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的心得7篇
养成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和努力,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发展理念的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强化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各部门、各地方的良性互动,既在关键处落子带动全局,也要补短板、强弱项,在实干、巧干中服务大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阻碍高质量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努力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强系统集成,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好风险预判,不断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在贯彻落实中要注重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坚持创新发展,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为发展增添新动能;坚持协调发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开放发展,内外联动,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把经济社会的“蛋糕”做大、切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2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3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4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我们要补齐理论上的短板。近年来,我们国家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而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角度,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重要地位、巨大作用,用新发展理念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地加快现代化建设。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首先,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同时,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最后,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行为坚决纠正,一些错误做法更要彻底摒弃,让新发展理念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实践中得到精准、高效的落实。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敢于斗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改革攻坚、勇于碰硬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谋求突破。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全面提高斗争本领,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变革创新、改革发展。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面对向更高发展阶段跃升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荣使命,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5
福建如何全面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以新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开创“十三五”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我们既要看速度,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增长,只有实现这样的发展,我们才能把福建“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创新局面。一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发展新动力。健全完善创新发展新体制,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拓展创新发展新载体,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全力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形成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创新活力。二是着力推进协调均衡发展,增强整体协同性。完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统筹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海洋与陆地发展,优化全省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生态宜居家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健全绿色生态文化建设,形成绿色空间布局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四是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要发挥福建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等“多区叠加”的政策机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加快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路径,率先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成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高地。五是着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公平正义。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6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新发展理念的心得篇7
年年春运,铁路一票难求的现象今年仍在继续,身为一名铁路员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也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反思,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正确的分析与看待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这个客观事实,才能真正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这个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
首先,把握国情是前提;中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中大国,这个国情就是每个中国人乘坐一次火车,就得有十三亿的运量。世界上象我们这样的国家并不多,在这方面学习欧美国家的铁路市场化经验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印度是一个与我国国情比较接近的国家,至少在制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以学习。
其次,正确定位是基础;中国铁路的关键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春运铁路一票难求、黄牛党猖獗的'情况都是表面现象。政企不分就中国铁路最大的特点,很多经济学界的人士都认为铁路一分就灵,只要实现了铁路的市场化经营,中国铁路一票难求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实不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人民长期还要依赖铁路做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铁路应做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加以扶持和保护,而不能简单的推向市场。
再次,政府支持是保障;近年来,铁路投入巨大,在发挥国民经济运输市场上的作用不容置疑,但中央与地方对铁路建设的支持仅限于政策性和引导性,巨额资金的投入全是市场化的运作,并不符合铁路做为重要基础产业的地位,对铁路投资应列入财政开支,并严格审计,铁路的投入是特殊的产业投入,应象社会公共事业一样,不能简单的用市场行为来衡量其投入产出。
最后,社会关注是关键;近年来,一到春运。铁路系统就成了众矢之的,在社会上遭遇一片骂声,平时也时有各类与铁路打官司的事件发生,从宣传的角度看,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的情况并不了解,只知道铁路服务不好,经常晚点。有了各种风雪灾害,别的交通工具如民航、高速公路关闭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而铁路在以保障安全前提下的晚点就不能获得认可,原因就是社会大众对铁路运行方式的情况不了解,而服务质量也不是简单的改进和提高的问题,这里存在着体制方面的复杂原因,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铁路部门的发展。才有助于铁路的长远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