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8篇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提升学生对我们的认可和尊重,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1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都是已自我为中心,活动中同伴间的交往也比较少,因此很难有同伴之间要做好朋友的意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懂得事物间谁和谁是“好朋友”。由此从对应、匹配中延伸到同伴间找朋友,知道谁和谁是和好朋友,我和谁是好朋友,懂得自己和同伴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感受和朋友一起游戏、分享、交流的快乐,感受同伴间的友谊,及幼儿园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牙刷、牙杯、锅子、锅盖、鞋子、袜子、花和华盆等一些能相互匹配的实物
四、活动过程:
1、儿歌欣赏《好朋友》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学念儿歌《好朋友》两遍
2、找朋友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但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请你为它找一个朋友。(请一幼儿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样东西和它匹配做朋友。)
——提问: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都是很孤单的,现在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为它们找朋友。
——幼儿各自挑选实物,并为它匹配找朋友。
——交流匹配情况,并说出理由。
3、为“杯子”找朋友
——出示“杯子”,请幼儿根据事物间的简单关系,为“杯子”找朋友。
——师:杯子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情况用画笔及时在黑板上进行展现。
4、为自己找朋友
——师:皮球有自己的朋友,你们也有好朋友,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
——(幼儿自己在班里找朋友,并说出理由)
——延伸:请你们回家找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五、活动自我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好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2、教幼儿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用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经常互相帮助做好事的经验,并会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
2、曲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律动:《我们大家做得好》、《学做解放军》
2、练声:《小鸟醒来了》、《扮家家》
二、导入活动。
1、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呢?
2、如果好朋友搬不动椅子,如果好朋友不会扣纽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通过实际问题,让幼儿学会如何帮助好朋友。)
3、原来我们可以为好朋友做这么多事呢!有一首歌说的就是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歌曲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清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弹唱歌曲一遍。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唱了小朋友是这么互相帮助的?
3、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旋律念歌词。
2、完整教唱歌曲。
3、幼儿齐唱歌曲。
4、练习对唱。
五、复习
?小手爬》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喜欢自己的同伴,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欢乐蹦蹦跳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蹦蹦跳吧。
二、大家来跳舞
·说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提问: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各班幼儿同跳邀请舞《找朋友》
1、各请三个小班的若干幼儿为邀请者,进行舞蹈。
2、鼓励小班哥哥姐姐邀请托班弟弟妹妹共同舞蹈,体验快乐。
三、游戏:朋友配配对
·刚才小朋友都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并和好朋友一起跳舞。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吧。
·(播放ppt)请幼儿参与游戏。
四、欢乐大家演
1、托班班歌曲:小猪宝宝
2、小一班歌曲:春天
3、小二班歌表演:做客
4、小三班歌曲:蒲公英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得真开心呀!朋友们,下次活动再见!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朋友”的含义,愿意大胆讲述与朋友间的故事。
2.知道好朋友之间要有爱相处,互相帮助。
3.愿意和好朋友做游戏,感受朋友间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重难点:
理解“朋友”的含义,懂得朋友间要友爱相处,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雪花片积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1.教师介绍手偶。
2.教师讲述故事。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3.提问:
①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时是怎么在一起的?
②你有好朋友吗?
③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喜欢在一起干什么呢?
二、说说我的好朋友。
1.出示图片一。
师: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师:师:你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很快乐。
师小结: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玩,你会觉得很开心。
除了玩,和我们的好朋友之间还能做什么呢?
2.教师出示图片二。
教师: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一起玩,还能做什么?
幼儿说一说,教师随后出示图片
教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互相帮助。
3.出示图片三。
师:好朋友在一起还能干什么?
师:还能一起完成任务呢。
4.教师小结: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好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朋友越多越快乐。
三、游戏:分积木。
1.师:你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吗?
师:教室里的积木很乱,想要请你找一个朋友一起把它分分类呢
你们愿意吗?
