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要工作事迹6篇
事迹材料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成功故事的真实记录,可以激励他人追求卓越,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生主要工作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生主要工作事迹篇1
这是一个来自老少贫弱组合的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
唐凯凯,应县三中学生,今年15岁。三岁丧父,无助的母亲带着伤痛带着儿子回到年迈无子的娘家。仅靠种着自家有数的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但好在两位老人节衣缩食的呵护下,唐凯凯渐渐长大,而且从小失去父爱的唐凯凯很懂事也很争气,顺利地读完小学。
2020年秋季,唐凯凯就要进城读初中了。这时姥爷唐醒文已81岁,丧失劳动能力,姥姥患有高血压、轻度脑梗常年吃药,母亲自从父亲去世一直体弱多病,仅靠打零散工挣钱聊补家用,全家四口人只能维持日常生活,进城上初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一家人一时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助之中。
阳光总会在人生艰难跋涉的黑暗中升起。时值新学年开学之际,应县教育局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贺君义正带领中心人员下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听到情况后,及时深入家中走访了解。当走进大黄巍乡北湛村唐家的两间破旧房院,见到情绪低落的一家人时,贺君义当即从自己身上掏出1500元交给唐凯凯母亲,让其为孩子置办上学用品,表示全力为其争取国家助学金。
不久,贺君义通过与应县三中学校领导及班主任沟通、向上级申请为其办理了助学金,解决了唐凯凯迫在眉睫的上学难题。之后,心系家庭困难学生的贺君义每在工作闲暇便到唐凯凯家家访,与唐醒文老人成了忘年交。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一样,使唐醒文一家充满了希望和生机。如今身体还挺硬朗的唐醒文老人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要再活十年,看到唐凯凯念大学,找上好工作,有个好前途,改变不幸命运,我们老两口也就安心啦!”
助学圆梦颂党恩
“像我这样的孤儿,能一步不落地念书,还顺利地走进大学门,实现人生梦想,这离不开党的扶贫助困好政策,离不开贺主任的热心帮助。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党和政府!衷心感谢贺主任!”这是笔者了解资助情况时,正在天津中国民航大学读大二的乔慧琳发自肺腑的感言。
乔慧琳是应县下社镇新堡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充满梦想的童年。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应县下社镇一小读三年级时,父亲不幸意外离世,母亲遭受打击不堪重负出走他乡杳无音讯,一个美满的家庭突然支离破碎。之后,成为孤儿的乔慧琳与年过花甲成为五保户的爷爷乔振天相依为命,生活一时陷入困境,念书也成为奢谈。
乔慧琳回忆说,幼小心灵遭受重创的她整天以泪洗面。之所以能回归校园成就梦想,是贺君义上门做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主动送资助上门,特别是热心的贺君义领来了爱心人士解决了他们爷孙两人的生活问题,使乔慧琳扬起理想的风帆,重返校园。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爱心人士共计帮扶4万余元,持续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圆了乔慧琳的大学梦。
听着这个神采飞扬的新时代大学生回顾不幸而又幸运的成长历程。我们相信常怀感恩之心、胸有家国情怀的乔慧琳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爱心踏平坎坷路
程佳威,应县臧寨乡帖庄村人,应县职中学生。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孩子,被专业医疗机构鉴定为一级残疾。父母务农,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和家庭贫困,程佳威在村里上完小学就很少离开过家。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年老的父母心里非常着急。长期待在家里的程佳威常常沉默不语,闷闷不乐。
路在何方?程佳威的前途命运成为父母兄妹的焦虑。
机遇总是在渴望中出现。2018年暑期,贺君义带队来到帖庄村程佳威家里,经过耐心的说服动员,程佳威终于走进了应县职业中学,并学习了计算机专业。
三年爱心接力帮扶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为了帮助程佳威顺利走完三年的校园生活、学习之路,贺君义带领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崭新的联想电脑,上门为他办理了贫困资助;为了方便起居,贺君义又自联系学校为其“开绿灯”,在公寓一楼专门为他腾出一间宿舍,安排一位同学陪住照顾。一有空,他就来到学校与他谈话,鼓励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年来,在贺君义的积极帮助激励下,程佳威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异常刻苦,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20年全市技能大赛上荣获计算机类优秀奖。同时,他坚持磨砺自己,每天早晚在操场上锻炼走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功夫不负苦心人。如今的程佳威走路越来越平稳了,说话越来越清晰了。
2021年7月,程佳威如期毕业,顺利考入了朔州陶瓷学院,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基基础。
学生主要工作事迹篇2
王静,女,我校2016级计算机专业学生,2017年参加太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一等奖,2019年考入吕梁学院。她在学习的道路上,面对一道道难题,流下一滴滴汗水;在成长的道路上,她不断地挑战自我!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她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发进取,努力学习,树立了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学会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积极主动地锤炼和提高自己“自知、自立、自制”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地取得成功,真正的成为生活的强者。
一、看清形势、加强学习,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
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认识到: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崇高理想,一个人的理想决定自身的成长方向。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正确地审视一切,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她就给自己定目标,并以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她乐观上进,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艰苦朴素,在同学中起着表率作用。
二、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做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学好专业是第一要务。她积极进取,主动思考,认真学习,从未放松过对知识的渴求,她喜欢和老师、同学广泛交往,相互交流学习。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称号,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绩,收获的硕果,甚是欣喜。同时,在专业知识方面,积极参加各项实践训练和比赛活动,为了继续深造学业,她选择参加学校对口升学班,为知识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再度努力。
三、适应环境、努力工作,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她一直积极进取,从班干部到学生会干部再到团委,她积极协助学校老师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踏实主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绩在学校有目共睹,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四、注重细节、积累点滴,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生活给予了她获得“自知、自立、自制”能力的机会,这种能力,不仅是她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明天走向社会,适应快节奏生活,成为开拓创新人才必备的意志品质。为了加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她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她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增强了她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她积极乐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她的心里,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助学政策传递着国家的责任感和社会的公德心,更催生出她感恩的心。在学校爱心社的组织下,她参加了走进养老院送温暖活动,用实际行动带给老人阳光温暖。
王静同学说她今天取得的成绩要感谢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绝不辜负学校和社会对她的殷切希望。
学生主要工作事迹篇3
十年资助情,放飞育人梦。12月13日下午4时,我校“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十周年——‘助学·筑梦·铸人’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大会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陈文慧、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获奖师生代表,以及2017级本科生、研究生30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春海主持。
