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幼儿园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过程能够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序,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毛毛虫幼儿园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印画、拖画表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感受边印画边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黄红颜料、擦手巾、围兜、袖套、课件(毛毛虫的故事)、背景图(草地)。
三、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毛毛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提问: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变化的?后来变成了什么?
2.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如何用手指进行印画,重点引导幼儿印画毛毛虫的身体及拖画蝴蝶的翅膀。
3.请个别幼儿尝试进行印画。
4.幼儿自由印画。
1)提出要求:
a.不和同伴挤在一起。
b.使用颜料注意卫生,用毛巾擦手。
2)幼儿进行印画,教师指导幼儿印画毛毛虫注意点和点的连接及蝴蝶翅膀与身体的衔接。
5.以音乐《蝴蝶飞》为背景结束游戏活动。
反思:
活动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借助故事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在观看课件时能发现到毛毛虫的身体变化,并结合故事的内容进行印画。同时背景音乐的氛围能以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进行变换,烘托情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印画。多数幼儿在印画时能较好地衔接毛毛虫的身体(即点与点的衔接),最后在毛毛虫的基础上完整地印画出蝴蝶。在课堂实践中出现以下几点不足:
1.有的幼儿在印画毛毛虫身体时,点连接得太长,比例不太协调。也出现了点和点没有连接起来的现象。
2.印画蝴蝶身体有一定难度,除了要先印画毛毛虫的身体还要拖画蝴蝶的翅膀。有部分幼儿完成的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幼儿作品完成的成就感。
3.游戏的成分还比较不够,没有很充分地体现边印画边游戏的过程。
调整方向:
1.在下次活动过程中,将游戏融入于幼儿的印画过程,增设毛毛虫身体变化的行进路线的背景,让幼儿以毛毛虫的角色,在音乐中充分地体验边游戏边印画的快乐。
2.降低目标(蝴蝶画法)的技能:取消拖画的环节,直接用拇指印画蝴蝶的翅膀,一次成形。避免拖画的繁琐与拖沓,使印画过程简单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印画带来的轻松与快乐。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我组织的是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毛毛虫的故事,到最后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无论是从形象上,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活动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孩子接近4岁,对角色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学习说话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情感上: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力上:积极参与活动,乐意运用语言交流。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
3、认知上:引导幼儿学说量词:个、支、片,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完整短句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一只黄香蕉,我吃了一片绿树叶。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活动的重点是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活动,乐意运用语言交流,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说短句:我吃了一个苹果。
(四)教学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准备:布置苹果树、香蕉树场景,苹果、香蕉、树叶小卡片各30张。
2、知识准备:看过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
二、教学程序及目标达成策略整个教学活动我设计了四个主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手指游戏,引入主题。教师通过手指游戏《毛毛虫,钻山洞》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到活动中来。
第二个环节:角色体验,层层深入。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我通过创设毛毛虫找东西吃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倡"敢说先于正确"。
第三个环节:自制图书,讲述故事。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结合游戏的经验,边看图书画面边完整地听故事,在故事的结尾部分之前提出插进问题:毛毛虫睡醒另外,它发现自己变成什么了?初步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现象。
第四个环节:情境结尾,深化主题。围绕毛毛虫将整个教学内容串在一起,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初步感知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练习法、视听讲结合法等。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幼儿有了自身的体验。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如毛毛虫吃了什么,他们会很主动地想出并说出来。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固定句型:"我吃了一个苹果,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视听讲结合法:应用视听讲结合法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讲讲、听听、看看、说说、做做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三、反思分析不足:
1、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可以更自然点,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毛毛虫这一游戏角色中。
