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行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10-06 13:05:10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路程,充实人生的意义,反思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和情感驱动力,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韶山行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韶山行心得体会6篇

韶山行心得体会篇1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在“七一”建党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湖南韶山和长沙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踏着伟人曾经生活、学习、革命的足迹,瞻仰了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同志的铜像、故居和纪念馆,缅怀了伟人的丰功伟绩。此行使我深受教育,获益匪浅。

我们首先来到刘少奇主席的家乡花明楼参观。这是一个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名叫炭子冲的小山村。故居前临池塘,后靠山林,房屋简单朴素,尤如主席朴实无华、平易近人。1919年前后,21岁的刘少奇离开了家乡,投身革命,为党为人民耗尽心血,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参观了少奇同志各个时期革命和战斗的照片和文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奇同志蒙冤而死的一些文物。

随后我们离开刘少奇主席的故居来到韶山冲,两处革命胜地相距仅37公里,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伟人毛泽东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当我们来到韶山的中心——毛泽东铜像广场,远远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耸立正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着毛主席的身影,只见他身穿中山装,手握书卷,面带微笑,神态悠然。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让我想起他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脍炙人口的词句。仿佛看到,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与敌人进行着血与火的斗争。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他老人家是不是也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故居,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农舍。它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绿水滢滢,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绿水把这座普通农舍点缀得生意盎然。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毛主席正是在这里长大并树立投身革命的信念。关于毛泽东的革命故事,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不少,并在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此行亲自感受、见证了毛主席生活、学习的环境,让我们更系统、深刻地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峻背景和革命的艰难历程。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自己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加深了对伟人毛泽东的无比敬仰。

从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介绍的生平业绩以及陈列的物品中,可以看出,两位伟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在年青的时候就开始追寻真理,投身革命,为国为民,艰苦朴素、辛勤工作、无私奉献,自始至终坚定革命的信念,没有留恋富贵、贪图享乐,并为党为人民献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却使我们深受了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无数的热血儿女铺路。在这些烈士中,许多人就个人出身来说,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他们个人的生活应该比较顺利,是用不着流血牺牲的。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家里房子有13间,生活在当地

来说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刘少奇家庭财产也是比较丰厚的,共有房屋21间半,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觉得,这些都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体现。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湖南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红色历史,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革命传统以新的内涵,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燃气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韶山行心得体会篇2

毛主席、刘少奇故居观后感

5月7日,我们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去参观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和刘少奇故居早上差不多1多个小时车程后,我们来到目的地韶山。下车后人特别多但也不妨碍我们的带着这份激情去参观伟人.伟人故居韶山和花明楼,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主要的是她奇特的人文胜景,孕育了二位伟人,享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普通的农舍,俊美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伟人,烙印着伟人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劳动和追求革命、舍家为国的深深足迹。为了救民于水火,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主席一家六位亲人(其中有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韶山,内敛着 “牺牲、奋斗、奉献” 的精神,张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风尚。当参观毛泽东遗物陈列馆时,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的女职工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下车导游就带领下我们来到铜像广场。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之情,汇聚在伟人的铜像下,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永垂不朽的韶山的儿子--一位真正的伟人。毛主席的铜像威武的耸立在郁郁的松柏前,慈祥的面容,双目炯炯有神的注视着前方,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据导游介绍说,当是揭幕主席铜像的那一刻,本是来年三四月开的的杜鹃花在12月就全都绽放了,当然我们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米,全高米,象征着“”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导游说,到铜像广场来要绕铜像三圈,这样可以保佑我们了,呵呵。于是我们5号车的学员们都虔诚的绕了三圈,献花献花篮的人们络绎不绝,因而我们好不容易才绕完了三圈,再各自瞻仰主席的铜像,有的同学在铜像前合影留念,我也拍了几张,呵呵。后来我们第十期的全体学员在毛主席铜像前合照留影。

来到毛主席的故居,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就诞生在这里。屋前水塘和南岸水塘相毗邻,绿水莹莹,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几只鸭子正悠闲、惬意地拍打着翅膀。趁着排队正酣时,我和班上的同学来到了故居对面的展览亭欣赏照片,无意中看到了中央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来过这里,甚为惊喜,更觉自己不枉此行。然而,主席故居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得不放弃欣赏,甘愿加入如巨龙般的长队。我们没有一丝厌倦,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在朝拜伟人。好不容易到了故居内,但是人数太多,我们便只有走马观花了。

通过参观两位主席的故居,让我不但被共和国两位伟大的领导人物个人魅力所折服,更让我感觉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先进本质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我会不断的学习,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己。所以我要努力,加油!!!!!

