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7篇

时间:2023-05-21 11:03:36 分类:心得体会

拥有完整的结构和富有逻辑的观后感才是值得大家阅读的,只有结合实际的影片环节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写出来的观后感才是有意义的,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7篇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1

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选择扎根最基层;用生命丈量下乡收税的山路,留下血与汗的印记。《武陵山上的星光》令我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我爷爷是位老税务,从小耳濡目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渐渐体会到税务人的责任和担当,了解祖辈父辈的付出与不易,税务老前辈是我的表率,我正努力向他们看齐。

爷爷出生于农村,清贫的家境让爷爷更懂得知识的来之不易,步行几十里求学。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x大学。

那个年代大学生是稀缺资源,爷爷却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我曾经问爷爷:这样值得吗?爷爷慈祥地笑笑告诉我:学成归来、报效家乡,我很幸福也很骄傲。

几十年来,爷爷勤勤恳恳,管理菜场税收,从未拿过商户一块肉、一颗菜。曾经有位菜农打听到爷爷住址,送来一筐土鸡蛋,一向和善的爷爷第一次生气了: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你们对我工作的满意,才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如今,我也头顶税徽,走上爷爷曾走过的道路。工作后曾迷茫无措、曾受过委屈吃过苦,每每想起爷爷那辈普通又平凡的税务人的坚守和执着、付出与骄傲,他们就像税徽上点点星光,微小却又闪亮,指引我前行,让我充满力量。

税务部门肩负着无比重大的责任,年轻税务人更应有激情和热血,朝着优秀前辈们的光辉勇敢前行,牢记忠诚、干净、担当,努力为税务蓝增添一抹星光。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2

5月8日,有幸在税务总局“抢鲜”10天观看《武陵山上的星光》,见证了许多税务人的泪光,影片106分钟戛然而止,感动却不止100分,至今心绪难平。从军人到税务人,初看时只觉得老革命身上有种难以理解的倔强,愈往后感动愈浓。最是难忘施老捐出一万元特殊党费,拄杖离开时颤巍巍的背影,一时竟几欲起身送他。

施老简简单单的一生,写就了他璀璨的人生篇章,激起我对税收事业的热忱。从主动奔赴武陵山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被乡亲惊呼“北京来的”到被当成最亲的人,施老不止做好税收本职工作,还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虽勤俭节约严于律己,捐资捐物却十分慷慨。我原先以为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老一辈杰出共产党人离我们很远,却未曾想到他们就活在当下,活在身边,活在共同的税收事业里。

2019年我在税务总局协助税收宣传,从政策宣传解读、两会部长通道、新闻发布会、税收宣传月,到舆情风险管理等,在苦与累中静默前行、不断进步。特别在与减税降费“总指挥部”的亲密接触中,接触了、见识了、听闻了包括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先进典型在内许许多多“施星灿”们的故事,他们身上既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勤恳,也发挥着“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的智慧。

参与减税降费宣传舆情工作半年,来自五湖四海的税务人发扬“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税务精神。早8点到晚10点,从文字到业务“啃硬骨头”,既雕琢文字,又钻研政策,还要考虑外溢性。积极稳妥开展税收舆论引导,守好舆情风险防范底线,增添广大市场主体的信心,让千千万万奋斗中的税务人不被辜负、少受委屈。相信税收宣传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分辛苦,都能增加减税降费落地的干劲,提振攻克急难险重任务的信心。

“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观影时的热泪和豪言壮语恰有了宣泄口,奔涌成税收宣传的热度,转化为市场主体享受的温度。而当下负重前行、历经锤炼的艰辛旅途,也将成为紧跟时代、实现价值的难忘历程。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3

我是90后观影者,很幸运上班时间不长就有机会接受“信念老人”精神的洗礼。见贤思齐,更加确定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

做追光者,靠信念让梦盛开。文斗的大山孕育了老人的税梦,坚守的岁月,每天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吕氏春秋》说:“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因为信念,奋斗力量永存;因为信念,梦想始终清晰;因为信念,痛苦形同虚设;因为信念,目标终会到达。我要像施老那样成为追光者,用信念武装头脑,树立终身从税理想,在文秘岗位上勤学习、多读书,磨练意志,勇挑重担,为税收宣传事业贡献力量。

做掘光者,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山中行走,他结合实际为贫穷落后的山区群众开掘出一道道希望之光。雷锋同志曾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我要做掘光者,在青春里书写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从每份税宣报道做起,从每次《税法进校园》做起,用最生动易懂的文字,传递最准确实用的税收政策。

