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观后感5篇
观后感让我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优秀的观后感是对电影表现手法和技巧的思考和领悟,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伪装者》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伪装者》观后感篇1
1于曼丽殉国
第一次看这部剧泣不成声急速于曼丽殉国这一幕。
我相信,一切关乎生命的,都让人感动。
于曼丽和茶花女一样,从小被迫成为妓女,一路坎坷,最终成为特工,遇到明台——明台改变了她,明台成为了她的留在军统的理由。
从明台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于曼丽的那一次,她就已经爱他如生命。她不愿意告诉明台自己的生世来强迫明台留在军统,宁愿自己死也要给明台自由。
她知道明台爱的不是她,但是做他一辈子不可替代的“生死搭档”也是好的。
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于曼丽因害怕牺牲了就再也见不到明台而落泪,看到这里,已经泪目。
看到命悬一线,明台明明知道救不了曼丽却还是冒死在奋力拉住她,对于曼丽,此生无憾。
曼丽选择壮丽的牺牲。为了明台,为了国家。或许前者更多一些。人生二十载,明台是她爱过活过的证明。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因为没了生命,我们害怕再也体会不到爱,害怕和自己最爱的人分别。因此,离别往往让人痛彻心扉。
记得那年我和学生们分别哭了一个钟头,是因为害怕再也见不到。“再也见不到”自己爱的人,是最让人难以面对的。
自从遇见明台,于曼丽的生命变得不一样。她是最美的特工,是明台心中永远的“生死搭档”。看到明台杀了王天风,心里好难受,这些伪装者们,什么时候是真的伪装?说的哪句话是真?演员们入木三分的演技,看的让人难过又欲罢不能。
目前看到32集,死间计划仍旧是个谜。
这部剧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它有一次次充满冒险的行动,伪装者们高超的演技,这一切看似冰冷的任务却都和人性交织在一起。观众的思维和情绪都被调动。
这部剧呈现出来的也是近乎完美的剧情和演技的组合。
(看完大结局 来补充)
明镜走了,明台离开,明家剩下兄弟二人,继续坚守在风雨飘摇的大上海。
先来说说明楼,他和王天风一起,是全剧的智慧担当,看到有人评论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生死搭档”,我举双手赞成。毒蝎毒蛇是对手也是战友,最让我动容的是,在各自的死间计划中,他们都牺牲自己,保全了对方。为了共同的理想,他们并肩作战,对彼此有不可言说的情谊。
明楼是自己羡慕明台可以神火在阳光下,这句话太揪心。要说伪装,明楼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家里家外,满是眼睛盯着他,他生活在最显眼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不仅如此,作为大boss,他要做好每一次的对敌计划,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好一次次无懈可击的圈套,用精湛的演技蛊惑敌人,用高智商完成每一次化险为夷。
杀死汪曼春后,明楼意味深长的望着她的尸体。昔日情人,动荡的局势,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路。他对她没了爱,却还是忍不住感叹人世的变化。今生结束,来生还能坚守住当初的自己。
明楼可以算是对大姐爱得最深,最用心保护的那一个。对大姐,他用情至深,大姐是唯一一位女性让明楼展现温情。他处处保护大姐,只有大姐遇到危险,才会令明楼紧张到失去判断。
明楼,一生都在最显眼也是最隐蔽的地方保家卫国,为了伪装,他会被身边最亲的人误会也不会有怨言,他永远呼吸在抗战的第一线,知道自己处境危险,随时都可能被挂着汉奸的名号而殉国。他是深藏不漏的明楼,是智慧柔情的明楼,是重情重义、忠贞爱国的明楼。
《伪装者》观后感篇2
最近刚看了电视剧,还是想说一下于曼丽和明台的感情,以及对曼丽的心疼吧。
于曼丽是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可怜人,很让人同情。十几岁被卖到妓院,之后得了花柳病,然后被姓于的商人救了,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结果姓于的商人被土匪害了,死无全尸,曼丽为了报仇又重回妓院,杀了那三个土匪,把他们大卸八块。之后自首遇上了王天风,进了军校,又重新徘徊于生死之间。从电视剧中,曼丽是单纯的,甚至是善良的,但她以前的经历实在是太惊悚,这个背景其实一开始就注定她和明台无法在一起的结局。
