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瓶子的教案5篇

时间:2024-06-25 11:05:03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写好了,确保教学进程顺畅的重要工具,通过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瓶子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瓶子的教案5篇

中班瓶子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有创造性的以各种造型及色彩表现海底世界丰富的生物。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感受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小鱼缸、橡皮泥、蓝色颜料水、教师作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要猜猜看“这是哪里?”

二、引导幼儿讨论并认识各种海底生物及色彩

1、认识各种海底生物提问: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归纳: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海底世界很热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生物,有小鱼、章鱼、海草、石头等。

2、认识海底的各种颜色提问:

(1)、海底世界很美丽,有着许许多多的颜色,谁知道海底世界有哪些颜色呢?

(2)、除了你看到的这些颜色,在你想象的海底世界里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颜色?

三、出示教师作品,幼儿探索学习制作技能

1、介绍教师作品师:海底世界很神奇,老师也非常喜欢,还亲手做了一个小小的海底世界呢,你们想看吗?猜猜看老师的海底世界是用什么做成的?

2、介绍海底小生物老师做的这些海底小生物你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3、探索学习制作技能你喜欢它们吗?请你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团:团比较大的东西,比如鱼身、乌龟壳、章鱼头时要用两个手心来团,团比较小的东西,如眼睛、泡泡时用两根手指团就可以了,团好以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压一压、捏一捏,使它的外形变得光滑、漂亮。

搓: 搓的方法也一样,可以用手心或手指,用力一定要均匀,这样搓出来的长条才好看。

衔接:要用衔接的方法把做好小生物的各个身体部位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小生物。衔接时要先确定好位置,再把要衔接的部分重叠起来,重叠的部分要适中,太多了作品就会变形,太少了作品会不结实,最好还要用手轻轻地捏一捏。

四、幼儿制作

教师指导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做一个海底世界,你想做什么呢,用什么颜色?

五、展示作品

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请听课老师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作品吧!大家可要当好解说员啊!

中班瓶子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关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知道常见瓶子的材质、用途及合理的回收利用。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奶瓶。

2.不同材质的瓶子、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奶瓶

教师以趣味性的语言提问幼儿:

哝,谁认识这个瓶子呀?呵呵!

你使用过奶瓶吗?什么时候用的?

2.游戏:摸瓶。

老师这有个魔箱,里面还放着一些瓶子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摸一个瓶子,先猜一猜是什么瓶子,

然后再拿出来让小朋友看看,他说的对不对,好吗?

二、展开

1.初步认知不同种类的瓶子。

老师这里有许多瓶子,请大家来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

提问:说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瓶子?

你知道它是用来盛什么的?

小结:瓶子是用来盛东西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瓶子,

如酒瓶子、饮料瓶子、药瓶、化妆瓶等。

2.利用筷子敲击瓶子,感知瓶子材质的不同。

(1)用筷子轻轻敲打瓶子,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2)拿出玻璃瓶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3)拿塑料瓶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4)拿铝制瓶子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5)拿陶瓷瓶子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问题:

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玻璃瓶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小结:塑料瓶发出咚咚的`声音,铝制瓶子发出啪啪的声音,

陶制瓶子的声音也比较清脆。

3.谈话:瓶子的用途。

提问:瓶子都有哪些用处?

小结:瓶子可以盛各种各样的调料、饮料、药物、酒类、化妆品等。

4.分类整理,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请小朋友将手中的瓶子分类放进贴有玻璃、铝、塑料、陶瓷标志的四个筐子里。

(2)为什么要给瓶子分类?空瓶子有什么好处?

小结:瓶子分类是为了回收和利用,有些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

如铝制瓶子,可以融化制作成其他的事物;酒瓶子可以通过消毒等方式再重复利用;

有些瓶子如塑料瓶可以做成一些工艺品。增添生活乐趣。

三、结束

指导幼儿用橡皮泥、饮料瓶制作美丽的艺术花瓶。

中班瓶子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和同伴合作做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具有好奇心。

2、能仔细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和同伴合作做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具有好奇心。

难点:了解“瓶子吹气球”实验的科学原理。

活动准备:

气球、醋瓶、(每人一个)小苏打粉、白醋、漏斗、勺子、道具,布置好奇实验室,操作过程的图片,dvd视频。

活动过程:

师:hi,大家好,我是好奇博士,欢迎你们今天来到我的好奇实验室,。为了庆祝你们的到来,我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礼物。

一、 吹气球比赛导入,激发幼儿玩气球的兴趣。

师:1、猜猜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猜谜:它呀说大就大,说小就小,猜猜是什么?

师:2、提问:见到气球,你们最想干什么?

幼:(自由猜想)

3.、幼儿人手一个气球听好奇博士口令进行10秒钟倒计时的吹气球比赛。

师:请出吹气球较快的幼儿,与好奇博士比吹气球谁的更快一些,

提问:(为什么好奇博士赢了,我是用什么来吹气球)

师:你们想知道瓶子为什么可以吹气球吗?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用瓶子吹气球。

幼:4、(教师出示一瓶子)请幼儿猜测并自由探索:瓶子能吹气球吗?可以怎么吹?请幼儿示范。

师:吹气球是一项很重要的发明,你们谁愿意参加这个发明啊,请你们??

