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利剑》心得体会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巡视利剑》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篇1
巡视是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武器,利剑出鞘的作用已逐渐凸显,从辽宁拉票贿选被“揭开盖子”,到武长顺落马,都让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在那里相遇,一次次利剑出鞘,实现了“老虎”“苍蝇”一齐打,彰显了反腐无禁区、全覆盖和零容忍的态度。
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使得巡视工作所到之处发现问题、构成震慑。巡视所到之处,都坚持从群众反映的问题细节入手,坚持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不但要有动真碰硬的决心,更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巡视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正是透过新思路新方式新手段,发现了黄兴国、王珉等人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释放出“巡视不是一阵风”的强烈信号。
权力来自于人民,就要受到人民的监督,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务必从巡视突破,高悬巡视利剑,坚定不移改善作风、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步步向纵深发展,既要扎紧制度“笼子”,又要筑牢监督“围栏”,还要高举问责“利剑”。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篇2
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透过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现身说法,首次为我们披露了超多鲜为人知的巡视细节,既凸显了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上敢于“刮骨疗毒”的气魄与决心。
利剑锻造,民心所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就是始终持续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贪污腐败便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相容的“蛀虫”。“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巡视利剑》观后感《巡视利剑》观后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12轮巡视,涵盖277个党组织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决心,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巡视这柄利剑,让“武爷”们再也不能“下黑手”,让群众能够讲真话、说真事、动真情,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利剑出鞘,刮骨疗毒。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这一个个本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官要员,如今都因违法违纪锒铛入狱;在震惊全国的“三大贿选案”中仅辽宁拉票贿选案就共计查处955人,其中中管干部34人,省管干部905人,这些都是在巡视中发现的。无论是身居高位的“老虎”,还是自以为天高皇帝远的“苍蝇”,巡视都会让其无所遁形。利剑出鞘,就是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魄力让贪腐之人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利剑高悬,正气长存。从王珉的落马到武长顺的落网,他们都曾心存侥幸,然而巡视组的“回头看”“回马枪”最后让他们意识到出了问题是“捂不住”“瞒不了”的。中央巡视工作巡视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决心,打响与贪腐分子斗智斗勇的暗战。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巡视作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始终高悬于每名党员干部头上的,精准发力、有的放矢、构成震慑,真正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新风正气浩然长存。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观看《巡视利剑》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篇3
近日,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正在央视热播,观众好评如潮。该片拍摄了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王珉、黄兴国、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现身说法,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凸显了巡视的利剑作用。
观看该片,让人了解到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呈现出隐蔽性、群发态势,反腐败斗争复杂而艰巨,需要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
一些人误以为金钱和利益是实现权力欲望的有力支撑和最佳载体,通过权力寻租在短时间积累大量不义之财,看似花团锦簇、无限风光,殊不知只是行贿者处心积虑、精心编织的温柔陷阱罢了。《巡视利剑》中,甚至有腐败分子精心制定反“巡视”、防“落马”的预案和措施,苦心研究脸厚心黑的“官场秘籍”、多方寻觅升官发财的捷径,让人震惊、嗟叹不已。看到曾经无限风光,心存侥幸的腐败官员身陷囹圄、悔不当初时,又令人感慨、发人深思。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需要“心如冰、剑如雪”,始终保持信仰坚定、为民奉献的价值底色,以吃苦耐劳为乐、以清平奉献为甘,找准自身定位,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走好廉洁的从政之路,收获有价值的人生。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篇4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篇5
中央宣传委最近一段时间播出了很多关于国家战略,政策解读,反腐斗争的纪录片,这让政府的工作变得公开化、透明化,也让民众充分地了解了国家各个层面发生的事情,各项工作的进行状况,发展成果,增加了民众对共产党执政的信心,也培养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看到最新播出的《巡视利剑》系列的第一集,真实地记录了中央巡视组到各省市机关开展巡视工作的状况,展示了近几年来巡视组的工作成果。异常显著的反腐成绩,显示出党中央对反腐败的坚决斗志,以及老虎苍蝇一齐打,对腐败零容忍的强硬态度。
时任福建副省长的苏树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前是中石油的高管,收受下属企业的巨额贿赂,把个人开销挂到公司账上报销,数额巨大,持续时间长。他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是抵不住诱惑,一边抹平过去的烂账,一边继续吞食着国家的资产,就这样边拉屎边擦屁股,永远也擦不干净。贪婪的欲望驱使着他,以致于从在福建上任后一向到被纪委调查前,他还是不间断地在中石油名下报销自己的私人开支。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要懂得知足啊!