物管2班

周飞雄

韶山行心得体会篇3

湖南韶山考察心得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1、韶山圣地凭吊毛泽东丰功伟绩

韶山,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圣地,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的革命摇篮、红色之都,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赴韶山学习考察我们学到了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爱戴和怀念。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9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

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毛主席那高达米、两手卷握文稿、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远方的铜像矗立于青松环绕的广场上。院长助理赖展新同志带领我们向伟大的领袖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我们心里默默地重温着入党誓词,追思着领袖的丰功伟业。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广场,栩栩生辉,带着崇仰的心情远远地看其清幽,近近地看其高大,粗看其伟大,细看其豪放。看他的风貌,承受了许多风风雨雨,看他的历史,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在他的眼中,时刻散出坚贞不渝的品格。久久瞻仰,心系伟人,钦佩之情溢于言表。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荡人心的巨人之声。站在铜像前,会使你增添一种无穷的力量。有一种“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革命豪情。据说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落成时,山上杜鹃花提前盛开,鲜艳喜人;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日月同辉,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火球,银色的月亮被远天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等神奇的传说。

昔日,是韶山养育了主席;今日,却是因为主席,韶山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睹毛主席故乡的真容,了解主席过去的种种经历,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从另一方面加快了韶山经济的发展。韶山,一个永放光芒的光辉之地,把自己的特色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2、花明楼前追思刘少奇人格魅力

刘少奇主席是当代湖南诞生的第二位伟人,这位1898年11月24日诞生于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无产阶段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开国元勋,他曾于1959年和1965年两度当选为国家主席。花明楼是一处低山环绕的地方,自然风光较为平常,但因这里是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故知名度较高,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以昭雪,江泽民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参加瞻仰,使花明楼的知名度节节上升

刘少奇故居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土墙小青瓦、土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大大小小有二十余间。生活在这里的刘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人称“九满”。“九满”从小就热爱劳动,怜贫恤寡,酷爱学习,有“刘九书柜”的雅号。1913年,少奇考入玉潭高等小学校。1915年5月,当他听到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义愤填膺,毅然将名字“渭璜”改为“卫黄”,表示誓死捍卫炎黄尊严,振兴中化民族,并率领同学们罢课游行。1917年春,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1年春赴苏俄。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同年9月,到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位少年就心怀大志、一心报效祖国且刚正不阿的“刘九书柜”从此走了风云际会的革命征程。

刘少奇纪念馆一片青翠,庄严幽静。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室,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镜头和珍贵文物。在静谧的展厅内,讲解员专注而深情地介绍少奇同志从工人运动、白区工作到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期所做的独特贡献,娓娓而谈少奇同志在扩大新四军、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卓越功绩,声情并茂地讲起这位历史巨人的朴素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著名的延安整风中,刘少奇同志奋笔疾书写了《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告诫每个党员应该怎样加强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和组织纪律性,从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角度,提出和分析问题,创立了党性修养理论,为党的建设理论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对我们今天开展党性修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

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 ,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这种精神凝练成“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

1、韶山精神向我们昭示:为了人民,牺牲“小我”

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在这些烈士中,许多人就个人出身来说,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如果只是管“小我”的话,他们个人的生活应该是比较顺利的,是用不着流血牺牲的。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家里生活在当地来说应该是比较富裕的;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的家庭,家里有许多的家产;刘少奇家庭财产也是比较丰厚的,共有房屋 21间半,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

2、韶山精神向我们昭示:艰苦奋斗,敢于胜利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现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故事中,党员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党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韶山陈列馆中我们见到的诸多面孔,多数人殒命于战场,但他们前仆后继,在挫折、失败、流血面前,革命前辈对胜利仍然充满信心,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如毛泽东所言:“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所畏惧,敢于胜利!

