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2-17 12:06:26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人生智者的印记,反映出我们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写好一份体会,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得到充分的提升,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1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为此,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惟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人才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要“严管厚爱”。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回答“谁来管理人才、人才发展为了谁”。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广大人才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未来发展中方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此同时,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对人才进行系统性管理,不是用简单的条条框框限制束缚人才,而是把“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培养、帮扶、考核等管理机制。如今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每年都会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优秀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中大力支持、在生活中真诚关心,激励广大人才为国奉献、勇攀高峰。

坚持发掘人才,要“墩苗育苗”。我们党善于管理人才,更善于发掘培养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发掘培养人才,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科学技术高精缺导向,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用“人才加速度”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虽然现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科技人才群体、大学生群体、职业技能人才群体的数量也位居全球首位,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的人才基数大但顶尖人才少,论文专利多但转化运用慢,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善于识别人才特质,采取最适合的方式培养人才。还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墩墩苗、压压担,通过多岗位、多职务锻炼助力人才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留住人才,要“爱才惜才”。俗话说,得地千里,不如一贤。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就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的桎梏,鼓励广大人才担当作为,让有“真本领”的人才拥有自己的“舞台”。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不能因为人才的年纪较轻就“不想用”,也不能因为人才的阅历较浅,怕承担风险而“不敢用”。爱才惜才敬才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面上,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落细落实激励奖励机制,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筑巢架梯”“雪中送炭”。当前,人才“抢夺战”在各地展开,多个城市纷纷升级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优秀人才落户优先、安家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政策,以解决后顾之忧,将拴心留才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才“既来之,则安之”,持续激发其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坚持党管人才,就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发掘人才,就能“百舸争流千帆进”;坚持留住人才,就能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总之,厚植“人才沃土”,广大人才在祖国大地上自信展才华、从容显身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人才动力,一定能共同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2

重视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既要“引”也要“养”,做好培养,才能引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应适当的拓宽检验梁道,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多谈多交流,及时听取对公司发展摄出的宝贵建议。举贤聚能,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慧眼识马的伯乐。

古代的韩愈是一位名师。他不仅善于发掘人才,而且热心帮助人才。例如唐代中期的宰相牛僧孺,当初从乡下来到长安时,先去拜访已经成名的韩愈、皇甫湜。

韩愈看了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不仅可以进士及第,而且可以名垂后世,于是,想方设法抬高他的声望,特别要他住在某一个地方,然后故意在他外出的时候造访,并且在门口题字留言:“韩愈、皇甫湜来访未遇。”隔天,看到这张字帖的人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牛僧孺的名气一下子就传遍天下了。韩愈这种奖掖后进、帮他造势的精神,是用心良苦的。他还常常多方保护被压抑的人才。例如,诗人李贺在七岁时就因“神童”般的诗作表现,受到韩愈的赏识。韩愈也是到处帮他打造知名度,并助他登上文坛。后来李贺要考进士,一些权贵就借口其父名“晋肃”,与进士的‘进“谙音犯了忌伟,说他考进士是一种不孝。为了帮李贺脱困,韩愈勇敢地站出来反驳:“李贺的父名‘晋肃’,他就不能考进士;那么知果父亲的名字里有‘仁’字,是不是就不能做人了?"当时,皇甫湜为韩愈这样敢仗义执言,还很担心地说:“万一弄不好,您和李贺都会被抓去坐牢的啊!”但是,韩愈毫不顾及本人的得失,仍勇敢地为捍卫人才而奔走。他真是一位良师啊。

达尔文读的是建桥学院。升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达尔文只知道飞鸡逗狗,治理远在普通人之下,是个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汉罗却看出达尔文有特殊的才能,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天生我材必有用”,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优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章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与人才多一点包容,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3

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会议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进入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和竞争之间的关键因素,坚定不移贯彻讲话精神,“以点带面”推动我国人才工作“面面俱到”,值得广大组织干部领悟执行。

