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组成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4-05-28 12:05:34 分类:工作计划

灵活的教案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得主要依据,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书的组成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书的组成教案参考6篇

书的组成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要求: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2. 能力要求: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1. 重点: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 难点: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2分钟)ppt展示地球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ppt上的图片,这是什么啊?

生:地球。 师:对,在浩瀚的宇宙里,有一颗,也是现在能发现的唯一一颗美丽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她上面70%覆盖着海洋,所以在太空遥望她就像一颗蓝色的水晶球。

2.正式上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

生:生物圈(师板书生物圈的概念)

师:对,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那么生物圈的具体范围包括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说地球就叫生物圈呢?翻到书的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交流。(板书:生物圈的范围)好,你起来说说。

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师:好的,非常不错,请坐。这位同学看书看得非常仔细呢。以海平面为界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也可深入10千米左右,总共也就20千米的厚度。而大家能回忆起地理课上讲的地球的半径吗?

生:6371千米

师:看来同学们地理学的也很不错,20千米与6000多千米的差别是怎样的概念呢?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足球,那么生物圈的范围就比覆在上面的一张的纸还要薄!(学生惊讶状)地球是唯一的,而生物圈相对地球的体重又是那么小,如果随意破坏生物圈,我们应该怎样生存呢?所以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要怎样来记住生物圈的范围呢?我们把生物圈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三个圈层的各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要用底部、大部、表面来进行后缀限定?

生:因为在大气圈的上部,空气稀薄不给供给生命呼吸。

师:太棒了,分析的很对,在大气圈上层呢,由于缺乏空气适不适合生物生存的。而水圈是指湖泊和海洋,但是,不是水圈的所以地方都有生命。阳光的在水里的折射是有限的,在大洋深处,由于没有阳光,没有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等不良因素,因此要记住是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就更简单了,我们在挖土的时候,刚开始在土壤里还能有些蚯蚓之类的动物,往下便是坚实的石头,而在地心深处就是滚滚的岩浆,显然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所以只有岩石圈表面有生物。现在再来巩固一下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的地域的环境差异很大,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回忆一下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太棒了,我们就是要这样不忘记前面的知识点,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常见的生态系统有哪些?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现在看这两幅图片,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啊? 生:草原生态系统

师:对,翻到书的28页,从书上的注解我们分析一下。首先草原生态系统又怎样的分布特点?

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师:草原生态系统由于是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水分供应不足,不能为高大的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所以一般缺乏高大植物。再看看有什么功能。

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师:草皮的根扎在土壤里,可以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防止土壤沙漠化。最后在想想它有哪些代表生物啊?

生:草、牛、羊、马。

师:很好,有草,牛羊等。从食物链的角度,牛羊这些动物有没有什么天敌呢? 生:狮子、老虎、豹子。

师:这两个字怎么念呢?(手指着猞猁二字)

生:猞猁

师:有的同学认识,就是sheli(板书拼音),在课后习题里就有这个问题,问猞猁属于哪个生态系统,现在知道了吗?

我们再来看两幅图,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呢?

生:湿地。

师:就是湿地生态系统,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它的分布特点,多水过湿的环境沼泽植物为优势植物,动物种类也很多。有什么功能呢?

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师:湿地就想一块海绵一样,在水分充足是就把自己吸的足足的,在干旱时呢就把水分释放出来缓解旱情。肾,在下期会讲,老师先补充讲一点,肾脏可以更新体内的的环境,让生物体内的废物以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外,对生物体有净化作用,把湿地誉为“地球之肾”就是强调它的更新作用。那它有哪些代表生物?

生:丹顶鹤

师:挺水植物、鸬鹚、疣(you)鼻天鹅等,记住疣鼻天鹅,后面做题可不要在说不知道,到时我可以打手心的哦。再来看一组图片,自己用刚才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生:分布广,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代表生物有鱼类。 师:好请坐下,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非常广,它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调节全球气候,它的代表生物与有我没常吃的海带、紫菜这些藻类植物,我们最的的哺乳动物——蓝鲸,鳗鲡等等。老师已经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几个生态系统,还有那些常见的好没有分析呢?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等。这些生态系统又有怎样的分布特点、功能,有哪些代表生物呢?现在我要布置作业了,我们像老师这样列一个表格,把它们的分布特点、功能、代表生物依次列出来,想一想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呢?它们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我们的标题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作业布置

把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的分布特点、功能、代表生物列成表格。

七、小结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常见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

2.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常见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

九、教学反思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并未及时订正每个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功能和代表生物、也没有涉及到最后的知识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巧妙的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在授课间渗透要保护地球、保护生物圈的观点,帮助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书的组成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教材第35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数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5页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师: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引导学生明确: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十根;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答案:3 5

四、课堂小结

你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了吗?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反思

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

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计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结绳计数”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中,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用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当然,除了“结绳计数”外,远古时代的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用利器在骨头上刻下痕迹来计算数字。由于“结绳计数”这一方法最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书的组成教案篇3

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书的组成教案篇4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书的组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和组成。

2、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6的分解和组成。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组成。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六朵花学具:百花图六朵,记录纸1张。(每组)

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游戏内容:“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几”“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 …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表扬小朋友,并提出发奖品,将六朵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提出每个小朋友分几朵花,有几种分法?

1、让小朋友说出各种分法,师用教具演示分的过程,实际分一分,尽量引导学生将5种分法说完。

2、提问:共有几种分的方法。把各种分法记录下来:先用圆圈代替花记录分的方法,再用数字代替圆圈记录,将5种分法写下来。

3、读组合式,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搭配读,识记分合式。

4、观察组合式,寻找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哪个小朋友可以很快的记住6的组成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寻找规律一: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合作游戏:两种水果合起来是6个。玩法:师问:1个苹果几个梨?生答:1个苹果5个梨。(由快到慢,由集体到个人)。规律二: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 1,叫做互换规律 合作游戏:老师说一组组成式,同学们用交换的方法再说一遍,看谁反应快?。

(三) 巩固练习

小朋友做书上的练习(20页)。

板书设计:

0 0 0 0 0 0 6 6

0 00000 1 5 1 5

00 0000 2 4 5 1

000 000 3 3 2 4

0000 00 4 2 4 2

00000 0 5 1 3 3

教学反思

我授课题目是6的分解组成,这个内容是在孩子们学习了2-5的分解后学的内容,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来设计这节课的。本节课以引出小螃蟹、小猪和小老鼠等到小动物,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整节课是以帮助小螃蟹解决送花的问题,引出6的种分法,并运用小圆圈和数字记录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6的分解。

整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分析原因,可能存在:

1、小朋友在帮忙送花时,我没有做到边分边记录,这就让后面孩子们在用圆圈记录时出现错误或者忘记的现象,这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通过今天的讲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我,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书的组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书的组成教案参考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