听他的,他来给你找了,谁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
②教师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为大米与核桃声音差别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能达到教学目的。
不足:可能在最后加上一些品德教育效果会更好一些。(如:声音虽然好听,但在别人休息或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
小百科: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小班《草》教案篇5
一.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2.培养幼儿的粗浅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三根不同高度的平衡木、垃圾、垃圾袋、垃圾箱。相同高度的平衡木、小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韵律操
1.听好音乐跟着教师做运动。
2.动作有力,有精神。
3.指导个别幼儿动作到位。
(二)游戏活动:捡垃圾
1.教师带幼儿去娃娃城玩,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脏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情感。
2.这么脏,怎么办呢?
.3.提出捡垃圾的规则。
(1)老师这里有许多垃圾袋,请你们把垃圾捡好后放在垃圾袋里,扔到垃圾箱里。
(2)记住废纸放在一起,垃圾罐放在一起。
(3)幼儿活动老师检查幼儿是否按照规则活动。
(三)感知讨论:
1.今天,我们来玩平衡木,谁能告诉我,这平衡木是怎么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讨论:(1)看看他是怎么走的?
(2)他的手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要伸手?
(3)仔细看看脚是怎么站的?
(四)操作练习:
1.幼儿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2.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调节幼儿选择不同高度练习。
3.提高幼儿不断增加练习难度。
4.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地参加活动。
5.提醒幼儿擦汗。
(五)游戏巩固:
1.现在我们把这些垃圾都运走。
2.提出游戏规则:每次只能运1——2袋垃圾;去的时候“独木桥”上走,回来的时候从“小石头”上走;运垃圾的时候注意动作,要两侧举手才走得稳。
3.幼儿开始活动,教师指导。
(六)延伸活动:
(1)你们知道这些垃圾运到垃圾厂后有什么用?
(2)废纸,饮料罐它们又会变成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