以“制高点”剖析“横断面”,锻炼人才奋斗使命担当。

俗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观古今中外,大部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都是在鸿鹄之志的引导下,方能不懈努力并坚持到底的。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决定了他事业境界的高低,而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就是一切伟大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在这个“制高点”的引领下,建设事业才会犹如“水之就下”一般水到渠成。广大组织干部首先要站稳“制高点”,关切培养人才的思想动态,仔细剖析各色人才的“横断面”,鼓励全体有为之士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继承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建设贡献人才之力。

以“战略点”扩大“覆盖面”,打造人才吸纳创新高地。

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就为广大组织干部提出了一个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广大组织干部需要立足国家战略,以“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热忱,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吸纳、奖惩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不仅关心人才的物质精神生活,更要给予人才研究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组织干部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像海绵一样汲取全世界的智慧“源流”,不断扩大人才工作的“覆盖面”。

以“着眼点”投身“迎风面”,立足人才发力广阔天地。

人才工作不但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出”“用得好”。充沛的人才资源只能证明国家发展的潜力上限,唯有实践奋斗方能将理论之可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进步。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似“急风骤雨”,实则“天地广阔”,正是无数人才建功立业、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组织工作要以民族复兴为“着眼点”,鼓励人才敢立“军令状”,敢上“第一线”,激励全部青年才俊以奋斗书写新时代的建设篇章。

国家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工作的尽善尽美则需要广大组织干部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以点带面”推动“面面俱到”。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4

“不拘一格降人才”,弹活“选才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并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在人才工作中,要坚持客观选才,根据岗位所需,摒弃私欲杂念、个人偏好、纽带关系等因素,寻找人才的最优解,唯才是举。要坚持平等选才,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地域划鸿沟、不以地位看成败,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要创新选才,不拘泥于常规,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形式在槽枥之间选出“千里马”。如此才能炼就慧眼,从万千砂砾中辨别出明珠,让千里马以千里称也。

“育才为国寸丹心”,弹活“育才弦”。要坚持因材施教,对人才开展系统培训,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业务能力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补足其精神之“钙”,提高其理论水平,培养出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人才。要坚持学以致用,引导人才向一线岗位流动,把生平所学在实干的舞台上倾情演绎,在奉献社会中不断汲取力量,持续提升人才的思想涵养和实操能力。双管齐下,为国、为民育英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弹活“用才弦”。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的优点和缺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彰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多一点包容,不以一眚掩大德,让人才在试错纠错中不断进步,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且将新火试新茶”,弹活“管才弦”。要从严执纪,筑牢底线,把讲规矩、有底线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始终,持之以恒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政治执行力强大的人才队伍。要兜住人才基本生活保障,落实人才工资奖励待遇,解决人才面临的异地流动难、业余生活匮乏等问题,为人才的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要革新人才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满足人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以管理的“新火”烹煮人才这杯“新茶”,香味弥漫而悠长。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5

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部署新布??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抢占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经过持续努力,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个重中之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制约我国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我们要抓紧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破解难题中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管人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要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以考核传导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重视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坚持统筹谋划,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一是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其他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在人才投入、环境营造、政策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支持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城市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对标“十四五”相关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障痼疾。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切实解决简单以人才“帽子”对标薪酬待遇和科研资源分配问题,为“帽子热”降温。

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关于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首先,要把战略科学家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标准条件具体化,突出政治素质、实践标准、战略眼光、业界公认,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遴选。其次,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培养、联系服务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关于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围绕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需要,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对他们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着眼长远,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突破常规、创新模式,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研究制定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工作方案,选择一批数理化生“好苗子”,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阶段接续给予系列支持政策。

坚持面向实践,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推动高校加大工程类学生培养力度,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推动“双一流”建设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端校企合作基地。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把培养环节前移,采取定向委托培养、开设“订单式”特色班、共建联合培养平台等方式,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6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好“方向舵”、落好“关键棋”、建好“蓄水池”,打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组合拳”。

把好党管人才“方向舵”。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突出群策群力,明确政治引领主体,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突出政治有效吸纳,搭建人才参政议政、联系交流、事业发展平台,做到政治引领入脑入心、政治吸纳务求实效,实现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

