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最新5篇
通过准备好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利用积木长、宽、高不同的高度搭建高楼,尝试用目测、比较等方法比出高矮。
2、 体验造高楼的成功感,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积木(每位幼儿人手五块)。
【活动流程】
一、 三只小猪比高矮
导语: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今天我们来和小猪一起玩游戏,你听过"三只小猪造房子"的故事吗?故事里讲的是什么呢?玩游戏之前先来认识这两只小猪。
1、(出现下半身有遮挡的两只小猪,小猪有高矮区别,给矮个小猪垫上砖块,使它从正面看上去反而是高的。)
提问:这两只小猪谁高谁矮?(引导幼儿说出红蝴蝶结的小猪矮,绿蝴蝶结的小猪高)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在比较高矮是可以用目测,用眼睛看的方法来发现高和矮。
2、 小猪们不同意,去掉遮挡物
提问:现在是哪只小猪高呢?为什么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呢?你们平时是怎么比高矮的?站在哪里比的?如果踩在砖头上跟你比你同意吗?(不公平)
小结:比较高矮的时候,需要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
3、 取出第三只小猪
提问:现在第三只小猪也到了,谁最高,谁最矮?请你帮它们从高到矮排排队。
小结:高矮是通过比较才知道的,而且比的方法有很多种。
二、 三只小猪造高楼
1、 取材料和提要求
导语:三只小猪今天又要造房子了,请你们来当小小建筑师,建筑师是干嘛的?那你们愿意给小猪造房子吗?可是给小猪造房子有要求哦。第一个要求:每个建筑师取五块砖,不能多。不能少。第二个要求:要你们把房子盖得又高又稳。砖块已经在旁边准备好了,而且每个建筑师都有一块黄的小工地,请建筑师在你的工地上盖一座又高又稳的房子。
2、 造高楼
提醒幼儿用五块砖来盖房子,鼓励幼儿尽快盖好房子,节约时间。
提问:为什么用同样的五块砖造的房子不一样高呢?
用三块砖来探索不同的摆法:最高的,比较高的,最矮的。
小结:原来砖块摆的不一样,高度也不一样,竖着摆最高,侧着摆比较高,躺着摆最矮。
3、 比高矮
导语:高楼造好了,现在我们来比比哪个建筑师造的楼房最高。
提问:那栋楼最高?(现高矮不明显的楼房)问:怎么能比出它们的哪个最高?
师用身体来帮忙,逐个比较,并用即时贴做标记。
小结:高矮差距不明显是可以利用自然工具,来进行比高矮。
三、 收拾学具
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请你们把刚才用的砖块齐齐的放到这里来,然后来找老师,下次我们再玩。
【反思】:
活动中采用了直观可操作的教具,符合幼儿思维特征,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个活动设计很完整,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得出结论。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三块砖如何摆放就可以是最高、不高不矮、最矮时,孩子们在不高不矮的摆放上遇到了困难,教师能随机应变,先让幼儿把最高的和最矮的摆放好,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摆放不高不矮时,孩子们显然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但在每次小结时,应语气放慢,重点强调。
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你从动物乐园了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
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
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4.写一写,比一比
观察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一写,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2.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及时及鼓励。
四、你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吗?补评:
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验证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图形之一。你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二、新课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图 4-1 中找出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有三条边、 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 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 4-2 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 记作“△abc ” 。
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
△abc 的三边,有时也用 a,b,c 来表示。 如图 3-3 中,顶点 a 所对的边 bc 用 a 表示,边ac、边 ab 分别用 b,c 来表示。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
(1)如图 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 1,∠ 2 和 ∠ 3。
(2)将 ∠ 1 撕下,按图 4-5 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 的顶点与 ∠2 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 此时 ∠1 的另一条边 b 与∠3 的一条边a 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 4-6 所示,将∠3 与∠2 的公共边延长,它与 b 所夹的角为 ∠4。∠3 与∠4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三、习题
1.下图中,△abc 的 bc 边上的高画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四、拓展
1.一块三角形的煎饼,要把它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应怎样分?你有多少种分法?如果限定只能切三刀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和性质。
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6以内数字的相邻数,初步了解前后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片各一张、ppt课件。
2、动物胸饰人手一份,积木房6间。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坐火车。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票子上的号子坐不同的车厢。
2、数数自己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前面车厢有几个乘客?哪个车厢乘客多?后面车厢有几个人?哪个车厢人少?
