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8篇
教师们可以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细致的教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谈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主动进行交谈,了解教师的意义。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印象,运用多种手段反映出简单情节,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园工作人员的照片、做记者证、红色的纸、水彩笔。
经验准备:布置“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照片展,认识了解每一位工作人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参观“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照片展,使幼儿初步了解幼儿园各工作人员的劳动内容和工作态度,激发幼儿尊敬、热爱他们的情感。
二、中间部分
(一)幼儿自由结伴参观。
1、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响亮的声音相互介绍自己熟悉的老师。
2、教师用语参考:请小朋友仔细看看照片上是谁?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你认识的老师,她姓什么?她是怎样工作的呢?她对小朋友的态度怎样?
(二)师生互相介绍老师。教师提供纸笔等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绘画出简单情节,从而了解教师节的意义。
(三)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绘画出和老师在一起的各种简单情节,体验老师的辛苦。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现在请大家把老师的辛苦画出来,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尊敬热爱老师呢?
(四)展示并讲述绘画内容。
三、结束部分
按照画上的内容,给老师一个拥抱、制作一朵小花等等。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2
设计意图《月亮船》是大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能复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
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
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活动反思《月亮船》是大班语言活动,但其中却蕴含着科学知识,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上网找了很多的有关图片和地图,因为这些都是比较抽象及难理解的,这里的孩子外出的机会也很少,对一些理解只停留在附近的一些所熟知的地貌上。此次活动来自生活,又能够增长幼儿的知识。蒲公英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植物,它小而轻,很容易被风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因为世界上没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帮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告诉幼儿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开头时我以划小船来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对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也能回答出来。第二次我是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孩子们被教具月亮船、仙女和尾巴会变长的小图片吸引住了,有些名词幼儿平时也是听的少的缘故,像喜马拉雅山孩子们听了两次故事还是说不上来。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第三遍故事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复述,目的是学习故事中的一些对话和了解祖国的一些世界之最。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大胆谈论自己的家园,这个部分我觉得很不够,许多幼儿只是说出自己家在哪里,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我匆匆忙忙带过,让孩子们欣赏另外的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这时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照片都忍不住惊叹,为自己祖国的伟大富强而感到自豪。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不算失败,但也没有成功,虽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常规,师幼互动等都还可以。活动内容幼儿非常喜欢,但是,我在执教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我没有提醒他们用完整话来回答,这也是我失误的一个地方。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3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语言简练、准确、缜密、条理清晰、概念明确,逻辑性强的科学语体特色。
二、学习本文深入浅出说明事理的特色。
三、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熟悉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重点:
熟悉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能够用语言相互沟通,平日里,我们不会去注意语言是什么,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呢?它有什么特点呢?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作了讲解。
二、题解:
1、作者:
吕叔湘,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学家,在语文教育、词典编纂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2、出处:
本文选自《语文常谈》,原题为“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语文常谈》是一本关于语言文字的通俗读物。
三、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部分、主要次要、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
3、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四、阅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1、生字:
yīngwǔyǐ
鹦鹉倚
2、解词: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音素——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连缀——联结。
倚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也写作“依赖”)
稀松——无关紧要。
意念——念头、想法。
五、思考:
a、全文共三段,每段的内容是什么?
b、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c、给第二段标出句数,划分层次。
d、人类的语言为什么能够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话解释)
e、人类的语言为什么能够表达无穷的意义。
f、语言有哪些优越性?
第二课时
分析讨论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具体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明确文章各段的内容:
1、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2、人类语言的特征。
3、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
二、具体分析:
本文的文体:事理说明文
我们知道在学说明文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住五个方面:
1.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3.说明方法(与学生一起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4.说明顺序
5.说明语??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人类的语言(属事理说明文)
人类语言的特征是: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第二段中第10句话。
第二段中才说出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那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呢?(引入下一步)
(一)分析第一段
请同学读第一段。
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是说明人类的语言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在全段表述了几个意思?
(1-2)点出语言好像是稀松平常的事,但细想却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3-7)解释语言为什么了不起。这里明确了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这种区别的?
——吃饭,走路,说话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
小结:第一段与原题的照应更为密切(“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二)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是全文的中心,它说明了人类的语言的特征
1、同学们已经标出了句数,请同学们给第二段划分层次。
(1-4)提出问题
(5-9)承上,分析二者与人类语言的区别
(10-14)归纳:人类语言的特点。
2、人类的语言为什么能够“随机应变”?
