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参考8篇
一次深刻的心得体会是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智慧,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1
青春是美好的,你舍得挥霍吗?事实上,在这青春飞扬的日子里,应该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走进社会,开阔视野。光阴似箭,很快迎来了大学的第二个暑假,在这个七月酷热的日子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叁下乡活动,并深有感触。
在这次的叁下乡中,我们的目的地是在茂名化州市的东方红小学,我们的任务除支教以外,还对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调研,因此这次的任务是比较繁重的。在去之间我们做了一係列的準备,为东方红小学的学生準备了丰富的第二课堂节目,对社会调研也做了相关的準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充足的準备,我们于7月14日早晨我们一行誌愿者13人在理学院何书记等领导的带领下踏上了叁下乡的征程。
支教
顺利到达东方红小学,一个坐落在路边的小学。小学隻有一栋四层楼房,虽说算不上破旧,也能看出楼房建造有一段时间了,有的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已经坏掉并没有换上新的。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的设施还是落后的,但小学里的孩子的热情与激动却深深感染了我们。我喜欢他们热情地问我们从哪里来,他们在玩跳绳拍纸牌时开心的笑容,他们衝着我们笑着说老师好,这个美好的早晨也深深刻在我脑子里不能忘怀。
就在这个我们到达的早晨,孩子们的热情都感染了我们,还没有上课的时候她们就围着我们问什么时候上课,这天要上什么课,哪个老师上课?每天早上下午他们都是早早到的,然后催着我们给他们上课。该上课的时候,她们都安安静静得坐在教室里等待我们来上课。也有几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但是也在我们教育下渐渐听话了。我们支教的内容包括有音乐、体育、武术、普通话、书法、折纸、游戏等,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异常的高涨活跃,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留守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在我们与他们进行一係列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之后拉近了我们与孩子们的距离。
在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带着尊敬叫我老师,他们好奇地围着我问各种奇观的问题,他们的眸子里写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他们的笑容憨厚而朴实。我感受到了!感受到童心的无邪、圣洁、庄严!
在下乡的几天里,我虽不能说改变了他们,但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让我收获了感动,也开始从心灵上回归童真,开始摈弃成人世界的虚伪。
调研
在支教之余,我们还组织了外出调研,我们拿着调研表跟随着孩子们去到他们家中。
在一次的调研中我们前往一个小女孩的家里,小女孩读叁年级了,每天她都很早就到学校了,而且都很听话。我们跟随她走在泥泞的路上,天下着小雨,有一些路已经被水淹没了,就这样我们一直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她的家。到她家的时候,看到两层的房子,应该年代比较久远了。我们了解到,平常一般是她和她的奶奶在家,爷爷去世了,爸爸妈妈在外工作,虽说离家不是很远,也不会经常回家,还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还在读书。我问她,家里离这么远为什么还想这暑假去学校啊?她隻是笑了笑,没有说。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她家是比较困苦的,但是她还是很热情把家里的龙眼拿出来叫我们吃,后来还呆着我们对村子里年级差不多的孩子进行了家访和调研。我们在前往另一个孩子家中的时候发现两个孩子都在学校上学,一个四年级,一个二年级,家中还有一个小弟弟。我们问到他们的父母,他们说都到外地打工了,要过年才回来。他的家隻有一层,我们在外麵往里麵看,几乎是看不到屋子里的布置。看着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及成长条件我们不由得有一种说不上的心酸。最深刻的是我们到一个学生家里家访的时候看到一个婆婆,婆婆的年级也不算十分大,但是她受伤的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一番的交流下,我们也了解到了她悲惨的生活,婆婆说手是因为年轻工作时候折断没有钱医治造成的,尽管如此,她还是需要自己种田。
我们去家访调研的时候家长都是很热情地,很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对于我们的到来都表现得很兴奋。除了跟我们说他孩子的`情况,我们也了解了一些留守家庭孩子家中的情况。几天的调研,我们对当地孩子的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并在支教期间因材施教。
生活
在这段下乡的日子里我们住在学校里,吃住的条件是比较艰苦的。
我们在支教和调研之余,抽出时间到步行来回一个小时左右的地方去买菜,然后在厨房里生火烧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点不习惯,渐渐地我们也懂得了其中的技巧,厨房中几个人忙碌相互合作之下我们一起吃饭的感觉总是很快乐的。学校也没有这么多的宿舍,男生们在教室里打地铺。
虽说我们的条件并不好,但是我们还是很满足。在这里,看着收割完的稻谷地,有一份莫名的舒心以及喜悦。每天晚上我们都开一个总结大会,总结一天的事项。总结会开完之后我们坐在一起交流,因此我们在有所悟的时候也收获了友谊。而我很珍惜这些天的生活,很珍惜着友谊。
几天的下乡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有许多的不舍,孩子们也是,给我们写了信,我们既意外又感动。这次叁下乡是一次收获之旅。艰苦着,快乐着;奉献着,收获着;传授着,学习着。我记得中国有句古话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叁下乡的余香应该已经弥漫在我的回忆里了,芬芳一生,让我受益匪浅。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2
在今年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淮海工学院“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赴灌云县下车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时间内,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了上海世博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3
本人经过x天的志愿服务,学习和体会到了不少东西,通过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也为留守儿童基地的学生送去了我的关心和照顾。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我主要负责的是x年级至x年级的英语,但课余时间我也会为各个年级的小朋友解决各个科目的问题。虽然我的这份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认为我做到了尽我所能,我了解到了许多留守儿童他们有的不一样的`家庭环境,虽然听到某些情况会有些辛酸,但是我能做的就只有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我知道的对他们来说有帮助的知识以及他们在遇到难题时,我用我最多的耐心去为他们解决,让他们学会更多知识,懂得更多道理。我很开心,我能够利用这次暑假时间去认识,帮助这些可爱的“小花朵”,也很感谢他们陪我度过这有意义的天时间。