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的心得7篇
为了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大家可以将心得体会写好,通过写心得体会,大多数都是可以很好表达出自己感受的,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自主阅读的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1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我少有读过,却都是文字较为柔美的,因而一直认为郁达夫先生是文艺的。今日读了《怀鲁迅》,颇觉意外,意外于他不同以往的强烈,更意外于自己读后的深沉、悲壮。不是没被作品打动过,却不曾此次这般沉沦。我几乎带着惶恐咀嚼每一个文字,眼过之处,颇有些触目惊心。
不同的时代会涌现不同类型的伟人,这是由当时的时代环境造就的。我们渴望伟人,渴望伟人拯救支离破碎的国邦,渴望伟人唤醒沉睡着的带有奴性的人们。而鲁迅,即如一道划空之光,着凉了当时长期被黑暗遮蔽的半边天。总是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矮子”,却着实让那个时代的大地抖了三抖,着实让许多国人放掉了奴性,挺起了自己坚硬的脊梁!
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因鲁迅先生一死射向了彼岸,我禁不住拍手叫好。鲁迅先生的脊梁是笔直的,骨头是坚硬的。对于习惯于依附、服从,习惯于在封建思想中求生存的国民来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是罕见的精神,是罕见的异端。而在充满奴性的潮流中,这种异端常会被淹没,难以生存。阮籍、嵇却康曾为一代叛逆之首,但魏晋以降,却少有人再将他们提起。明代的李贽“其性褊急,其色矜高”,但晚年却未逃厄运。鲁迅先生逆流而上,凛凛然于世俗之上,可谓奇哉。
鲁迅先生的辞世,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中国迎来一线希望。“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在封建统治了两千多年的中国,鲁迅先生的出现是一个奇迹。他是“好斗的精灵”,是锋利的长剑。能憎,才能爱。他的斗争性是有名的,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整整一生中,他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他的文章,不是雅致的,隐逸的可供摆设赏玩的,而是深沉的、曲折而犀利的。他时时将手中小小的笔化为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在敌人叫苦声中引领着国民为解放而奋斗!
在鲁迅先生的灵柩前,悲叹愈显无力,泪眼或是旁睁,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是控诉?亦或不甘?那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的背后折射出的光芒,不正是那微红的新月吗?那不正是鲁迅先生在这时空的成功吗?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2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它经过了千锤万击,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成形的。所以,它是那么坚不可摧!我们的人生是困难打磨出来的,只有经历挫折,才会炼就百折不挠的韧劲。钢铁的坚硬正是因为它承受了不计其数的敲打,才会有一具“刀枪不入”的身心!
掩卷而思,标题赫然入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人类而斗争!他的身上有着不计其数的伤痕:眼睛、脊椎、腿……但他绝不轻言放弃,一次次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他的一番话令我感慨万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也应该珍惜时间,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做到问心无愧!我并不善于抓紧时间,也做不到迎难而上,就像做题也一样。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只“拦路虎”,我看着题目,却始终找不到思绪,百思不得其解。正准备轻言放弃的时候,我发现保尔在桌上似乎对我微笑,他高举着剑,在战场上英勇奋战。面对呼啸而来的子弹,他依然临危不惧,生与死,都是变幻莫测的,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眼前的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热血沸腾”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地演算着。我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不要放弃!我灵光一现,在图上添了一条辅助线,一道难题迎刃而解。我面对来之不易的答案,激动万分。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包含了我坚持不懈的努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为了时光流逝而哭泣,因为只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不会觉得失落。不要为了一事无成而悔恨,因为只有经历了挫折,才不会空虚。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这么说过。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事业,在生活中,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那就多多直面困难和挫折吧,这样你就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一个像保尔一样百折不挠的“英雄”。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3
我热爱自己的故乡,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温馨与幸福,人们地位平等,安居乐业。但是,一想起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的自己在旧社会中萧索、黑暗的家乡,我不禁暗暗痛心。
在鲁迅的心目中,故乡是美好的,漂亮的。童年时他是一位地位尊贵、家境又好的少爷,在一个大院中成长。在一次祭祀中,他结识了忙月叫来管祭器的孩子——闰土。少年时朝气蓬勃、见多识广的闰土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童年记忆,但他在鲁迅二十年后回乡时所展现出的苍老麻木却也让鲁迅着实吃了一惊,多子、饥荒、苛税等等生活压力将他压迫得迟钝且畏惧生活,繁杂的礼教更是让他与身为“老爷”的鲁迅产生了不可打破的一层隔阂。不仅是闰土,加上鲁迅的家人、当年安分守己、年轻漂亮的豆腐西施杨二嫂,都被封建社会那经济上的贫困、压迫与精神上的摧残折磨的叫苦不迭,便渐渐变得自私放纵,尖刻贪婪与麻木。
