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8篇
为了提升自己的思维力,我们需要及时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一篇优秀的体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内心感受,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1
近期,中国女排队员们在“世界杯”赛场上大放异彩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适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5周年,时光如梭,我们不禁感慨,在这些岁月里各级人民代表尤其是基层人民代表“队员”,没有聚光灯、没有“大舞台”,但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却默默付出和努力,值此一生,无怨无悔。
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艰辛之路。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建立一路伴随着硝烟与炮火,饱含着无数革命先烈的满腔热血,无论是近代鸦片战争列强带来的巨大创伤,还是日本法西斯主义造成的世纪罪恶,均让中国人民饱受煎熬——直至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向世界庄严而有力的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才让长时间都不曾改变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此中过程让人屈辱、沉思再至热血沸腾,也让中国人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主人翁”的定位上将生活点燃更多希望的火苗,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创造“中国式奇迹”的必然结果。经多方深思熟虑和充分调研论证后,1954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辅之以政治协商制度的施行。“人民的代表人民选,选好了代表为人民”,在这样强烈的时代呼声中,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时代的“掌舵者”和“弄潮儿”,并在各级人民代表的“牵针引线”下,全国人民齐心聚力由下而上找问题、抓建设,达成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提升了gdp,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城镇化率,又紧抓生态环境,甚至“举全国之力”扑到了精准扶贫……人民群众在其中的参与度之高、获得感之强,让世界大为惊叹!
坚持“人民的民主”的无悔选择。在一系列巨大改变和时代变革之中,我们有一群“低调奢华有”的群体,他们没有资本主义政治家的面色狡黠,没有历经物欲横流的圆滑商人的狐媚苟且;有的只是常年深入基层走村串户的“老实”,有的只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后收集民情民意逐级向上的坚持,有的只是发现问题后据理力争哪怕面红耳赤只为整改及时的担当……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悔话,在长期坚守的“倔强”付出中,他们早就是那万千群众“微心愿”的承载者,也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坚实“脊梁”!
这样的“舞台”,说大不大,刚好装下一个即将迎来民族复兴的“有心”国家!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2
感恩与回馈
去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区在全国首创的文明品牌“四点钟学校”20周年座谈会在鄞州区镇安小学举行,周秀芳走进当天的“四点钟学校”,讲述她经历的溆浦故事时,眼圈红了。
她首先讲起生命中的3位老师,在她辍学当保姆的日子里,让她感受到爱与温暖,在他们的鼓励下,她刻苦自学,最终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老师:很多学生到她家里吃过饭,或者曾住过,她更知道鼓励的力量。
后来,当她想要为溆浦山区的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最初发动的群体就是她的学生。从她的老师,到她的学生,折射着薪火相传的一种精神,一种照耀别的生命的亮光。
她说,正是因为感恩,她要当个好老师,也因为感恩,她要去贫困山区支教,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这是她感人故事的原点。
“若是有一天我倒下了,就把我埋在那片土地里。”在大龄支教路上,这是她的深情告白。
她从感恩与信念出发,撬动了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爱心能量。
今年处于脱贫攻坚的溆浦山区,也同样以看得见的变化回馈着这片爱。
有来鄞州挂职学习的溆浦老师说:“最温暖的事,就是有周老师在。”一所所希望小学建起来,是物质上的改变;溆浦当地的教育质量在提升,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这是内在精神的变化。
她的很多荣誉来自湖南,感动湖南人物、最美湘女、怀化市道德模范、最美北斗溪人……无论哪级层面的最美,都体现了她的影响力。她改变了山区群众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当地的不良风气。整天打牌的人,开始变得积极向上了,山村的面貌变得更加美丽了,很多人提起周秀芳时说:“向周奶奶学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溆浦的文明村、镇多起来了,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今年7月,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北斗溪镇建立,将研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几年里,她还将宁波珍贵柑橘品种“红美人”引入溆浦,牵线帮助当地开发和销售茶叶,还介绍100多名村民到宁波企业学习技能。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场场爱心搬运,感动了这片大山。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3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她的一生永远定格在了30岁,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干部,深感震撼之余,更坚定了向榜样学习的决心,以草根精神书写大树情怀,做一株扎根基层的平凡小草,以坚韧挺拔的姿态,用真诚和热情书写无悔的青春。
忠于信仰,用奋斗书写梦想。
黄文秀同志如同向日葵般充满朝气温暖,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squo;时代楷模squo;的称号,她是我们青年学习的好榜样,激励我们做勇往直前的追梦人。作为一名普通基层人,我们要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学习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用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应对每一天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基层人要认真学习新思想,与时俱进,让自己褒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勇当先的闯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乐于奉献,用青春书写无悔。
