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5篇

时间:2024-06-17 15:07:11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观点更加明确和有力,我们大家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不能脱离原作品的内容,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5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篇1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去年,一段名为《后浪》的视频演讲刷爆各大媒体网站。视频中展现的是对青年一代的肯定,更是对“后浪”们的期待。

风起潮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党员中的佼佼者,作为新时代的一股“后浪”,作为国家发展前行的不竭动力,当立下“青云志”、涵养“硬功夫”、练就“宽肩膀”、勇挑“千斤担”,惟有如此,方能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守初心、强信念,立下“青云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陈独秀36岁创办新青年,他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李大钊27岁撰写《青春》,他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毛泽东27岁主编《湘江评论》,他说“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回首过去,无数仁人志士用成功经历启示着我们,只有在青年时期树起远大理想、立下青云之志,才能于时代浪潮里实现个人价值、改变祖国命运。如今,青年基层干部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应始终坚守为国为民的初心,要立大志、做大事,成为新时代有志向的追梦人。

善学习、钻业务,涵养“硬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工作繁琐复杂、牵涉面广,考验的是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从干部直播出镜带货到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从基层网格化管理到扶贫到户政策落实,从做好群众工作到深入走访调研……每一项基层工作的“小细节”都蕴含着“大智慧”,需要青年干部不断去学习、去钻研、去提升。因此,青年干部作为基层“后浪”,在面对面对新挑战、新困难、新业务时,必须要上好“基础课”,工作中多向同事、领导悉心请教;要练好“基本功”,在问题中善于自我总结,不断进步;打好“持久战”,在繁琐中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要切实将精神落到实处、想法落到高处、工作落到细处,从而确保中央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办实事、惠民生,练就“宽肩膀”。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立足点就是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为民解忧的使命扛在肩上,在一件件实事中练就能为民所依、为民所靠的“宽肩膀”。如关注百姓民生,了解庄稼长势、生活必需品价格等;做好精准扶贫,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政策落实;谋划产业发展,以当地特色带动经济发展。从民生“小事”出发,做好为民服务“大事”,从而不负时代重托,勇做奔涌的基层“后浪”。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篇2

安徽合肥有条路叫延乔路,规划路名的张维端说:将延年、乔年的名字合为一条路名,“因为这样更有一种兄弟手足情深之感,比分开为两条路名好。其次,考虑到此路最好能够靠近以他们父亲名字命名的路,更显得有一种父子之情的家庭感”,所以,这条路名被编排在当时已定名的集贤路旁边,陈独秀的故居就在安庆的集贤关附近。而这两条都通往繁华大道的路,则是意外惊喜了。行走在这繁华似锦的都市,仿佛还能看见百年前,少年那慷慨赴死前的笑颜。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理想与家国情怀相结合,那么热烈、那么赤诚,穿越百年,也能引起国人的共鸣;有这样一部剧,将百年前的那场浩劫之变,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交织,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跨越时空,我看见,河滩上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难民,他们穿着破衣烂衫,面黄肌瘦,死去的人被放在板车上,光着的脚上沾满黄土和鲜血……陈独秀失声痛哭,对李大钊道:“我们得建党,建一个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不为什么,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一些艺术作品中,民国是诗情画意,是烟雨江南,是姨太太华丽的裙角;在经历过民国时期的老人口中,民国是吃人的年代,是弱国腐官民不聊生的痛苦回忆;而在共产党人眼中,这是觉醒的时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代,是曙光出现的时代。历史的真相是残酷且麻木的,觉醒之路布满荆棘,一不小心便身死不存,《觉醒年代》带我走进了100年前真实的中国,带我感受新旧交替年代知识分子的热血激昂,卖国贼的冷酷无情,民众的麻木无知。