一方面
向学生解释音素音节词汇表意
另一方面
3、找出中心句:第10句
4、说明方法:作比较
5、小结:
本节是中心段,开头引出“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的说法,为下文分析比较作了辅垫,接着分析“鹦鹉能言”,“猩猩能言”的说法,并与人类的说话作比较,指明只有人类语言才能够“随机应变”。然后推进一层,说明人类语言之所以能“随机应变”的两个原因。最后用“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作结。并点明“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全段行文从容不迫,层次井然,严密完整。
(三)分析第三节
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人类的语言是靠什么来传达的呢?——是声音
那么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说明这个原因,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用手势和图画与声音相比较。
手势和图画都有局限性,相比之下声音更有它的优越性。
不受光的影响不稳定
不受距离阻碍优点不足
解放出双手不持久
速度快
三、总结:
人类的语言,对我们人类来说平常得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它又是复杂得让人难于去理解的。吕淑湘先生的文章从人类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征说起,让我们了解: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语言的特点以及其所用的表达手段的优越性更让我们认识到人类语言的伟大,让我们去珍惜语言,善用语言吧。
附板书:
人类的语??
吕叔湘
概括1、不平常(人类别的高等动物)
2、鹦鹉不会变化
没有语言(人类鹦鹉、猩猩)
猩猩只懂符号语言作
人有语言音素组合——组成变化无穷的语音比
将语言配意念——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较
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特征
具体3、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及结果
说明顺序(4个优点,1个局限性)(前程万里)说明方法
事理说明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再读课文,完成课后题。
2、重点段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完成课后题。
结合一、二题,理解本文的科学语体特色。
二、重点段阅读理解:(第三段)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语言诉之于听觉”的意思?
3、概括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优点?局限性?
4、这段文字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行比较双方是?
5、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
6、本段最后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后小结: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剪贴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小礼物。
3、能用完整语言祝贺教师快乐。
活动准备:
1、胶水,剪刀,彩色卡纸,蜡光纸等制作小礼物的美工素材与工具。
2、幼儿与教师一起收集糖果纸,可乐瓶等废旧物品。
3、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我爱老师》。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教师节”,说一说教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组织幼儿讨论:
(1)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2)幼儿老师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3)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引导幼儿利用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礼物送老师。
4、制作小礼物。
教师出示同幼儿一起收集的材料,请幼儿说说可以怎样利用材料制作礼物。
(1)幼儿自选材料,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礼物送给老师。
(2)启发幼儿在向老师送礼物的同时学说一句祝福的话。
5、请幼儿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送给老师的礼物”。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作者对农家少年的诚挚情谊和眷念之情。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磁带录音机
第一课时
要点:
解题,检查预习;弄清全文结构。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册中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什么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该文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所以,作者把百草园比作什么?(乐园)在今天将学的《社戏》中作者把平桥村比作什么?为什么?两者的体裁有何不同?(《从》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社》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它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概括。)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散文(回忆录);
?社戏》——乐土,小说文中的“我”≠作者。
二、题解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他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课文情节很简单,叙述我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生动有趣,形象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三、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找人上黑板听写,其他人在笔记本写)
不惮dàn潺潺chán凫水fú撺掇cuānduo踱duó颇pō
怠慢dài吁气xū宛转wǎn絮叨xùdāo磕kē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舀水yǎo蕴藻yùnzǎo伊yī篙gāo
四、听录音,思考:
1、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那些事?
2、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1):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2):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
五、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指出详略。(详见板书)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平桥村为什么成了“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4—30)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的情景。(主体)
第一层(4——9)写“我”到赵庄看戏的愿望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实现了。
第二层(10—13)写小伙伴熟练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途中优美的景色令“我”陶醉。
第三层(14—21)写到赵庄后看社戏的情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返回平桥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31—40)“我”对吃豆、看戏的怀念。
六、作业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第四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订正课后练习。
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第三部分——理解文章结尾部分的含义
1、文章写到从赵庄归来,“看戏”的经过就写完,为什么还要写六一公公送豆?
明确:起衬托作用。写六一公公送豆,是拿六一公公的豆与“昨夜”的豆相比较,虽然六一公公的豆是“粒粒经过挑选的”,只有“不识好歹的人”才说“比不上别人的”,但“我”却以为“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从而突出了“偷豆”的情趣,进一步说明那些偷豆的小朋友,是多么值得怀念。使故事产生“余音绕梁”,使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样用白描手法抒写故事余波的结尾是十分出色的。
2、戏并不好看,豆也普通,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说“好戏、好豆”呢?