学生资助表彰大会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回顾了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十周年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剪影。与会领导先后为获得校201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单位、资助工作先进个人及单项奖获得者颁奖。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牵手”奖(励)学金各类奖励学金获奖代表和获得“东林励志之星”荣誉称号及入围奖,以及在“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十周年”和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中获奖的同学颁奖。
党委副书记陈文慧在表彰大会上讲话。陈文慧副书记对受表彰的获奖集体和个人表达了祝贺。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战略部署,总结回顾了新资助政策实施十年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她说,10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始终注重精神扶贫,助学扶志、资助育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获得了有效资助,涌现出全国励志典型叶楠、刘大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韩晴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展现了东林学子励志自强、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陈文慧副书记分别对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和广大同学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她要求全体学生工作干部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精准资助”主旋律,让学生都能“学得好,出得去,有作为”;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不辜负党的期望,做新时代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大学生。
获奖师生代表在会上分别发言。交通学院团委书记、资助专干高璐璐老师代表资助工作先进个人发言。她回顾了十四年的资助工作经历,畅谈了见证十年来国家新资助政策在我校资助工作实践中日益完善的心得体会,并代表所有资助专干发出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三个继续的倡议和决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田静同学代表获奖学生发言。她说,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是学校精准、全程化的资助让她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她对国家、学校、校友资助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向在场同学发出倡议:心系母校,“牵手”励学,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加入校友基金会,将这份爱心和责任传承下去。
表彰会还播放了辅导员龚露老师创作的资助主题歌曲mv《我在你身旁》。“当你踏入东林校园的时候,我就默默出现在你身后”悠扬的旋律配上熟悉的工作场景,让在场同学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心与爱护,诠释了围绕学生、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宗旨。
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大会后进行了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由资助专干宋天宇、郑宪两位老师以现场互动的方式与“东林励志之星”王发利等四名同学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励志故事,为新生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感恩励志成长成才的朋辈教育。
学生主要工作事迹篇4
她叫侯禹廷,薛四小四(6)班一名普通的学生。说她普通,是因为你无法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将她认出来,但她一直认为每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不普通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她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平凡而自卑。她从来不畏惧困难,总是迎难而上,虽然家庭贫困,,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但她仍能在姑姑、姑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自信她能做到。她活泼可爱,谈笑间无不充满着智慧;她勤奋努力,在她的脸上永远都是坚毅的双眼;她闻钟而起,惜时而学,谈起学习她乐此不疲。她是一位有梦想并为梦想执着付出的女孩。她热情、开朗、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学们可信任的朋友。她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努力地完成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无不体现着她自尊、自强、自信的特点。
一、以德为首,做讲道德的小学生
懂事起,姑姑就教她做一个懂道德的孩子。上学后,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她更是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把“德”放在首位。在学校,她乐于助人,哪位同学需要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她都抢在前面;在家里,她除了做好自己的事,还帮姑姑做饭,照顾妹妹。
二、努力学习,做爱学习的小学生
从入学起,她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有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稍有退步,就认真总结近期学习情况、方法,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面对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她并不畏惧,正是这样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她在各科各项考试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认真工作,做负责任的小学生
从小学开始,她团结同学,热爱班级,带领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她还很配合其他的学生成员工作,每周的卫生大检查,她就协助老师,从室内到室外,一处一处仔细检查,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下课后,她总是到各楼层巡查,协助纪律检查,制止同学们的不文明行为。学校内经常能够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对工作一直认真负责,态度积极,深受各位同学和老师们的信任,成为了他们得力的帮手。
人正因为有了坚定的梦想,才会收获硕果累累,正因为有了执着的追求,才会更加相信自己。荣誉只代表过去,如今,她用她的正直与善良为歌,以阳光和快乐为曲,弹奏着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青春乐章;她用理想和追求做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着一张多彩的人生画卷。
学生主要工作事迹篇5
4月24日,信阳市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在浉河宾馆召开,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中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讲话回顾了2017年全市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安排部署2018年全市学生资助工作。2017年,全市学生资助工作紧紧围绕教育脱贫攻坚大局,呈现出发展提高的良好局面,在资助资金落实、规范管理、资助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会议对2017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我院获得信阳市2017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学生处资助中心李莉老师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18年,我院资助工作将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继续以教育扶贫脱贫为核心,以“做好建档立卡困难学生资助、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规范管理,加强宣传”为重点,着力提升资助工作规范化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进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生主要工作事迹篇6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下发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学习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优秀个人案例典型”和“推荐学习单位”的通知》,经评选,我校荣获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称号,校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刘睿老师获得“优秀个人案例典型”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应助尽助、资助育人”的理念,明确“经济上资助,思想上引领,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的全方位资助方针,扎实开展各项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创新资助工作形式,建立和完善以奖、助、贷、勤、免、补为主要形式的资助工作体系。全力构筑多方位资助育人平台, 不断探索他助与自助的有机结合,持续推进经济助困与精神帮扶的同频共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真正实现了助困、育人双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