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的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4-04-09 16:05:44 分类:工作报告

作为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一定要认真写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老师,大家肯定要经常性地撰写教学反思,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整数的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整数的教学反思8篇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1

我讲了一节《小数除法》,在备课的时候,我将教材小数除法的意义先讲了。因为我想,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算理是比较难的,应该将重点放在算理上。小数除法的意义在学整数除法的意义的时候已经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点时间复习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学安排的改变是这样的:教材上安排的第一课时要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两个例题!我觉得,两个例题一起讲不太合适,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才行!因为是基础,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几种情况都放在一起讲了: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学生在这样地教学安排中,可以循序渐进地一步步熟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改变,在课堂中,比较适应学生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视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整。这样做,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教学计算的课比较枯燥的,要把比较枯燥的课上得有趣,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已经进入了新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还是本着学生会的不教,让他们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会的学生先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人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在比较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比如在说计算过程的时候,教师先问:“先从被除数的哪部分除起?”区分了整数与小数除法的不同!在不够商1的时候,要怎么办,把问题推给学生,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迁移类推,就总结出了“不够商1,0占位”,在教学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时候,学生就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除到末尾有余数,一种是添0继续除!两方的学生开始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的争辩中,学生学会了计算这样的除法!

但有学生也提出了的一些看法,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带尺子,我批评了他,后面他的学习就有点闷闷不乐!,关注个别学生的情感变化的这个过程,我还是做的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大胆地合理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是我在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 ,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 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商不变性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基础,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重点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即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二是要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一、复习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炫我两分钟复习整数除法如:96÷3让学生在草稿上计算这道题,

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说一说整数除法是这么算的?从而通过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和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生能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上来,这充分说明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从而概括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想办法计算商。力求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课堂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而且充分交流,引导相互的理解,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很多,对算理的理解也较为透彻,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最后归纳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这样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练习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

2、难点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这个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课堂应变能力差,没有及时捕捉到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4、教师激励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应多一些。

我感觉自己还应加强学习,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解读,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想的是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做真诚地交流。希望每节常态课都能因学生而精彩,因教师而灵动。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4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我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是: ×5,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应该将题目改得稍复杂些,变成“13× 5/26”,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了购买西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让学生探索0.4x3的结果,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生活情景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主张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本课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教者用多媒体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让学生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新理念。在最后又设计了一个《科技之旅》的练习题,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6

出示例4

解决问题(1)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估一估

苹果的单价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香蕉和橘子的单价呢?

你是怎样估计的?

2.启发

你能算出9.6÷3的商是多少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选择几种典型的算法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做法。

4.小结

相机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

追问: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小数除法计算中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原有整数除法计算的知识,顺利迁移学习本课的新知识。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解释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集体讲评时重点突出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探求知识的`全过程,充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知识积累经验,作好铺垫。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7

教学片断:

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9/1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9/10。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有个别学生表示是从课外数学班的学习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多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10表示3个1/10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所以分母不变,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个1/10,3/10的3倍就是有9个1/10,也就是9/10。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3/10,而不是3个3/10。

师:生5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10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9/10。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整数的教学反思篇8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数除法中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重视算理的教学

本节课不仅仅重视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在新课之前,设计了之前学习过的整数除法的课前复习,因为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换换相扣、渐渐深入。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我引导,学生自主摸索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教材的情境图,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的知识点来求简单小数除以整数,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次日的练习反应出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很好。

《整数的教学反思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