2.引导幼儿合作分积木。
3.小结:朋友之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一起玩,互相帮助,还能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呢。我们要有礼貌地交朋友,和朋友分享玩具,常常帮助别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结合“我的同伴”的主题,我们设计了《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社会活动。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们以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故事导入,帮助幼儿理解“朋友”这一概念。接着我们迁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找了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如帮好朋友扭纽扣,和好朋友一起玩抬轿子的游戏等,让他们体会与好朋友相处的快乐。个别孩子能说出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什么,如扔沙包、开小火车等,但对于朋友间互相帮助和合作,幼儿缺乏理解。特别是在让孩子说一说的环节,孩子思维不够活跃,在第二环节,我们采用的是网上孩子活动的图片,如果把图片换做是本班孩子日常生活图片,可能他们会更熟悉,便于他们的理解,也有助于拓展思路。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5
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重点:初步朗诵儿歌。
难点: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准备:手偶。
过程:
1.教师出示猴哥和猴弟的手偶,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
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2. 教师用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
3.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2遍。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3)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4.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改编第四句内容。
5.小结。
反思: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主题活动《上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而对于入学不久,才刚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好朋友”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课前向一些幼儿问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反映各不相同。有个平时很善于言辞的小朋友他的答案居然是其爸爸的名字。父与子成为好朋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平等与理解,是如今十分提倡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如果话从一个十八岁的青少年口中说出,是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但对于只有五岁的孩子来说,我感到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在我的提醒下,他说出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也是他的邻居。而其他小朋友似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我针对现有的情况,修改了原来的教案。原设计的导入是说说好朋友的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呆板,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名字也不熟悉,很有可能说不出来。因此我改为以两个布袋木偶的形象出现,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于是我还自编了一个小故事: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在第二环节,我就以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整个活动以布袋木偶贯穿始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同时也对“好朋友”这一概念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会用秩嫩的口气较连贯地表演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了,但我想,这只是一个表层的反映,“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如何培养这种社会情感更具有现实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它的意义是显见的,它所提倡的是赋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社会的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们渴望爱,渴望对他人的归属感,“好朋友”正是这种渴望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多为他们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加以指导。“千里难寻是朋友”,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真诚的朋友。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6
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样东西,初步关注、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懂得好朋友要友好、合作。
准备
1。茶壶和水杯实物。
2。挂图,故事磁带。
3。一段轻快的音乐。
过程
一、两个好朋友。
――教师出示茶壶和水杯实物。茶壶和水杯说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
――教师当场使用茶壶倒水,并以角色的口吻对话,表现亲密的朋友关系。如,水杯说:“茶壶兄弟,来客人了,你得忙一阵子了。”茶壶说:“水杯兄弟,请站好了,我来了!”
――雨伞和雨鞋说他们也是一对好朋友,对吗?为什么?
二、谁和谁是好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在故事里,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不是好朋友?为什么?
――你们还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请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或“不对”来评判。(如小朋友和幼儿园是好朋友等)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并把幼儿说的“好朋友”自然地融合进去,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三、寻找好朋友。
――请幼儿说说: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
――在音乐声中,幼儿边念“金钩钩,银钩钩,两个好朋友”,边找到好朋友拉拉钩。
建议
1。幼儿常常把周围事物拟人化,他们喜欢把相关的两件物品看成是一对好朋友。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尽快熟悉小伙伴。
2。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幼儿园看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以帮助幼儿与幼儿园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3。因仿编难度不大,可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并帮助他们记录。对集体活动中没有机会表述的幼儿,可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交谈,并把讲述结果记录下来。
附:一对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锁说:“对!”
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雨鞋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不对!”
小鸟说:“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
小鸟还说:“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理解掌握儿歌。
2、愿意在于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3、能以肢体语言展现出各种动物的代表动作。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以寻找动物朋友的形式,引出各种小动物。
师:哇,这里有这么多动物好朋友,我们一起跟他们大声招呼吧!(动物朋友你们好)
师:这里有这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5只)
基本部分:
二.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并学习简单的合成句。
1.出示第一幅图卡
(指向小山羊)问:这是谁呀?小山羊来了,它要去干嘛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山羊手上拿的东西:小树苗和铁锹,并告诉幼儿小山羊这是去种树呢。
并引导幼儿做一做种树的动作。)那小山羊去种树的路上会遇到谁呢?(指向小白兔)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概括
并示范用合成句的形式表述: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
2.依次类推。(引导幼儿自主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3、第五幅图,通过讲述让幼儿重点学习“领队”这个词,并用动作。让幼儿理解掌握,并学说“排好队,向前走,大伙儿都是好朋友”。
三.以接龙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师:我们说出了那么多的句子,宝宝们你们知道吗?动物朋友把这些句子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播放cd视频)
2、师:儿歌这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引导幼儿一起学念儿歌,并一起用动作表演
4.接龙游戏。
师:我做小动物们,你们大声说我碰到了谁。
师:小山羊,去种树
幼:路上碰到小白兔。
5.你们来做小动物,我来说碰到了谁。
幼:小山羊,去种树
师:路上碰到小白兔。
6、分发头饰,师幼一起进行情景表演
7、教师小结
小班好朋友活动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我就预设了"好朋友"这样一个主题。本次活动选择了这一主题下的《找朋友》及《我们都是好朋友》两个点。在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小动物,对音乐《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鸟的头饰)师:听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鸟也飞来和你们一起做好朋友了。
(1)边念儿歌,边做游戏。(2遍)许多小鸟飞,许多小鱼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 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师:除了小鸟,小鱼,还有谁会来和我们做好朋友呢?
幼儿说出来之后,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做游戏。
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师: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 幼儿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 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3) 数朋友。
师:老师有2个好朋友,你们有几个呢?
幼儿将好朋友请到自己身边,其他幼儿一起数朋友。
4、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个好朋友。)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
活动反思:
本此活动构思巧妙,将枯燥的社会性活动融入到孩子喜欢的游戏中,并从两个小朋友的交往到多个小朋友的交往,以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施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尊重幼儿,同时以提问及让孩子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了解了与同伴交往中的正确言行,注重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