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8篇
设计教案时,教师应考虑到课堂管理策略,以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教案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别以“快乐的密码”“一诺千金”“我的诚信档案”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进一步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前面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透彻.更深刻的理解。
本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诚信的观念,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养成诚信的良好行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跟学生谈心,看学生的诚信挡案袋,了解他们的想法,学生通过思考,用说与写的方式来完成对 本课的'学习,这过程中,学生会从肤浅的认识进入深刻的理解。学生认知的障碍点是怎样搞好小调查。
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通过两个小故事和简洁的语言,讲明了诚信的道理以及它的重要性,让 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形成诚信概念和养成良好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诚信概念,培养学生诚信的行为。难点是怎样做好诚信的小调查。
教学环节
一. 讲你知道的关于 别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学生涌跃发言,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和自己的偶像,老师随机学生,并及时点评故事中的人物,这使学生形成诚信观念。
二 讲自己的故事,包括自己不诚信的事。这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 开展“成功”与“诚信”关系的小调查。可以给学生设定调查对象,比如:电器市场,无人售报架等。要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四建立诚信挡案袋。讲明挡案中要表现的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这一作业学生完成得较好。小组内开展评价活动,做得好的奖一个笑脸,不好的地方指出,学生都能各抒自见。
板书
快乐的密码
一诺千金 诚信 成功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能力: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能用分类的方法调查的资料。
知识: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的孩子对各行各业的了解是不多的,他们对农村存在的行业了解多一些,但也只是感性认识。他们有自己向往从事的行业,但他们对此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周围人的评判标准,并不明确。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一些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已经从家长或同村人外出打工的经历中,或者通过电视等媒介,了解了社会上的一些自己原本不知道的行业。但是,他们对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兴行业产生的原因、涉及的种类了解甚少。这些需要老师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以及课前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上行业的种类;通过体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通过观看动画及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及采访相关人员,并填好有关表格在课堂上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小记者在行动”“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行业的变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播放视频: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们的父母、亲戚或者周围的人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又是怎样干好自己的工作的?试着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分类。(板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农业类、工业类、服务业、其它)
设计意图:了解各行各业与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关系。
活动二 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播放动画: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方便面的生产需要哪些部门的合作?你还知道哪些商品需要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可让学生模仿教材范例,画出表明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也可以画一个简单的框架。(板书:联系 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与方便面有关的各行各业,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产品的生产,是经过了各行各业的分工与合作才得以实现的。由此,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活动三 它们来自哪里
[播放动画:它们来自哪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能用以上事实说明各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吗?启发学生从生产工具和产品本身的原材料构成及由来几方面思考解决此问题。
: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各有各的`用处。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互相配合,亲密合作,这台机器才能正常地运转,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工农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农业类、工业类、服务业、其它
联系 合作
第2课时
活动一 行业的变化
[出示图片:逐步消失的行业和新兴的行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哪些行业逐步消失,哪些行业正在兴起,哪些行业旧貌换新颜?(板书:行业的变迁)
设计意图:知道行业与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
活动二 职业的变化
[播放课件:职业变化调查]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表格交流课前关于身边的人的职业变化情况的调查,并思考:随着行业的变迁,以及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发生的变化,给人们的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些职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产方式的改变,使生产行业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如农业、纺织业。而服务、建筑业的人员需求量增加,所以一些人从过去从事农业改为建筑、装修、餐饮……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使服务业的人员增多,如家政、保洁等……
设计意图:明白随着行业的变化,也为人们了重新选择行业的可能性。
板书设计
行业的变迁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教具学具
教学流程集体智慧
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
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提示:
(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
(2)学习需要……
(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
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
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
(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
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
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教师可以补充讲讲副业)
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
2.利用苹果和柑橘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会受自然条件影响。
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设计广告词。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外销数量最多、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继第一课《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之后,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整日奔波劳碌的乘务员,感受他们的辛苦,深刻体会没有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就没有我们方便快捷的生活。学生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品德教育就水到渠成:尊重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小乘客。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们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认识到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本课是针对交通运输业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能够较快的对某些行为做出道德判断。对于乘务员的工作,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学生感受不到乘务工作人员的辛苦,感受不到是他们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四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乐于合作,乐于探究新知识,更善于表演。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明行为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体验文明行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乘车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小乘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小乘客。
五、说教法学法
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主动地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来。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学法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演一演。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各种乘车行为
flash:文明乘车。
七、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乘务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为了我们生活的便利,早出晚归,一日三餐没有准点,甚至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今天,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共同喊出:乘务员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是的,我们经常乘车,经常在乘车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下面让我们想一想以往坐车的经历,作为乘客,乘车要注意什么呢?
