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疾病心得体会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心得体会是一种思维的整合和归纳,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防疾病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防疾病心得体会篇1
几年以来,我们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北京市儿童医院协作,在中西医密切合作下,临床观察小儿肺炎数百例,从中摸索到中医中药治疗肺炎的一些辨证论治规律,同时在临床上提高了治愈率。兹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和中西医同道交流,以为抛砖引玉。
中医对于肺炎的认识
一、对肺炎证候的认识:
根据小儿肺炎的临床证候,如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等症状,中医文献里早有类似的记载。如《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金匮》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喘证门所载“火热喘急”等。这些证候都和小儿肺炎症状颇相近似。
近代许多医家,因为肺炎一症好发于冬春两季,而以属于“风温”范畴。风温证的描述,确乎符合肺炎症状,如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云:“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风温初起,以身热、口渴、自汗、恶寒、咳嗽等症为主,其病机易于逆传心包。
至于冬温,则是发生于冬季的新感温病,冬温与风温同为新感,证型亦相近似,均能包括小儿肺炎。
二、对病因和病理生理的认识:
小儿肺炎的发病原因,从中医文献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体会,是属于外感疾病,而机体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这正如《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特别是严重病例、久治不愈病例以及死亡病例,平日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由于本病多发于冬春,故对外因一般归纳为风寒与风温两大原因。
我们从临床体会,应当属于风温。至若风寒外束,腠理壅遏不通,肺气郁闭,宣降失宜,其气上逆,亦能导致喘咳,其现证虽与风温似同,而为病实异。故风温乃易为肺炎,风寒乃多属感冒。
然而,其病理生理机转则由于肺气闭郁,不能行其清肃通降之令。《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膹郁”,张景岳解释说:“膹,喘急也;郁,否闷也。”因为肺主一身之气化,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以下降为顺,上升则逆。若病邪痹阻肺气,致使肺金清降失权,其气势必上逆,形成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症状。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指出风温病机的传变,首先就是逆传。肺气既因外邪郁闭,水液之输化失权,以致水液留滞肺络,变而为痰;如果风温之邪不解,或寒温两感化热,均能烁灼津液而变为痰。痰随肺气上逆,所以发生咳嗽痰多,甚至痰鸣漉漉。可见痰和喘咳在病理机转上有其密切关系。
气逆既能导致痰涎上壅,而痰盛也能引起气急喘咳,二者是互为因果。肺佐心脏而主治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也……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故肺病当能累及心病。心主血,肺主气,肺气郁闭,血流则不畅,临床常见病重患儿有颜面苍白或青紫,口唇和指甲发绀等血瘀气滞现象,严重者则发生心力衰竭。
肺开窍于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在藏为肺……在窍为鼻。”若肺气闭塞,清气不升,则清窍不通,啼哭不见泪涕。肺司呼吸,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今肺为风寒所闭郁、为热邪所蒸郁,故致鼻翼煽张。肺合皮毛,《素问》咳论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受邪,邪气从而传其所合,所以外感风寒或风温之邪,则肺先受伤。
而外邪犯肺,邪正相搏,皮毛失于开阖,故发生发热恶寒。由此可以理解小儿肺炎临床所见症状,皆属于肺气郁闭,不能行相傅之职能,肺窍为之不利,皮毛失于开阖,因而发生发热、喘咳、鼻煽、发绀、涕泪闭塞等病象。
三、对辨证与诊断的认识:
小儿肺炎的临床一般共有症状,已如上所论。但由于感受之邪有浅深,病机有外达内陷之传变,病情有轻重之不同,故临床上有各种不同证候表现。我们经过文献的研究和临床的体会,将临床证候归纳为三种类型。这种归纳方法,仅仅是我们根据临床所见的分析,很可能是不够全面的。
1. 表证型:
本型是肺炎初起之证型,如风温上受,闭于肺金,或挟寒束热,金令不行,其症为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面色潮红,咳嗽气喘,鼻塞流涕,或鼻翼煽动,口干,咽喉有痰,或兼胸闷泛恶,呕吐痰涎。脉象浮数或浮紧。舌苔薄白成微黄或薄腻。
2. 表里俱实型:
本型乃肺胃同病,表里受邪,是因温邪转变而成。多数因温邪炽盛,肺受薰迫。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阳明同属燥金,肺热移肠,则现阳明证候。
其症为身发高热,鼻塞流涕,口渴引饮,烦躁不宁,面色红赤,唇干鼻燥,有汗或无汗,咳嗽气急,痰盛或痰多黄稠,甚则胸高胀满,精神闷乱,胸腹热甚,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小便或短赤,舌苔白腻或黄燥,舌质红。脉象滑数,或浮数,或弦大而数。
3. 热盛伤阴型:
