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得体会800字6篇
通过写心得,我们可以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想要记录下自己的心得,我们必须认真思考,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疫情心得体会8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疫情心得体会800字篇1
#长春疫情#
#长春头条#
#长春疫情对你的生活有那些影响#
#吉林疫情#
不得不说吉林省长春市这几天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一些效果,首先无症状感染者稳步下降,大有社会面很快清零的势头。其次高风险地区逐渐减少,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小。说实话这个数字降的让人心里不踏实,从每天最高的700+到今天的200+,咱们看看这几天的政策变化和社会新闻:
1、提倡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的时候,可以看到报道好几处都在改建方仓;
2、无症状感染者达到这几天的峰值后,核酸政策根据国家要求开始调整;
3、重点人群每天都需要检测,普通百姓应检尽检,自愿检测,两天一次;
4、网课学生、居家老人以及居家办公人员不需要每天采核酸;
5、社会面的核酸检测点也在逐渐减少,核酸检测队伍也从每天的排队到寥寥无几甚至随到随检;
那么这几个疑问应该如何解释呢?
1、如果不严重为什么提倡非必要不外出,商场停业,餐饮停止堂食?
2、如果不严重为什么抓紧方舱医院建设,而且不止一处?
3、为什么检测的人员少了,感染的人数也随之下降?
各种自相矛盾的事情,说实话真的让人懵圈,让人费解,到底是严重还是不严重呢,希望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疫情心得体会800字篇2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近日以来,这些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回顾中国这20年来的艰辛历程,我们看到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筑不朽民族魂!
2003年,一场可怕的疫情——非典,席卷中国。大街小巷,弥漫着的是浓浓的消毒水味儿。但在这场困难面前,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我们团结一心,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四处奔波。宣传,隔离,消毒,小汤山的建成……“白衣天使”们为我们建造了一面强有力的“防护罩”!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打赢了这场疫情攻坚战!团结、奉献、坚守滋养民族魂!
2008年,四川汶川,一场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灾难无情人有情,空降部队的救援,不分黑夜白天的搜索;各种救助物资的筹集、运输、发放;更有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汶川地震,震塌了房屋,却震不垮中国志,震不灭中国心。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地震中那个立志做空降兵的小男孩已然成了方阵中的排头兵,民族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2020年,喜迎新年的氛围中,新型冠状肺炎的到来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但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消磨国人的斗志,使中国新年成为了一个最充满斗志与热血的时刻,全国同胞众志成城、心心相印。疫情当前,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国家领事,都在为这场攻坚战做着最大的努力。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放弃了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冲在了抗疫前线;无数党员组成的冲锋队,在各个卡点24小时蹲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无数教育工作者成了“网络主播”。在这场病疫中,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希望的曙光,去冲破天空中的那团“黑云”,众志成城,共筑民族魂!
苦难铸就辉煌,风雨造就彩虹!我们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必须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就没有攀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场斗争必须赢,因为现如今人民强大了,国家也强大了!今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拯救更多的人!我坚信,我们定会战胜疾病,战胜一切!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疫情心得体会800字篇3
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安抚”公众情绪、“控制”恐慌状态、“有条不紊”度过难关……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群众安心“定心丸”!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阖家团圆日,奔赴“疫区”支援,他们说“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直抵防控最核心战场,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率先抓防控落实,需要他们冲锋在前,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落实防控责任必须依靠基层一线强有力的执行力,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需要落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
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现成效,不缺战斗力。疫情严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视,但绝不是制造恐慌,公众的恐慌来源于抗疫信心的缺失,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群众“驳击”恐慌的最有力支撑,任何时刻任何情形,党员干部都不缺战斗力,铁拳出击、有条不紊就是最“扎实”的担当。面对疫情阻击战,医务战线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迎难而上,有了他们的“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点一滴的“捷报频传”。每一份书承载着的都是勇敢的决心,他们说“作为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眠不休从未言弃,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击退“肺炎”的战斗力所在。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科学应对,钻研科普及时解疑难,不缺“免疫力”。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且是的“敌人”,科学应对、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强“免疫力”的良药。科研战线的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开展疫情应急科研攻关,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技支撑,他们一直在行动,这样的科研“智囊团”,是人民群众的自豪与信任所在。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科普战线的党员干部与谣言抗击、与质疑抗击,信息公开不隐瞒、专家回应解疑惑、稳定情绪增定力。尊重科学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宝,党员干部要带头理性应对,让科学、透明、作为成为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方案应对,非常情况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安心“定心丸”。
疫情心得体会800字篇4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四日,天边才刚露显微微亮的势头,窗外细雨霏霏,寒风透过门缝钻了进来。大概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母亲轻轻地推开了门,投入到工作中了,今日是除夕。
母亲是重庆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已有超过20多年的工作经历了。自我记事以来,母亲总是缺席家里各种重要的时刻,在我生日时出差学习,在我生病时半夜赶去手术室支援......今天,在本该阖家欢乐,亲人团聚的时刻,她却又孤身踏上去医院加班的征途。“在疫情面前,人人都该贡献自己的力量,更何况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母亲已不算年轻了,可在她谈到救治病人时仍然满腔热血,仍然斗志满满。“我们的国家生病了,医护人员救治人民理所应当,这是我们的天职!疫情面前,没有小家,只有大家。在任何特殊的日子,我们都坚守在岗位上,身上的消毒水味就是我们独有的年味。”
母亲告诉我们,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在此特殊时期时时刻刻都穿戴着数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厚重的防护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医护人员们大汗淋漓,却每隔四小时才能喝一次水,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甚至需要穿纸尿裤以省下宝贵的救援时间。护士的工作需要密切接触患者,感染的风险极高。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和方便救治,母亲选择暂时住在医院,放弃了回家团聚的时间。她让我们不要担心,她说,医院里有这么多同事都在共同奋斗,我们重庆的疫情还不算特别严重,他们远没有武汉医护人员危险和辛苦。
工作闲暇,母亲还会在亲友群、朋友圈里为大家科普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洗手的正确方法,以及呼吁大家向身边人宣传防疫知识,提高老年人的重视程度。在她的带动下,我和姐姐耐心劝阻了数场团年饭,阻止了数次家里人过年的串门活动,让身边的朋友、亲人、同学都提高了警惕。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治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我支持我的母亲,疫情面前,我知道医者毅然前行,应该毫不退缩,即使明知前方凶险也无畏无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同时,我也希望我的母亲能注意身体,平安回家。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医护人员们加油!