中国几千年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的理念到那时已经腐朽,但又犹如一颗巨大的毒瘤,想要根除是非常困难的。那时老百姓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再加上人们的心灵已被黑暗吞噬得所剩无几,被尊卑、主仆的观念侵蚀得迟钝木讷,所以大家不敢改变,也没有能力改变。所以,封建社会的制度就这样毒害了人民那么多年,使中国农村逐渐萧条,破败,人们无奈之中只好把愿望托付给那些不存在的佛啊神啊,对平等社会的渴望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飞烟灭。从碧绿的瓜田,深蓝的天空,到苍黄的天下,萧索的荒村;从热爱生活,无忧无虑的少年闰土,到悲哀痛苦、苍老贫困的中年人;从与闰土是亲密无间,情真意切的好朋友,到现在使用上“老爷”“磕头”等词的主仆身份……这一切,鲁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说到这儿,我真的为鲁迅与闰土那原先真真挚挚的友谊感到惋惜,如果不是社会上礼教的压迫,他们的友谊本可以永远保持下去。鲁迅先生在目睹了人们被剥削摧残下的惨况和中国农村在辛亥革命的后期逐渐衰败、破落后留下了篇尾那句启悟人心的名言:“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认为,鲁迅先生这是将“路”作为一个比喻,其实这个“路”象征着人们走向幸福与平等的革命之路,是人民百姓推翻帝国主义的成功之路。鲁迅先生激励人民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而不是空说空想。鲁迅自己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开路者,拓荒者,他犀利的笔触,就仿佛无形的武器,将敌人打得头破血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4
今日,我怀着激动的心境读完了我至今读过的最悲惨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呼啸山庄》。这是一个以杯具结尾的感情故事。
刚刚拿到此书时,我不明白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产生同情与可恶的心理,我想这是每一本书里面都会有的,有好人必定会有恶人,没有恶人的话那么又何来好人,仅有在有恶人的地方才能体现出恶人的恶。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中并没有谁是真正的恶人,没有起来与命运反抗,只是顺着一切的一切自然发展着,书中没有让人神经亢奋的地方也没有让人对此感到厌倦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静静。
但就是这样的平静,才造就了这样的一个悲惨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里大多都是冷酷无情之中进行着的,可我们仍然能够从这样的生活中看到人类不灭的期望与爱缠绕在人们的四周,让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景都不可也不能忘记那份爱的真切与重要。
这个故事情节同样是我们此刻社会中所存在的某些情节,人心是肉长的,可是同样有的人因为爱与恨而做出了让自我悔恨终生的事,而有的人却是因为爱与恨而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其实爱与恨只是一念之隔,至于你怎样看待爱与恨都是在于自我是如何想的,不要因为爱而忘记了别人,也不要因为恨而输掉了自我的人生,人生常存善念会让自我活得更加精彩与美丽。
同时这个故事也同样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去掌控命运的,而我们此刻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住此刻的一切,好好的珍惜此刻的一切。
正因为有了挫折人生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生长得更快,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有生的欲望,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感到彼此的珍贵,更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丰富自我,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弃自我放弃期望,也不要因为“敌人”的打击而永远活在恨之中,其实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与生存的,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有太多的乐趣,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完全的敌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我。
静静地,我慢慢的放下了这本书,细细的回味着那里的一切完美。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5
进入大学后,我读书的重点就有所偏移了。在高中的时候,就是杂志、名著小说、漫画多一些,但是到了大学,专业是自己主要学习的重点,所以看得书就偏向于专业的书籍,对自己读书的变化也是有一些感慨的。
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读书方面,不再是是五花八门的读书了,我日常看的书都是偏重于专业的书,因为大学把专业学好了,对自己毕业以后起到的帮助作用很大。尤其是我成为了大二学生之后,更是明白读关于专业书籍的重要性。大二的课多了很多,特别是专业类的课,如果在课下不去钻研书本,是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的,很容易就学不会专业的知识,所以课下有时间就会去图书馆里看与专业有关的书,一是充实大学生活,而是帮助自己学好专业。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去把书中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回去宿舍之后,在把知识复习一遍,是对自己学习比较好的帮助作用。
大学的读书不再是看一遍就过的样子,而是在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己去钻研,找到解决方法,并且自己还要锻炼独立的思维,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也不在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想要带着学习的目的去读,不会只是看完之后就放在一边不管了。大二是学习最忙碌的时候了,读的最多的书就是学的专业书,每天都要去预习和温习两遍,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记住知识点,把专业学好。读书于我也成了一种任务,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枯燥,可是当自己钻研成功的时候,就是一种骄傲了。当然闲暇的时间也会去看些其他的书籍,也是去打发自己无聊的时光。
