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5篇
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是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敲的,体会需要根据个人的内心思想写作才行,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篇1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中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是家族中长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家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妈妈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孝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学会孝敬长辈。记得两三岁那年吃团圆饭,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夹。这时爸爸妈妈立刻制止了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学会尊敬长辈,好吃的东西,一定要等爷爷奶奶他们来才能一起吃!”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那时还不明白话中的真正含义,但我还是乖巧地安安静静地等长辈们来。从那以后,“孝”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外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只要一有空,妈妈就会带着我去看外婆。由于外婆说话不太清楚,妈妈总是贴近外婆细心聆听,猜测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顾她。妈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含义。此时,“孝”的种子已在我心里开花结果。现在我们中学生,并不能也没必要为父母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说,为人处世要讲礼。
“礼”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一次爸爸带我出去玩,要问路。于是爸爸微笑着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请问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还年轻呢,爸爸仍用了尊称,最后还不忘说“谢谢”。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微笑,一句感谢,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带给他人温暖和尊重,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以后不管在家在外我都会牢记家风,注意礼仪。
奶奶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勤劳能干。
奶奶是个勤快的人,每天都会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以前我吃饭总是掉饭,“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费粮食。奶奶心灵手巧,总是修复旧物。被子这里缝缝那里补补便继续盖,衣服也是打着补丁。奶奶还特别有创意,经常旧物改造,废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缝一个小枕套,奶粉罐绑在一起又是一个凳子。从奶奶手中出来的东西既美观又实用。她还叮嘱我们要随手关灯关风扇关水龙头,久而久之,我们都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中,我还学会了做人要善良、宽容、诚实等等,我会铭记家风,并将家风发扬大!
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篇2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篇3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家风是由父母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和发展,使整个家族有了一种灵魂和底蕴,家风传承越久家族底蕴越深厚。
首先是修养,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前几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让我感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几岁的小女儿在公交站台等车,小女孩手里吃着零食,然后随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妈妈望着她对她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赶快捡起来丢旁边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年轻妈妈的教育让小女孩知道了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小女孩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必然会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说到气质大家脑海里肯定出现了大家闺秀,绅士风度这样的词语,对,就是这样的,良好的家风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有气质的家庭的家风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说脏话,见了长辈要行礼打招呼,走路要目视前方腰板挺直等等。这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会想我们是在谈家风,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已,其实不然,愚公为什么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是因为愚公的家风,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搬走两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大智慧留给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家风,相信一定会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个家族的家风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诚信,正直,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等等。
社会是由家族组成的,好的家风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把好的家风传承起来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篇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规是校园搞好教学工作、师生做人做事都要遵循的法则。为师者应当遵循师者的道德规范,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勤奋务实、家长满意、学生拥戴的好老师;为生者,应当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刻苦学习,力争上游。家规是校园“家风”建设中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借机作秀,浮于形式”,那我们的工作只会是风过无痕、涛声依旧。
家风则更多的是在家规基础上的一种责任担当,用手中的权力,管好下属、学生和身边的亲属,要管好,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校园里,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一个称职的党员教师及干部要管理好一个校园或一个班级就必须视校园和班级为自己的家,为有个更好的家而努力。没有这种责任担当,必然会给校园党风、学风带来较大损害,必然会在校园师生群体中造成较坏影响,最终失信于普通教师、失信于家长、更失信于学生。要做到好的家风,平时小到上下班纪律、课堂管理、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也只有这样我们好的家风、家规,才能继续保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每个教师党员及干部真正做到这些我们校园家规和家风建设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校园内的家规、家风建设承载着党和人民对未来的希冀,作为普通的教师党员,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谈家风心得体会500字篇5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_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