2、活动中还可以运用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说的,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更好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有所成长!谢谢!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
3、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书;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图片各一张;音乐;头饰(毛毛虫和蝴蝶)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去郊游》。通过此活动调动幼儿开展活动的兴趣。
2、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2)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3)毛毛虫都吃了哪些食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出来的是什么动物?(适当制悬念,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3、完整地欣赏绘本故事。
4、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5、伴随音乐,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毛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动作,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6、结束活动,幼儿做蝴蝶飞的动作,离场。
活动反思:
这本绘本通过简单易懂的图画向幼儿讲述了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还溶合了其它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低幼学习的知识要点,如星期的概念和顺序、10以内数的点数、蝴蝶的生长和告诉幼儿吃东西要适量等等。
在设计这堂阅读活动时,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10以内数的点数和蝴蝶的生长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活动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绘本,在欣赏的过程中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的点数能力和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第二部分是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毛毛虫演变为蝴蝶这一自然生长现象。在摆放图片时,我有意把图片摆成一个圆形,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发现毛毛虫的演变过程是:卵—毛毛虫—蛹—蝴蝶—卵这样一个周而复始、为断循环的过程。第三部分为模仿,让幼儿在模仿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加深对故事的认识。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3.教育幼儿不可过量饮食。
活动准备:
1.绘本《好饿的毛毛虫》ppt。
2.1-5的数字卡及水果卡一套。
3.幼儿每人一份1-5的水果卡,一个贴有排序标记的垫板。
活动过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是谁?你们喜欢和它做朋友吗?你们知道毛毛虫是从哪来的吗?我们来看一看。
1.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猜猜蛋里住着谁呢?我们来看看谁会从蛋里出来?
2.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又小又饿的毛毛虫长的什么样?它是怎么走路的?你来学一学,看谁最象毛毛虫。
师:毛毛虫好饿啊,它要去找一些东西吃。
3.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水果,猜吃了一个什么水果?演示ppt。
提问:吃了一个什么水果?用数字几来表示?吃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现在让我们象毛毛虫一样继续出去找东西吃吧。
4.星期二,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我们一起蒙上眼睛听一听,几声?用数字几来表示?吃了二个什么水果?演示ppt。
提问:吃了两个什么水果?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现在让我们象毛毛虫一样继续出去找东西吃吧。
5.星期三,毛毛虫会吃几个水果呢?请你用声音告诉我。吃了三个什么水果?演示ppt,教师讲述,出示相应数量的水果卡。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
6.星期四毛毛虫会吃几个水果?星期五毛毛虫会吃几个水果?分别吃的是什么水果呢?每个人面前都有几张水果卡片,请你数一数,告诉我答案。说说为什么?演示ppt,7.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了好多的食物,你能把它们按照顺序排队吗?请你试一试。
教师点评,小朋友是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现在我想把5个桔子排在第一个,你能按着顺序帮它们排队吗?请你试一试。
8.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星期六吃了什么?演示ppt。提问:一共吃了几样食物?请个别幼儿上来数一数。
建议小朋友按照顺序数一数,大家小手一边指,嘴巴一边数。
9.毛毛虫一下子吃了这么多的`东西,会怎么样?教育幼儿一次不可食入过多的食物。
10.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你舒服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
现在毛毛虫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了,长成什么样了?有多大多胖?还能不能走路?
11.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猜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什么?
你们看,蝴蝶正在花丛中跳舞呢,让我们也变成一只蝴蝶跳舞吧。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橡皮泥的外形、颜色、软硬、及橡皮泥的各种变化,辅助其他材料,锻炼幼儿的创造力。
培养观察,比较毛毛虫的能力。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橡皮泥组合的变化,毛毛虫形状的畅想,拓展毛毛虫的友谊。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棒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导幼儿感知橡皮泥的软硬度,外形,颜色?橡皮泥能不能吃?橡皮泥都能做出些什么?
2、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引导幼儿怎样用橡皮泥做出毛毛虫:所需什么?