读书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即使是读无聊的专业书籍,都会让自己在其中找到乐趣,所以现在的我对于专业的了解已经很深了,理论知识基础很牢。这就是我平时读的书多了,积累的多了,才会有的结果。大学让我读了不少的书,不管是专业相关的,还是其他的书,这些都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我有更好的理解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的变得享受起来了,从书中也收获了不少的知识。
未来两年里,我还会去读更多的书,让自己涉猎更多种类的书籍,这对自己专业的学习有用,对自己毕业进入社会也会有帮助。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6
?大学》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就像老前辈一样,讲述着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在《大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纯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惧,有喜好玩乐,有忧患,都不能使内心纯正。
读到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烧烤。在烧烤前,叔叔把我们几个小孩叫到客厅上,我们一时莫名其妙,但还是来到了客厅。我们坐下后,叔叔就开始说了:“你们现在可要好好学习啊!不然长大会后悔的。”这时,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忆:“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生意也要和别人合伙。几年后便合不来了。然后,我们便拆伙了。记得刚开始时,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
既要入货,家里又遇上装修,差点连出工资的钱也没了。幸好坚持下来了,要不然现在我可要流落街头罗!”叔叔说完后,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一天也熬不过来,更别说是熬到今时今日。这时,我仿佛瞬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失败中,我们都给予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样我们便会走向成功。
当我们内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闹,我们就会心如止水。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从烦恼中走出来,但觉得烦恼总是会来,所以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这时我们只是心里太过执着而已,只要我们放开自己,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价值。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虽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无忧无虑的歌声成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生活其实是一首歌,同样有旋律的升腾跌宕。当旋律高昂时,人固然乐不可支;当乐曲进入低潮时,我们也不要悲伤。笑着面对,才是真正的乐观,才能让自己的乐章演奏得动人心弦。
自主阅读的心得篇7
今天重新欣赏了一遍郁达夫为了追悼鲁迅先生而作的《怀鲁迅》,文字虽然不多,却能够声声音的道出对于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人物的声声哀叹与深深缅怀之情;更能够从中看出一位爱国文人志士的一腔义愤填膺的慷慨之意。是国仇家恨,是大义凛然;是晴天霹雳,是微红的希望!
而当时正值多事之秋,外侵内扰,民无安生之日的时候;亦是英雄豪杰,志士仁人辈出的时候。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自当要为国为民作出一番大事业;如若不然,岂不愧对生养自己的一片热土,更无颜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大众。
每个时代,都会造就出顺应那个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来的,无论是文的,是武的,都是值得后人景仰,崇敬的。而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又曾经孕育,衍生出了多少的英雄豪杰,似乎早已无从细数了。
就像是《三国演义》中那段开篇词所讲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是非成败转头既是空,古今又有多少事,也唯有那么一句都付笑谈中了。
而尤为似鲁迅,郁达夫这样的人物,在随着时代的大潮不断推进的今天,更应该是我们值得骄傲,值得学习的榜样。想当然的既是榜样,是楷模,就不能够单单只用嘴那么一说便了事的,那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做,去行动的。只有如是,才能够使悠悠中华的光荣传统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得以日益的辉煌灿烂,发扬光大,并开出足以炫耀与世的花朵来。
如同郁达夫先生在这篇文字里说的那样:“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说得多好啊!难道说谁就愿意去做奴隶?甘愿去做奴隶?尽管那样会得一时之风光,一时的耀武扬威,最终换来的却是一世骂名,一世凄凉,甚至是永生永世的遭人唾弃,遭人忌恨。
?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墨子亦有人之初性本恶之论;而无论熟对熟错,做人首先得分清好与坏,善与恶,暂不去理会那个天生的是什么,毕竟都得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一步步的摸爬滚打,历经世事沧桑;所以便要从这一步步中慢慢的学习,慢慢的认清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必需去做的;什么是需要去舍弃,应舍弃,必需去舍弃的,这才是做人的根本同关键所在。至于说什么本善本恶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看你的行动,看你真正的作为是什么,然后你便会是什么。而反过来说,自然应当要向鲁迅,郁达夫等等的伟大人物靠拢,再结合自身现有的条件,凭自身的不懈努力进取,才能够成就一番相对圆满,无所愧疚的人生。
不仅是鲁迅,郁达夫等等,还有以后或以前的那些杰出的,榜样式的人物,甚至还有默默无闻的,却一直在做着为国为民的好事的那么一些人,可能他或她就存在于你的身边左右,只是你无暇去用心的观察;只要你稍加注意便会看到许许多多你以前所不曾知道,不曾发现的事情。原来英雄不只是个传说,原来在我的周遭就一直存在着?可能就在你的左邻右舍之间,而你,又能够真正的看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