疫情心得体会800字篇5
长春这两天的疫情管控走势,跟之前分析判断的基本一致,虽然确诊数字仍在高位不断攀升,疫情有继续扩散的趋势,但长春依旧没有采取三、四月份时的全面“封城”政策,说明对疫情发展的总体研判仍为可控;但主城区各地均存在数量众多、以小区为单位的小范围封控,也说明长春此波疫情防控难度超乎想象,疫情扩散的广度和范围超出预期,疫情形势仍处在高压之下,甚至有朝着压力极限发展的趋势。
目前,长春疫情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尤其是学生出现阳性病例,众多学校成为最新的排查范围,这给整体疫情发展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疑问。
学校本为密集和易感染场所,一直执行核酸一天一检,目前长春中小学放假已经将近五天,正常情况下学生在学校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在学校被感染的,那对病毒的潜伏期一定要有全新的认识,同时排查的范围就变得很难控制。
除此之外,感染途径无外乎三种,一是居家家长传染,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家长外出工作时无意中接触阳性病例,传染后回家传染给孩子;二是做核酸途中被小区邻居传染,做核酸下楼和排队过程中被小区人员传染,也存在这种可能;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就变得十分可怕了,可能是做核酸时被核酸检测员传染。如果是这种情况,那问题就变得十分严重了,说明疫情防控的源头出了问题,整个小区人员都存在被感染的危险。
希望不是这种情况吧!
目前,长春是否大范围“封控”或“静默”,或许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很难抉择;估计管政策制定的人已经几天几夜睡不着了。责任重大,压力更大,毕竟政策一出,影响重大。
先等等看今天卫健委通报的昨天一整天的疫情数据吧,也许能从中看出些端倪。
但本人始终认为,长春不会再像三、四月份那样对整个主城区进行“封城”管理了。如果疫情发展需要,代以小区为单位的精准化“封控”,成为选项的可能性更大。
不管怎么样,日常储备十天半月的生活必需品总不会错,咱中国人历来讲究有备无患嘛。
疫情心得体会800字篇6
今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除湖北以外,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实现8连降。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守战略,众志成城,群防群治,共同防“疫”的有效成果。
“防守”指守卫、把守。篮球比赛是团队协作的比赛,需要在场的五个人共同努力、配合协作,篮球有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往往防守强硬的队伍能赢得更多的进攻机会,更能最终赢得比赛。此次防“疫”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战术与篮球防守战术十分相似,篮球防守战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盯人防守,另一种则是联防。
“面上”采取“23联防”,内外皆防,切断病毒蔓延“路线”。“23联防”是篮球比赛中的常见防守战术,是将两名后卫放在罚球线之前,防止外线三分,将两名前锋和一名中锋放在篮下,防止突破上篮。此次防“疫”中的“最美逆行者”就是“23联防”中的“排头兵”,他们顶在防守的最前沿,在机场、铁路、高铁、高速等重要交通要害,右手防上、左手放下,摆出强硬的防守“姿态”,既防“毒球”三分远射,又防摆脱进入禁区上篮得分,用一道道“肉墙”筑起外线防守“屏障”。此次防“疫”中“最可爱的人”就是“23联防”中的“中流砥
柱”,那一群“白衣天使”,他们镇守篮下,与“毒球”展开“殊死肉搏”,防止病毒四处流窜,切断一切传球“路线”,他们在严防死守,相互配合,用顽强的毅力力争防下“毒球”进攻的“24秒”,争取防守反击的机会。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抗争,在积极治疗确诊病人的同时,日夜奋战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力争在防守过程中切下“毒球”,快速反击,一击即中,进攻得分。
“点上”采取“人盯人”,不断换防,筛查潜伏疑似“病人”。篮球比赛防守战术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根据对手临场发挥及时做出调整,“23联防”多用在阵地战,运动战中还需采用“人盯人”。此次防“疫”在“面上”采取了强制措施,有效的堵住了病毒蔓延的“路线”,但在“点上”,当进攻人员进入三分线以内、到达禁区附近,就必须采用“人盯人”。各地在战“疫”中,战术明确,执行有力,城镇社区、居民小区实施封闭管理,专人值守,在农村实施村干部包组包户,重点盯守,采取“地毯式”、“拉网式”全覆盖排查,24小时不间断换防守卫,发现疑似人员及时定点隔离,对于返乡人员实行盯守居家自行隔离,让运着“毒球”的人员既无投篮机会,也无传球“路线”,决不允许将病毒传给任何一个人,把好“内线”,严防扩散,筛查出每一个疑似人员,还百姓一片“蓝天”。
冬天已过,春天不远。只要我们担好各自的责任,站好各自的岗位,守好每一道防线,必能放下“毒球”的一次次进攻,夺回主动权,迅速防守反击,拿下这次与病毒较量的“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