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观后感6篇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切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多重意义,撰写观后感时,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角色动机,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刘三姐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刘三姐观后感篇1
十一月八号,单位组织去阳朔秋游,观看《印象刘三姐》,作为桂林人,是该去看看,该剧已经上映好几年了。外国人、外地人来桂林基本都要观看,既然单位组织哪有不看的道理,冲着国际大师张艺谋执导也得前往凑个热闹。于是下午三点半在单位门口上车,五点多到达预定旅社,放下背包,稍事休息,六点开饭,七点前往演出剧场。
刘三姐歌圩坐落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闻名遐迩的书童山隔水相望。门口处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排队进入时,因为天色已黑,灯光打向天然剧场,给人们找座位方便些,在往远处看,便是漆黑一片,我左侧有木制群楼,右边一片座位旁边就是木栅栏。地道的露天山水实景剧场。我们就坐后不久,演出开始了,灯光嘎然熄灭,又瞬间骤然聚焦在江面不远处的一只小船上,“刘三姐”身着艳红舞台服装站在船上,引歌高唱……黑暗中水光粼粼,小木船缓缓地漂在水中,远处群峰在灯光的效果下隐约可见。演员“刘三姐”的声音特别洪亮,特别悦耳,音响效果和灯光效果都前所未有的在我心灵深处引起震撼,我深深地陶醉了……
?印象刘三姐》是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印象刘三姐》演出阵容庞大,气势恢弘,演出服装多姿多彩,根据各不同的场景选用了壮族、瑶族、苗族等不同的服装,美轮美奂。参与的人众多,男女老少都有,附近各个村子齐上阵,实景中以江水为舞台,划船对歌的、撒网捕鱼的,老人牵牛过桥小孩子拿着树枝跟在后面舞动着嬉戏玩耍的,真实的还原了农村日常的生活情景。
据资料报道,桂林山水实景剧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实景剧场。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千姿百态的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加上艺术灯光和烟雾效果变化多端,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然的体验。
实景剧场的妙处在于,晴天,它群山显现、清风倒影、翠竹摇曳,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细雨如纱,云雾缭绕,似在仙境……同样给人以不同的另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演出不管是阴、晴、雨、雾、还是春、夏、秋、冬。场场都有不同的全新感受。有专业演员,但大多数是地道的农民,为了演出效果,女演员穿着华美单薄的服装,裸露着臂膀,观看的我们穿着毛衣还外加马甲或外套,毕竟是深秋初冬、又在晚上,要是游客人多,还要加演一场,第二场演出结束至少也要到十点半以后,那该是多么的寒气透骨啊,所以看着叫人感到有些惨然。旁边座位的同事说,常年站在水上演出,风吹雨淋,早晚要得风湿病……。我想这一创意给国家,给地方,给投资方会带来收益,但给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她(他)们将带来什么……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艰辛的!
刘三姐观后感篇2
最近我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叙述了家喻户晓的刘三姐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故事。她走到哪里便唱到哪里,鼓舞了人们对地主的反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她只是一个弱女子,然而她却有这样一种与强势对抗的勇气,这使我十分的佩服。
你看,刘三姐正在和三个秀才对歌呢!那三个秀才摇头晃脑的拿着书念,而刘三姐随口就接了一段,身后的百姓们也跟着唱。秀才无言以对,百姓们也哄堂大笑。刘三姐真受百姓拥护啊!刘三姐又是多么聪明啊!但我觉得,刘三姐的勇敢更让人佩服。她面对强势面不改色,轻轻松松。无论地 而我呢,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想主如何刁难,她都毫不畏惧,毫不胆怯。
退缩,做什么事都怕这怕那的。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三姐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绝不要当胆小怕事的人。我们一定要把刘三姐的精神发扬光大!