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重视的重大事情,教育的施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在我国古代,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当前的社会,人们外出工作的机会增多,特别是农村家庭,父母多是选择去外地工作来改善经济条件,因此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或亲属来照看,造成了很多“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甚至很多农村剩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致使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产生。所以我们xx镇也不例外,在本次我待的这个留守儿童基地里就有将近xx个学生,还不说没有来基地的,所以说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是非庞大的。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在不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在社会上无所事事,学到不少坏习惯,影响社会治安。所以我认为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不仅需要留守儿童基地进行教育辅导,还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去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来讲比在家庭的时间更多,所以我认为学校老师需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针对一些孩子需要时常的谈谈心,鼓励和肯定,另外就是家长一定要多配合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基地的工作,做一个好榜样,让孩子们尽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感受到爱与温暖。另外我觉得虽然现在留守儿童基地的工作做得相当好,但是我希望政府可以请一些心理辅导老师每周有空去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一些更专业的辅导工作。
最后还是希望有更多更多有爱心的人们来关爱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在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下成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7篇《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心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4
在今年炎炎七月里,我参加了关爱留守儿童出国留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省*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9日至7月13日的五天时间内,我们走访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中,发现有好多年龄都很小,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性格也不是都很开朗。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家境不好,产生了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以前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很遥远,也没仔细的了解过。这次的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上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会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一个让大学生能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好机会。这次三下乡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被团队之间的凝聚力都克服了。从这次深入麻城市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孩子亲情缺失、心理失衡,以致很多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使我们感到很心痛。但是俗语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我们所了解到的留守儿童中,有好多孩子表现的都很早熟,很懂事,绝大多数都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们为此都感到很高心,很欣慰。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5
这周末在学校爱心社的组织下,我参加了这次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这次活动我是中途参与进来的,最开始是爱心社在学校里面摆点接受同学们的捐赠,我就是去捐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了解到了他们这次让同学们捐物不是要捐给公益组织的,而是学校组织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这样捐的物品都是要给他们的,所以我问他们还需不需要志愿者,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顺利地加入了这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都说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了解,这次的活动确实是证实了这一点,让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父母外出打工赚钱讲孩子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带,所以孩子对于父母的关爱是十分渴望的,所以我们平时也能够看到视频,过年后父母要出去打工了孩子伤心的哭喊着不愿意爸妈离开。父母常年在外,再加上孩子们平时说话童言无忌,所以有时候会被别的小朋友说“你是没有爸爸妈妈的野孩子”,或许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会不在意,但是对这群小朋友是很大的打击,所以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里,心理比较脆弱。我们这次的活动就碰到了不少这样的小朋友,家里的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到来很高兴的时候,孩子们却不愿意接触我们,对我们比较排斥,非常敏感我们的行为,我们看着也十分的心疼,却也没我在什么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只能靠学校的老师多关心他们多疏导他们的.心理。当然,事情也并不绝对,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家长常年在外,爷爷奶奶也比较溺爱,所以对他们的管教比较少,所以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熊孩子”,对我们的到来非常的热情,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的坏毛病也不少,不过我觉得他们还小,只要多关心多管教他们也还是有改变的可能的。
因为家里父母不在家的原因,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甚至有的家庭是直接寄宿在亲戚家的,所以这群孩子们都特别的独立,有的都到了我们这群大学生都自愧不如的地步,烧火做饭、洗衣铺被样样都是十分的在行,我在他们小小的身躯看到了大大的力量,是我们需要学习、不断磨炼的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让我对于这一群体有了更加深的认识,也让我陷入了复杂的情绪之中,他们有很大的困难,我却不能够帮助他们,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回学校的大巴上面,带队老师跟我们说不要过度难过,习惯就自然了,我们这群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需要我们努力建设好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将来用更大的能力帮助国家改变好他们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听了老师的话,我想我明白了些什么……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6