看完剧的很长时间,我一直也在纠结,明台到底爱不爱她,我明白战友情可能一点也不亚于爱情,甚至比爱情层次更深一些,但曼丽想要的是爱情啊。
从电视剧的细节来看,明台刚开始是对她有好感的,她那么惹人怜爱,以刚开始还是单纯小少爷的明台来说,那种神秘,又那么美,怎么会不动心?但明台知道她的身世之后,一切就不可能了,两个人确实不是一个水平上的人。
在军校时,其实两个人还是有暧昧的,但在毕业到上海后,明台明显是一直在拒绝曼丽的,但明台和程锦云的感情有些快和紧,就给我的感觉好像是碰上了合适的结婚对象,一下子就在一起的感觉。其实明台爱程锦云是肯定的,但他对曼丽的感情,真的好像是觉得曼丽一开始就没有资格,所以也不去考虑,两个人不可能在一起,所以就不再往那方面发展。就好像一个男生自己觉得自己的理想型是温柔的,想娶一个温柔的女子,当碰到一个不温柔的女生,虽然相处的可能很舒服很快乐,但却不会在一起的感觉。爱而不承认,不允许自己承认,稍有点自欺欺人的感情,是我对明台对曼丽的感情的感觉。
明台是爱曼丽的,这中间夹杂着战友情、怜悯、爱情、同情、责任,这种感情其实对明台来说是很沉重的,明台从到上海之后一直对曼丽有些不耐烦,就好像是我明明告诉你咱俩不可能,你还一直往那方面想似的,但觉得曼丽死了之后,明台反而有种敢去正视自己的感情的感觉,总归是明台不够勇敢。如果曼丽没有死,而是以后离开了明台,随着明台长大成熟,也许会承认自己的感情吧。
其实自己最遗憾的,就是明台在曼丽或者的时候没有承认自己爱她,两个人可以不在一起,甚至可以不开始,但还是希望曼丽短暂的人生中知道自己被爱过,她多么爱明台,又多么渴望明台爱她,假若知道明台爱过她,她该是多么欣喜。
当看这部剧的时候,真的很心疼曼丽,也希望她得到幸福,但却很理解明台,虽然电视剧中无法明说,但阶级层次、传统观念确实很重要,说白了,那是明台的价值观,就放到现在,有几个人敢娶曼丽呢。曼丽的身上有很多人的缩影,爱而不得,甘愿付出,爱的很傻,只期盼爱的人回头看自己一眼,所以分外希望她有美满结局,就好像我们也有美好结局一般。
《伪装者》观后感篇3
?伪装者》,我可能看了十几遍。在这部电视剧里,我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影子无处不在,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没有人愿意卷入到战争中去,但国难当头也必然是身不由己,正因为如此在家国大义面前明家四姐弟走向了相同的道路。
大姐明镜作为“红色资本家”,她神经大条,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战士,却是最好的大姐。她并没有遵从自己的理想投身革命,因为她要保卫家族的利益,照顾好弟弟们。大姐将明台送出去读书,希望明台远离战火,做学问,当老师,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这也是每个做父母的心声。
明楼是新政府特务委员会的副主任,是财政部经济司的财经顾问,是军统上海站情报科的科长,是中国共产党。重重伪装,说不清楚怎样走向这条悬崖边的路,其中必然有诸多艰辛和无奈,正如自己所说他内心多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被暴露,哪怕是走上刑场,这样就能卸下伪装堂堂正正地做自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像明台一样活在阳光下。不过不管他如何伪装,不管何时、何地、何种身份,他永远是明台的大哥,永远在暗中保护他。再说明楼的爱情,年轻的时候或许有过很多期许,被迫离开的时候,也有许多心痛和无奈,他期待回来后与善良美丽的汪曼春重逢。随着时光的斗转星移,汪曼春变了,正如苟活一样,他不会选择汪曼春的爱情,美好只留给了记忆,当最后开枪打死汪曼春,看着自己曾经的挚爱躺在冰冷的地上,依然是那么美艳动人,眼角的泪花印刻着内心的百感交集,总会想起曾经的美好……他的心里太苦了。
明台血气方刚,像个英雄一样活在阳光下,又像个孩子一样在家里挥洒任性。明台其实很幸福,他义无反顾地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所有人都在保护他。大姐、明楼、阿诚、曼丽、郭骑云、锦云、黎叔、老师王天风,所有人,都在保护他。明台在受刑时一遍遍叫着“姐姐,救我~”足以看出姐姐是她所有的依靠,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姐姐面前撒娇淘气,在大姐眼中,明台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想把明台保护在自己身边。