电影一开头就是一连串的山歌。她给我们揭示了中心:故事将围绕“歌”发生、展开。刘三姐的声音一级的棒,干净、淳朴,唱到我的心坎上。她是个泼辣的人,唱出的字字句句都那么精致,凝练,她骂人不见“血”。莫家叫她到莫府去,刘三姐留下了尊严,宁死不从,结果被抓,三姐得到了善良用人的帮助,终于逃出了虎口,这充分体现了三姐的机智,灵敏,她的刚毅品质更让我景仰。
刘三姐观后感篇3
昨天下午,老师在教室里给同学们播放了《刘三姐》这部影片,我在这个影片中认识到了一位百姓们的代言人——刘三姐。
财主恼羞成怒,在她打柴的时候把藤砍断,让她掉了下来。刘三姐并没有死,她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里的财主是莫怀仁,他十分狡猾,欺压穷苦人民。刘三姐到了这里后,用山歌一次次击败了莫怀仁,最后因为黑暗势力的压迫,却不得不离开这里,另投他乡……但是,刘三姐的歌声却没有停止,它仍然让土豪劣绅如坐针毯,穷苦百姓们人人拍手称快。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于刘三姐嫉恶如仇的精神。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仍然用歌声来“进攻”一个个地主。可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地主的报复,仍然把群众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不由得想起了先秦时期的屈原,他不也是如此,嫉恶如仇,就算死,也坚决不与那些楚国贵族们同流合污。最后,屈原只好投泪罗江自杀。他们两人十分相似,不一样的是,屈原本身出身高贵,而刘三姐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但他们都有嫉恶如仇的这种精神。
还记得顾瑛这名伟大的警察么?他也是如此的嫉恶如仇,有时候黑社会想要笼络他,让他在办案的时候手下留情。于是,就给他送去了大量的钱。可是顾瑛虽然家庭很困难,面对巨额的贿赂,却一概不收。后来,只要是顾瑛着手的案子,黑社会就不敢贿赂他了。从顾瑛的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出嫉恶如仇的这种精神。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和刘三姐一样嫉恶如仇。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土豪劣绅,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像刘三姐、屈原一样做出那样为百姓造福的行径。但是,嫉恶如仇这种精神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在如今的社会上,仍然有一些贪官与坏人,他们欺压百姓,拿着一些不该拿的钱财。我们要做一个正义的人,像刘三姐那样敢于仗义执言的人,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百姓们的代言人——刘三姐,她身上嫉恶如仇、仗义执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刘三姐观后感篇4
印象刘三姐是一部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是由全球最具有魅力的张艺谋、王潮歌等人导演的。这部电影充分讲述了一个小山村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也表现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气候。
电影开始时,一群身穿不同少数民族服装的女人拿着火把跑出来,接着又穿着不同少数民族服装的男人冲出来,如同雄师从山涧飞出来。
一群人划着竹筏在江中抽水打鱼,灯光从白色变为黄色,鸟儿悠闲的叫着,就象清晨渔民们工作的景象。突然,渔民拉起水中的红绸缎有节奏的动。
然后一个大竹筏载着月亮漂浮在水面,一个穿着纱的女人在月亮上奔跑看那情形如同嫦娥奔月一样,刘三姐坐着竹筏唱着山歌从月亮边滑过。
在剧场的右边,照射着黄色的光芒,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人们有的牵出牛到河边喝水,有的在河边边唱歌边洗衣服,有的在收渔网,还有的骑上自行车去上班,表现出了清早的繁忙。
过了一会儿刘三姐带着一群姑娘到河边洗澡,她们四个人围成一个圈,中间的姑娘洗完澡后换上新衣,刘三姐换上新衣后,阿牛哥就用竹筏接走了她。
竹筏组成了一条河中的小路,一群穿着黑衣服衣服上由小灯泡的姑娘慢慢走出来,边跳舞边走走到尽头时他们身上的灯泡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远看像豪华商场的招牌,近看如同一个会亮的机器人。
看这部电影的人上千人中外旅游者都有似乎闻讯而来。这部电影让人知道了乡村生活的样子与乐趣,选用了壮族、瑶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服装,场景五光十色。
