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史的心得体会5篇
写心得体会都是大家对自己行为和决策的一次反思,帮助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将个人的感悟做好深刻分析之后,我们就能将心得体会写得更加出色,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西藏史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1
二、坚持凝聚人心,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凝聚人心对实现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2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3
日前在网上读了《徒步进藏》一书,作者是凡凡,一位20几岁的女青年。老实说,书,我是经常读,但真正读完全本的不多,总是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徒步进藏》却让我爱不释手,读完感受颇深。
在人们的印象中,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蜜罐中长大,享受型居多,吃不了苦。而凡凡却专门自讨苦吃,决定徒步进藏。路上的艰辛苦难可想而知,但凡凡毫不畏惧,执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挑战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毅志。一个在北京城里长大的女孩子,有此雄心壮志,不能不让人折服。从该书得知,向她这样的年轻人为数还不算少,在进藏途中屡屡出现,原来,只身或结伴进藏已是一种有志青年的时尚。我赞赏这些年轻人,有志气,有勇气,有毅力和能力,从中我看到了祖国的未来,顿感信心百倍,这些年轻人一定能担当重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强大!
凡凡的父母也实属不简单。现在作父母的,对儿女娇生惯养者居多,“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宁可自己受罪,也不让儿女吃苦。而凡凡的父母不是这样的,女儿要徒步进藏,他们没有干预,更没有阻止,而是给于支持和鼓励。女儿临行前也没有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在进藏途中,时有电话联系,也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下情况,他们理解女儿的志向,支持女儿的决策,也相信女儿的能力,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母!
从书中得知,进藏者不乏其人,其中不包括那些乘飞机坐火车的驴友,而是指那些通过自己的交通方式或只身一人或结伴而行的进藏者,这些人进藏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要经受途中过程的磨炼,享受亲历亲为的过程和成就。至于交通方式,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自驾的,有骑友(骑摩托),有徒步的。令我感到新奇的是竟有选择搭车前往的,一段段的搭,到了一地再找车搭往下一地,这倒是比徒步省力气,但也不是那么容易,也有一定的难处。我真的很佩服这些人,也不知这个办法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一出门就会提高警惕,似乎坑蒙拐骗偷比比皆是,于是尽量不和生人打交道,担心深受其害。看了《徒步进藏》得知,事实并非如此。凡凡刚一上路就遇到了一位同行者,两人结伴而行。后来在途中又遇到一位徒步进藏者,于是三人合伙,相互照应,有商有量,为了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在途中经常有驾车者、骑友擦肩而过,相互之间都会相互鼓励,有的还会把自带的饮料、食品主动奉献给急需之人;驾车者和骑友在前面遇到艰难险阻会及时微信给后面的徒步者,提醒做好思想准备和必要的防护,真可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友。在进藏的路上好人居多,正能量是主导,身临其境的人,虽然历尽艰辛,但心中却常常感到暖意,这当然也是动力,给他们加油、鼓劲,更加信心百倍,挺近!挺近!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4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5
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中守初心、担使命。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众所周知,可每天依然能看到很多身影奔赴西藏、支援西藏,相比恶劣的环境,似乎家国情怀更能让他们为之动容。有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有“我来西藏,就有可能挽救更多生命”的80后女医生周南,有“援藏20余天,提供法律服务87人次”的援藏律师程东,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英雄赞歌,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平民英雄的出现才使得西藏的发展越来越好,而我们在这些“榜样”的影响下继续坚守在这里,依然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着,用实践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