灿烂绽放过后,芳华虽短无悔,因为馨香永存。黄文秀同志坚守者初心使命,立志艰辛扶贫路上干出一片新天地,她用生命践行着承诺,用青春书写了无悔。作为普通基层人,我们身在第一线,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要懂得谨言慎行,不断加强修炼,提升服务本领,更要甘于奉献。基层干部只有做到心中有群众,才能够在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甘于奉献,才会时刻牵挂群众的冷暖,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让群众更安心。基层工作无小事,大大小小一箩筐,急事难事相叠加,常常令基层干部无从下手,基层干部唯有以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面貌去应对,以苦为乐,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干部。
基层干部要充分汲取榜样力量,甘于奉献,以苦当乐,不断修炼,锤炼本领,定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认真地做那一株平凡的小草,坚韧却挺拔,充满热情,斗志昂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4
江西余干有句方言,常用来夸赞心中最敬佩的人和事,叫“真来斯”,意指十分的、特别的、非常的棒。看完女排世界杯第10轮,中国女排以3:0完胜塞尔维亚女排,提前一轮卫冕世界冠军,喜提“十冠王”称号。叫人安耐不住、情不自禁地大喊:女排精神“真来斯”。
“十”字对于中国人,总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如“十全十美”“十步香草”等,“十”象征完美、圆满和富足。然对于女排精神而言,“十冠王”不仅仅是一个圆满的成果,更是一个进取的开始。正如本届女排世界杯第一场比赛后,郎平所言“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诚如其言,女排以“十连胜”让中国国旗高扬升起,让中国国歌高昂奏响。展望未来,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将会更加放出绚烂光芒。
世间之事,总有那么一点凑巧。中国女排夺得“十冠王”,本已让国人欢喜不已,然又恰逢70周年国庆之际,无疑是喜上加喜和最好献礼。有人说,“女排将观众打哭”。每次观澜女排比赛,充盈的是执着和坚强、刚毅与激情。怎能不让人感动而惊叹,怎奈不叫人随之起伏而涕零。某种意义上,女排精神传递的气质底蕴,早已烙印上了中国人独有的内在韵味,与中国普通民众关联在一起,照见中国改革时代的繁荣壮大。换而言之,中国女排精神是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是中国新时代的象征元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场胜利,展示给众人的“女排速度”是那么震撼与激昂,背后的雕琢打磨、反复训练以及吃苦流血是看不到的“台下十年功”。拨动时间指针到上世纪70年代,在湖南郴州训练基地,竹子制成的竹棚、带“毛刺”的地板;再到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次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万岁!女排万岁!”;又到本届女排世界杯第七个比赛日,中国队对阵强敌美国对,郎平直言不讳道“这是一场非常困难的比赛”。足见,“十连胜”到“十冠王”,是不息的斗争、不变的意志、不灭的火焰。
体坛江湖波云诡谲、充满变数。曾经“十冠王”的古巴匿迹,往昔六夺冠的日本成为过去,拥有“12冠”记录的俄罗斯慢慢退却光环。哪怕20__年,郎平再次担任中国女排教练,中国队处在低谷,国际上鲜有战绩,亚洲也难言势不可挡……因此,女排精神并非意味着百战百胜的“不丢一球”,而在于那种为胜利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定执着。对此,郎平多次提到“女排精神不是赢的时候才有,而是在大家看不到的每一天”。对啊,为梦想努力拼搏、为成功顽强锐意,才是女排精神的密码字典。
一场属于中国女排姑娘们的回报大餐,一场送给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大餐。有道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国人从来讲究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在举国欢庆和鲜花掌声包围之时,有的人难免会“泼冷水”,“女排精神会过时吗?”有人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中国女排在路上,所有奋斗者也在路上。每个人都在奔跑,中国就会勇往直前”。如此,每个人都应做女排精神的奋斗者和传播者,给祖国巨轮扬帆起航不懈努力。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5
昨天,举世瞩目的20__年日本女排世界杯以中国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的绝对表现,直落三盘完胜塞尔维亚,取得了20__女排世界杯十连胜,王者之师用完美的“战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向亿万中国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从0到10,这背后凝聚着每一代女排人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诠释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砥砺奋进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辉煌成就。
“女排精神”就是不忘却的初心,肩负起为国争光的使命。1951年,新中国第一代女排成立,面对百废待兴、困境重重的国家境况,女排姑娘们坚定信念、刻苦训练,伤病疼痛咬牙坚持,教练组们废寝忘食研究“战术”,队员们没日没夜地练习“技术”,用百倍千倍的专注打好每场比赛,梦想有一天在世界的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30年后,在日本大阪,女排姑娘们气势恢宏、势如破竹,以全胜的骄人战绩摘得桂冠,这一时刻终将属于中国女排,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历史性突破对当时穷顿困苦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振奋、自豪、欢呼,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中国沸腾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同往昔,正以强国的姿态走向世界的中央。不忘来时路,不论何时,不论我们身处何地,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女排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戮力奋斗。
“女排精神”就是不服输的斗志,汇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竞技体育终究是以输赢论英雄,“输”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消沉、“军心”不稳。“女排精神”是不服输、不怕输的生动写照,“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回归现实成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拼搏,日复一日“魔鬼式”强压,“玩命式”训练,与世隔绝的环境、常人难以想象的强度,用尽最后一丝精力,是什么支撑女排走到最后,是上一代的“女排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斗志。女排不是一个人的秀场,是团队合作的战场,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形成心领神会的默契,穿上红色的“战袍”,为国“出征”,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筑起坚不可摧、密不透风的人墙,面对每场比赛全力以赴、稳扎稳打,让对手无懈可击。“女排精神”指引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以打不到、压不垮的斗志昂首迈向下一个胜利。
“女排精神”就是不畏难的勇气,创造出逆境绝杀的奇迹。一代代中国女排总能在最后带给国人惊喜,她们是常胜之师,这其中没有运气,有的是竭尽全力到最后的勇气。有时候主力队员负伤离场,有时候大比分落后,即使后面的征程再艰险,也不忘在逆境中暴扣、挥拳、怒吼,无论结果如何,要在对手面前展现中国人的士气和决心。“女排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敢于胜利,更是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亮剑”,是那股临危不乱、团结一心的精气神。中国女排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也面临成绩下滑的艰难时刻,她们重整旗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靠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硬生生地再次“爬上”世界之巅,书写了敢于直面挑战、赢得更大胜利的“中国精神”。