在香港和大姐分别时,明台追着渐行渐远的车一声声喊着“姐~”;大姐临死前叫明台快走,明台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我不走~”;这些场景历历在目,让人为之心碎。命运悲惨的于曼丽是个美丽而感情丰富的女子,“我不怕死,我怕死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她陪着明台笑,陪着明台哭,陪着明台完成任务,她对明台的爱大于一切,对明台来说曼丽只是生死搭档,而对曼丽来说,明台是她的一切。遇到危险她的第一反应是“明台,快跑”,曼丽的结局如同她的命运一样注定是个悲剧,她为明台牺牲的那一刻,如同秋叶在寒风中凋零,凄美而又悲壮。明台的老师是王天风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的执着冷漠与坚持彰显着特工的一切特质,从头到尾装的冷血、强硬,最后为了前线的战士们开启了“死间计划”,亲手把自己带的学生推入深渊,被自己的得意门生割喉临死时,还是硬撑着不让明台把刀片吞下去,直到明台吐出了刀片,才轰然倒地,最后背负着军统叛徒、大汉奸的骂名死去。明台真的很幸福,所有人都在保护他,他也在一次次生离死别中逐渐成长。最终,明台去了北平,以双重间谍的身份重新负重前行,在孤独与绝望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伪装者。
温情满满,诗书达理,深明大义的明家,在这场战争中变得支离破碎……镜头的最后,明楼拿着大姐的照片,却发现人去楼空,不会再有每天耍着家长威严的大姐来骂他了……此时我已泪目,致敬《伪装者》,致敬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前行的英雄。
《伪装者》观后感篇4
几年前看过一次该剧,时间久了,有些情节忘记了。近日抽空又看了一遍,这次一边看一边思考,凭记忆写下一段观后感。
网上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富家少爷明台赴港大读书的途中,被军统高官王天风看中并绑架至军统训练班,经过艰苦特训,成为一名优秀的军统特工。之后明台与生死搭档于曼丽前往上海,展开一系列秘密活动。在“粉碎计划”中,明台与中共地下党成员程锦云联手,成功爆破汪伪政府运送日军高官的专列,二人在战斗中产生了感情。之后,明台暗杀汪伪高官,刺杀日本间谍,屡立奇功。然而明台在一次次行动中,对国民党发“国难财”的举措渐渐心灰意冷,程锦云发展他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潜伏工作者。为了获得前方战场的最终胜利,明台与身份复杂的兄长明楼兄弟同心,启动“丧钟敲响”行动,成功用虚假情报迷惑了日军,为抗战最终胜利赢得了转机。
这个简介的大概意思有了,就是太简单,简介嘛,也不能说得太具体。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堪称完美的人物关系设计。
?伪装者》设计了几组人物:明家一组,军统一组,共产党一组,76号和特高课一组。
明家主要人物:明镜、明楼、明台、明城。
军统主要人物:明楼、明台、阿城、王天风、郭骑云、于曼丽。
共产党主要人物:明镜、明楼、明台、阿城、黎叔、程锦云。
76号和特高课主要人物:汪曼春、梁仲春、桂姨(独狼)、南田洋子、藤田芳政。
几组人物相互纠葛,其中明楼的身份最复杂。在明家,他是大哥;在“新政府”里,他是经济专家、特务委员会副主任,与76号的汪曼春是师兄妹加情人关系;在军统里,他是“毒蛇”,军统上海站情报科长,和“毒蜂”王天风是同事关系;在共产党里,他是“眼镜蛇”,上海地下党负责人。他的身份转换过程,令人眼花缭乱(如明楼在楼顶上与明台谈话,先是用“毒蛇”身份交代任务,接着是用“眼镜蛇”身份交代任务),就连明台都有点发蒙。明楼无疑是该剧的“轴心人物”,虽然胡歌扮演的明台是第一男主角,但戏份和表演难度,靳东扮演的明楼一点不逊色于胡歌(明台)。
如果说明楼是该剧的“大轴心”,那么明台就是该剧的“小轴心”。明台作为军统特工,在军统方面,有他的“生死搭档”于曼丽;在共产党方面,有他的恋人程锦云;在新政府方面,有他的大哥明楼。他在不同阵营的人物之间穿梭行走,这部戏也就变得好看了。
另外还有两组人物关系别有故事,一组是明诚与养母桂姨(独狼),一组是明台与失联多年的父亲黎叔。
这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纠结在一起,想不热闹都不可能。可以说,堪称完美的人物关系设计,构成了该剧的“可看性”。
二、经不起推敲的主要情节设计。
一部电视剧,总要有一个贯穿全局的中心情节。《伪装者》的中心情节就是由王天风(毒蜂)制定的“死间计划”。严格地审视全剧,这个“死间计划”是经不起推敲的。
王天风为了执行他的“死间计划”,到处物色合适人选,结果选中了明台,然后将其招进特务训练班进行几个月的训练,最后派往上海。在明台小组多次执行刺杀任务后,王天风认为明台小组已经成熟,于是开始执行“死间计划”。而这个计划,为了让敌人相信电报密码是真的,要将王天风自己和明台、于曼丽、郭骑云全都牺牲掉(明台后来意外获救)。
