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智慧读书心得优质8篇
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内心,大家要知道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写出优秀的心得,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狼的智慧读书心得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1
就在前不久,我读了《智慧背囊》这本书,书中的内容令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这本书中有许多作家写的文章读了使我们受益匪浅,这本书摘选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长大的一刻》、《熊掌》还有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不怕困难,要懂得感恩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便是《镇静的女主人》这篇文章写的在一个官员的家里正开着盛大的宴会,到场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作家,晚饭过后,他们闲看无聊便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那就是世界上到底是好不如男子,还是男子不如不好,但是争论来争论却没有得到结果,正在这时其中的`一位先生看见有一条眼镜蛇正从门口爬来,便机智地和大家玩一个游戏那就是每个人坚持5分钟不动,这样人们都会避免发生伤害,后来人们都纷纷称赞他,而他却忽然一愣,眼晴久久地望着那位女主人,原来女主人是早已发现那条眼镜蛇,而那条眼镜蛇刚从她的脚下爬过,结果真让人意想不到,原来女主人早已知道那条眼镜蛇,并且还从她的脚上爬过,而她却一声没吭,而是自己把牛奶倒进碗里,放在桌子下面让眼镜蛇不敢靠近。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位女主人的举动说明了这一点。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曾经帮助我们的人。还有就是要珍惜时光,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后当我面对困难时,我要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这样才能刻服困难!
?智慧背囊》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2
我们学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还让我们每人准备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交换,这样我们就能读到更多的书了。我精心准备着,终于盼来了换书的这一天。《智慧故事大王》就是我换来的第一本“新”书,我拿着这本“新”书真兴奋,这可是我第一次和同学换书读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贪婪地读了起来,真想快点把这本书读完。
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是一个一个的智慧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地吸引我。你们想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吸引我吗?告诉你们吧,因为每次读故事我眼前就好像展现出了一幅幅精彩有趣的画面,这里边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充满着智慧,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智慧小故事是“谁该离开热气球?”是谁呢?为什么啊?答案到底是什么?我带着这些疑问,津津有味地读着,看完了这个小故事。原来,是体重最重的该离开热气球,别人才能获得安全,而告诉他们答案的居然就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是这个小男孩最终把巨额奖金拿走了。我好佩服那个小男孩的智慧和勇气,我觉得小男孩的智慧就是他能把事情看明白想清楚解决好,我也想像小男孩一样做个敢想敢说敢做的孩子。
这本书真好看!书中还有好多有趣的智慧小故事呢,我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同学就跟我一样来读读这本书吧!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3
今天,我翻看了《智慧背囊----完美是一种伤害》,文章讲了一个茶师让儿子打扫庭园的故事。茶师其实是通过让儿子打扫庭园来训诫儿子,做事时不要苛求绝对完美,这样的心态和做法只会让自己做得太苦、太枯燥;这样违背了自然规律,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从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保持中庸的余裕与平常心是很重要的。请老、自我要求高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要求到了枯槁极苦、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这样,既不能得到修身养性的益处,心情也不会愉快。当一个人追名逐利、为了追求幸福不顾一切,却反而会因为以偏概全而离幸福更加遥远。
文章讲述了作者和一位老作家下围棋的事情。文章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一些不值得的诱惑去抛洒我们有限的光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舍与得要自己衡量。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让自己快乐,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实现梦想的幸福,而我们却常常会把自己陷入一种无法满足的状态中,或者悲伤,或者埋怨。只要我们在梦的方向把握住自己,梦想就会向我们招手。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赢了自己,就是梦的方向。
这两天,我翻看了《智慧背囊----逆境与人生》,有了一些感触。在同一个班里,学校从各班挑选了可能考上大学本科生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辅导。作者的同学班只挑选了三名,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对其他同学应付了事。作者的同学忍辱负重、勤奋学习,最后全班只有他一人考上本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到底是顺境还是逆境更容易造就人才,这已经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做?