3、教师小结
(二)按指令下车。进一步感知相邻数。
(三)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1、老虎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
2、小鸟是6的小邻居
3、鸭子是2的小邻居
4、熊猫是1的大邻居
5、蝴蝶是5的小邻居
6、小猫是5的大邻居。
(四)游戏:数字找邻居
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影子的特点,知道影子是与实物外形一样的。
2、学习从上到下、从整体到细小的局部进行细致观察、比较观察,在此基础上判断并找出实物的影子。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操作卡上的内容难度具有递进性),笔一支。
3、教师的教学范图两大张,分别张贴于黑板两面,纸棒子一根,两只具有细微区别的毛绒熊玩具,红笔或粉笔一支。
4、影子知识的准备。
教学过程:
1、语言激趣导入,引出影子朋友。
师:小朋友,我很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和你们做朋友真高兴!今天我还带来我的一个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 (师稍作左盼右顾寻找状。)1、2、3我的好朋友请出来!(此时,投影光亮,师站在光下摆出个美丽姿态,墙上立刻呈现影子造型。)我的好朋友是谁呢?(你的影子。)对喽!我的好朋友就是我的影子(如图1)。
2、玩一玩,说一说,感知影子与实物的关系。
(1)在玩中感知实物外形不同,影子也不同。
师:谁愿意上来请出自己的影子朋友?(一次请四位幼儿上来,反复两次。)幼儿上来后,师念儿歌:1、2、3,影子朋友请出来!(当念到“请出来时”,打开投影灯光,墙上出现幼儿的影子。)师:这是谁的影子朋友?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那个影子和他是一样的……交换玩一次后师总结:原来影子朋友的形状和小朋友的样子是一样的;小朋友样子不同,影子朋友也就不一样 (如图2)。
(2)在玩中观察影子的细微变化。
师:谁来了?(两只小熊。)仔细找一找!黄熊的影子朋友在哪里?白熊的影子朋友在哪里?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儿:黄熊大一点点,白熊小一点点;黄熊头上有一朵小花,白熊没花;白熊拿了一只小杯子,黄熊没拿杯子……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我们找影子朋友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它们的整体形状,然后再从上到下看一看它们身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样你就可以找出谁是谁的影子朋友了(如图3)。
3、运用观察方法,共同寻找影子朋友。
(1)师:小朋友,有只小狐狸找不到它的.影子朋友,真着急!想请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你们看!(出现一只小狐狸和许多与其相似的影子。)请小朋友来仔细观察。
(2)稍等片刻后:“谁是小狐狸的影子朋友?”
师指着幼儿一致不同意的影子说:为什么它不是?(形状不一样:前腿往后……)并将此影子拿到旁边。
师指着幼儿一致认同的两个影子(略有差异),说:“小朋友说这个是它的影子朋友,这个也是它的影子朋友,那让我们先比较一下这两个影子(分别将两个影子放在小狐狸的下面以便幼儿比较观察),先来看一看它(指着不是的那个)是不是小狐狸的影子朋友?比较比较看,从头到尾仔细看。(幼儿说“不是” 后)问:为什么不是小狐狸的朋友?
师:哦!小狐狸有长长胡须,而这个影子没有,所以不是它的朋友。那小狐狸的影子朋友就是谁呢?(幼儿齐指。)对,这才是它的影子朋友。(师用笔圈出来。)师:原来这两个影子只有胡须一点点不一样,还真难发现。看来我们观察时可要仔细(如图4)。
4、运用观察方法,幼儿独立操作思考。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狐狸,小狐狸真高兴!可是,这里还有很多东西也找不到它的影子朋友,也想请小朋友帮忙呢,你们愿意吗?(愿意。)
(2)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看!是谁找不到影子朋友?(自行车、小蚂蚁、葫芦娃、小老鼠。)在找影子朋友前,老师提一个要求:请小朋友观察时要从上到下认真地看,还要一个一个比较地看,保持安静,自己想,这样才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朋友。找出它们的影子朋友后,用笔把影子朋友圈出来。别找锗哦!不然它们可不高兴呢!现在拿出你的操作卡开始吧!
(3)幼儿独立操作。(师要注意观察,暗示幼儿独立思考,并提醒动作快的幼儿注意检查。)
(4)评价交流师:小朋友,你们找出来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它们吧!
说第一个:师:快来告诉它,哪个是它的影子朋友?(第一个)同意吗?(画圈)为什么这个不是?(这一个没有座垫、铃的位置还和它不一样。)说第二个:师:哪个是它的影子朋友?(第二个)观察真仔细!小蚂蚁的影子朋友就是它,(画圈)为什么不是它?(少一只手。)第三个:师:哪个是它的影子朋友? (第一个、第二个)现在有两种观点,先来看这个,它和葫芦娃一样吗?什么不一样?(头巾不一样。)这么一点点的地方不一样,找出来的小朋友真棒!
第四个:师:哪个是它的影子朋友?(有多种答案)先来看第一个,是吗?(不是,多条尾巴,耳朵不一样。打个叉。)再来看第二个,是吗?(不是,胡须不一样。)小老鼠的影子朋友是第几个?(第三个。)师:小老鼠的影子朋友可真难找,要在三个里面找一个。可是很多小朋友都找出来了,你们真棒!以后我们会在区域里面放一些更难的,请小朋友从四个影子里找出它们的影子朋友。你们可以去试一试,看一看谁最聪明。
(5)修改自己的作业,教师作全面检查。
师:小朋友,你都找对了吗?如果你做错了,可以在原来的上面打个叉,然后重新找出正确的影子朋友。做对的小朋友可以去和自己的影子朋友玩游戏。
活动延伸:
1、幼儿自由地和自己的影子玩游戏。
2、完成的幼儿自由地去灯光下玩影子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