我认为,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有很多。一是花几个月时间,再培养人才再去实施计划,在战争年代,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这样的计划太不靠谱。二是计划制定者王天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乃至承担叛徒的恶名来实施这个疯狂的“死间计划”,简直不可思议。尽管编剧给他一个“疯子”的外号,也难以服众。三是整个计划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很多地方是要用严丝合缝来计算每个步骤,这种计划根本不可能实施,尤其那个刑场上的假枪毙明台的情节,极其假。
当然,这是电视剧,不是现实生活,观众可以不必当真。但是作为艺术评论,还是要指出其不靠谱的一面,供大家商榷。
因为中心情节的不靠谱,让人看完全局之后,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挺好的一群演员,演了一出不靠谱的戏,有些可惜。
三、恰到好处的细节设计。
尽管该剧的中心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该剧的细节却有很多令人称道的地方。一是明镜对待明台的戏,那眼神,那语气,那无微不至的关爱,绝对体现出了报恩和胜似母子关系的姐弟关系。如在明台养伤期间明镜给明台洗头的那场戏,催人泪下。
还有于曼丽对明台的感情,把一个身世复杂的女孩的心理刻画得真实感人,甚至让人揪心。
还有汪曼春对明楼的爱与恨,表现了一个恶魔情感的复杂性,让人看到了一个非脸谱化的恶女人。
可以说,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很出色,稍微逊色的是地下党员的护士程锦云,演员也演得呆板。作为艺术形象,有些扁平,不够立体。
总之,《伪装者》这部谍战题材电视剧,可看性还是很强的。人物关系的设置和细节的描写,值得写戏的人借鉴。中心情节设置虽然不够好,但也可以作为教训借鉴。
《伪装者》观后感篇5
?伪装者》改编自张勇的谍战推理小说《谍战上海滩》主要讲述明氏家族和中国地下党除掉日本间谍完成死间计划的故事。它描述的是一幅战乱中的群像。那些在黑暗中憧憬光明,硬若磐石 韧如蒲苇的人们,那些为了一个明媚未来不惜隐姓埋名甚至撒血埋骨,甚至甘心让姓名染垢 苌弘化碧的英烈。 明台是明氏家族最小的弟弟。我从明台身上看见了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坚不可摧愿为国牺牲的勇士…他在军校的艰巨训练才铸就了未来“樱花号刺杀事件”“海军俱乐部事件”“刺杀南田洋子”以及“死间计划”的成功。 而铸就这个顽童的老师便是王天风。我佩服王天风忠于国家为了目标不择手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他最好的写照。 明楼是一个人才。他出口成章可以半假半真地蒙骗日本特使 他具有管理能力 使上海经济摆脱大萧条。他对弟弟关怀备至对大姐一呼百应对阿诚情真意切。他将每一次任务布置的井井有条把国家家庭看成第一大事。明楼反应迅速将自己身份伪装地毫无疏漏。 明楼和王天风应该是表面上的敌人,实际是友人。明楼的死间计划让自己死 王天风的死间计划让明楼不死… 这也说明这部剧不单单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剧,更充斥着浪漫主义…虽说霍乱时期枪口冷酷无情…但人心深处的这份情确是世上最温暖的存在。 这部剧的另一个看点是从侧面体现了日本军队管理的执行力。南田洋子 长谷川刚 藤田先生 中田英树等人也为自己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战乱时期能坚守自心不做卖国贼不追求功名利禄是多么艰难的事。可他们做到了 他们觉得为了新中国建立献出自己的热血是骄傲且值得的。他们应当被我们铭记 他们好比荒草中坚持生长的野花…好比天塌下来那些站立这为我们抗住天的人…他们赴汤蹈火潜入敌人军营却从不夸耀自己多么伟大 他们默默地支撑着中国 为国人寻求那一点点安全感。 现在的中国…在一代代的爱国人士的支撑下……强大了 以后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有安全感 因为我们知道身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我真骄傲 我是中国人 我定会学习中国军人的精神 未来为中国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