3、让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怎样做毛毛虫,互相学习。
4、放毛毛虫的音乐,让幼儿感知毛毛虫的喜怒哀乐,毛毛虫和同伴相处时的尊重与被尊重,在毛毛虫不开心的'时候,让小朋友感知心境认识到体会别人心情并给予别人欢乐。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创造,发挥想象力做出自己心中的毛毛虫,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很开心。其次在音乐背景中,幼儿和毛毛虫做好朋友,体会着他们的开心与不开心,学会关心爱护毛毛虫及其他好朋友。这次活动气氛活跃幼儿兴趣浓厚,让幼儿感觉在做游戏在玩,而不是在上课。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百科:毛毛虫广义上可用于对某些生物的泛称,并不局限于节肢动物门。如原生动物门中的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扁形动物门中的涡虫、绦虫、吸虫等。还有腔肠动物幼年期的浮浪幼虫等,但非昆虫。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地歌唱。
2、尝试用肢体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激发想象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毛毛虫手偶、盘子地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2、节奏练习
播放啃苹果的节奏。
师:听听是怎么啃苹果的。
二、学唱歌曲
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吱②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二、学唱歌曲。
1、整体欣赏,熟悉歌词。
(1)第一次欣赏,出示相应的苹果。
(2)第二次欣赏,出示相应的嘴巴。
2、再次欣赏,掌握节奏。
(1)节奏和苹果匹配。
师:这边有三个节奏,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大苹果又是哪个节奏?红苹果和绿苹果呢?
(2)分析声音的轻重。
师:小苹果是小小咬一口,所以声音也要轻轻的,大苹果的声音要怎么样?
3、整体演唱,巩固歌曲。
三、游戏:盘中苹果师:毛毛虫还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愿意变苹果吗?
教师出示"盘子"毛毛虫,师生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毛毛虫啃苹果》,我觉得这个音乐可爱,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活动的一开始就借助了情境的创设,在活动中,教师扮演了毛毛虫和苹果的角色,把幼儿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让师幼情感得到互动,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不但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欢乐,而且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导入部分不够直接,太繁琐。音乐游戏比重显得少了,导致活动主干不分明。下次应多注意,把握好重难点,适时调整。
毛毛虫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感知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朗诵诗歌,并尝试创编整首诗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美,抒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朗诵诗歌.
2、难点:尝试创编整首诗歌.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外出观察,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
2、背景图一张及若干插入图.
3、一张由各种颜色组成的抽象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初步感受诗歌,获取新知兴趣
1、教师出示戴在胸前的字卡,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大地妈妈,今天我来考考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展开充分想象.
2、教师朗诵诗歌一遍.问:“好听吗?听了感觉怎么样?”“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有什么?”
(二)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会整首跟念
1、出示背景图.问:“诗歌里夏天有些什么?他们是怎么说?”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将荷花、大树、枇杷的图片插入背景图.
2、教师再次朗诵诗歌一遍提问:“谁知道什么叫绚丽多彩?”“为什么大地妈妈说夏天是绚丽多彩的?”
3、集体朗诵诗歌1-2遍4、请1-2个幼儿再进行朗诵
(三)迁移经验创编诗歌
1、出示各种颜色组成的抽象画面,引导幼儿把握规律,举一反三.
教师以大地妈妈的口吻:“除了诗歌里说的那些颜色,我还有好多颜色,请小朋友想想看,夏天还有哪些“小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与别人讲的不一样,培养幼儿思维的求异性3、鼓励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创编4、鼓励1-2组的幼儿将创编好的诗歌讲给大家听活动结束:
教师将每组创编好的诗歌记录下来,展示在墙上,让幼儿相互欣赏与朗诵.
诗歌《夏天的颜色》
荷花说夏天是粉红色的,大树说夏天是绿色的,枇杷说夏天是黄色的,大地妈妈说夏天是绚丽多彩的.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让朗读水平一般的后进生,跟班里读书读得好的学生读课文比试,领读词语比试,从而让其经历一次特殊的课堂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有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更有同学的真挚的评价和掌声,这是最为自然和反普归真的.课堂生命的活力,就是这样在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跳跃着、涌动着,并激起新一层的浪花.