至于热盛伤阴型也包涵邪盛正衰之意义。本型由于厉邪闭肺,烁灼津液,生痰生喘,治不及时,变化多端。或因本体素弱,厉邪闭肺,更易形成邪盛正衰、热盛伤阴。
此型表现,常先阴伤,继而气阴两耗,正气不支,严重的乃出现阴阳离决、阴阳交之险症。其证壮热神昏,狂言烦躁,喉有痰声,胸高气急,涕泪俱无,两目上窜,肢体抽搐,颈项强直,四肢厥冷,面色潮红或青紫。
或咳嗽痰盛,身热无汗,午后及夜间热甚,手足心热。若气阴两耗,临床出现呼吸浅促,精神萎靡,虚烦汗出,肢体不温,神昏不省人事之危笃证候。舌苔多黄燥,或淡黄,舌质干绛。脉多细数,或濡细而疾促。
分析以上三型,表证型较轻,病亦较单纯,因邪气趋表,经过治疗,绝大多数都能逐渐恢复健康。表里俱实型病症较为复杂严重。
所以表症型、表里俱实型属实热者居多,在临床最为多见。第三型则多是由表里俱实型转变而来,病较严重,亦有因素体虚弱有慢性疾病者不能抵抗病邪,所以本型多属变证与坏证。
所分三种证型,是根据肺炎在发展过程中三个阶段订出的,但是体有强弱,邪有盛衰,或某证先出,某型后现,或一型独见,或数型同出,此证之有常有变,而不能胶柱鼓瑟。
对于肺炎的治疗法则
临床上我们体会小儿肺炎属于温病范畴。温病学说,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然而温病与伤塞在治疗方法上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伤寒长于发汗,而短于清营解毒;温病长于清营解毒,而短于发汗。以治温病而论,若发汗而不清营解毒,则有汗出辄复热,不为汗衰,徒伤其正之弊,若清营解毒而不发汗,则使邪无出路,逆传心包之弊。
因此,将这两门学说的辨证与治法融会贯通起来,对小儿肺炎的辨证施治就更为细致。
肺炎既然属于温病,故治疗肺炎时,一般都主张以“卫气营血”作为辨证施治手段。叶天士“卫气营血”的辨证施治,就是说病在卫分: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现象时,应以辛凉轻剂发汗,使邪从外解,药宜清轻,过重则过病所,非但不能解表,反而引邪深入。
温病在气分:由于温病在卫分不解,转入气分,见气分热炽等证候,此时则用辛凉重剂以泄热保津。若成里结,则以苦辛咸寒通降法以通阳明腑气。
温病在营分:由于温邪在气分不解,传入营分,以清营转气。若气血两燔,又必须气营兼治。
温病在血分:“直须凉血散血”(血分治法比较复杂,血分证候比较危重)。叶氏卫气营血的辨证施治,诚然是温病理论学习的基础,是温病临床治疗的指南。但是对卫气营血在我们治疗小儿肺炎时也有一些新的体会。
这些体会包括卫气营血与肺炎的证治、上工治未病与肺炎的证治、阴阳交与肺炎的证治。
一、卫气营血与肺炎的证治:
?灵枢》热病篇云:“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写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吴鞠通说:“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此一句实治温热之吃紧大纲,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真能体味此理,思过半矣”。
根据经文及吴氏之说,说明热病未有不伤阴者,故治疗热病,用辛凉泄热的同时,必须伍以甘寒,以补其阴,凉其营血。清周学海云:“温毒(伤于温毒为温病)起手,须用凉散,接手即宜苦寒以化之,咸寒以润之,甘寒以补之”。又说:“至于温疫……初起即在血分。”亦是指出治疗温病要及时照顾凉营育阴。
肺炎既属温病,亦因温毒所感染,而易伤阴。且临床接治肺炎时,绝大多数病儿的发病日,都在三日以上,其严重病例与死亡病例在被接治时,已有半数左右的发病日,超过五、六日以上。
况且肺炎是肺脏本身有了实质性病变,其邪传变迅速,此时多已入营血。此时治疗,必须乘其邪势未盛,发汗透表、清营解毒(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连翘、银花、丹皮、生地、局方至宝丹等)同时并进,半渡而击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若按叶氏卫气营血四层来治疗,病轻者尚可有效,病重者则今日治在“卫”,而明日已入“气”,等你治在“气”,而又入“营”入“血”矣。这种临床现象,叶氏本人也有所体会。他说:“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
陆九芝对叶氏用药过于轻淡,亦曾加以批评。因为病之现象,往往落后于本质,若拘于“开门揖盗,引邪入里”之说,则温邪传变迅速,必致表里俱实,热盛阴伤,甚或由轻转重,由重至危,终至无法挽救。故肺炎早期虽必现表证,治之也必须解表,但在发表中必须佐以清营解毒。奏效乃捷。
二、上工治未病与肺炎的证治:
从卫气营血论肺炎的辨证施治,已经涉及到“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云:“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仲景以肝病治法来举例,开宗明义说明治病须先防止其传变而为之预防。
?难经》七十七难亦持此说。然上工治未病之文,并见于《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病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治疗疾病,应在疾病尚未发生以前治之,或者已经发生而没有严重以前治之,或者由严重而快将衰减之时治之。
我们体会古人治未病,是治病之本质,即“治病必求其本”的精神。我们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体会,认为治疗小儿肺炎,特别是病毒性肺炎,必须以治未病的精神防止病机恶化,用药处方必须重在治“本”。
肺炎临床表现,固然有不同证型,而治“本”之法则始终不变,不过依据不同证候而损益之,并非一证一法。
因为我们今天有条件认识到肺炎病机在肺,而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因此对肺炎的治疗必须全面考虑,不失病机,迎头赶上,切断病程,以期轻者得以早愈,危重者得以提高治愈率,则不违反上工治未病之精神。
三、阴阳交与肺炎的证治:
?素问》评热病论篇云:“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又曰:“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