落好选贤育能“关键棋”。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时代人才工作着眼于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规划“时间表”“路线图”。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带动,到主要科技领域领跑,最终诸多领域“四面开花”,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需要党落实好人才选育机制,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切忌论资排辈,切莫“一把尺子量到底”,落好培育“关键棋”,打造人才成长宝地,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自主性,积极为人才“放权”“松绑”,引导各类人才各展其能。从群众需求出发,让人才在实践中奋斗磨练,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建好人才成长“蓄水池”。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成就伟大事业的“蓄水池”。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筑巢引凤、固巢养凤”,坚持招才引智,把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以最优生态实现人才“近悦远来”。打造建设人才“硬举措”与“软环境”的“组合拳”,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建设“组合拳”已经打响,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如期实现。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7

不拘一格“引”才,汇聚天下英才竞相奔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海之大,因纳百川”,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要在“引”字上下功夫。优化国内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不唯地域,广纳英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更优的国外人才,尤其是创新性、紧缺性高层次人才。政企联动,打造更多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华为‘2012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前沿性、突破性发展平台。多一份“聚才的良方”、多一片“爱才的诚意”,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以“三顾茅庐”的执着,尚贤爱才,让“聚天下英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标引领“育”才,注入伟大振兴“源头活水”。古语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培养。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培养高层次、高技术、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引领、高校为主、社会联动,以品德为骨,才能为翼,培育出更多钟南山、刘永坦式的科技脊梁,李廷俊、马旭式的道德模范,桂富国、钱七虎式的敬业先锋,为决胜小康、赢得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各尽其能“用”才,贡献创新发展聪明才智。“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人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用人者之长,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无不可用之人”,用才要“善”,就是要在识人基础上,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用好人才,让人才充分展示才华,使人才能够才尽其用。要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8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近年来,各地千方百计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抢人大战”越演越热,然而人才“只向东流、不往西走”“孔雀东南飞”等现象仍然突出。我们可探索候鸟式、归鸟式、栖鸟式差异化引才路径,着力破除西部地区人才引进难题。

坚持“候鸟式”引才,对顶尖人才“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受限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顶尖人才引进难、留用难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必须结合西部实际找差距,聚焦“卡脖子”领域,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创新“候鸟”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结对帮扶、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多种渠道,“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一项目一方式”柔性引才,形成“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的链式效应。对于已经落户西部的顶尖人才,要在用好用活“候鸟”人才上下足功夫,采取物质精神双重激励的方式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与其导师、同学、业界朋友等建立密切联系,通过“以才引才”的方式获得更多更广泛的顶尖人才智力支撑,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

坚持“归鸟式”引才,对紧缺人才“不求名校、但求实效”。对于产业紧缺型人才,应立足西部实际,紧扣本地户籍外出就学、就业人员或本地就学人员,抓住机会,趋利避害。在赴外引才时,必须紧扣需求精准发力,不能只紧盯“985”“211”以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高校,要重点聚焦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尤其是重庆、成都等高校以及省内高校,通过放宽学历、简化流程等方式“错位竞争”。要避免高峰扎堆,不能只在“毕业季”“招才季”才开展赴外宣讲,要与省内外高校建立人才合作模式,常态化宣传宣讲我市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人才政策,探索“提前签约”“引才直通车”等新方式“错时竞争”。此外,还可探索与市内各高级中学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人才回报家乡情结”,在“高考季”“录取前夕”与铜仁生源地毕业生签订合约,并承诺在其大学就读期间给予一定补贴,从发展的、长远的观点出发“超前竞争”。

坚持“栖鸟式”引才,对实用人才“不求学历、但求实绩”。引来才不代表能留住才,要想避免人才“群雁南飞”的窘状,就要立足长远,注重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让候鸟型人才变为栖鸟型人才。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接地气的“乡土人才”。从人才总量看,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较少,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基于此,要善用逆向思维,放宽眼界、放低姿态,既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也要大力引进中低端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致力培养出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形成合理的正三角人才结构。比如可聘请农业技术员到乡镇(街道)担任科技副乡长。同时,进一步细化返乡创业就业激励政策,推动和引导有资本、技术和创业经验的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助力人才回归回流。此外,还可以借鉴上世纪江苏农村引才的模式,引进一批城市退休人才参与全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