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2-10 13:06:01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通过亲身经历和反思,让我对某一事物或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维的整理和梳理,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铸牢中华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5篇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篇1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篇2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篇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和提升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力。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凝聚力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党的十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内心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纳百川而成其大,古代中国寻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今天,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度包容开放,才把56个民族聚在一起,形成安定团结祥和的发展局面。

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始终在相互对话和碰撞中交汇、交融、交流,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血脉。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之间从未间断过对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如:辽代契丹人学习汉语,对唐宋典章制度的借鉴;忽必烈下令营造的元上都,设计中充分吸取了中原文化,属于“三套城垣”的都城。而中原地区汉族也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唐以后“胡乐”对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各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共同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育而不相悖,因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包容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比如,在文学方面,汉族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灿烂;《格萨尔王》《江格尔传》《玛纳斯》《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等都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杰作。农业方面,北朝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所记述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多半或出产于少数民族地区。可见少数民族对中华农耕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医学方面,汉族医术渊深博大,藏医、蒙医也独具特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截至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0个,堪称世界第一。其中,少数民族非遗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青海热贡艺术、朝鲜族农乐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等17种,占总数的40%以上。总之,56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各个民族秉其所长,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将民族文化本质化、刻板化只会使其丧失发展的活力。

中华文化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中华文化不是一个停滞的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既涵盖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各民族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并肩战斗而缔造的革命文化,包括各民族同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源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传统与文化活动的各种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源泉之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民富国强,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意味着经济、政治文明基础之上的国家和谐,由此将国家建成为各民族共同认同的家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意味着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观,由此真正有效吸纳和包容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全体公民,形成各族人民认同的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公民个人修养的基本价值,也应成为各民族公民交往的价值底线。中华文化蕴涵的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紧密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建构民族团结的价值坐标,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篇4

纵观历史,在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之后的每一届执政政府,每一届领导人,都把解决民族问题和协调民族关系作为一项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把民族团结视为人民的生命线,并描绘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充实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时代内涵。可见民族团结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也是今后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民族无小事"。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日趋复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显著问题,和睦相处、和舟共济、和谐发展是关键。_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深刻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_年人民网理论部就刊出了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书中深入调研分析了闽东少数民族状况,并指导性提出了摆脱贫困的战略方针。_高屋建瓦,非常重视各民族工作,从祖国的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的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的边疆到南海椰林,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懈努力着。

团结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核心问题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这是关乎人民是否康乐幸福的关键指数。民不富则国不强,同时,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深知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我深感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怎样使我们的民族能够真正的团结、富足、有礼呢?结合实际,我们社区现有居民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居民总数的百分之,少数民族党员名,占全体党员的百分之,每一个小团体,每一个分子,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居民的事就是大事。新形势下,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持_同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思想精髓,巩固和发展辖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民族关系,凝聚各民族居民团结一心,打造和谐社区,推进民族团结的楷模社区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竞放,是我今后的职责,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地方向。

公而忘我,情系居民。孔子有一句话,反映了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用于我们的当今社会有一样的作用。用于我的实际工作中就是以民族团结,社区和谐为重,千方百计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急,不断学习,加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端正服务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民心连心,自觉服务,倾听民声,体察疾苦。

1、坚持思想学习工作不放松。

通过集中学习和不断自学,不断努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密切结合实际,更好地服务于民。

2、求真务实,力争更好成本职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不摆架子。利用社区之家,广泛开办各类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各类娱乐活动,扶贫、帮助再就业等活动,促进感情交流,增进了解,凝聚人心,从而真正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社区。

3、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的观念,杜绝歧视不同民族现象,从社区居民不满意的难点热点抓起,从居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做起,急居民所急,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精简手续,让居民多半事,少走路;少说话,多受益。

4、积极引导居民做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想公民。

德不孤,必有邻。习近平也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社区服务坚持两手都要抓,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教与建设,营造公德向善浓厚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风纪建设,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观念。

放眼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奏响富民强音,实现全国各民族的现代化强国发展梦,最终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勤勤恳恳去努力。社区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它承担的责任重大,好比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使我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坚定了更好为民服务的决心。人人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必将指日可待!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篇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要走前头、作表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才有充分保障。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在民族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教育引导广西各族人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广西自治地方的权利,加快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扩大各族同胞有序政治参与,确保政令畅通。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让各族人民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从心底感党恩,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听党话、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必须坚定不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广西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不断增强广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牢广西各族同胞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识、共享现代化发展成就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经济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广西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不断传承弘扬广西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八桂文化,创作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进一步促进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铸牢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意识,从中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和归属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扎根心底,五个认同意识融入血液,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八桂大地。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成为模范。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7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铸牢中华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