未来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充满艰辛与未知,困难依旧“接踵而至”,昨天的成绩是对过去的肯定,未来中国女排从零出发,全力以赴向下一个奖牌发起冲击,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不仅是中国女排的目标,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目标。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中国人民将发扬和传承“女排精神”,续写中华民族新辉煌。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6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精神是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迫切需要且极为珍贵的精神――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她们用坚定的信仰和永恒的初心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重新定义! 作为共产党员的新生力量,青年共产党员就是要保持心中熊熊燃烧的理想之火,将这热血洒向祖国最需要的土地;就是要心无旁骛的干工作,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青年共产党员的决心继续践行前进!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7
“一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斗,才弥足珍贵。曾振奋整个国家的中国女排 ,再次用一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了我们的精神。
有人说,中国女排 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而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这恰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竞技体育本来就不仅是身体、技巧的比拼,也必然会包含“精神力”的较量--有赛场上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更有赛场外向着梦想默默的坚持。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的确,“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有记者就观察到,女排队员在训练局很少能碰到其他运动队吃饭,因为来得最早、练得最久、结束最晚。
无论赛场成败,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从上世纪80年代“五连冠”,到成绩滑坡陷入低潮,“两起两落”却始终目光坚毅看着前方。从起步到巅峰,从巅峰到低谷,从低谷到崛起,从崛起再到巅峰,张蓉芳、梁艳、冯坤、赵蕊蕊、惠若琪、朱婷……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30多年来,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让人看到了不畏竞争、永不言败、执着坚持的精神魅力。
今天,我们正需要重新叫响“女排精神”。从个人看,有机会、有舞台,但也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才能收获梦想;从国家看,发展不易,前行维艰,中流击水之时,更需要鼓起精神、振奋意志。无论我们走了多远,无论我们怎样改变,那种理想主义不能丢,那种创造历史的精气神不能变。正因此,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赞美这精神、弘扬这精神,因为只有有了宝贵的“精神力”,才能写下更灿烂的诗篇。
没有一场胜利可以唾手而得,没有一个冠军无需风雨洗礼,恰如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而是会“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但是,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未来再远、梦想再大,也终将抵达。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篇8
基层是倾听民声的起源地,也是落实政策的落脚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层发展起来了,广大人民才能共享社会主义建设的硕果,才能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长征路上,基层干部是主心骨、是领头雁,基层干部要认识到基层发展的迫切性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始终为人民奋斗、同人民奋斗,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扎根基层,要公私分明。在基层工作,关键是要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要放下官架子,摆正身段子,这样才能把群众的生老病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用真心换真情。互动多了,阻力少了,工作自然也好开展了。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个别群众为了私人利益而靠近、拉拢甚至收买的情况,因此工作中既要讲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要划清公与私、礼与贿、人情与原则的界限,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这样群众才会信任拥护我们。
扎根基层,要甜嘴公心。基层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从事各行各业,因此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述求。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不仅需要耐心,更要讲究工作技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放平心态,注意尊重对方人格,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礼、言之有趣,这样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名基层干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怀揣一颗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公心,这样即使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以后也会慢慢理解认同我们,我们也才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的信任。
扎根基层,要抓铁留痕。抓落实是实现美好蓝图的根本保障,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白忙。基层工作不能只停留于开空头支票、喊夸张口号,要专注于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得实绩,做一分就一分,做一寸就一寸,日积跬步才能至千里。但基层问题往往复杂多样,因此解决问题不能过于追求短、平、快,要突出问题导向,正视问题、分析症结、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我们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那么美好蓝图就不会是水中月、镜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