导入语这样设计,学生在老师的动情语境中,很快的融入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乘车要注意什么
1.小组交流并总结:
学生分小组交流在自己以前乘车过程中遇到过的事情,谈一谈乘车要注意什么,然后分组汇报一下。
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又让孩子们丰富了认知内容,了解到了更多的乘车注意事项。
学生汇报(略)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乘车时应注意什么:
要提前购买车票。
准备好乘车用到的所有物品。
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在车上要注意安全,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
不要在车上睡觉,要听清乘务员所报的站名,不要坐过站。……
2.故事表演并牢记。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这个环节我让同学们将刚才的乘车注意事项说一说,再根据乘车注意事项编排小故事演一演。孩子们通过交流,对乘车注意事项印象深刻,角色扮演既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让孩子们牢记了乘车应注意什么,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了这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表演完之后,根据故事内容和表演水平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
(板书)二、做文明乘客
这个板块,共分三步进行:
1.小法官判对错。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学生来判断在乘车过程这些行为对不对?然后学生再看课本69页的图片,并在小组内描述图片,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乘车行为说一说对错,提高认知能力。
2.学妞妞,做文明乘客。
接下来我给同学们播放一个文明乘车的动画,孩子们边看边唱,牢记要做一个文明乘客。
3.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做一个文明乘客:
如:依次上车、主动让座、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不逃票等,既是对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尊重,也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素养。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务员的日常工作,感受到了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辛苦,我们深深懂得要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作业】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把今天学习收获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阅读70页的小故事,把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说给家长听。
这样一来,既延伸了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
主题二 乘务员辛苦了
一、乘车要注意什么
二、做文明乘客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地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2.通过对本区的观察,发现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通过会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上。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了不少问题。课前同学们就交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谁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二、活动一交通问题——堵车
1、师:你说的问题是堵车。(板书)
(1.)堵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方便呢?学生举例说明。(课件出示图片)(2.)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谁有补充?
2、师:造成堵车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3、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活动二交通问题——车祸
1.师:你们课前找的资料真齐全,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找到了什么交通问题呢?
2.师:车祸(板书)多么可怕的交通问题。在你的.周围发生过什么车祸吗?
3.学生举例讲述。师:当时你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心理是什么感受?
4.师出示图片及相关数据。
5、师:造成车祸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6、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四、活动三交通问题——汽车污染
1.师: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其中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更是影响我们的生活。说说它对你平时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面对带给你的影响你想如何解决?
2.学生汇报,师出示数据(出示课件)
3.小实验:我们来做个噪音实验好吗?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
4.全班汇报交流感受,找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五、活动四:交通督察员
1、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了解到现在的交通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祝贺你们!面对交通出现的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要依靠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一解决,有没有信心!请做一回交通督察员,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交流,把出现的交通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纸上写出你的金点子吧!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4、师小结。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
2.懂得要讲究网络道德,遵守网络规则,学会文明安全的上网。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掌握避免沉溺网络游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小调查、提建议、辩论赛、阅读感悟、网络游戏规则设计、情境体验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文明安全上网,避免沉溺网络游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新媒介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网络规则;了解网络的利与弊,要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
2.难点:学生掌握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利用教室内的互联网设施现场提问:这些是干什么用的?(电脑、网络等)
2.生自由回答。
3.我们大家都接触过网络,那你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互联网世界,探究互相网的利与弊。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世界很精彩
活动与探究一:调查(课前进行)
(1)生阅读教材第5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你上网主要做些什么?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5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新鲜事?
☆你喜欢这种生活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互联网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老话变成了现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球村的村民们,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捷服务。
目标导学二:新世界有规则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在互联网上是否泄露过隐私?
☆你会在互联网上正规的保护自己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他和正规世界有着一样的规则。要想在这个新世界里安全快乐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学会遵守规则并保护自己。
活动与探究二:认真看一看第61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6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恶作剧?
☆假如他是你你会怎样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网络世界纷繁复杂,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且还要做到不去损害他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网络游戏的是与非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6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网络游戏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活动与探究二: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6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哪些好的方法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会给人造成哪些危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63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三)师总结:我们体验了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了解了网络世界的规则,要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养成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
8网络新世界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网络规则
网络的利与弊,要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