张隐菴对这条注释说:“阴阳交者,谓汗乃阴液,外出于阳,阳热不从汗解,复入之阴,名曰阴阳交,交者乃正不能胜其邪,而邪复伤其正气,故为死证。”
章虚谷曰:“阴阳之气,本来相交而相生者,今因邪势弥漫,外感阳分之邪,与内发阴分之邪,交合为一,而本元正气绝矣,故病名阴阳交,交者死,非阴阳正气之相交也”。
章虚谷之解释阴阳交与张隐菴之解释阴阳交虽稍有出入,但认为阴阳交为正不胜邪之死证乃相一致。清代莫枚士他在论“阴阳交并”一文中说:“阴阳交并二者,乃热病表里俱实者之诊法也。其表里俱实而复相连互曰交,续自分清曰并……故交者皆死,并者皆生。”
莫枚士的论点,是本着《灵枢》热病篇“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莫枚士根据这两节经文来说明阴阳交者则死,续自分清者则生,但不曾提到如何治疗阴阳交证。阴阳交证,一为汗后脉躁,阴虚之极,此时若以甘寒育阴为主(如增液汤、清营汤、生脉散),同时佐以泄热解毒(如白虎汤、局方至宝丹)以期扶正祛邪。一为脉躁无汗,阳盛之极,此时若以辛凉泄热为主,同时佐以清营解毒(方意同上),以期驱邪扶正。
因此,治疗阴阳交证必须辛凉泄热、清营解毒并举,使邪无容身之地,然后才能达到邪正分清,邪去正复。小儿肺炎危重的和病毒性的,从临床所见,正是阴阳交证。
危重的肺炎和病毒性肺炎,都是持续高热,或汗后热不解,或高热无汗。这种类型肺炎,我们从阴阳交之体会,灵活运用辛凉泄热、清营解毒的治疗方法,确乎能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论,肺炎乃属温病,温病乃由温毒所感染,而风温首先犯肺,温病伤阴。且肺炎之病机在肺,邪易传变而入营血。因此,我们治疗肺炎则以辛凉泄热、甘寒凉营、芳化解毒综合运用。至于随证加减,仍不能离开病之本质。
从肺炎临床体会,《内经》先因伏主之说,与上工治未病之精神在治疗温病上,尤有指导意义。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防疾病心得体会篇2
一、实习目的
作为大四的预防医学系的学生,我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于20xx年7月16日至20xx年8月23日在云南省疾控中心参加实习。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
这次有机会能够到云南省疾控中心实习,我感到很庆幸。虽然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在几位师兄师姐和科室老师的帮助下,我将四年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际应用,是我对于公共卫生知识有了更加层次的理解,增加了对公共卫生知识的感行认识,锻炼和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师兄姐和老师相处一个月下,师兄姐们很热心和真诚,尽心尽力的将实际工作的技能和要点传授给我,为人很和善,包容我的错误,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实习内容
由于这次实习的时间有限而且我暂时没有接触过太多预防专业的课程,所以教学管理科的老师安排我去了专业知识相对熟悉的结核病防治科。在结核病防治科许科长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对管辖范围内的结核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和检测,如何使用统计系统和录入患者的各种信息,如何确定一个人已经成为结核病患者或者是结核病毒携带者。我还初步了解了结核病的疫情报告系统,学习了结核病常见的高危人群的监测及来访咨询者的接待原则,认真学习了如何对结核病进行宣传教育等。
三、实习总结
由于结核病防治科的工作的特殊行,保护结核病患者的个人隐私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在我进科实习之前,许科长反复告诉我保守患者的个人隐私的重要行,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感。在结核病防治科实习期间,许科长不仅教给了我很多与结核病相关的知识,而且还借给我一本《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让我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四、实习心得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对疾控中心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了较为清晰地理解。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使我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认识从纯理行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行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行认识。
在实习过后,我发现在校学生往往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而忽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 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我们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所以我觉得学校应加强各种实验课,实践课,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此次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
防疾病心得体会篇3
冬天最常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冬天气温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室内和室外的温差很大,而且呼吸道的病毒、细菌比较多。所以,特别是很小的孩子容易有上呼吸道感染。有的时候像病毒感染,不仅有呼吸道的表现,也可以造成孩子消化道功能紊乱,也有腹泻的'情况。是最常见的。