制作人梅帅元曾说过:他举世公认的非凡才华和独创精神使这部与上帝合作的作品成为唯一。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大自然又何来山水实景,如果没有山水实景又何来那些闻讯而来的观众。因为有了上帝,也因为有了这位全球最具有魅力的导演,广维文华公司申报了下面两项吉尼斯纪录:一、世界上最大的鼓楼群;二、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
在这里,所有参与者的全部努力只是把自己更好地融入山水,成为山水的灵魂。她是绿色的、安抚的,是自然的洗礼,人性的回归。
刘三姐观后感篇5
观赏《刘三姐》这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朦胧夜色中,漓江成了一个大舞台。想象却依然无法超越如此的视觉震撼。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哎那边和……”熟悉的曲调从朦胧的夜色中缓缓飘出,弥漫在江面上,流淌在空气里。在歌曲唱完之后,现场又归于一片静默。瞬间的静默突然被万缕光明打破,被灯光照亮的峻峭山峰,魔术般映入我们的眼帘,引起一片惊叹。点点渔火从天边亮起来了,有如星星一般,把水面、河岸和舞台连接在一起。我的眼睛不够用了,我无法将山水实景舞台中的一切尽收眼底。
好戏开场了,几十位渔民排着整齐的队伍,划着小船滑过水面。就在他们蹲下又站起的一刹那,整个水面突然间就燃烧了起来――渔民们拉起的藏在水里的红绸。渔民们随着节奏舞动,变幻着各种造型:时而把小船淹没在红海之中,只露出圆圆的斗笠;时而将红绸抛向天际,带出一道彩色水帘;时而有节奏的拉起、放下红绸,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快乐的舞蹈感染了这片山水,也感动了岸上的观众。舞台上下一片欢腾。
过了一会儿,黑暗的水面里飘来一弯金色的月芽,仔细一看,一个身披纱巾的“月亮女神”斜躺在月端,然后在“月亮船”上翩翩起舞。最后,她又斜躺在月端飘然而去,融入那随着歌声闪烁的粼粼波光里。
黑暗的休止符尚未让目光停稳,远处“飘出”的亮晶晶的少女就又成了焦点,她们用光的魔术调度着观众的视线。一个、两个、三个……依次亮起的民族服饰犹如一只只萤火虫,逶迤着向我们延伸过来。几百人的队伍形成一个“z”字铺上水面,我已经消化了最初的惊喜,等待着下一个奇迹的出现……
最后,演员们在自己营造出的梦幻世界中向观众们深深鞠躬,台上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掌声,我却依然沉浸其中,不愿离去……
这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不得不让我感叹,导演能把人融入如梦的山水中,加上五彩灯光的变换照映,勾画出世界上唯一的梦幻漓江胜景,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反应广西独特山水、风俗、世情的连绵不断的画卷,人与自然一派和谐的境界。
刘三姐观后感篇6
一片广袤无垠的天穹,一座座挺立山峰。一波碧水在这儿漾起一曲诗情的山歌《刘三姐》。这如画的山水在烟雨中守候了多少年,才展现了这完美的姿态演绎着山间最真切的情。
风吹了,雨下了,歌声传来了。没有人看到这夜晚的黑暗,因为有一种明媚在这朦胧中盛开。她,一首灵动的《刘三姐》;她,一个动人的刘三姐。她唱着她,但在我们心中她们已经融在了一起。经典山中情歌唱响在无垠的山水中,树林、竹楼、微弱的雨滴……都化成了情歌的旋律,在天簌中飘扬。
小船儿正渐渐飘远。忽然,一盏隐约的渔灯,穿过岁月的夜幕,缓缓向我们驶来,它带着一种古朴,带对自由生活的希望。当它化成满江渔火之时,领略真的是漓江生活的别样风情。热烈,激情。江上便红绸翻飞,人们心中涌动着的的热情。耳边传来雷鸣般的鼓声!第一乐章的红色印象骤然调动起我们的情绪。鲜红的绸缎在朴实的动作下舞动,挥舞出一曲欢歌。红绸挥动的是喜悦,是期望,是理想。岸边,跳动的火焰染红了半边天。小伙子们热情的呼唤美丽的姑娘,姑娘们也在岸上起舞。伴着江风的悠扬歌声与轻盈舞姿吹动在我们的心中。
“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又是一阵纯净的恋歌。轻柔的光洒在江面,没有粼粼波光,只是清涩而又原始的美感,带着淡淡的,即将离别的忧愁。出嫁的姑娘“新娘”披上霞彩般的嫁衣,踏上小船,挥手告别……
渔火渐渐走远,灯光已经熄灭,印象之幕全剧终。但刘三姐的歌仍在天地间唱颂着,仍在我们心间回荡。魂牵梦绕,挥之不去!没有传统故事的`情节,没有熟悉的场景。但也正是在这犹如陌生之中追寻一种亲切的纯真的美丽。回归自然,回归自我。清澈的漓江会跳舞,秀丽的青山会歌唱。我们就是在这种热烈与轻柔之中,感受山水人民的心灵。
他们的热情如一种灵动,他们的轻柔似一丝淳朴。他们在用心演绎着一切,哦,不,不是演绎,是他们内心最真情的剖白。无数观众,会为之动情,会为之思考,会明白不论是哪一种感情,一种真心的投入,才是让你让我最大的心动与感动。
是这片山水的馈赠,是这曲多情山歌的洗礼,让我们沉寂于最纯净的自己。而这一切在记忆深处刻上永不磨灭的印象,留下永久的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