做发光者,不朽精神永传承。施爷爷是一道光,从过去亮到现在,还会照耀未来。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依靠无数个像施爷爷一样默默发光的中华儿女,用奋斗照亮了中国梦的轮廓,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传承光芒,努力成为发光体,为中国梦、税务梦奋斗终身!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4

看到《武陵山上的星光》的剧情简介时,第一反应是抵触的。但是被朋友按在影院里看到最后,意外的收获了非常多的共鸣和感动,这是一部出色、接地气的电影,并且用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范浩军饰演的施星灿部队转业后扎根鄂西山区数十年,坚定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电影开场,步入老年的施星灿脸上爬满皱纹,浑浊的双眼透着坚定,他在演讲台上说“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个老人在漫长岁月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说出让当下年轻人不理解,并觉得些许“煽情”的话?我承认,看到这里就被吸引住了。

63年结婚,66年转业,40之后和故交聂开奉重逢,再到2014年突发心脏病去世,施星灿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用自己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为自己的人生勾勒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电影最困难的部分应该是编剧。施星灿经历过祖国最困难的那段时期,见证了改革开放、国家一步步富强,50多年的时光中有太多值得记述的事情,电影细节非常丰富,能看出编剧和导演做了很多功课、收集了很多资料,在106分钟的电影里很难尽数,只能不断的做减法,留下塑造人物、彰显人性光辉最重要的部分。电影做到了,走出影院,几乎发生在施星灿身上的每一幕都历历在目,他在战友的环绕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为了能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执拗的站在雪中等待领导批准,到了武陵山腹地的文斗,为了一块五毛钱的屠宰税他在风雪中单程80里路往返多次,为了工作他多年没回家,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去奔丧……

电影没有说教的意味,只是用冷静的镜头展现施星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一个个小故事太有力道了,看到最后,我理解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为什么施星灿要说共产党员的称号比他的生命更重要,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践行这句话。

另外必须要赞的,电影用编年体但没有记流水账,也不是假大空的歌颂角色,相反,施星灿每一个遇到的困难都很写实、很接地气,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他工作后第一个奋斗的阵地文斗,到了才知道,这个地方是“手捧一只碗,装满一碗汤,白天喝太阳,晚上喝月亮。”从利川到文斗坐牛车要十几个小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老百姓缺少经济来源,税收任务完不成,施星灿面对很多困难,去聂开奉家收屠宰税、去没要收税等段落呈现出了工作的艰难,施星灿用实际行动带动了财税所其他同志的工作积极性,终于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调到城关后的部分同样生动,精准扶贫也碰到很多阻力,当地村民不敢尝试种烟烤烟,施星灿把自己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村民买种子,为此和周秀兰的矛盾也没有回避。

电影虽然不是大制作,但置景、服装、美术都非常到位,细节上也很用心,比如走完80里山路的施星灿能看到裤腿上的泥巴,聂开奉家的那场戏拍的特别好,房间里没有电灯,摄影借助炉火和蜡烛完成了人物自然又生动的刻画,他和施星灿喝酒炖的那锅肉也非常写实。而剧情上的前后呼应也让人心生感动,比如施星灿和聂开奉喝完酒,把他的钢笔送给了来弟,这支钢笔对来弟是莫大的鼓励,终于她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恩施民族学院当了教授;还有施继革的家里,墙上贴着廉政奉公四个字,显然施星灿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女儿也承袭了他的优良传统。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5

施星灿之“无我”,是“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的理想信念。拒绝在大城市工作、拒绝上调工资、拒绝住大房子,把仅有的积蓄拿来给村民买种子,挽起袖子帮村民修整烤烟房,靠着每月3040元退休费,资助近10万元善款,用一生诠释着“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念兹在兹,心系人民。

施星灿之“无我”,是“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勇于担当。“芝麻官,千钧担”,担起这个责任,就得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文斗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税收任务年年不达标,施星灿知道税收源于经济。经过不断实践,带领团队探索出“高山种植烟叶、平坝发展果园”模式,不仅解决了税收难题,更是让百姓富裕了起来。

施星灿之“无我”,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执着。对于长期不交税的钉子户,他像头“犟牛”,数次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风里、雨里、雪里来来回回,帮助纳税人解决难题,与纳税人结成朋友,用真心、真情换回一分一厘的税款。

税收信息化让我们的工作环境变好了,作为基层税务人,施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依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走出“小我”的圈子,收紧“自我”脚步,放下“唯我”架子,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畏,以“无我”境界,做税收事业的“守夜人”。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6