辽宁发生的几起贿选拉票的案子已经引起了巡视组的注意,在离开之前,巡视组交代辽宁省委调查清楚这些问题,但是身为副书记的王珉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以为自己已经躲过了这一劫,却没有想到巡视组给他来了个“回头看”。所谓“回头看”就是巡视过一次了,但是问题没有整改清楚,所以就要回头再巡视一遍然后由巡视组进行处理。
王珉最终没能逃过这一劫,要明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道理,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由王珉主导这些贿选拉票的案子,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治生态环境,致使一些有真才实干的本来能够当选的人没能当选,却让不做实事的一些腐败分子找到空子进入政府系统,从而从内部继续腐蚀整个政治环境。有些本不想行贿的人,看到其他人都走歪门邪道了,自己若是不跟上肯定选不上,就也都加入行贿的队伍了。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印象最深的要数天津原公安局局长武长顺了,他在应对法庭对他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判决时,毅然决然地说:“服从判决,不上诉!”。我其实是十分同情这类人的,他们刚刚进入政府工作时也许是真的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好官清官,但是由于意志力不够坚强,信仰不坚定,慢慢地被资本主义洗了脑,被荣华富贵,灯红酒绿所诱惑,一旦失足下水,永远也上不了岸。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个人若是放纵自己的欲望,让它像一匹野马一样四处狂野,放浪不羁,总有一天将马失前蹄,自食其果。有句古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这些人就是不知足,导致他们最后都沦为之后人的反面教材。真是可嗟可叹啊!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篇6
9月7日,《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引发关注热潮,片中首次披露的一些细节也引人唏嘘。“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不只是剑指个人的贪腐,也不留情面地揭开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巡视既是党之利器、国之利器,也是治标之举、治本之策。
从擅长“边抹平边违纪”的苏树林,到有着丰富反侦查经验的武长顺;从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到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从开始探索实行的“三个不固定”,到“回头看”、“机动式”的全覆盖。巡视利剑精准挖出痼疾、挑破脓疮,坚持与时俱、不断出新,有效发挥着发现问题的尖兵作用、纪律审查的前哨作用。
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风起云涌的反腐历程,每一轮巡视的开始,都会引发高度关注、密集解读。正是因为如此,巡视的每一项制度创新,都对应着体制积弊、现实痛点,这使巡视的范围更大、聚焦更准、方式更灵活。从第一轮巡视聚焦作风、贪腐、政治纪律和选人用人等问题的“四个着力”,到第三轮巡视增加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两个责任”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到第九轮巡视后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巡视监督内容不断扩展……巡视利剑在不断的实践和发展中,释放出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4年多来的精心打磨、十二轮的持续创新,巡视利剑既让巡视制度焕发了新的活力,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巡视组所到之处,有的群众凌晨3点出发,不辞辛苦赶往驻地;有的群众排队等候一夜,就为领到一张《来访登记表》。这些细节说明,巡视既是反腐斗争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扫光害人虫,中央巡视组好样的”,“巡视不能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中央巡视背后的故事赢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背后所折射的正是“谁跟人民对立,谁必然大厦倾颓;谁投身人民的海洋,谁必然获得最强大的力量”。实践证明,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就要继续发挥好巡视利剑作用,始终坚持让党心和民意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