专家指出,冬天到来,孩子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孩子穿衣服,室内和室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加衣服和脱衣服,特别是北方地区,室内有暖气,很暖和,出门很冷,不要在孩子身上有汗的状况下突然到室外。
小的婴儿,在特别冷的时候不要出去,在中午有太阳了,天气比较暖和再带着出去玩,这是一方面。再有,孩子在冬季最好不要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像公共场所,人比较多,细菌病毒特别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的场所。外出工作的父母,回家应该先要洗脸、洗手、漱漱口,再去抱孩子,以免把外面的病菌带回家传染给宝宝。
从饮食上来讲,冬季的宝宝吃东西因为天冷,可以适当地多增加一些热量、蛋白质,可以增强他的抵抗力。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特别是像维生素c含有抗病毒的作用。像上幼儿园的孩子,尽量给孩子穿比较好穿的衣服,不要穿的太多,不要穿得太复杂了。因为在幼儿园的室内有便于穿和脱,出门的时候套上外套,进屋时就脱了。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大汗淋漓,出来空气一吹就容易感冒。
再有一点,特别是孩子穿衣服要适中。从医学上来讲,穿衣服适中,不要穿得过多,因为孩子穿得过多一活动就马上出汗。出汗以后,稍微有点冷风一吹就容易生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穿得要少。
如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的抵抗能力比较差。这样,这种孩子很容易诱发。有些孩子刚开始可能老是感冒、发烧,慢慢就会诱发哮喘,敏感性增强。所以,小的孩子在冬季适当补充一下维生素a和d也是有效的。因为维生素a对粘膜的修复有作用,适当的吃维生素a对黏膜有保护作用,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一些。
防疾病心得体会篇4
大家都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因此细菌、病毒也不例外,它们加速繁殖,再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也使春天成为了一个疾病好发的季节,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春天容易患二大类疾病:一类是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譬如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另一类是过敏性疾病(譬如有菜麻疹,过敏性鼻炎,严重的甚至发生支气管哮喘),但是,小朋友也不要过于担心,害怕,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到下面几点,这些疾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1、我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跳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9、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和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虫蠕、动物羽毛、冷的空气,所以要特别注意:如对花粉过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公园里,鲜花房,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
我想,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防疾病心得体会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在xx区疾控两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百感交集。在实习过程中,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在检验科各位老师及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学会操作仪器,以及独立进行各检验工作,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还有老师们无私的关心和教导仍历历在目,至今仍让我为之感动。现在我选择离开这个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但是离开是为了在跟多的地方跟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我相信这第一次的实习经历会让我铭记一生。下面我将说一下这两个月的实习心得体会:
一、感想与体会
1、态度决定一切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工作是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有必要时一定要检验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保万无一失,工作的时候我一直保持极大的工作热情,不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工作之余还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虽然工作中也会范一些错误,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我认为这些错误和批评是能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谨慎小心,提高工作效率。在和大家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自己缺失的东西。
