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课教案范文8篇

时间:2024-06-04 14:07:53 分类:工作计划

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案,其实,撰写教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说课教案范文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8篇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动作。

2、会根据歌词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激发幼儿的舞蹈情趣。

重点:

学习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动作。

难点:

学会基本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星星装饰图片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入场(活动前全身练习)

1、学大象(上肢运动)

2、学小猫(体侧运动)

3、学青蛙(跳跃运动)

4、学小鸟(整理运动)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呀太空上的阿姨邀请我们去做客,但是她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我们学小动物走上去(随音乐进入布置好的太空),还有呀不能大声讲话,不然太空阿姨生气了下次就不请我们去玩了好吗?

二、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星星)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呢,(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小朋友们知道星星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一闪一闪的,像眼睛)那小朋友们喜欢星星吗?这么漂亮的太空,我们一起来编个舞献给小星星怎么样(花仙子)

三、学习基本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编动作。(星星是怎样眨眼的,用动作表现等)2、教师组合部分动作。

3、学习踏跳步。

4、师生一起唱一遍歌曲。

5、教师将组合的动作示范一遍,幼儿随教师反复练习。

四、随音乐集体跳舞一遍。

五、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捉星星)。玩了这么久,星星阿姨也累了,我们该回去了。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

2、掌握三以内数的组成、加减初步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每人剪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

玩法:幼儿自愿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剪子、包袱、锤》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华一朵,游戏结束,红花多的为胜。

〔活动规则〕

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张,抽多抽少都视为违规。

教学反思

由于活动前做了充分准备,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游戏用的卡片,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对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特别是游戏环节,孩子们以《剪子、包袱、锤>决胜负的形式进行游戏。掌握了3以内的组成、加减,初步理解了加法互换,系。培养了幼儿的速算能力。只有个别幼儿,如董雨桐、王子恒学的不太好加减互逆的关系。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懂得环境的整洁美观要靠大家的努力,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做环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片:墙画

2、劳动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图片:各种墙壁

提问:这些墙壁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

小结: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墙壁。平整、镂空的、造形的等等,

整洁美观的墙壁可以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

二、展开

1.观察讲述《雪白的墙壁》

(1)街道的一角,工人叔叔正在粉刷外墙。

提问:图中的`叔叔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在街道一角,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整洁、美观,工人叔叔正在粉刷街边的墙壁。

瞧!叔叔脸上都流汗了。

(2)一群小孩在白墙边踢球,蹭的白墙上很多痕迹。

提问:这些小哥哥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对不对?

教师:小朋友在路边踢球是不对的,既不安全又破坏卫生。

看!雪白的墙壁上多了几道脏脏的痕迹。

(3)夜晚,有人在墙壁上粘帖"小广告"。

提问:夜晚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做对吗?

教师:在墙壁上乱帖乱画是不对的,要坚决制止。

(4)经过清理、擦洗,墙壁又变干净了,人们还在上面画上了公益宣传画。

提问:墙壁怎么变干净了?变成了什么样?

教师:美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用双手把环境变得更美吧。

2.体验活动《我把墙壁变干净》。

教师引导幼儿用抹布擦拭、清洁活动室的墙壁。

三、结束

活动讲评,以表扬、肯定的语气,从回答问题、劳动积极性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4

一、 谈话“我的好朋友”导入

二、 播放课件,围绕“聊天”主题交流。

1. 课件呈现微信聊天平台,幼儿了解这是大人聊天的一种新方式。

2. 提问:我们不会打字,怎么在微信中聊天呢?

3. 引出:我们可以用有趣的符号进行交流。

三、 认识有趣的符号

(一) 认识表情符号

1.笑:大家开心时就会笑,幼儿做笑的表情。

2.害羞: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害羞?

3.伤心: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伤心?

4.流口水: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流口水?

5.生气: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生气?教师小结:生气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大家要少生气,想想开心的事就不会生气了。

(二)认识手势符号

提问让幼儿说说,并用动作表示。

四、播放课件,了解利用符号聊天的方式。

五、练习用符号聊天

1.播放课件,发出妈妈的语音:宝贝,你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一个节目吗?幼儿根据这个语音,用符号回复。

请一位幼儿表演

2.播放课件,发出爸爸的语音:宝贝,爸爸好累呀!幼儿利用符号回复。

六、了解生活中有趣的符号,重点了解食品认证的表情符号的.意义。

指导建议:

1.操作材料丰富,且每个幼儿都有,也都能参与其中。整个活动,要充分利用准备的材料,让幼儿多操作,多互动,将学具发挥最大作用。

2.认识表情符号的方式基本相同,在一个层次上,这样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和思维的局限,建议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有表达、有表演、有游戏。手势符号的认识可以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小故事,让孩子们选择并表达。

3.利用符号聊天环节是“学以致用”的途径,这里可以让孩子们两两互动交流,展示活动时让孩子们与客人老师互动交流。这样有利于幼儿运用表情,并完整多样的表达。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5

动作建议

第1-12小节:教师扮演“山狗”,邀请幼儿去跳舞,幼儿做睡觉的动作,当被邀请时,醒来、拒绝(摆手),说:“不去!”