?武陵山上的星光》直击心灵,言者唏嘘,听者落泪,更让我忆起青春税月,感慨坎坷人生,看清奋进方向。

经历了机构改革,繁杂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曾进退失据、彷徨不前:面临个人进退留转,有患得患失;工资奖金年年递增,仍嫌太少太低;公益活动,优先考虑自己……

与施星灿相比,有的人缺乏一颗艰苦奋斗的心、一份心系人民的情、一份博大无私的爱。拥有了那份心、情、爱,我们就会知难而进、永不懈怠,面对减税降费、机构改革、精准扶贫等急难险重任务,就会勇于冲在前面、干在前面,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心态,“只管登山不问高”的精神,问心无愧地干好每项工作。

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我脑海里想着大伯,因为施星灿老人的身上有大伯的影子。

我和大伯并不亲,记忆里他总是很忙。听亲戚们说,大伯是孤儿,旧社会差点冻死在街上,共产党来了他不光吃饱了饭,还读了书当上大队书记、供销社主任。

和施星灿一样,大伯一生有很多故事让人津津乐道,让我至今记忆深刻的,是一次全家人吃团年饭时,大妈又向大伯提出替表姐安排工作的事情,大伯发了好大的脾气:“我是共产党员!我怎么能这样做呢?!”在全家人噤若寒蝉的气氛中,小小的我第一次记住了“共产党员”。大伯过世早,但他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

我一直在想,像施星灿、大伯以及那些同他们类似的人,到底是如何让我们震撼不已却又被深深打动的?与我们这代人相比,他们向往的生活少了田园诗意,多的是责任与担当。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牺牲并不是一种选择,就像母亲之于孩子,像个人之于集体,因为他们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呼,倾注了全部的深情。

你来世间一遭,总要发光发亮。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实现占有欲,都不会让你再觉得骄傲,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自豪。

施星灿老人离世5年了,他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在影院里我再次被这位财税前辈感动。他牢记入党誓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牢记自己原本是苦孩子,是国家和党让他过上了好日子;牢记在战场上牺牲了的战友,感觉很满足很幸福;他把物质享受看得很轻,是因为他心中有火一般的信念。

老人的事迹似乎难以置信,好像美化过了,可我知道都是真的。如果不能像老人那样身体力行,可以仰望,可以见贤思齐,如果认为那是假的,是对老人的亵渎。看完“信念老人”施星灿的传记电影,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多次泪流满面。施星灿的信念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他的情感是深扎于基层和群众中的,值得每名党员干部学习。

我是土生土长的丹江人,对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分管过纳税服务、所得税管理、税收征管,不管什么职务、在哪个岗位,我始终关注家乡经济发展,重视培植壮大税源。2000年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后,我更感恩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更加珍惜在税收岗位上的每分每秒,激情满怀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与工作为伴,谱写二次生命的奋斗之歌。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篇7

看完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我对主人公施星灿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极大兴趣,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他的一生不仅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严于自律的一生,充满柔情的一生。通过查询,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伟大的平凡人形象在我心中树立起来,观影时对施老的一些不解情绪也随之消散。

影片主人公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光伟正形象: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了一块五毛的税款可以一天之内在寒冬大雪中来回奔波四次八十里山路,数年不回老家,连父亲去世都没有去看最后一眼;对回报推三阻四,哪怕是单位按规定发放的工资补助,他也对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一部分拒绝接受,甚至十年都自愿不涨工资;对纳税人极尽热情,宁愿委屈家中的妻儿,也要精打细算从入不敷出的家中拿出唯一积蓄,帮助村民发展烟草等产业;对人民群众充满关怀,为帮助受灾群众、贫困地区等群体多次捐钱捐物;对党真心热爱,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下的点点滴滴来缴纳特殊党费庆祝党的生日……但是,一味的只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刻画,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组织同志的反应等背后的故事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使人物未免失之单薄,脸谱化的描述也降低了故事的可信度,削弱了感染力。电影的张力很大程度来源于悬念和冲突,若不是上网查询,我不会知道施星灿的系列做法曾多次引发家人的情绪,但最终都赢得了理解和支持。这其中的冲突转折如果在影片中能得到较为典型的刻画,无疑将大大增强影片的可看性和事实的说服力。可惜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影片主人公仅仅靠嘴上的两句大道理就哄得妻子破泣为笑,成功将唯一一次因自己只顾大家不顾小家造成的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而观众都知道,这在真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故事与现实的割裂,不仅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甚至还会起到高级黑的反作用,为真正的施老造成负面影响。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