“真理的力量,伟大的开端”。

晚清时期,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华夏帝国成为了列强眼中的肥肉,中国受尽屈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有识青年决心改变这一切。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当时最明亮的曙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却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悄然传播。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德先生、赛先生”的理念深入民心。社会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变化,而这星星之火如燎原之势,迅速在传播。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群令人钦佩的伟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陈独秀创《新青年》,树民主科学旗帜;敢为人先的李大钊,首传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土;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创北大、引教育;文学巨匠鲁迅弃医从文拯救国民落后的思想。他们挥斥方遒,书写华夏乐章;指点江山,绘就宏伟蓝图。曙光透过一丝缝投射进来,越是黑暗的环境,那一丝丝的光明便更加耀眼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是什么?是李大钊就义前的国际歌,是鲁迅日夜不息挥舞的笔,是无数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他们愿意为了心中的理想奉献自己,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真正的猛士必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我们能看到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走上街头,大声呼喊。因为他们的心中有国家,有一腔爱国热血,最终阻止了巴黎条约的签订。正如新冠疫情严峻之时,无数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胸怀国家大义,抗击疫情取得胜利。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我仿佛又看见那两个熟悉的身影,一袭布衫,在饿殍遍野,枯草瑟瑟的黄土之上,对着苍茫的天地,握拳宣誓,热泪滚滚。“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那血泊之中盛开的花,路的尽头是繁华,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篇3

李大钊同志的“初心明灯”照耀民族前进之路

百年前,有句呐喊响彻天地,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发出呐喊的人就是中共党员李大钊同志。

青年是党的活力源泉、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要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养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继承革命先烈的斗争意志。青年党员要像李大钊同志一样,做一名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理论的信仰者、践行者。

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李大钊同志积极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李大钊同志一生追随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积极做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强烈的民族情怀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看到祖国正处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内忧外患。他说:“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民族忧患令他彻夜难眠,积贫积弱的中国出路在哪里,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他无数次扣心自问。他苦苦寻找如何拯救病态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时才能照耀中华民族的未来。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他看到了希望,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吗,他在党旗下宣誓,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永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员,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时代价值,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多篇文章,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革命情怀,强烈的斗争精神,李大钊同志始终怀着执着的理想信念,为党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的精神丰碑,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积极做伟大思想理论传播者。

永恒的奋斗精神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终生。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复杂的困难面前从没有退缩过,在艰苦的斗争中从没有放弃过,在严酷的刑具面前从没有畏惧过。奋斗是最亮丽的民族情怀,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呐喊,他永葆一颗奋斗的心,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奋斗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灭的灯。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永葆奋斗精神,为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积极做伟大事业的践行者。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篇4

最近追剧《觉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己成长了。儿时的记忆村子里有了第一步黑白电视,需要花钱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天还是会厚着脸皮挤到邻居家的门缝里偷看,被逮住了就会被驱赶,偶尔有了钱也会付费光明正大的去看。后来自己家也有了黑白电视,老妈说后来也有了彩电。总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后来老爸又背回来一个单缸洗衣机。那时候并不懂得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经历了不少,从一个小姑娘单枪匹马闯江湖,四处流浪至今天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国的怀抱,另有一番感触。儿时追剧也只是看热闹,隐隐记得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只是看热闹。现在追剧会思考,在剧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觉醒年代》我了解到北大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和确立、我们中国共产党政党的由来,以及思想的核心,为什么是中国革命而不是中国改良,为什么我们中国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为基石,为什么会有中国共产党。这让我有种要把整个中国历史系统的读一遍的计划。

剧中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校长,并邀请陈独秀到北大助力,协助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李大钊在北大组件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与陈独秀共同成功发起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建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起工人运动、五一劳动节,以及8小时工作制的由来。引领中国新青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大人物。他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寻找一条拯救国家的科学、民主的革新道路。

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走过来的。那些年并不关心也不懂什么经济、政治政策,唯一考虑的是赚钱买房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好,也从来不懂这些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中,从土地下放,包干责任制,家里生活逐渐好起来,到沿海的改革开放,允许先有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内陆发展。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篇5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0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