第13-16小节:教师回座位,邀请幼儿去寻找宝藏,全体幼儿做起床动作(教师预令:“去寻宝”)。

第17-32小节:前2小节做活泥巴的动作,后2小节做贴泥巴的动作。交替4次。(教师外示:活泥巴,伪装自己!)

第33-48小节:前2小节作走路,后2小节做“左看看、右看看”的动作。

第51-56小节:“左听—下,右听—下”的动作(每3小节转换一次)。

第57-60小节:双手做“听”的动作。(等待指令)

结尾:引人情境(马蜂来了,狗熊来了,臭鼬大王放屁),幼儿做相应反应:原位、做木头人和晕倒在地,不动。

游戏玩法建议

此游戏为不确定结果的反应游戏,建议逐一加入游戏元素,从“马蜂来了”幼儿跑上位开始;游戏2-3遍后,再引入“狗熊来了”幼儿做木头人造型,教师引导幼儿造型的多元化;最后集体讨论“晕倒

”的动作造型后,整体玩游戏。从“狗熊来了”一“臭鼬放屁”一“马蜂来了”。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尝试随乐表演故事《山狗和臭鼬》的基本情节一一寻宝。

2、尝试在蜜蜂、熊来了的变化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迅速回位,停住摆造型。

3、初步体验在多变的'故事情境中,表演的诙谐幽默。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师:臭鼬大王肚子饿了,让山狗到山下的村子里找小动物来吃,山狗说:“跟我去跳舞吧”,小动物们都不愿意,“那我们去寻宝吧?”小动物一听,“耶”,全都欢呼着要去。可是宝藏是有强盗看

守的,我们要用泥巴把自己糊起来,不让强盗发现我们。

2、师幼共同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动作。

师:我们来试试。

3、用动作感知完整音乐。

(l)幼儿集体在座位上感知音乐。

师:等我们把身上贴满泥巴以后啊,我们就能去寻宝啦!

师:寻宝之前,小动物们先美美的睡上一觉。

(2)幼儿集体散点感知音乐。

师:刚才我们都没有找到宝藏,这次啊,我们要换一个山头试试看。小动物们先休息。

师:好像有情况,你们不要动!我来去看一看。

师:啊!蜜蜂来啦!

师幼一起抱头跑回座位。

3、感受情境变化,完整随乐游戏。

(1)讨论在狗熊来了的情境中,小动物的动作表现。

师:蜜蜂来了,我们怎么办?狗熊来了,我们怎么办?

(2)引出臭鼬大王

师:哎呀,我闻到一股臭味,会不会是臭鼬大王放的屁呢?哎呀,真臭,捂都捂不住,哎呀,受不了啦(吐),天哪,怎么这么臭啊,我实在是受不了啦,我被臭晕啦!

集体讨论“晕倒”的动作,集体练习。

4、结束

师:是真死还是假死啊?他要是假死我就把他带回去给大王吃掉!哎呀,大王,这些小动物都臭的不能吃啦!看来我要到另外一个村子里去骗一骗了。……哎呦!马蜂来了!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朝不同的方向大胆画小蝌蚪的方法。

2、体验棉签画带来的快乐。

3、乐意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提供小蝌蚪照片供幼儿观察。

2、每组一盘黑色水粉颜料,棉签,图画纸。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听了一首什么好听的儿歌呢?(小蝌蚪找妈妈)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边播放小蝌蚪的图片边提问:可爱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它长的什么样子,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并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样子。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现场示范)。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5、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边展示作品边说:小蝌蚪在河里游得真开心,他们长着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它们怎么游的?(幼儿用动作模仿)它们要去找妈妈了。(幼儿跟着音乐游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上做的.不够。部分幼儿画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在个别指导上做的不够,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对凌乱些,最后桌面也没能保持干净,可能因为平时缺少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幼儿对此次活动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灵活性也不够,以后结合教学活动多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其实际含义,能用=、≠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2、复习数字1—5,了解它们可以表示的实物数量。

3、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游戏的愉快,乐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5

2、符号=、≠

3、昆虫卡片若干,数量为1—5

4、青蛙头饰、卡片,数量为1—5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5,初步认识=。

(一)点数实物1—5,并找出可以用来表示这些实物数量的数字。

1、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到池塘边来玩了。

出示数量为1—5的青蛙图片。

数数每一群有几只青蛙。

2、请你帮它们找个数字朋友吧。

请个别幼儿分别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小青蛙的后面。

3、幼儿说说1只青蛙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只青蛙……

(二)认识=

1、出示符号“=”,认识等号。

这是等号,它长什么样?