首先是对于留守儿童,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在于这个群体,我们应该去好好的关注,应该多给予一些关爱,我能够从他们眼中看到他们那种孤独,那种对于没有父母陪伴的那种孤独,我一直都觉得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做好能尽自己的能力就是好的,作为大学生,我们在担心这个学习当中有了太多需要去关注的东西了,不一味的只有学习,只有去社交,只有去娱乐,我们还有这些东西,你可去看到他应该去关注他,有些事情不是说说以更加不是通过一些特定事件而感觉到这件事情是我们应该去帮助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看到这类的情况,我们一定要伸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给予一些关爱,给予一些帮助,做一名大学生,我现在为自己参与这次活动而感到骄傲,因为我真的是感受到了那种留儿童的内心活动,所以我是有一些感触的,也有一些感受,对于我来讲,我一定会通过这次活动好好的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多一些关爱。
时间真的是很快,但是这个过程一定会过的异常的缓慢,当然有些事情不仅仅是在生活跟工作当中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感受到那种特定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自我判断的方法,这次活动真的让我感受很多,以前没有关注过这一方面,就是参与了活动才对留守儿童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有了一些新的帮助,我感觉在家里面有陪伴的留守儿童是非常孤独的,他们需要关爱,所以在这次活动当中,我关注的非常多,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也给予了一些留学生多的沟通,也了解到了他们的家庭情况,也了解到他们自身的一些情况,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好的人生感受。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7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已悄然而至。“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无疑是大学生暑期生活的重头戏,也是大学生体现自身价值、更好地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良好平台。我也作为化工学院“筑梦童年”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在学院团委书记孔繁繁和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奔赴菏泽市郓城县陈坡乡杨寺村,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借此机会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锻炼韧性,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杨寺村明德小学我们先后开展了对留守儿童的亲情陪伴包括一对一辅导、素质拓展运动会、课业辅导、以及手工画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所辅导的那个小朋友,他叫杨明远,今年11岁,父母在外打工,自己由爷爷奶奶照顾。我们交流了许多,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些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有办法陪他们玩,他们除了在学校跟同学们玩,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而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有些孩子太过调皮,有些孩子又太过于腼腆,不爱说话,我们一次次的沟通、调节。终于得到他们的理解,我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乡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些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而我们将尽我们所能,给他们心灵上带来一点关爱。
此次我们实践队在一起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建立了非常棒的友谊!我们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我们确实快乐的,我们一起工作、一起休息、一起吃饭,相互帮助。感觉这种感觉很棒,很难得。这几天虽然很累,但收获了这番友谊,是值得的!三下乡”的目的,就是在学习之余,锻炼我们大学生的意志,提高我们的思想。我们通过在大学的学习,要尽快的成为对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适应社会新的需要。那么,在学习期间,我们就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己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后希望我们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受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8
这个暑期我进行了一个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今年7月份在盐城市阜宁县阜宁附小开展了为期2天的以“关爱留守儿童、共担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这这次的走访中,那些孩子给了我们相当大的震撼,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说我们都受益匪浅,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监护即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看护,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有些留守儿童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走访中可以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调皮贪玩,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制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
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于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很难和别人沟通。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留守儿童在回答为什么喜欢写小说时这样说道:“现实世界过于残酷,只有在小说中才能有完美的结局”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说出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人所说的'话,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感慨。
或许在自己父母亲眼里,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对着农村儿童,我们俨然看到了我们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许再也不会来这里,或于我们的命运再也不会相交,但这片土地,这群孩子,这片空气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个人简历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