明确:关键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老人、小孩朴实真挚的感情和劳动本领、办事能力。
(2)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
(3)偷豆有趣。
三、总结全文:
1、中心:本文通过对“我”十一、二岁时和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写作特点
(1)景物的描写传神逼真
看戏途中的夜景,表现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
写赵庄戏台
写归途的景物“比喻”
(2)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
四、写作训练:
写一段两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或你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6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九月,我们不仅迎来了开学季,还迎来了老师们的节日,在这种药的一天里,为老师们开展教师主题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接下来,我将活动策划分为以下几点。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师的美德。
2.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画画,制作手工的形式,向老师表达节日的祝福。
3.发展幼儿的大胆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班主任制定本班活动内容与形式。
2.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
3.幼儿早已学会儿歌《老师本领大》。
4.大班,中班制作花,小班,小小班提前一天在家和妈妈一起制作花
三、活动时间
20__年9月10日上午
四、活动过程
1.各班在晨间谈话环节中,以"教师节"为主题,展开谈话活动。
2.第一节活动课用儿歌《老师本领大》引出主题。
3.说一说你身边最熟悉的老师,长的什么样。
我们班有几位老师?谁能说一说咱们中x班的老师都长的什么样?(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节的日期和第一个教师节是1985年。
5.第二节活动课,全体幼儿在操场上集中,由老师主持开展庆祝教师节《我爱老师》活动。
6.互动,与身边的老师拥抱,亲亲你爱的老师。
五、作品展示
活动结束后,各班整理作品。以画展,主题墙的形式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第__个教师节的来临,,蔚斗分园的全体教职工们举办第__个教师节的庆祝活动,主要以不同形式向全体较职工表示节日的祝贺,使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庆祝活动,增进教师们之间的情感。
2.借助节日机会,进一步促进教职工的凝聚力。
3.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思想,开展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三、活动准备:
1、“互敬互爱”活动负责人:__x
2、“心系开幼”公益活动负责人:__x
3、“诉说心声”教师座谈会活动负责人:年级组长
4、教师节活动新闻、拍照负责人:__x、__
四、参加对象:蔚斗分园全体教职工
五、活动时间:20__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后
六、活动内容:
第1项活动:开展“互敬互爱”活动,以园长为首,组织教师、保育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在教师节期间,举行“张张贺卡传真情、句句祝福暖人心”的真情问候活动,让教职工之间的友情在这里释放,让我们1起怀念,1起感谢,1起关注,1起祝福!为自己崇高的幼儿教育事业喝彩。
第二项活动:开展“心系开幼”我为蔚斗新园所添彩的公益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美化和打扮新园所,从而激发教职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三项活动:开展“诉说心声”的.教师座谈会活动。蔚斗分园全体教职工一起喝茶聊天,买一些零食在幼儿园进行座谈。首先、让本学期新加入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与才艺展示。其次,让全体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边吃边自由畅谈、诉说心声,增进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活动经费:
以班级为单位确定数额,一个班级100元,共7个班级700元。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案篇8
一、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抒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学校的祝福之情。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热爱学校,好好学习,努力上进。
二、活动准备和教室布置:
黑板上书写“感谢您,老师;祝福您学校”美术字。
三、队会准备活动(略)
四、活动过程:
中队长:同学们,今天的队会是我们进入四年级以后的第一次队会活动。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老师们呕心沥血,几年如一日的呵护我们,使我们快乐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同学们说一声:谢谢!今天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您,老师;祝福您,学校!有请主持人上台。
活动的第一部分:感谢您,老师
主持人甲
多少年来,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培养长大,让我们茁长成长。老师,您的目光使我在黑暗的夜晚看到黎明的曙光;老师,您的声音使我在困难中坚强地站起来;老师,您的笑容使我在悲伤时重新拾得快乐。老师,您永远是我们的老师,任劳任怨地教导我们,面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红领巾,您只有微笑。我要感谢您的恩情,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是人间的真情。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就像我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在,让我们听一听同学们的感恩之心,请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播放《感恩的心》。视频,(学生边看,边学做手语操)
主持人乙
一首歌曲唱出了我们的感恩之心。老师,您是一支蜡烛,照亮我人生的方向,燃尽最后的烛光,却处处为我着想。您是一支蜡烛,点燃我人生的灯光,燃尽最后的光芒,也不肯松懈一下。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要永远感谢老师的烛光,是他们把我们的前程照亮。
主持人甲
敬爱的老师啊,您手中的粉笔,象雪花一般从黑板上纷纷飘落,那是您炽热的爱和您青春的睿智,不断地铺向那小小的黑土地,温柔地覆盖着种子,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心田;宁愿阳光溶化自己,在春风中默默地消失自己……但花朵和果实,永远不会忘记您瑞雪飘落的英姿。
主持人乙
请听黄伟同学的诗歌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活动的第二部分:祝福您,学校
主持人甲
有请全班同学们轮流上台表达心愿。(内容、形式学生自定,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句心里话,唱一首歌,等等)
主持人乙
最后,请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五、活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