2、把它放在数字1和1只青蛙的中间,可以用来表示它们两边是一样多的。

读一读1等于1只青蛙。

3、请几个小朋友为其他数字和青蛙找到相应的'符号放在中间,并读一读。

4、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二、认识≠

1、青蛙奶奶生病了,不能出来捕食,我们捉些小虫子给它吃吧。医生给它开了个食物的处方。出示数字5与≠。

这是什么符号?和刚才的=长得一样吗?

2、这是不等号,它可以用来表示两边的数量不一样多。

那么我们该给青蛙奶奶捉几只虫子呢?为什么?(幼儿讨论)

3、请幼儿从小筐中找虫子图片,并说说为什么?(因为它和5不一样多)

还有哪些数量的虫子也和5不一样多?幼儿可以从小筐中把和5不一样的虫子图片都找出来。

4、老师把1—4或更多的虫子的图片放在数字5后面,原来它们都不一样多,都可以用不等号来表示。

大家读一读。

三、巩固对=、≠的认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和符号到草丛(桌子上)找虫子,看谁找得对,找得快。

比如:2=,1≠。

2、每操作一次,进行老师检查或幼儿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反复游戏数次。(在不等号的操作中,幼儿找一个或多个图片均可)。把找到的虫子卡片放入小筐中。

4、我们带上食物一起去送给青蛙奶奶吧。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

1.儿歌大书一本,句卡。

2.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幼儿材料:动物、背景胸卡;绘画纸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导入主题1.师:哗啦哗啦,下雨啦!怎么办呢?

下雨啦!我们可以撑起漂亮的小花伞,那小动物会到什么伞下躲雨呢?

2.认识大书封面及伞字。

师:看!这里有一本大书,封面上有什么?还有一个字呢!谁认识这个字呢?

这本书里讲的就是关于小动物们找伞躲雨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 理解画面,模仿创编1.出示小鸟,引出第一句。 3.请个别幼儿上来翻到第三页,观察画面,引出第三句。

师:小蚂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蘑菇伞,真高兴,谁来接着翻书,看看谁又会在找什么伞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图)青蛙怎样到伞下的呢?(出示句卡,尝试模仿讲述。)谁能看着卡片把这句好听的话完整的说出来?(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4.请个别幼儿上来翻到第四页,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谁再来帮我们翻大书,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5.出示小鸡,引出第五句。

师:叽叽叽,谁还在雨里找伞呢?

小鸡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被大雨都淋湿了,多可怜呀,其实它有一把温暖的大伞,是什么伞呢?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心里感到怎么样?真是一把让人感动的、温暖的大伞呀!妈妈的翅膀就像一把大伞,那为这把伞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鸡怎样到妈妈的翅膀下?大家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话说出来吧!(看句卡,创编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6.翻到第六页观察画面,引出第六句。

师:小鸡在温暖的妈妈伞下幸福地躲雨啦,可是这两个小家伙正发愁着呢!(出示句卡,引导幼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其实,它们的身上就藏着一把伞,找一找吧!什么是它们的伞呢?

7.翻到第七页,引出第七句师:你说对了吗?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出示句卡,尝试看句卡讲述。)师:看!谁来了?

它是怎么来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小鸟有伞吗?

师:其实它也有一把大伞,是什么伞呢?(翻到画面第一页,呈现大树图片)什么伞?

师:我可以说句很好听的话: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你会说吗?看着卡片和我一起说说吧!

2.观察第二页画面,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翻到画面第二页,呈现蘑菇图)什么动物会到蘑菇伞下躲雨呢?为什么?

谁猜对了,到底是谁呢?

蚂蚁小,它躲在蘑菇伞下真正好!

蚂蚁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我们看着卡片一起说一句好听的话吧:"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三、 问题讨论1.师: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喜欢又有趣的伞躲雨,真高兴呀!想一想,小鸟为什么喜欢找大树伞呢?

2.师: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四、完整欣赏1.看句卡完整朗诵儿歌。

师:其实我们已经把它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2.看大书完整朗诵儿歌。

师:在卡片的提示下,我们能讲得这么好听,现在加大难度,看着大图书还会朗诵这首儿歌吗?试一试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1.集体表演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

2.分角色表演师:每把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胸卡,请你拿出来看一看,自己是什么角色?

六、延伸活动:添加雨伞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本好看的、有关'伞'的图书啦!

附:儿歌 《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

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