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风越大、线扯得越紧,风筝就越能飞得高,飞得远。我们不妨学一学风筝,在恶劣的环境中,迎头而上,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越有风雨和阻挠,就越能飞得高远,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心态。只要有了这种心态,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能够于荆棘丛生、重重磨难之中气度不凡,有所作为。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4
暑假里从学校借阅了《做智慧父亲》这本书,本来说是给孩子爸爸补充营养的,结果爸爸常常出差看的少,我这做妈妈的,就自己翻看起来,值得一读。
全书共分八辑,共有76篇文章,从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爱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等各方面,记录了谭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阐述了谭老师的感受和感悟。
在每辑、每篇文章的开始都有一段旭东教育微论,而且这些微论都是谭老师在教育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华,读起来即给力,又接地气,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引导,这或许也是本书的创意之一。
首篇《和女儿剪窗花》的微论中,有一句成年人都以为是自己陪伴了孩子,是自己引领了孩子,其实,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读到这些,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心灵共鸣,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但在陪伴女儿成长的几年中,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事实证明,谭老师的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的微论是多么精辟,因为女儿不但陪伴了我,引导了我,而且让我时刻审视自己,女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在《父爱给孩子安全感》的微论中,谭老师不但提醒家长要从八个方面注意孩子的心灵健康,而且还警示家长说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做女儿爱吃的红烧排骨》中,说一个合格的父亲,并不只是会挣钱,他还会生活,也会工作,更会陪伴孩子。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有多少父亲能做到呢?如果把吃好穿暖做是一种生活,这仅仅是生存而已。生活,不但要有物质的追求,更应该有精神追求,像读书、爱生活、爱自然。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5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这本书与以往的一些教育书籍有所不同,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整本书读完,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可是孩子成长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复杂的过程,但这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这种问题不是只凭几句简单的话或者一两个举动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加紧研究“教育智慧”的问题,没有“教育智慧”,也就没有教学智慧,也就难以处理好教与学的问题。而这一切智慧又源于理性的研究。王老师认为,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教师应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而教育绝不可能会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范式,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体,整个教育过程,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我想教育智慧来自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呢?记录分析这日常的点点滴滴当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怎样以科学的态度记录和分析自己的实践,王晓春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
1.“摆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束缚。”我们只是在探索
2.“不就事论事,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学,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3.追踪学生和教师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个人成长史的根源和历史根源。要特别注重家庭影响。
4.要客观分析,保持研究者的主体性和独立视角。
5.要先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假设多种可能性,不能做“单打一”的归因方式。
教育智慧来自实践,又指导着我们的实践,让我们在追求教育教学艺术的漫漫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拥有源头活水般的教育智慧。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6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好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集结了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老师对这一百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读完书给我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王老师的点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向我们解释了如何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如何对待特长生、学困生、问题生;教师发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
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一点启示:批评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往往在没搞清孩子们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而且有把握不伤害孩子?当你理解了孩子,批评孩子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角度,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不掩盖问题,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
案例《爬树风波》讲的是学校刚刚种植了许多小树苗,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对学生们说:“大家要爱护小树苗”可第二天在楼上看见本班意学生使劲地摇着一个小树苗,老师顿时火冒三丈,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可转念一想,还是看看究竟。老师走到摇小树的学生前,看到一个口袋挂在小树*上,老师帮学生把口袋拿下来并说:“你这样摇,小树会受不了的,他也会流泪,也会疼的?”学生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他就找来木棒挑下口袋,或者找个人来帮忙。这就是有作用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应该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也就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孩子进步。这条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阅读日记上,我这样写道:真喜爱这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真喜欢这一个个爱的故事。左拉说过:“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是呀!爱是永恒的,爱是年轻的,爱的力量能让南极变成海洋,能让沙漠变成绿洲!我要在我的内心深处根植爱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
做智慧型的教师一定会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监控是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要求一线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为中心,着重体现学生主体,努力践行"只有学生学的精彩,才是教的精彩"课堂教学新理念。另外,提高训练辅导的有效性。在执行国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将教学中的训练和辅导环节切实做到减负增效,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其次,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教学在辅导环节中,倡导培优补差式辅导、敬业式辅导、激励式辅导。
学校内涵发展的进程离不开一支理念新、专业发展程度高的教师队伍。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为此,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意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向纵深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
的提升!
做一名自主反思--培养学习型教师更为重要。实践中,学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案例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开设教师小论坛、书写教育叙事等具体载体督促教师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提升。如今,我们都在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智慧型教师、终身学习型教师已成为学校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
通过阅读《智慧从哪里来》,我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实了,也懂得了人活到老,也要学到老.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当然,只要用心,我们从书中能得到的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善于积累自己的智力财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文化水平,为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更加努力。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7
暑假读了《教师的智慧》这本书,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深深地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员,江苏省教育学新教育研究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此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仔细想想当自己面对学生时的沮丧和抱怨,自己就是缺乏了这样细心的关注。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师的智慧》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狼的智慧读书心得篇8
?智慧背囊》中有一个小故事《把根扎深》,讲的是这样的一件事。有两个人都在荒漠上种下了一片树苗。幼苗成活以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都要挑水到荒漠中来,一棵棵地给小树浇水;而另一个人刚种下去的时候来浇过几次,小树成活以后,就很少来浇。两年后的一天夜里,狂风从大漠深处嘶吼,滂沱大雨下了一夜。第二天,风停后,人们发现经常浇水的那片树林几乎全被刮倒了,有的树还被连根拔起,而那片不经常浇水的小树林,除个别树枝被刮断外,几乎没有一棵树被刮倒。从这里我们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由于经常浇水,小树的根就不往深处扎,而是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小树成活后,不经常浇水,它为了能吸收到水分和养料就拼命往深处扎根。有那么深的根,自然就不会被大风刮倒。
是啊,原来如此。其实我们人跟树也是一样的,尤其对孩子来说更是这样。你对他太关照了,照顾得事无具细,就培养了他的惰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也不用他去做,这样他就得不到锻炼,只能适应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生存,一旦环境改变,他们就会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在这里,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学生,在一年级时,每天放学都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并且一边走一边踩鞋带儿,我让他自己系起来再走,他却说不会。原来从小到现在都是妈妈给他系,从来没有自己系过,并且这孩子做什么事也是慢。我想他的性格与家长的娇生惯养有直接关系。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就像那片小树林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都很优越,对他们来说,年少的甘苦不可选择,但对于大人来说,却可以选择教育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学着做点事情,经受一下磨练,锻炼一下意志,使他们从小变得坚强。因为磨难是人生的幸福,而舒适则是扼杀意志的温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