起来完成

实验开始前,要求小朋友们,认真的,仔细的观看,

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

认识苏打粉、白醋。

二、 交代实验要求和步骤

1、介绍幼儿认识实验所需的材料:白醋,小苏打粉,漏斗、勺子、醋瓶

2、观看dvd视频。

你们看明白了吗?首先怎么样,请那个小朋友能复述一下。

3、观看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教师(好奇博士)边讲解边操作:利用漏斗先将杯中的'醋倒入瓶中,再利用漏斗在气球中装入1---3勺子小苏打粉,把气球口拉开套在瓶口上,把气球抬高使粉末全部倒入瓶子里,同时一手紧握瓶口,另一手轻轻摇晃瓶子。(提醒孩子注意观察摇晃时瓶中出现的现象和气球发生的变化)

4、请幼儿说说观察到的现象,询问孩子们瓶子上装了什么东西?放入这些东西瓶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5、与孩子们讨论气球被吹大的原因。

6、教师简单介绍实验原理:小苏打粉(碳酸氢钠)遇到醋,会在瓶子里发生碳酸碱性从而产生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气体上升时,就会进入套在瓶口上的气体里占据空间,气球就慢慢被吹“大”了。

7、纠正或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三、 幼儿做实验

教师强调实验要求:

1、今天我们用的的材料是用醋瓶子来做实验,是玻璃的,容易打碎,请小朋友们一定要轻拿轻放。

2、告诉幼儿醋和小苏打粉可能会对人的皮肤等产生伤害,要求幼儿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别弄到眼睛,嘴巴,避免受到伤害。

3、提醒幼儿要先把气球嘴巴张大后在套在瓶口上,注意要小心一点不要弄破气球,以免漏气造成实验失败。

4、强调在把装有小苏打粉的气球套在瓶口时注意千万别先让气球里的小苏打粉进入瓶子,要等套好密封好气球口后才能让小苏打粉进入瓶中并轻轻摇晃。

5、启发幼儿若实验时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好奇博士)帮忙,两两合作完成实验。

6、你气球吹的大小取决于你放的小苏打粉的多少,如果放太多小苏打粉就容易爆炸,如果放太少,气球就吹不起来。

(1)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按要求进行实验。

(2)请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活动感受。

通过这个小实验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睁大你们发现的眼睛,我们一起去探索把。

六、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用瓶子吹气球,下次好奇博士要问问小朋友,瓶子里面可以吹气球吗?

2、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发现。

3、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空气压力的科学小道理。

中班瓶子的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玩瓶子变“魔法”的游戏,初步感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可变成另一种颜色。

2、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并从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装好半瓶水的魔法瓶,有颜料的瓶盖

2、伴奏带

3、颜色几时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教师扮演魔法师的角色,邀请幼儿去瓶子世界参观。

二、出示瓶子,引发幼儿兴趣

1、邀请幼儿和瓶子一起跳舞,让幼儿主动发现瓶子里水的变化

2、请幼儿给自己瓶子贴上颜色标志

三、老师换瓶盖继续“变魔术”,进一步引发幼儿发现瓶子里的秘密。教师的瓶子里水的颜色再次发生变化后,带领幼儿也来玩这个魔术。

提问:为什么你们的`瓶子里的水没有发生变化?(引导幼儿回忆老师在“变魔术”前的小动作,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瓶子里的“秘密”)

四、幼儿相互交换瓶盖(不一样的颜色),并做上颜色标记。

五、再次玩变魔术的游戏,让孩子自己发现水颜色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幼儿邀请老师一起和瓶子跳舞。

七、活动结束

让幼儿回去试试其他的颜色混合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变成什么颜色。

中班瓶子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大胆联想,积极表达,体验联想画奇思妙想的乐趣。

2.画面构图不拘泥,大胆饱满。

3.通过欣赏与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八开的纸,水彩笔,作品展示板及各种不透明的(不同外包装),不同外形的瓶子(轻重不一)。

2.幼儿熟悉神话《阿拉丁》的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摆弄不同的瓶子,猜想瓶装物品

师:猜一猜你拿到的瓶子里可能装的是什么东西?

幼儿1;我的瓶子里装的可能是水,好像有水声。

幼儿2;我的瓶子里装的可能是石头。

师:如果瓶子装的是你们最想要的,会什么?

幼儿讨论,交流......

二、阿拉丁神灯引发幼儿联想

1.你们知道阿拉丁神灯里装的是什么?神灯打开后发生了什么?

2.如果这些瓶子与神灯一样神奇,里面装了各种奇妙的东西,你希望瓶子里倒出来的是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联想)

三、绘画联想,幼儿创作

1.今天我们用联想的方法画出神奇的瓶子里倒出来的东西。

2.重点观察;幼儿画面的安排(瓶子可画在画面的任意位置,画出东西从瓶口倒出来的感觉)与画面构图(不拘泥,标新立异,大胆想象)

四、分享交流

1.作品展示;大家猜一猜,这幅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幼儿自由地互相欣赏评价,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发散性思维去实现的。本次活动重点在于通过实物与实物的联想培养幼儿思维的新颖独特性,通过联想,幼儿内心的愿望情感能尽情表达,思维不受限制,因此幼儿作品更具有独树一帜的个性化表现。

《中班瓶子的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