2、勤于思考
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刚进入检验科,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检验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如何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感到迷茫。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主任安排,积极支持老师们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一些技巧,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并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3、不断学习
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要有所作为,一定要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熟悉,对自己工作所在范围内的工作技能也要熟悉掌握,这样才算是一位合格的技术人员。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每天不断要求自己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二、工作成果与收获
1、理化检验
在理化实验室,指导老师是高两届的师兄师姐,自然对我关怀备至,相处融洽,他们耐心的讲解,让我很快的熟悉每个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也让我对于检验这一专业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了解到许许多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更加具体的检验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如下技能:
(1)了解食品和水质理化检验的卫生意义,熟悉检验的任务和基本指标,掌握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实习理化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3)熟悉水质各项物理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食品样品的预处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4)熟悉硫代硫酸钠的标定方法,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5)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6)掌握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
2、微生物检验
在微生物检验方面,指导老师是检验科主任,主任首先给我进行了生物安全教育。从中我了解到课堂中接触不了的有关生物安全的具体事项,知道在微生物实验室,不仅要求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求自身保护,毕竟这里是一个被大量致病菌包围的地方。在接下来的几天,我逐渐熟悉自己的岗位,在主任的指导下,我开始协助主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接种,划划平板,熬熬肉汤。在不断地实践中,我熟练了技术,掌握了知识,渐渐清楚一个检验人员需要做的工作,将书本上的枯燥转变为脚踏实地的实践,渐渐有了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和学习目标。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如下技能:
(1)掌握餐具的采样方法,培养箱,烤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工作台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的基础、鉴别、选择、特殊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等培养技术。
(4)掌握微生物检验常用的染色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掌握食品微生物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常见致病菌(致贺、沙门、金葡)的检验。
三、实习过程
我谨记着“认真”、“细致”四字,对于每一个经手的样本都做到了按照规定流程细致处理,不出差错。
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为将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奠定基础,更是对他人的负责。因为有了两个月的检验科实习经验,我才能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到认真细致对于检验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获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法用言语简单准确和清晰的概括我此刻的感受,有感激也有不舍。
感谢xxx疾控领导以及检验科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教导,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将来的工作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