是的,毛主席确实值得崇敬和爱戴!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带着家人一道浴血奋战,牺牲了那么多亲人。是以他老人家为首的革命前辈缔造了新中国。我们怎能不怀念他,又怎能望记历史。

3、韶山精神向我们昭示:反对教条,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曲折。在这个过程上凡是做到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就取得成功,背离了这条原则,革命就面临着困难和失败。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是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俄国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它所要解决的是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俄国的特殊而困难的革命任务,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寸步难行。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空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和公式,对中国革命无济于事。从思想理论上和实际行动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特殊环境相结合的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更加迫切的和命运攸关的事情。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开始就进行了艰难探索,从推崇康梁到信仰马思主义,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的曲折经历中,逐步认识到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性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解决了许多国家的共产党所没有解决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的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开创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建军和建党等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提出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这次红色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工作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要正确对待名利,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饱满的热情,更高的效率,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工作中。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韶山行心得体会篇4

我在毛泽东的母校一师求学,感受着一代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心中感到无限敬畏。大一结束那个暑假我决定去毛泽东学长的家乡看一看,看一看他以前生活的地方,韶山。

坐火车上午到了韶山,韶山的火车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大,但是却有一种怡人清新的感觉,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格外宁静。我坐了车站的大巴到了韶山。韶山的景色真的只有亲自到了才能体会到,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这是正是一代文豪毛主席笔下的韶山。在雄伟气派的故居广场,较以前扩大了很多倍。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瞻仰毛泽东的铜像,给他献花与他合影,毛主席高大的身腔、伟岸的身材,一身整洁的中山装,更令人肃然起敬。

我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荷叶连连,人杰地灵。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朴实。我们还看到了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关心天下。是韶山这个简朴的小山村,哺育了一代伟人,从而解救了全中国。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毛主席克服重重困难成就大业,为后世创造不朽。那当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却又很多人吃不了一点苦,在自己的舒适区,没有作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先辈们艰苦卓绝的精神,不怕困难,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韶山行心得体会篇5

今年暑假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作为今年建党xx周年系列纪念学习活动之一。7月4日我们来到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毛主席故乡湖南湘潭市韶山冲。我们循着领袖的足迹,寻觅伟人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点点滴滴,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来到广阔雄伟的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庄严地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向主席三鞠躬。围绕铜像瞻仰伟人雄姿,心中感受着日月同辉、杜鹃竞放的神奇;感受伟大领袖的风采和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伟人的敬仰。

再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参观“毛泽东生平业绩展览馆”,听讲解员介绍了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毛泽东同志遗物展”中,主席使用过的几万件遗物,仿佛在细说着领袖八十三载春秋的工作和生活。既有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又有雅情逸致,坦荡襟怀。“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就是一本革命教科书,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就如主席诗词中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最后我们来到毛泽东故居,看到陈列品中有许多当年的旧物,如书桌、衣柜、油灯、石磨等,都曾留下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目睹着主席的这些遗物就像看到主席和他的亲人们当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场景。

从主席故居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喜欢画画的我从孩提起就爱画红太阳,看着自己蜡笔画下的天安门、韶山冲熠熠闪光,那种对伟大领袖的无比崇敬早已铭刻在心里。长大成人,由学生到人民教师,了解了更多毛主席的事迹和思想,经历了更多的时代变迁和个人历程,对伟人的崇敬始终不变,而且历久弥新。这次来到久已向往的毛主席故居,睹物思人,感慨颇多。

时至今日,人民所以对他深情怀念,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证明无论他的思想、功德、人格、才智、学识还是著作理论或对世界、中国、后人的影响,谁都无法与之相比!

一个大国必须有自己的哲学、文化、价值观、安全、尊严、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的感召力,仅仅靠冷冰冰的钱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而毛泽东思想、著述正是华夏文明最科学最辉煌的宝库,是振兴中华造福人民和谐世界的指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匍伏在西方的洋教条下——?!邓小平说过: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胡锦涛在“纪念毛主席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欧盟轮值主席奥托利称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英国首相卡拉汉说“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他的无以伦比的纪念”。希思说:“历史将说,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而言,他是现代最卓绝的人物之一”。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韶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一路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感受着这个孕育了伟人智慧和风采的地方,感怀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牺牲,奋斗,奉献。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都将为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所铭记。

韶山行心得体会篇6

红色之旅,心灵洗礼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5月,在长沙电厂的安排下,我厂赴长沙电厂学习人员一行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 ,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为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

“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进献花篮、鞠躬敬礼,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党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随后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黄土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表达着那个时代的朴实。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地、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

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在工作中起到率先作用,作好带头工作。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为此,我要努力做到: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工作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为xxxx作出最大的贡献。

《韶山行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