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甘南心得体会优秀7篇
一篇表述良好的心得体会可以让大家产生一些共鸣,我们都知道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我们不断思考和进步,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甘南心得体会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1
2022年是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即将迎来成立100周年!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共青团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团章和党章的学习,我具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和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浏览,借阅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等方面的书籍,经常收看电视,关注国内外事实动态。
我认真参加组织生活,认真执行团的决议;并积极完成团的组织交给的任务,不拖延,不推脱,按时按量认真完成,服从团组织的安排。遵纪守法,遵守团的各项纪律,无违反团章的行为,在享受团员的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团员的义务,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积极上进。平时我不旷课,不迟到,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除了学好学校开设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外,还经常通过其他途径拓展我的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各方面知识均衡发展。
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认真要向老团员学习,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2
20xx年x月xx日,我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的参观学习活动。该活动是响应我公司党支部关于全体党员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但我将终生受益。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地处陕西、甘肃交界的铜川市耀州区北54公里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最早点燃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种,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因此,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前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进行了参观,通过一段段历史文字、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的展示,缅怀了革命先烈和前辈的光辉业绩及卓越功勋。在一本硕大的电子史册前,大家一页页翻看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的光辉历史,久久不愿离去。从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而将生命置之度外的战斗历程中,使我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仅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热情。一定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努力工作,不断奉献,共同创造文投公司更加辉煌的明天。
下午,我们沿着红军战斗过的足迹,登上了高高的山崖,分别参观了当年曾被作为陕甘边游击队有关支队驻地以及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单位和领导机关驻地的四个岩洞。由于岩洞所处位置隐秘、封闭,故山崖高陡,地形险峻,虽近年来为参观方便已铺筑了石板台阶、设置了防护铁索,但登山的艰难,仍在望上如天堑、回头如绝壁的陡峭中得以深深感受。我无不为老一辈革命家坚强的革命斗志所折服,为他们艰苦卓越、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而震撼。我决心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工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继续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工作作风,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达到并且相信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力量,那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不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当我们当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正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的家书,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辈们鲜血的家书!是一封封寄托着共产主义战士理想信念的家书!是一封封我们当代人无法遗忘时刻牢记学习的家书!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4
家书是维亲的传带,千百年来,承载着人类独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是至亲骨肉的贴心话,此,家书价值之所以能抵万金。而《红色家书》的书写人更是在紧张的革命战争中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于战火记忆中承载着殷切的思恋与絮絮的嘱托……
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的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至少在外面应该努力的做一个显亲扬名的角色,极力的把官做大一点,把钱找多一点,并且找的钱应该全部送回家来,使得家里的人都享受一点清福,使乡里的人个个都要恭维我家的人。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同时我是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也不敢对她忘恩负义”,这份为人子、为人兄的担当,至今应该垂范后人;“当父母长者的人,应该使儿女幼小者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除痛苦,决不要死死的要尽瘁于家庭”,作为一名父亲,他也依然秉持着这份情怀,以自己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远大情怀期许着自己的儿子,“为一般被压榨穷苦无靠的人们而期许”,这份为人父的格局,更值得弘扬!
看到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张张触人泪目的老照片,我们能切身的体会到没有个牺牲的烈士都是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基石,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有奉献情怀的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切换时空,英雄不是只高不可攀地活在故事和历史中,榜样就在身边,你我皆可。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5
从党的非凡历程中学习到,我们党在低谷时期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在危机中砥砺奋进的勇气,让我们能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不能忘记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要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不断向前推进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更要做好红色基因的实践者、弘扬者、传承者,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它们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榜样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有医者仁心、一视同仁、仁德治医的医务工作者;有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师;有在疫情面前,克服一切困难奔赴在一线的诸多最美逆行者。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6
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上级公司党委组织的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遵义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以及领袖们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感悟着革命圣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感受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著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在“猫洞”杀人场纪念碑前,我们默默伫立,愤恨敌人的残暴,悼念战士的忠贞,敬佩英雄的刚烈,大家为国民党对革命人士进行的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为革命人士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感动。在息烽集中营门前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前,新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走过的光辉历程。
参观完息烽集中营后,我们又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并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当我们走入园内时,立刻有一座简约的蓝色阁楼映入眼帘。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可惜无法上楼参观。之后,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开始了解这个伟大的事件。我看到了这场会议前各地已相继爆发了各种起义运动,人们的高呼革命的标语,处处体现人们渴望革命的信念。共产党的四渡赤水将蒋介石耍得团团转,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让我振奋不已。然而,共产党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随之而来的战略转移——长征的初期也受阻,想必也是导致这场会议的主要原因吧!于是在占领了遵义这座仅三万人却是红军攻下最大城池后,毛泽东、朱德等人便于那原属国民军某长官住处阁楼上举行了这次史诗般的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将长征路线由湘西绕至国民军队防守薄弱的贵州。这场会议引导着共产党走向正确的战略思想,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共产党和长征军,同时为群众的革命胜利引领了一条明亮的道路,照片中与会人员的微笑与眼眸中透出的坚定让我仿佛也激动起来,有一种心潮澎湃。一张又一张的黑白照片,一幅又一幅的油画作品中,无不让人感到心中燃起的希望。力量虽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会议之都的气势,贵州大地的咆哮,中华民族的怒吼!
走出纪念馆,热血依然沸腾,再看那阁楼,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这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人们胜利的灯塔,它同样为创造今天的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考察,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屠刀面前没有屈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红色甘南心得体会篇7
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展望祖国发展未来,建安集团党群党支部和劳务公司党支部利用公休日组织在职党员和青年员工,来到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这一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是汕头市第一个革命史专题馆,原为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这里展览的照片、文字、实物等资料,真实而生动地再一次给我们呈现出国共合作时期,以黄埔军校为骨干的东征军如何兵分三路,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的欺压绝不低头,英勇善战,为统一广东,继而北伐,统一中国,彻底消灭了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的全部历程。这里还曾是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同志办公的旧址,当时周恩来同志在这里组建中共潮梅特别委员会,领导潮梅地区的革命运动,大力发展工农运动,支援省港大罢工……太多的史迹、太多的故事,使得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教育基地。
推开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的大门,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真实图片,一条条作战线路图,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带领我们走进记忆,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东征英雄与军阀进行了艰难卓绝的革命斗争,血与火的战场,让我们再次真切地感受到,近代中国革命和建国之路的艰辛,以及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参观结束,我们不由地忆及中国历的革命先烈们为了伟大的祖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断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设中国和发展中国。
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干事创新的巨大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实现强企强国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